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BJC010-2025
五常市梗稻储藏技术规程
黑龙江省标准技术创新协会 发布
目次
前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基本要求,5入仓前的准备,6入仓梗稻的质量要求,7堆存要求8储藏技术要求.9储藏期间的粮情监测与品质检验10有害生物控制, 1011出仓要求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五常市人民政府提出.
本文件由五常市大米协会归口.
五常市粳稻储藏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梗稻储存的基本要求、入仓前的准备、入仓梗稻的质量要求、堆存要求、储藏技术要求、储藏期间的粮情检测与品质检验、有害生物控制及出仓要求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五常市收储企业、梗米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种稻大户储存地产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面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文件.
GB/T8946塑料编织袋GB/T9237制冷和供热用机械制冷系统安全 GB17440粮食加工、储运系统粉尘防爆安全规程GB/T18835谷物冷却机GB/T20569稻谷储存品质判定规则GB/T21015稻谷干燥技术规范LS/T1203粮情测控系统 LS/T1202储粮机械通风技术规程LS/T1204谷物冷却机低温储粮技术规程LS/T1205粮食烘干机操作规程LS/T1211粮油储藏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梗稻japonicarice五常市区域第一积温带种植生产,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稻花香等梗稻.
3. 2常规储藏conventionalstorage 常温环境条件下,不要求度夏短期的过度储藏(自收购、销售、加工不超6个月).
3.3低温储藏low-temperature storage平均粮温常年保持在15℃及以下,局部最高粮温不超过20℃的储藏方式.
3. 4 准低温储藏quasi-low-temperature storage
平均粮温常年保持在20℃及以下,局部最高粮温不超过25℃的储藏方式.
3.5
四合一储藏Integrated warehousing system
在储粮仓房中采用计算机粮情检测、环流熏蒸、机械通风、谷物冷却等技术和装备的集成及优化组合.
3.6
安全水分 safe moisture level
稻谷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可以保持安全储藏的水分,梗稻储存的安全水分应小于或等于14.5%.
半安全水分semi-securemoisturecontrol
在常规情况下,稻系指含水介于安全水分与偏高水分之间,通常含水在14.6%-16.0%,仅能在气温较低季节短期储存,不能在本地安全过夏的水分.
3.8
高水分梗稻、发热梗稻、霉变梗稻和虫蚀梗稻的统称.
3. 9
结露dewpoint
梗稻堆放某一区域的温度降到一定程度,使梗稻堆孔隙中所含的水蒸气量达到饱和状态时,水蒸气就开始在梗稻表面凝结成水滴的现象.
3. 10
粮堆发热spontaneousheating
由于热量的积聚,使粮堆温度出现不正常的上升或粮温该降不降反而上升的现象.
3. 11
霉变moldy
粮堆发热的同时伴随着微生物大量繁殖,分解梗稻中的有机物质,使梗稻品质劣变.
4基本要求
4.1一般规定
4.1.1梗稻在储藏期间,往往会发热、霉变、生芽,导致稻品质劣变,丧失生命力,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在保管工作中,应利用有利因素,防止发热、霉变、生芽,确保稻安全储藏. 4.1.2梗稻具有完整的外壳,能够缓解梗米吸湿情况,对虫害和霉变具有一定的抵御能力.因此在保管过程中,梗稻具有较高的储藏稳定性.4.1.3在正常储藏条件下,梗稻的生理活性,第一年很强,呼吸旺盛,一年以后,则逐渐减弱,变化较小,储藏稳定性相应增高. 4.1.4高温环境会促使梗稻中的脂肪酸含量增加,进面导致其品质降低.水分含量与温度越高,脂肪酸含量上升以及品质下降的现象就越显著.然面,水分含量较低的梗稻对高温具有较强的耐受能力.4.1.5具备必要的储藏设施,严格控制入仓梗稻的质量和水分含量,采用合理的技术措施减少损失、损耗,防止污染,延缓品质下降.4.1.6梗稻宜采用常规、低温、准低温、四合一等储藏技术,以延缓其品质劣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