DB14/T 1720-2025 公路黄土隧道工程监测技术规程.pdf

1720,2025,DB14T,pdf,技术规程,山西省
文档页数:23
文档大小:1.92MB
文档格式:pdf
文档分类:山西省
上传会员:
上传日期:
最后更新:

DB14

山 西省地方标 准

DB 14/T 1720-2025代替DB 14/T 1720-2018

公路黄土隧道工程监测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onitoring of Highway Tunnel in LoessRegion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目次

前言.2规范性引用文件 1范围..3术语和定义4基本规定..5监测技术要求,6监测数据处理与7监测成果资料附录A(资料性)公路黄土隧道洞内、外观察记录表. 11附录B(资料性)公路黄土隧道周边位移量测记录表. 12附录C(资料性)公路黄土隧道拱顶下沉、底板隆起、拱脚下沉量测记录表.. 13附录D(资料性)公路黄土隧道地表下沉量测记录表. 14附录E(资料性)公路黄土隧道接触压力量测记录表.. 15附录F(资料性)公路黄土隧道混凝土应力、钢架内力、错杆轴力量测记录表. 16附录G(资料性)公路黄土隧道围岩含水量量测记录表. 17附录H(资料性)公路黄土隧道地下水水质监测记录表, 18附录1(资料性)公路黄土隧道支护结构裂缝量测记录表. 19附录J(资料性)公路黄土隧道有害气体浓度监测记录表 20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DB14/T1720-2018《黄土公路隧道工程监测技术规程》,与DB14/T1720-2018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运营黄土疑道周边位移、拱顶下沉测点布置要求(见 5

增加了黄土链道施工过程变形速率管理等级(见表10)

删除了监控量测方法(见2018版的第6章):

更改了监测成果资料内容要求(见第7章,2018版的第8章).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山西省交通运输厅提出、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本文件的组织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本文件由山西省交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XS/TC37)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山西省交通科技研发有限公司、山西交通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山西交科公

路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军、郭震山、宿钟鸣、何信、赵紫阳、张川川、赵雪峰、姚广、祝华杰、郭佳旺、朱小林、田静.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18年10月1日首次发布: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公路黄土隧道工程监测技术规程

1范围

等要求. 本文件规定了公路黄土隧道工程监测的基本要求,以及监测技术、数据处理与、监测成果资料

本文件适用于新建、运营的公路黄土隧道工程监测,其他土质隧道工程的监测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省地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025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标准 GB50026工程测量标准JGJ8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TG/T3372公路黄土隧道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G/T3374公路瓦斯隧道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JTG/T3660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TD70/2-0公路隧道照明设计细则JTG/TD702-02公路隧道通风设计细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SHANXI

3. 1

公路黄土隧道

全部或部分修筑在黄土地层中的公路隧道

3.2

必测项目

为保证新建公路黄土隧道周边环境和围岩的稳定以及施工安全,必须开展的监测项目.

3.3

选测项目

为深入掌握新建公路黄土隧道围岩的稳定状态,指导未开挖区的设计与施工,对具有特殊意义和代表性意义的区段及试验区段进行的补充测量.

3.4

测点

布设在结构或岩体上能反映其变形、位移、应力或应变特征的固定标志点.

测线

DB 14/T 1720-2025

设置在隧道洞周壁上同一断面的两测点之间的连线.

3. 6

黄土含水率

黄土中水分的重量占干土重量的百分比.

3.7

测量机器人

一种通过程序控制,自动搜索、识别并跟踪测量目标,实时获取目标的空间坐标等测量数据的智能型全站仪.

3. 8

分布式光纤监测

一种基于光纤传感技术,采用光纤作为传感敏感元件和传输信号介质,对沿光纤分布的空间信息进行连续监测的技术手段.

4基本规定

4.1监控量测应纳入施工工序管理.监控量测应达到下列目的:

a)掌握围岩、支护结构、周边环境的动态信息,确保施工、运营安全及结构的稳定性:b)验证支护结构效果,确认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的合理性,为调整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提供依据: c)指导施工工序衔接,确定支护施作时机:d)丰富监测数据库,为信息化动态设计、施工和运营提供借鉴.

4.2设计单位应进行监测设计,监测单位应根据黄土隧道工点特点编制相应监测方案,并应包括以下内容:

4.3监测方案应经管理单位批准后实施,并应按监测方案提交监测成果资料.

4.4监测工作应结合隧道开挖、支护作业的进程,按量测方案布点和监测,根据现场量测情况及时调整补充,量测数据应及时分析、处理和.

4.5现场量测仪器,应根据量测项目及测试精度选用.宜选择简单实用、稳定可靠、操作方便、量程合理、便于进行结果处理和分析的测试仪器,并经过有效检校.

4.7监测单位应建立严格的数据复核、审查制度,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应建立详实的监测资料台账制度,对监测成果资料进行严格管理,监测记录表见附录A~附录J.

5监测技术要求

5.1监测项目

5.1.1新建公路黄土隧道施工监测项目分为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必测项目应满足表1的技术要求,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投稿会员:古德
我的头像土木圣经9.9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