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31647-20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生产过程原料采购、加工、包装、标识、贮存和运输等环节以及生产场所、设施、人员的基本要求和管理准则.
本标准适用于经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并以标准、公告等方式公布的食品添加剂,包括营养强化剂、食品用香精和复配食品添加剂等.
2选址及厂区环境
2.1选址
2.1.1厂区不应选择对产品有显著污染的区域. 2.1.2厂区不应对周围居民生活和安全造成影响.2.1.3厂区不宜选择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地区,广区周围不宜有虫害大量擎生的潜在场所,难以避开时应有必要的防范措施.
2.2厂区环境
2.2.1应考虑环境给食品添加剂生产带来的潜在污染风险,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将其降至最低水平.2.2.2生产场所应环境整洁.叉污染.2.2.4厂区道路应平整,硬化,尽量降低扬尘和积水的产生. 2.2.5应根据情况制定预防虫害控制程序,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虫害的擎生.2.2.6动力、供暖、空调机房、给排水系统和废水、废渣处理系统及其他辅助建筑和设施的设置应不影响生产场所卫生,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有特殊要求的废弃物其处理方式应符合有关规定.2.2.7生产区不得生产和存放有碍产品卫生的其他物品.
3厂房和车间
3.1厂房的面积和空间应与生产能力相适应,应根据产品特点和工艺要求设置生产场所、包装场所、原料仓库、成品仓库、危险品仓库、检验场所等生产用房,其面积和空间便于设备安置、清洁消毒、物料存储 及人员操作.3.2厂房和车间的内部设计和布局应满足安全生产要求和产品生产操作要求,建筑物、设备布局与工艺流程三者衔接合理,既能保证生产的连续性且能防止生产中或工序间发生交叉污染.3.3厂房和车间应根据产品特点、生产工艺、生产特性以及生产过程对清洁程度的要求,合理划分一般作业区、准清洁作业区、清洁作业区或一般作业区、清洁作业区等,并配备相应的卫生设施,采取有效分
离或分隔.清洁作业区的清洁程度应能满足产品特点和工艺要求.对于全封闭管道式生产的产品,根
据产品特点及工艺特殊性,设置厂房及划分作业区.如使用微开式车间,对微开式车间物料添加口和产品灌装处应做好安全防护,确保无食品安全风险.
3.4厂房内设置的检验室应与生产区域分隔.3.5厂区各区域及设施的标志应当清晰.使用、贮存危险化学品的场所,应有明显的警示标识.得对周围环境和最终产品有影响.废气、废水、废渣的排放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3.7地面、墙面、门窗、顶棚等应易于维护、清洁或消毒.应采用适当的耐用材料建造,清洁作业区和准清洁作业区还应根据产品特点符合相应的卫生要求.酶制剂、复配食品添加剂及食品用香精生产车间的地面、墙面、门窗、顶糖要求应符合食品加工企业生产场所的相关卫生要求.
4设施与设备
4.1设施
4.1.1供水和排水设施
应配备适当的供水设施和排水设施.生产用水的水质应符合GB5749的规定,有特殊要求的还应符合相应规定.
4.1.2清洁消毒设施
应配备足够的工器具和设备的专用清洁设施,必要时应配备适宜的消毒设施.应采取措施避免清洁、消毒工器具带来的交叉污染.
4.1.3个人卫生设施
4.1.3.1生产场所应设置更衣室:必要时特定的作业区人口处可按需要设置更衣室,更衣室大小与设施配备应与生产人员数量相适应,并保证工作服与个人服装及其他物品分开放置.
4.1.3.2必要时应按需设置换鞋(穿藏鞋套)设施或工作鞋靴消毒设施,其规格尺寸应能满足消毒需要.
4.1.3.3卫生间不得与产品生产、包装或贮存等区域直接连通,应保持清洁,不得有异味.
4.1.3.4应在清洁作业区人口设置洗手、干手设施,必要时应设置消毒设施;如有需要,应在作业区内适当位置加设洗手和(或)消毒设施;与消毒设施配套的水龙头其开关应为非手动式,必要时应设置冷热水混合器.
4.1.4通风设施
应具有适宜的自然通风或人工通风措施;必要时应通过自然通风或机械设施有效控制生产环境的温度和湿度.通风设施应合理设置,易于清洁、维修或更换,应避免空气从清洁度要求低的作业区域流向清洁度要求高的作业区域.有粉尘或气味产生的加工区域应具备除尘设施或通风措施.
4.1.5照明设施
生产车间内照明度应满足生产加工要求.位于工作台和裸露产品上方的照明设备应有防护措施.厂房操作区域应有应急照明设施,对易燃易爆产品生产及存放区域应有防爆照明等设施.
4.1.6仓储设施
4.1.6.1应具有与所生产产品的数量、贮存要求相适应的仓储设施,原料、半成品、成品、包装材料等
应依据性质的不同分设贮存场所或分区域码放,并有明确标识,防止交叉污染.4.1.6.2清洁剂、消毒剂、杀虫剂、润滑剂、燃料等物质应分别安全包装,明确标识,并应与原料、半成品、成品、包装材料等分隔放置.4.1.6.3危险化学品应设置专用仓库、罐区、贮存场所,并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4.2设备
4.2.1应配备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生产设备.4.2.2与原料、半成品、成品接触的设备与用具,应使用无毒、无味、抗腐蚀、不易脱落的材料制作,并应易于清洁和保养. 4.2.3与设备连接的主要固定管道,应标明管内物料流向等.4.2.4用于监测、控制、记录的设备,如压力表、温度计、记录仪等,应定期校准、维护.4.2.5应建立设备保养和维修制度,加强设备的目常维护和保养,定期检修,及时记录.4.2.6各类设备和管道应完好,防止出现损坏、泄漏现象.
5卫生管理
5.1卫生管理制度
5.1.1应建立产品从业人员和企业生产卫生管理制度以及相应的考核标准,明确岗位职责.应根据产品的特点以及生产、贮存过程的卫生要求,建立对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的关键控制环节的监控制度.5.1.3有微生物控制要求的产品生产过程的微生物监控参照GB14881-2013附录A的要求. 5.1.2定期对制度执行情况和效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5.2厂房及设施卫生管理
5.2.1厂房地面、墙面、门窗、顶棚等有破损时,应及时修补. 5.2.2厂房内各项设施应保持清洁,出现问题及时维修或更新.5.2.3生产、包装、贮存等设备及工器具、生产用管道、裸露产品接触表面等应根据需要定期清洁消毒.对不适合进行消毒的工序应当有其他相应措施保证卫生.5.2.4当进行现场维修、维护及施工等工作时,应采取适当措施避免异物、异味等污染产品.
5.3人员健康管理与卫生要求
5.3.1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从业人员上岗前应接受卫生培训.5.3.2生产场所禁止吸烟、进食及进行其他有碍食品添加剂卫生的活动,作业区人员应严格遵守有关卫生制度,保持个人清洁、卫生,按规定穿藏工作衣帽、鞋靴,并进行洗手消毒等清洁措施,不应将与生产无关的物品带人:访客进入应遵循作业区人员同等的卫生要求.
5.4工作服管理
5.4.1应根据食品添加剂生产特点及不同工段的請洁、防护要求配备专用工作服.进人作业区城应穿看工作服.5.4.2不同清洁度要求区域的工作服应当在款式、颜色或标志物上加以明显区别;不同区域的工作服 应在规定的区域中使用,不得混用.
6原料和相关产品
6.1一般要求
6.1.1应建立原料和相关产品的采购、验收、运输和贮存管理制度,确保所使用的原料和相关产品符合 国家有关规定,保存相应的采购、验收、贮存、使用及运输记录.6.1.2应按照产品标准规定的原料质量规格要求采购和验收,标准中对原料作出规定的,应使用符合要求的原料;对原料未作具体规定的,应在保证终产品符合相应质量规格标准的前提下,选择适宜的原料.格品分开放置并明显标记,并应及时进行退、换货等处理.6.1.4原料和相关产品仓库应设专人管理,建立管理制度,定期检查质量和卫生情况,及时清理变质或超过保质期的原料和相关产品.仓库出货顺序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6.1.5在生产加工前,宜对原料和相关产品进行感官检验,必要时进行实验室检验,确保符合规定要求. 6.1.6盛装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直接接触食品添加剂的包装材料的包装或容器,其材质应稳定、无毒无害,不易受污染,符合相关标准及安全卫生要求.6.1.7原料运输工具和容器应保持清洁、维护良好,必要时应进行消毒.食品原料不得与有毒、有害物品同时装运,避免污染.食品原料运输及贮存中应避免日光直射、备有防雨防尘设施;必要时还应具备交叉污染或发生意外. 保温、冷藏、保鲜等设施.危险化学品应按国家有关规定贮存,其使用应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操作,防止6.1.8润滑剂、清洗剂和消毒剂等化学物品应按用途分类、标识,安全存放,不应对产品造成污染.使用时应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操作,防止污染或发生意外.
6.2采购要求
6.2.1采购的食品原料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文件;对无法提供合格证明文件的食品原料,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标准进行检验,采购畜禽类生鲜原料应查验检疫和检验合格证明文件.不得采购腐败变质、回收或工业加工后的有害废料等作为食品原料使用. 6.2.2采购食品添加剂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文件.6.2.3采购化工原料应当查验供货者的相关资质和产品合格证明文件,产品应符合相应的质量规格要求.6.2.4采购包装材料、容器、洗涤剂、消毒剂等相关产品应当查验产品的合格证明文件,实行许可管理的相关产品还应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 6.2.5采购进口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的,应当查验是否具有符合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要求的合格证明材料.从国内采购进口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的,还应查验供货者资质.
7生产过程的安全控制
产品在保质期内应保持其功能性.可以使用标准规定的原料、工艺生产的食品添加剂半成品,采用进一步加工或提纯等方法生产食品添加剂产品.对于标准未规定生产工艺的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应当加强生产过程管理,不得使用可能会给人体带来健康风险的生产工艺组织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