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次
前言. IV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态势感知术语. 3.1态势感知..3.2态势觉察.3.3态势理解3.5多源数据获取 3.4态势预测..3.6数据传输3.7数据预处理,3.8目标检测与识别3.9目标跟踪. 3.10信息融合.3.11态势特征提取3.12态势关联,3.13威胁评估,3.15态势共享. 3.14意图识别.3.16态势一致性评估3.17态势图构建3.18意图预测 3.19要素预测.3.20风险预测.4智能决策术语4.1智能决策4.2任务解析 4.3规划调度,4.4重规划..4.5任务理解4.6目标排序. 4.7任务分解.4.8装备编组.4.9方案生成.4.10方案优化.4.11任务分配, 4.12资源调度,4.13冲突消解.
4.14任务重规划4.15方案重规划5自主规划术语5.1自主规划, 5.2规划建模.5.3路径规划5.4轨迹规划..5.5轨迹协调与冲突消解5.7路径生成.. 5.6运行监控与重规划5.8轨迹生成5.9优先级协调,5.10时空冲突规避,5.11编队与让行 5.12路径重规划5.13轨迹重规划5.15实时监测. 5.14失效处理5.16触发判定6运动控制术语6.1运动控制.6.2标称控制 6.3抗不确定性增强控制6.4安全控制..6.5轨迹跟踪控制,6.6姿态稳定控制..6.7任务动作时序控制. 6.8鲁棒控制.6.9容错控制.6.10容侵控制.6.11运行状态监测,7效能评估术语, 6.12故障恢复.7.1效能评估.. 87.2态势感知效能评估7.3智能决策效能评估 7.4自主规划效能评估7.5运动控制效能评估8验证测试术语.8.1验证测试8.3半实物仿真测试 8.2数字仿真8.4实物测试.II
8.5测试对象8.6测试指标.8.7态势感知测试8.8智能决策测试. 8.9自主规划测试.8.10运动控制测试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编写.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东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合肥徽自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南京擎苍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杭州市滨江区浙工大人工智能创新研究院、珠海紫燕无人飞行器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温广辉、雷旭强、栾萌、陈杨杨、万颖、沈典、洪丹枫、赵宇、刘永芳、张栋、董亚峰、李津徽、付桃、方婉媛、侯月琴、周佳玲、吕跃祖、段培虎、唐元祎、宫光霖、王融、彭秀辉、都海波、余兰林、李木军、柯淑兰、葛泉波、陆振宇、宣琦、朱俊威、王江平、李钊、梅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