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S/T 1218-2017 中国好粮油 生产质量控制规范.pdf

1218,厉莎,粮食
文档页数:7
文档大小:370.79KB
文档格式:pdf
文档分类:粮食
上传会员:
上传日期:
最后更新:

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行业标准

LS/T1218-2017

中国好粮油 生产质量控制规范

The grain and oil products of ChinaCode for quality control

国家粮食局 发布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山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山国家粮食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70)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参与起节单位:河南I业人学、江苏省农垦米业集团有限公司、中粮集团中粮粮谷、河南省农限公司、豫粮集团濮阳专用面粉有限公司、中同粮油控股有限公司、儿粮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售花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段晓亮、孙辉、尹壮、欧阳姝虹、张忠杰、下科、陈瑶、工殿轩、宗兆、刘震杰、许为钢、陆成彬、徐得泽、张风鸣、张志不、王晓伟、冯儒、蔡显凯、周杜英、商博、常柳、王松工、方秀利、洪宁、张炜、董巍、张理博、宫旭洲.

中国好粮油生产质量控制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国好粮汕生产质量控制规范的产地环境、品种、裁培技术、州间管理技术、收储条件、下燥技术、运输条件、川1、包装、销售等质量控制技术要求等.

运输及大米、小凌粉、食用枯物油的加工等环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Ⅱ期的引用文件,仅注口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山期的小而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丁本文件.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不谷类GB5084农山灌溉水质标准GB/T6970粮食十燥机试验方法GB/T8321(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131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谷物川1卫牛规范GB/T14095农产品1燥技术术语GB1488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156181壤环境质量标准GB/T16714连续式粮食|燥机GB/T21015稻谷干燥技术规范GB/T21016小麦干燥技术规范GB/T21017.k米干燥技术规范GB/T22497粮油储藏熏蒸剂使用准则GB/T22498粮油储藏防护剂使用准则GB/T26433粮油加工环境要求GB/T26630大米加工企业良好操作规范GB/T29890-2013粮油储藏技术规范LS1212储粮化学药剂管理和使用规范LS/T3501.1粮油川1.机械通用技术条件基本技术要求NY/T463粮食「燥机质量评价规范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T847水稻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851小麦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1105肥料合理使用准则氮肥

3术语和定义

适用于本文件.

4要求

4.1种植生产环节

4.1.1产地环境

参加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的粮油产地要充分考虑相邻山块和周边环境的潜在影响,应远离(5km范围内)污染源,如化工、电镀、水泥、工矿等企业,医院、饲养场等场所,污水污染区,废渣、废物、废料堆放区等.总体要求如下:

一-环境空气质量符个GB3095中二级的要求;

上壤环境质量分为1类和Ⅱ类,上壤环境质量不得低丁GB15618中.级的要求,产地上壤为Ⅲ类的不得进入好粮油牛产其地;

农川灌溉用水质量符合GB5084小水作和早作的要求.

应有县级(含)及以上环境监管部门提供的当地产地环境质量证明材料.

4.1.2品种

量标准.4.1.2.2严禁品种跨区域种植,品种利植区域符合审定推荐的最佳种植区域.4.1.2.3参加“中国好粮油行动”的粮食品种的品质应优于“中国好粮油”系列标准的定等指标变求,几

4.1.3栽培和田间管理

4.1.3.1通则

依据选择的品利区别对待,各产地应在遵循品利特定管理细则的原则下,以保证粮食品利品质为日标,粮食品质需满足币国好粮油原粮标准质正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可适时适当调整管理措施.

4.1.3.2栽培技术

按照不同品种配套的栽培技术要求执行,配套技术及要点应包括:土壤境情、株行距、种植深度、底肥施用规则、水肥管理规则、农药管理规则、病山害防治等.

4.1.3.3水肥管理

水肥管理应按以下要求:

按照品利配套的裁培和出间管理细则币要求的灌溉要点、施肥种类、比例、施肥量、施肥时期等

要求执行;

肥料使用符合NY/T496的要求;

--严格控制氮肥施用量,氮肥施用符合NY/T1105的要求;

结合不同品种肥料管理细则,执行测上施肥;

:-遵循环境友好原则,严格控制施肥总量和肥料类型及比例,有机肥和微生物肥施用量不得低于施肥总量的50%.

4.1.3.4农药管理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从粮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出发,综合应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措施,控制有害生物的发生和危害.农药使用应符合GB4285、GB/T8321(部分)的规定;鼓励优先使用4物低毒低残留农药;合理混用、轮换交替使用不同作川

建立农药使用管理规范机制.

4.2收获环节

在保证成熟度的条件下,适当控制收获时水分;收割前应对收制机进行清理,防止品种间混杂.各粮食品种收获水分控制参考要求和性状见表].

表1不同粮食收获水分控制参考要求和性状

品种 小 水稻 玉米 大豆 杂粮、杂豆水分含量/% ≤22 20~25 ≤25蜡熟末期到完熟 每穗谷粒颖壳 完熟期,籽粒基部 大叶片脱落 根据杂粮、杂!性状 初期,籽粒变硬, 95%以上变黄,米 与穗轴连接处出 种类而定70%~80%是透明状 粒变硬,是透明状 现“黑层”

4.3干燥技术

采用保质「燥技术,即根据不同粮食品利的川「用途要求,采用机应的「燥工艺技术及装备,最低限度地降低烘干对粮食加工用途的影响,满足粮食加工生产需求.

4.3.1I燥机:|燥机应符合GB/T16714、NY/T463的规定.

4.3.2配套设备应符合LS/T3501.1等的相关规定,提升机、输送机、烘前仓、缓苏仓、烘后仓等经调试运行,应能正常投入使用.

4.3.3干燥1艺:稻谷、小麦、玉米干燥1艺分别按GB/T21015、GB/T21016、GB/T21017执行.不同粮食品种烘计工艺控制参数见表2.

表2不同粮食品种干燥工艺控制参数

梗稻、稻 小 食用玉米 用玉米允许受热温度/C 35 45 45 55出机粮温/C 环境温度0℃ 环境温度丨5 环境温度:5 环境温度5 环境温度丨5Λ-次降水幅度/% 3.0 15.0 18.0F燥速率/(%/h) V 0.8烘十后水分含量/% 根据企业收储、加工需求适当调整使碎粒增加值/% V 0.3 0.3 0.5 0.5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投稿会员:匿名用户
我的头像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