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7001.1-2025 防伪油墨 第1部分:紫外激发荧光防伪油墨.pdf

油墨,规范,防伪,推荐性国家标准
文档页数:19
文档大小:425.77KB
文档格式:pdf
文档分类:推荐性国家标准
上传会员:
上传日期:
最后更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17001.1-2025代替 GB/T 17001.1-2011 GB/T 18754-2002

防伪油墨 第1部分:紫外激发荧光防伪油墨

Anti-counterfeiting printing ink-Part 1:Ultraviolet fluorescent anti-counterfeiting printing ink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目次

前言引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分类5技术要求 6试验方法7检验规则8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是GB/T17001《防伪油墨》的第1部分.GB/T17001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紫外激发荧光防伪油墨; 第2部分:磁性防伪油墨;第3部分:热敏变色防伪油墨:第4部分:日光激发变色防伪油墨:第6部分:红外激发荧光防伪油墨: 第5部分:压敏防伪油墨:第7部分:光学可变防伪油墨:第8部分:防涂改防伪油墨

本文件代替GB/T17001.1-2011(防伪油墨第1部分:紫外激发荧光防伪油墨》以及并人了GB/T18754-2002《凹版印刷紫外激发荧光防伪油墨》.与GB/T17001.1-2011和GB/T18754- 2002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增加了荧光喷墨的物理指标(见表1);b)增加了丝网版的粒径及初干指标(见表1);c)并人了柔版(照相凹版)的粒径及初干技术要求(见表1,GB/T18754一2002中第5章):d)增加了荧光油墨对外观耐性的评判(见表2): e)增加了耐各种试剂的检验标准(见表2):f)增加了荧光油墨耐性测试中对于荧光额色的评判(见5.2、6.2.1);g)更改了汽油的标号(见6.8.1,GB/T17001.1-2011的6.4.5.2.3).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防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18)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博大格林高科技有限公司、中钞印制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钞油墨有限公司、山东泰宝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苏州科斯伍德色彩科技有限公司、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上海市防伪技术产品测评中心、公安部鉴定中心、中家院(北京)检测认证有限公司、国家印刷装璜制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北京工商大学、东莞市浩彩油墨科技有限公司、厦门欧化实业有限公司、浙江黄岩四达证章 厂、惠州市立美特环保油墨有限公司、广州市嵩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斌、徐大闯、胡尚伟、俞纬、巩守峰、沙济洪、吕建英、黄铁翔、高飞、王春东、田雪梅、元新、张黎明、辛秀兰、赵东理、黄振华、陈云生、徐凯博、朱常春、刘静、赵晓红、高玥、朱世元、隆亮、殷奕、姚博为、刘嫌姗.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1997年首次发布为GB/T17001.1,2011年第一次修订,本次修订并入GB/T18754-2002(凹版印刷紫外发荧光防伪油墨》的内容(GB/T18754在2002年首次发布);

一本次为第二次修订.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投稿会员:匿名用户
我的头像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