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九景衢铁路JQJXZQ-2标
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 (DK15700~DK39224.5)
中国铁建
编 制:
核:复
审 核:
技术负责人:
项目负责人:
中铁二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九景衢铁路JQJXZQ-2标项目部二〇一四年十一月
目录
二、精度及频次要求
2、观测频次要求. 1、路基变形测量精度要求.
三、观测断面及观测点的布置要求.
五、测量工作的基本要求
六.数据传输流程与数据管理.
3、.文件管理与格式要求.4、数据录入与输出管理 .11(1)观测点编号 //
七、附:路基沉降变形观测布置示意图及断面统计表 .16
九景衢铁路路基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一、总则
根据九景衢施工图纸要求,路基工程需进行沉降观测及边桩位移观测.点施工图纸,制定以下方案. 现结合《九景衢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实施细则》和九景衢路基工
二、精度及频次要求
1、路基变形测量精度要求
路基变形测量包括路堤、路堑变形测量,路基沉降观测控制网的精度要求及观测点频次要求如下:
(1)本线沉降变形测量按三等规定执行,对于技术特别复杂工点,可根据需要按二等的规定执行.
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垂直位移测量 水平位移观测沉降变形测量等级 沉降变形点的高程中 误差(mm) 相邻沉降变形点的高 程中误差(mm) 沉降变形点点位中误 差(mm)二等 ±0.5 ±0.3 ±3.0等 ±1.0 40.5 6.0
(2)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一般按独立建网考虑,可采用三角形网、导线网、GPS网和视准轴线等形(当采用视准轴线时,轴线上或轴线两端应设立校核点).根据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进行施测,并与施工平面控制网进行联测,引入施工测量坐标系统,实现水平位移监测网坐标与施工平面控制网坐标的相互转换.本线水平位移监测按三等规定执行,对于软土地基等设 计有特别技术要求的复杂工点,可根据需要按二等的规定执行
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相邻基准点的 测角中误 最弱边相对中 作业要求等级 点位中误差 (mm) 平均边长(m) 差() 误差按国家一等平面控制一等 ±1.5 <300 ±0.7 ≤1/250000 测量要求观测<150 ±1.0 ≤1/120000 按国家二等平面控制测量要求观测 <300 ±1.0 ≤1/120000 按国家二等平面控制 测量要求观测二等 ±3.0 按国家三等平面控制<150 ±1.8 ≤1/70000 测量要求观测<350 ±1.8 0000/1 按国家三等平面控制 测量要求观测三等 ±6.0 按国家四等平面控制<200 ±2.5 ≤1/40000 测量要求观测四等 ±12.0 ≤1.0
瓦
2、观测频次要求
在路堤填筑期间,应每天观测一次(松土及松软土早晚一次),各种原因暂时停工期间,前2天每天观测一次,以后每三天观测一次.施工完成后,前15天内每3天观测一次,第15-30天每星期观测一次,第30-90天每15天观测一次,以后每个月观测一次.沉降观测两次连续观测的沉降差值大于 4mm时应加密观测频次.测量数据突变时,每天观测2-3次.实际工作进行时,观测时间的间隔还要看地基的沉降值和沉降速率.
三、观测断面及观测点的布置要求
1.观测断面一般按以下原则设置,同时应满足设计文件要求:
(1)沿线路方向的间距一般不大于50m:对地势平坦且地基条件均匀良好的
路堑、填方高度小于5m且地基条件均匀良好的路堤可放宽到100m.(2)对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地段应加密断面,一般间距不大于25m,在变化点附近应设观测断面,以确保能够反映真实差异沉降.(3)一个沉降观测单元(连续路基沉降观测区段为一单元)应不少于2个观测断面.(4)对地形横向坡度大于1:5或地层横向厚度变化的地段应布设不少于1个横向观测断面.
2.观测点一般按以下原则设置,同时应满足设计文件要求;
(1)为有利于测点看护,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各观测项目数据的综合分析,各部位观测点须设在同一横断面上.
(2)一般路堤地段观测断面包括沉降观测桩和沉降板,沉降观测桩每断面设置3个,布置于双线路基中心及左右线中心两侧各2m处:沉降板每断面设置1个,布置于双线路基中心.
(3)软土、松软土路堤地段观测断面一般包括剖面沉降管、沉降观测桩、沉降板和位移观测桩.沉降观测桩每断面设置3个,布置于双线路基中心及两侧各2m处,沉降板位于双线路基中心,位移观测边桩分别位于两侧坡角外2m、10m处,并与沉降观测桩及沉降板位于同一断面上,剖面沉降管位于基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