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NPHARS 0001-2025 群体药动学药效学分析标准操作规范.pdf

药效学,团体标准
文档页数:37
文档大小:2.12MB
文档格式:pdf
文档分类:团体标准
上传会员:
上传日期:
最后更新:

T/CNPHARS 中国药理学会团体标准

T/CNPHARS 0001-2025

群体药动学-药效学分析标准操作规范

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 for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c-pharmacodynamic analysis

中国药理学会 发布

目次

前 言引 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符号.5标准操作规范 5.1概述.5.2前期工作5.3基础模型 115.5模型评价, 5.4最终模型 155.6模型应用 18 245.7分析报告 255.8质量控制和风险管理 27附录 A (规范性)质量控制要点,附录 B (资料性) 参数估算的常用方法 34附录 C (资料性) 协变量筛选的常用方法 35参考文 36

前言

起草.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药理学会定量药理学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药理学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长春金赛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葛兰素史克(上海)医药研发有限公司,强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上海中医药大学,北京协和医院,复旦大学附属 华山医院,上海强世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亘喜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海瑞宁康生物医药,北京大学药学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皖南医学院代玑山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山东大学,中南大学,复旦大学药学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牛津大学纳菲尔德医学部热带疾病和全球健康中心,关国加州 大学旧金山分校.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焦正,丁俊杰,马广立,周绚,李禄金,王鲲,李良,任宇鹏,郑青山,胡蓓,张菁,谢海棠,周田彦,刘东阳,赵维,阳国平,方翼,相小强,陈锐,赵亮,王亚宁,刘昭前,缪丽燕.

本文件每五年更新一次.若遇重大技术事件或发生变故,则及时更新.

引言

法相结合的一种分析技术.其核心在于考察和建立研究对象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的定量关系、并定量 群体药动学-药效学分析是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将经典药动学-药效学理论与统计学原理和方分析其内在和外在的影响因素和随机效应.相较于经典药动学-药效学分析,群体药动学-药效学分析能够充分利用稀疏采样的药动学、药效学或药动学-药效学数据,开展深入研究.这一优势使其 在针对患者群体,尤其是儿童、老年人、孕产妇、危重症患者等特殊人群进行药动学-药效学研究时,能够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群体药动学旨在定量描述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并定量考察药动学在研究群体中的变异程度及其来源.而群体药效学旨在定量描述药物效应随药物暴露量和时间的变化过 程,并考察在研究群体中药物效应的变异程度及其来源.两者相结合,可定量描述研究群体中的药物、机体和疾病之间的关系,为药物研发和临床用药决策提供重要依据,是“模型引导的新药研发中的重要分析技术.

群体药动学-药效学分析是一个融合药理学、药物治疗学、数学建模与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理论与知识的“学习与验证”的选代过程.其分析流程复杂且耗时,亚需通过规范化和标准化提高分析效率与质量.自1999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率先额布群体药动学技术指导原则以来,欧洲、 日本及中国等药品监管机构也相继发布了相关技术指导文件.然而,现有的技术指南多侧重于基于原则和框架性体要求,缺乏具体的标准操作流程与规范,影响了群体药动学-药效学分析的质量及结果解读.因此,本规范基于当前对群体药动学-药效学分析的理论认知与实践经验,旨在为相关 研究与实践活动提供科学指导,促进其合理开展与应用.

随着新技术(如人工智能等)的引入以及定量药理学学科的持续发展,群体药动学-药效学分析的重要性与应用范围将日益扩大.为确保持续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实用性,需依据科学判断深入开展研究,并根据学科发展需求,适时对本规范进行更新,为相关领域提供有力支持.

群体药动学-药效学分析标准操作规范

1范围

研发及临床用药决策全过程中PPK-PD分析工作的开展. 本标准规定了群体药动学-药效学(PPK-PD)分析的内容架构、操作流程与技术要求,适用于药物

PPK-PD分析通过整合药物研发各阶段、不同试验设计所获得的PK、PD或PK-PD数据,实现对目标提供科学依据.将PPK-PD分析与生理药动学模型、疾病进展模型、临床试验模拟等其他相关技术结合, PPK-PD特征的系统表征,识别并量化PK-PD变异性的来源,为不同场景下的剂量选择与给药方案优化可实现对多源信息的有效整合与管理,从面科学制定新药研发策略.此外,将PPK-PD分析与贝叶斯方法结合,可支持用药方案的制定与调整、用药依从性评估等,为临床用药决策提供定量依据.

本标准旨在规范PPK-PD分析的实施过程,确保其科学性、规范性及结果可靠性,为相关研究与实践活动提供技术指导.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群体药动学-药效学分析

PPK-PD分析是建立在经典药动学-药效学分析基础之上,并与统计学模型相结合,考察目标群体中PK-PD的群体特征.“群体”指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研究对象的集合.“群体特征”包括群体平均值量解析群体中变异的大小及影响因素的作用.

3.2基础模型

基础模型是指表征数据整体特征的模型,包括结构模型与统计学模型两部分.

3.3最终模型

最终模型指在基础模型构建后,通过系统性地筛选潜在协变量,最终仅保窗具有临床意义的协变量、并经模型评价和优化之后所形成的模型.

3.4模型评价

模型评价旨在客观评估模型在特定领域的预测能力和稳健性,并判断模型的潜在偏倚是否会对决策产生实质性影响.

3.5固定效应

固定效应是一类特定的或可测量的、相对明确的模型参数.群体模型中,固定效应参数定义了结构模型参数的群体典型值,如清除率、分布容积、吸收速率和生物利用度等.固定效应参数还包括了协变量参数.

3.6随机效应

预测误差. 随机效应是一类未知的、难以测量或无法观测的因素,以量化固定效应参数无法解释的变异或模型

3.7协变量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投稿会员:丝雨へい飘渺
我的头像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