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35352006代替GB/T3535-1983
石油产品倾点测定法
Petroleum products--Determination of pour point
(ISO 3016:1994 MOD)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前言
本标准修改采用ISO3016:1994《石油产品倾点测定法》.
本标准根据ISO3016:1994重新起草.
为了更适合我国国情,本标准在采用1SO3016:1994时进行了修改,本标准与ISO3016:1994的技术性差异如下:
增加了“取重复测定两个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的规定.
为了使用方便,本标准还作了如下编辑性修改:
一重复性和再现性的文字表述按我国的习惯进行了修改.
本标准代替GB/T3535一1983《石油倾点测定法》.
本标准与GB/T3535一1983的主要技术差异如下:
规定了对于倾点规格值不是3℃倍数的油品,可按6.9进行试验,结果报告试样通过或不通过规格值;
增加了自动仪器的使用,但精密度不适用;
-本标准的重复性和再现性均适用于燃料油、残渣燃料油等油品下倾点的测定,而GB/T3535一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石油产品倾点测定法
警告:本标准的应用可能涉及到某些有危险性的材料、操作和设备,但并未对与此有关的安全问题都提出建议.用户在使用本标准前有责任制定相应的安全和保护措施,并明确其受限制的适用范围.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石油产品倾点的方法.同时也叙述了测定燃料油、重质润滑油基础油和含有残渣燃料组分的产品下倾点(参见6.10)的试验步骤.
原油需要进行专门的预处理,以避免挥发性物质的损失.本标准精密度的确定是在不包括原油样品的基础上得到的(参见第8章的注).
注:测定原油倾点的专用方法正在研究之中,但本标准所述的一般试验步骤也可用来测定原油倾点.要注意某些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倾点pour point油品在规定条件下冷却时能够流动的最低温度.
3方法概要
试样经预加热后,在规定的速率下冷却,每隔3℃检查一次试样的流动性.记录观察到试样能够流动的最低温度作为倾点.
4试剂与材料
4.1氯化钠(NaCl):结晶状.4.2 氯化钙(CaCl2):结晶状.4.3二氧化碳(CO2):固体.4.4 冷却液:丙酮、甲醇或石脑油.4.5擦拭液:丙酮、甲醇或乙醇.
5仪器(见图1)
5.1试管:由平底、圆筒状的透明玻璃制成,内径30.0mm~32.4mm,外径33.2mm~34.8mm,高115mm~125mm,壁厚不大于1.6mm.距试管内底部54mm士3mm处标有一条长刻线,表示内容物液面的高度.5.2温度计:局浸式,符合附录A的要求.5.3软木塞:配试管用,塞的中心打有插温度计的孔.5.4套管:由平底、圆筒状金属制成,不漏水,能清洗,内径44.2mm~45.8mm,壁厚约1mm,高115mm土3mm.套管在冷浴中应能维持直立位置,高出冷却介质不能超过25mm.5.5圆盘:软木或毛毡制成,厚约6mm,直径与套管内径相同.5.6垫圈:由橡胶、皮革或其他适当的材料制成.环形,厚约5mm,有一定的弹性,要求能紧贴住试管外壁,而套管内壁保持宽松.还要求垫圈要有足够的硬度,以保持其形状.
注:环形垫圈的用途是防止试管与套管直接接触.
5.7冷浴:其类型应适合于达到本标准所规定的温度.冷浴的尺寸和形状是任意的,要能把套管紧紧地固定在垂直的位置.浴温应用合适的、浸人正确浸没深度的温度计来监控.当测定倾点温度低于9℃的油品时,需用两个或更多的冷浴.所需的浴温可以用制冷装置或合适的冷却剂来维持.冷浴的浴温要求维持在规定温度的士1.5℃范围之内.
注:一般常用的冷却剂如下:
对油品的倾点温度低至:
1)9℃:冰和水(能用于制备标准中规定的0℃浴);-12℃:碎冰和氯化钠(能用于制备6.8中规定的-18℃浴);2)一27℃:碎冰和氯化钙(能用于制备6.8中规定的一33℃浴);3)一57℃:二氧化碳和冷却液1(能用于制备6.8中规定的一51°℃和-69℃浴).4)
5.8计时器:测量30s的误差最大不能超过0.2s.
图1 倾点测定仪
6试验步骤
6.1将清洁试样倒人试管中至刻线处.如果有必要试样可先在水浴中加热至流动,再倒人试管内.已知在试验前24h内曾被加热超过45℃的样品,或是不知其受热经历的样品,均需在室温下放置24h后,方可进行试验.
6.2用插有高浊点和高倾点用温度计的软木塞塞住试管,如果试样的预期倾点高于36℃,使用熔点用温度计(见附录A).调整软木塞和温度计的位置,使软木塞紧紧塞住试管,要求温度计和试管在同一轴线上.让试样浸没温度计水银球,使温度计的毛细管起点浸在试样液面下3mm的位置.
6.3根据6.4或6.5,将试管中的试样进行预处理.
6.4倾点高于一33℃的试样应按下述方法处理.
热到45℃或高于预期倾点9℃(选择较高者).
6.4.2将试管转移到已维持在24℃±1.5℃的浴中.
6.4.3当试样达到高于预期倾点9℃(估算为3℃的倍数)时,应按6.7规定开始检查试样的流动性.
6.4.4如果当试样温度已达到27℃时,试样仍能流动,则小心地从浴中取出试管,用一块清洁且沾擦拭液的布擦试管外表面,然后将试管按6.6规定放在0℃的浴中.按6.7观察试样的流动性,并按6.8规定的程序进行冷却.
6.5倾点为一33℃和低于一33℃的试样应按下述方法处理.
6.5.1试样在不搅动的情况下在48℃浴中加热至45℃,然后将其放在6℃±1.5℃浴中冷却至15℃.
6.5.2当试样温度达到15℃时,小心地从水浴中取出试管,用一块清洁的、沾擦拭液的布擦拭试管外表面,然后取下高浊点和高倾点用温度计,换上低浊点和低倾点用温度计.按6.6规定将试管放在0℃浴中,再按6.8规定的步骤依次将试管转移到各低温浴中.
6.5.3当试样温度达到高于预期倾点9℃时,按6.7观察试样的流动性.
6.6要保证圆盘、垫圈和套管的内壁是清洁和干燥的,并将圆盘放在套管的底部.在插人试管前,圆盘和套管应放人冷却介质中至少10min.将垫圈放在试管的外壁,离底部约25mm,并将试管插人套管.
6.7观察试样的流动性.
6.7.1.从第一次观察温度开始,每降低3℃都应将试管从浴或套管中取出(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将试管充分地倾斜以确定试样是否流动.取出试管、观察试样流动性和试管返回到浴中的全部操作要求不超过3s.
6.7.2从第一次观察试样的流动性开始,温度每降低3℃,都应观察试样的流动性.要特别注意不能搅动试样中的块状物,也不能在试样冷却至足以形成石蜡结晶后移动温度计.因为搅动石蜡中的多孔网状结晶物会导致偏低或错误的结果.
注:在低温时,冷凝的水雾会妨碍观察,可以用一块清洁的布蘸与冷浴温度接近的擦拭液擦拭试管以除去外表面的水雾.
6.7.3当试管倾斜而试样不流动时,应立即将试管放置于水平位置5s(用计时器测量),并仔细观察试样表面.如果试样显示出有任何移动,应立即将试管放回浴或套管中(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待再降低3℃时,重新观察试样的流动性.
6.7.4按此方式继续操作,直至将试管置于水平位置5s;试管中的试样不移动,记录此时观察到的温度计读数.
一6℃、一24℃和一42℃时进行同样的转移.
1)试样温度达到9℃,移到一18℃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