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J 1345-2023 外来入侵植物对陆域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影响评估技术导则.pdf
H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生态环境标准 HJ1345—2023 外来入侵植物对陆域自然保护区 植物多样性影响评估技术导则 Technical guideline for assessing the impacts of alien invasive plants on plant diversity in terrestrial nature reserves 本电子版为正式标准文本,由生态环境部环境标准研究所审校排版. 2023-12-29发布 2024-04-01实施 生态环境部发布 HJ1345—2023 目次 前言 1适用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1 4评估原则... .2 5评估程序 6评估内容和方法 .3 7评估周期. "..5 8评估报告编制 ......5 附录A(资料性附录)外来入侵植物对陆域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影响评估资料收集清单6 附录B(资料性附录)外来入侵植物对陆域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影响评估现场调查记录表7 附录C(资料性附录)外来入侵植物对陆域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影响评估指标及评分表8 附录D(资料性附录)外来入侵植物对陆域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影响评估报告编写格式9 i HJ1345—2023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 区条例》,落实《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一2030年)》,规范我国陆域自然保护 区外来入侵植物对植物多样性影响评估工作,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外来入侵植物对陆域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影响评估的原则、程序、内容和方法等. 本标准附录A~附录D均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法规与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生态环境部2023年12月29日批准. 本标准自2024年4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解释. ii ...
HJ 1344-2023 抗虫转基因植物对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pdf
H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生态环境标准 HJ1344—2023 抗虫转基因植物对生物多样性 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 Technical guideline for biodiversity impact assessment of insect-resistant transgenic plants (on trial) 本电子版为正式标准文本,由生态环境部环境标准研究所审校排版. 2023-12-29发布 2024-04-01实施 生态环境部发布 HJ1344—2023 目次 前言 1适用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评价原则2 5评价程序. 2 6背景资料. .3 7评价内容... .4 8调查方案 .5 9评价结论判定 .6 10风险管理策略和方案...6 11评价报告. .6 附录A(资料性附录)不同生物种群或生物群落的调查方法 .7 附录B(资料性附录)抗虫转基因植物对生物群落影响评价中部分生物多样性指标的计算公式19 i HJ1344—2023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 履行《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评价抗虫转基因植物可能对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影响,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抗虫转基因植物对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的原则、程序、内容和方法.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法规与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生态环境部2023年12月29日批准. 本标准自2024年4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解释. ii ...
HJ 1343-2023 转基因植物环境释放的生态风险评估导则(试行).pdf
H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生态环境标准 HJ1343—2023 转基因植物环境释放的生态风险 评估导则(试行) Guidelines on the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plants for environmental release (on trial) 本电子版为正式标准文本,由生态环境部环境标准研究所审校排版. 2023-12-29发布 2024-04-01实施 生态环境部发布 HJ1343—2023 目次 前言 i 1适用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风险评估基本原则2 5评估程序 .2 6评估内容. .3 7评估报告 ".5 附录A(资料性附录)转基因植物的背景资料 i HJ1343—2023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 履行《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管理转基因植物环境释放的生态风险,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转基因植物环境释放的生态风险评估的基本原则、评估程序、评估内容等.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法规与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生态环境部2023年12月29日批准. 本标准自2024年4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解释. ii ...
HJ 1342-2023 海洋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标准 浅海和潮间带.pdf
H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生态环境标准 HJ1342—2023 海洋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标准 浅海和潮间带 Standard of integrated observation for marine biodiversity -Shallow sea and intertidal zone 本电子版为正式标准文本,由生态环境部环境标准研究所审校排版. 2023-12-29发布 2024-04-01实施 生态环境部发布 HJ1342—2023 目次 前言 1适用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1 4观测范围、方式、对象和原则 2 5观测内容与方法 .3 6质量控制 ..4 附录A(规范性附录) 生物要素观测指标与方法5 附录B(规范性附录)环境要素观测指标与方法 附录C(规范性附录)威胁因子观测指标与方法 .8 i HJ1342—2023 前言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一2030 年),保护生物多样性,规范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工作,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海洋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的范围、对象、原则、内容与方法等.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法规与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本标准生态环境部2023年12月29日批准. 本标准自2024年4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解释. ii ...
HJ 1341-2023 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站建设标准.pdf
H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生态环境标准 HJ1341—2023 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站建设标准 Standard of construction for integrated biodiversity observation station 本电子版为正式标准文本,由生态环境部环境标准研究所审校排版. 2023-12-29发布 2024-04-01实施 生态环境部发布 HJ1341—2023 目 次 前言 ii 1适用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2 4建设原则和内容 .2 5观测站命名 .2 6主要建设要求与技术指标 .3 7人员配置 8制度建设. ..4 附录A(规范性附录)大型综合观测楼建设技术要求 5 附录B(规范性附录) 辅助设施设备技术要求 附录C(规范性附录) 实验室主要仪器设备技术要求 附录D(规范性附录)数据管理、存储和办公设备技术要求 .8 附录E(规范性附录)植物群落观测技术要求 附录F(规范性附录)植物群落观测设备技术要求 附录G(规范性附录)动物群落观测技术要求 12 附录H(规范性附录)动物群落观测设备技术要求.15 附录I(规范性附录)微生物群落观测技术要求 ......16 附录J(规范性附录)微生物群落观测设备技术要求 .17 附录K(规范性附录) 水文水质观测设施设备技术要求18 附录L(规范性附录)土壤(沉积物)观测设施设备技术要求 ...19 附录M(规范性附录)气象观测设施设备技术要求. 20 i HJ1341-2023 前言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一2030 年),保护生物多样性,规范我国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站建设工作,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站建设的原则、内容、命名方法、主要建设要求与技术指标、人 员配置、制度建设等.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M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法规与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新疆维吾尔自治 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生态环境部2023年12月29日批准. 本标准自2024年4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解释. ii ...
HJ 1340-2023 生物多样性(陆域生态系统)遥感调查技术指南.pdf
H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生态环境标准 HJ1340—2023 生物多样性(陆域生态系统)遥感调查 技术指南 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biodiversity (terrestrial ecosystem)survey by remote sensing 本电子版为正式标准文本,由生态环境部环境标准研究所审校排版. 2023-12-29发布 2024-04-01实施 生态环境部发布 HJ1340—2023 目次 前言 1适用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调查基本原则 2 5技术流程与工作程序 .3 6工作方案编制要求 .4 7数据获取和预处理.. 4 8遥感指标提取 ...5 9遥感指标分析与应用 .9 10成果及归档.. 附录A(规范性附录)卫星数据收集及预处理 10 附录B(规范性附录)航空遥感数据获取及预处理 .12 附录C(资料性附录)主要调查指标及遥感获取方法14 附录D(资料性附录)生物多样性遥感调查报告编制目录 ........18 HJ1340—2023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切实有效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统一规范生物多样性(陆域 生态系统)遥感调查技术、方法和指标体系,进一步将遥感技术纳入常规生物多样性调查工作,加强和 完善我国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建设,提高区域生物多样性观测和预警能力,制定本标准.各地可结合实 际情况,参考制定本地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生物多样性遥感调查的对象、技术流程与工作程序、工作方案编制、遥感数据获取、 指标提取、指标分析以及成果归档等方面的要求.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附录C和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法规与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 院、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生态环境部2023年12月29日批准. 本标准自2024年4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解释. ii ...
GB/Z 41288-2022 信息安全技术 重要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防护导则.pdf
ICS35.030 CCS L 80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 GB/Z41288—2022 信息安全技术 重要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防护导则 Information security technology- Guidelines of cyber security protection for important industrial control system 2022-03-09发布 2022-10-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Z41288-2022 目次 前言 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1 4缩略语 3 5重要工业控制系统特性及安全防护原则3 5.1重要工业控制系统特性 3 5.2重要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防护原则 4 5.3重要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防护体系 4 6安全防护技术 6 6.1基础设施安全6 6.2体系结构安全 6 6.3系统自身安全 8 6.4安全可信防护 7应急备用措施 9 7.1冗余备用 9 7.2多道防线 9 7.3应急响应 10 8安全管理 .11 8.1融人安全生产管理体系11 8.2全体人员安全管理11 8.3全部设备安全管理11 8.4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11 GB/Z41288—2022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0)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家信息技术安全研究中 心、国家能源局、南瑞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 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公安部十一局、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中国航天科工 集团有限公司、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 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限公司、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 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东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和利时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浙江大学、 国家电网公司华东分部、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北京启明星辰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 司、国能智深控制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科技开发服务中心、上海电力大学、杭州士兰微电 子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麒麟信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信达探索者科技有限公司、青岛海尔科技有限 公司、奇安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辛耀中、余勇、李冰、胡红升、许海铭、易俗、朱世顺、郭建成...
正式版 GB/T 43166-2023 燕麦嗜酸菌西瓜亚种溯源检测方法.pdf
ICS65.020.20 CCS B16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3166—2023 燕麦嗜酸菌西瓜亚种溯源检测方法 Traceability detection of Acidovorax avenae subsp.citrulli 2023-09-07发布 2024-04-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43166—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植物检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71)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深圳海关、深圳市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章桂明、高瑞芳、王颖、向才玉、黄河清、李娜、张丹丹. I GB/T43166—2023 燕麦嗜酸菌西瓜亚种溯源检测方法 1范围 本文件描述了应用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wgSNP)方法对燕麦嗜酸菌西瓜亚种进行溯源检测 的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燕麦嗜酸菌西瓜亚种的分子溯源检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溯源traceability 对于一个未知产地的对象,依靠建立特定的技术,实现其原产地的追溯. 注:溯源又称为“可追湖性”. 3.2 系统发育树phylogenetic tree 具有共同祖先的各物种间进化关系的树. 注:在进化树中,每个分支节点代表其各分支的最近共同祖先,而节点间的线段长度对应演化距离. 3.3 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 在基因组水平上由单个核苷酸的变异所引起的DNA序列多态性. 3.4 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whole genome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wgSNP 在全基因组水平上由单个核苷酸的变异所引起的DNA序列多态性. 4病菌的基本信息 中文名:燕麦嗜酸菌西瓜亚种,又称瓜类果斑病菌、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西瓜细菌性果腐病菌. 学名:Acidovorax avenae subsp.citrulli(Schaad et al. 1978)Willems et al. 1992 最新命名:Acidovorax citrulli(Schaad et al.)Schaad et al. 2O08 异名:Pseudomonas avenae subsp.citrulli(Schaad et al. 1978)Hu et al. 1991 Pseudomonas pseudoalcaligenes subsp.citrulli Schaad et al. 1978 分类地位:原核生物界(Procaryotae) 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 B-变形菌纲(Betaproteobacteria) 从毛 单胞菌科(Comamonadaceae) 噬酸菌属(Acidovorax) 西瓜亚种(Acidovorax avenae subsp.citrulli). 该病菌的其他相关资料见附录A. 1 ...
GB/T 43165-2023 使用过的车辆、机械及设备跨境运输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df
ICS65.020.20 CCS B16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3165-2023 使用过的车辆、机械及设备跨境运输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Pest risk analysis for the transboundary movement of used vehicles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2023-09-07发布 2024-04-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43165—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植物检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71)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潘绪斌、徐晗、李尉民. 1 GB/T43165—2023 引言 本文件参考了ISPM41:2017《使用过的车辆、机械及设备国际运输》,对与我国使用过的车辆、机械 及设备跨境运输涉及的有害生物风险因素进行了分析.使用过的车辆、机械及设备在国际上频繁贸易 或以其他方式移动.它们可能曾用于农业和林业,也可能曾用于建筑、工业用途、采矿和废弃物管理. 取决于它们出口前的用途、储存或运输,使用过的车辆、机械及设备可能受到检疫性有害生物或管制物 的污染.当作为贸易商品或异地经营(如收割机)在跨境运输时,使用过的车辆、机械及设备可能携带土 壤、有害生物、植物残体或种子,因此可能给目的地带来有害生物风险.取决于在目的地的用途,它们可 能向农区、林区、荒地或其他区域引入检疫性有害生物. 新车辆、机械及设备也有可能被污染,但不在本文件范围内.但这并不排除进境方国家植物保护机 构对新的交通工具等提出植物检疫进境要求以防止污染,只要技术合理便采用5.3中所述的措施. 关于与使用过的车辆、机械及设备移动和存储相关的有害生物风险,以及为促进它们的安全运输可 能需要采取的植物检疫措施方面,需要向国家植保机构提供具体指导.植物检疫措施应用的目的是减 少对贸易的负面影响. 对使用过的车辆、机械及设备进行去污染处理能防止生物体进人新地区,从而可能与这些地区的生 物多样性相关(外来入侵物种). Ⅱ ...
GB/T 43164-2023 种植用植物生长介质跨境运输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df
ICS65.020.20 CCS B 16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3164—2023 种植用植物生长介质跨境运输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Pest risk analysis for transboundary movement growing media in association with plants for planting 2023-09-07发布 2024-04-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43164-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植物检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71)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温州市景山森林 公园管理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银川海关、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和草原病虫害防治总站、全国农业技 术推广服务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徐晗、张永江、潘绪斌、王春霞、杜伟、胡诗瑶、李娟、李潇楠. GB/T43164-2023 引言 本文件参考了ISPM40:2017《种植用植物相关生长介质国际运输》,对与我国相关的跨境运输用的 种植用植物生长介质有害生物风险因素进行了描述.众所周知,用于种植植物用的生长介质种类多 样,如土壤、植物材料、合成介质等,都是能传播并扩散检疫性有害生物的高风险途径. 多个国家立法,严禁调运土壤或含有土壤的生长介质,但并未对种植用植物生长介质做进一步约 束.商品流通中的种植用植物,需要生长介质维持生命,这些附着于植物上的生长介质也存在同样的有 害生物风险.本文件基于ISPM40:2017《种植用植物相关生长介质国际运输》,为跨境运输用种植用植 物生长介质提供了有害生物风险管理备选方案.本文件的实施有助于防控检疫性有害生物、外来入侵 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 ...
正式版 GB/T 43163-2023 苜蓿黄萎病菌溯源检测方法.pdf
正式版 GB/T 43162-2023 欧洲樱桃绕实蝇检疫鉴定方法.pdf
ICS65.020.20 CCS B 16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3162-2023 欧洲樱桃绕实蝇检疫鉴定方法 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Rhagoletis cerasi (Linnaeus) 2023-09-07发布 2024-04-01实施 中国标准出版社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一1 扫码免费注中国标 享受存问星级会员服务 GB/T43162—2023 目 次 前言 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1 4欧洲樱桃绕实蝇基本信息1 5方法原理 1 6器材和试剂 2 7现场检疫2 8实验室鉴定2 9结果判定 4 10样品保存*4 11结果记录和资料保存4 附录A(资料性)欧洲樱桃绕实蝇其他信息 5 附录B(资料性)欧洲樱桃绕实蝇为害状 7 附录C(资料性)欧洲樱桃绕实蝇形态特征图8 附录D(资料性)欧洲樱桃绕实蝇与近似种分类检索表14 附录E(资料性)欧洲樱桃绕实蝇基因组DNA提取方法16 附录F(资料性)欧洲樱桃绕实绳常规PCR检测 17 附录G(资料性)欧洲樱桃绕实蝇实时荧光PCR检测18 参考文献 19 GB/T43162—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 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植物检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71)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满洲里海关、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中华人民共和国阿拉山 口海关、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安海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哈尔滨海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州海关、中华人民共 和国二连海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呼和浩特海关.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玮琦、陈超、姜帆、赵文军、李兰、梁靓、耿俊东、郑敏、刘忠梅、梁帆、张永宏、 张红梅、彭菲、马玲、刘振伟、王燕、杨雨琪、刘文敏、陈伯森、陈树华、王旭. I ...
正式版 GB/T 43161-2023 木材跨境运输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df
ICS65.020.20 CCS B 16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3161—2023 木材跨境运输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Pest risk analysis for transboundary movement of wood 2023-09-07发布 2024-04-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43161-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植物检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71)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广州海关技术中心、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和草原病 虫害防治总站、北京师范大学、二连海关技术中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徐晗、潘绪斌、吴佳教、李娟、王聪、何佳遥、魏来、袁淑珍、刘勇波. I GB/T43161-2023 引言 通过国际贸易运输的木材是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和扩散的一个潜在途径.带病的树木或其生产的 木材可能携带有害生物,进而感染目的地区树木.采伐后的木材也可能携带有害生物,其有害生物风险 与木材尺寸、有无树皮、水分含量等,以及采伐后是否接触有害生物密切相关.各国国家植物保护机构 (NPPO)根据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 提出了木材跨境运输有关的植物检疫输入要求.根据确定的 有害生物风险,采取相应的植物检疫措施进行风险管理,包括去除树皮、处理、削片和检验.输人国P- PO可将单独的植物检疫措施或系统方法中多种措施组合作为一项植物检疫输入要求. 本文件的实施能显著降低检疫性有害生物传人和扩散的风险,有利于保护森林健康和林业生物多 样性.在实施时,宜采取适当的植物检疫措施,以便将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 ...
正式版 GB/T 43160-2023 梨火疫病菌检疫鉴定方法.pdf
CCSB16 ICS 65.020.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3160-2023 梨火疫病菌检疫鉴定方法 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Erwinia amylovora 2023-09-07发布 2024-04-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43160-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植物检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71)提出并归口。
关、广州海关技术中心、乌鲁木齐海关技术中心、天津市滨海新区农业服务中心、昌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 心、伊宁海关技术中心、南京农业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赵文军、田茜、张王斌、马云龙、易建平、魏霜、王、张小菊、李乐书、王朝阳、 孟茹、陆平、胡白石。
GB/T 43160-2023 梨火疫病菌检疫鉴定方法 1范围 本文件描述了梨火疫病菌的分离培养、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检测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梨、草果等蔷薇科植物植株、砧木、接穗及幼果传带的梨火疫病菌的检疫鉴定以及病 害的田间调查与监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梨火疫病菌基本信息 学名:Erwiniaamylovora(Burrill,1883)Winslowetal.,1920 传播途径:染病的植物繁殖材料(包括种苗、砧木和接穗)、昆虫、风、雨以及被污染的包装材料和运 输工具等多种自然因素及人为因素均可引起梨火疫病的传播。
其中,染病的植物繁殖材料是梨火疫病 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
梨火疫病菌的其他信息参见附录A。
5方法原理 根据梨火疫病菌与抗体之间的特异性反应进行免疫学检测;根据梨火疫病菌的特异性DNA序列 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根据梨火疫病菌的培养性状、生物学特性、寄主范围及危害症状等对病原菌进行 分离培养鉴定及致病性测定。
6仪器设备和主要试剂 6.1仪器设备及用具 超净工作台、恒温培养箱、摇床、超低温冰箱、常规冰箱、高压灭菌锅、恒温水浴锅、小型离心机、高速 离心机、PCR仪、实时荧光PCR仪、电泳仪、水平电泳槽、凝胶成像系统、Biolog微孔板、全自动微生物 鉴定仪(Biolog)、制冰机、电子天平、涡旋振荡器、微量进样器等。
6.2主要试剂 2XPCR反应预混液、2X荧光PCR反应预混液等,缓冲液及培养基按附录B配制,除另有规定 外,试剂均为分析纯。
1
GB/T 43160-2023 7检疫鉴定方法 7.1症状检查 检查植株有无梨火疫病的典型症状见附录A中的症状描述,早春为重点监测时期。
主要检查嫩 梢、花、果和枝干等部位,观察嫩梢是否出现萎(牧羊鞭状)、变黑枯死;花和幼果是否变黑枯死;叶脉是 否从叶柄基部向上变黑;枝干是否有溃疡斑以及病组织上是否有菌脓。
对出现典型症状或疑似症状的 植株进行拍照记录,并采集表现症状的嫩梢、花、枝干、幼果等送实验室检测鉴定。
对于未表现典型症 状的幼嫩枝条,应重点对其顶端和基部取样。
7.2样品的制备 7.2.1显症植株样品的制备 样品采集后应尽快检测,若不能及时检测,样本应在4℃C~8℃下保存,尽可能不超过一周。
采集 样品以及在运输和处理过程中应注意避免交叉污染。
样品处理应采用分离培养、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都有效的通用程序。
样品用无菌蒸馏水或 pH7.2的磷酸盐缓冲液(PBS)处理,直接用于分离培养、免疫学或分子生物学检测。
尽量选择表现出最典型症状并带有菌脓的植物部位(花朵、嫩梢、幼枝、叶片或果实)。
挑取病健交 界部位的植物组织,切成约0.1g~1.0g的小块,放人装有适量PBS或无菌蒸馏水的离心管或培养皿中 研磨或挤压,静置至少5min,制成样品悬浮液,用于后续分离培养、免疫学检测及分子生物学检测。
7.2.2无症植株样品的制备 无症状样品宜单个处理,或者最多10个一组。
样品处理和提取过程中小心避免交叉污染。
开花期开始至果实膨大中期,采集花器、幼果幼梢枝段,装人无菌袋或容器中。
从待检植株上剪下 长度约为20cm的嫩梢或花期时的花器。
如果在冬天进行采样检测,从每株植物上采集5个~10个花 蕾。
在实验室内,从挑选的植株上剪下花期时的花器、花梗和嫩梢下部几个叶片的叶柄基部或茎段。
称 取0.1g~1.0g植物材料,浸溃在7.2.1描述的无菌蒸馏水或磷酸盐缓冲液中,制成样品悬浮液。
处理由多个植物材料组成的样品时,可将其放人装有适量PBS或无...
正式版 GB/T 43158-2023 马铃薯黑胫病菌检疫鉴定方法.pdf
ICS65.020.20 CCS B 16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3158-2023 马铃薯黑胫病菌检疫鉴定方法 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Dickeya solani 2023-09-07发布 2024-04-01实施 中国标准出版社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扫免费注中 享受标网星极会 GB/T43158—2023 前 言 ! !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原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贵任. : 本文件由全国植物检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71)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上海海关动植物与食品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广州海关 技术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易建平、魏霜、钱俊婷、赵文军、田茜、丁钿. I GB/T43158—2023 马铃薯黑胫病菌检疫鉴定方法 1范围 本文件描述了马铃薯黑胫病菌的检测和鉴定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进出境种球和块茎等植物繁殖材料中马铃薯黑胫病菌的检测、分离和鉴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文本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SN/T1157进出境植物苗木检疫规程 SN/T2122进出境植物及植物产品检疫抽样方法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马铃薯黑胫病菌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马铃薯黑胫病菌 拉丁学名:Dickeya solani van der Wolf et al. 2014 英文名称:Blackleg of potato 分类地位:细菌界(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y-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肠杆 菌目(Enterobacteriales)、溶果胶菌科/果胶杆菌科(Pectobacteriaceae)、狄克氏菌属(Dickeya) 马铃薯黑胫病菌的相关信息见附录A. 5方法原理 根据病害症状、菌落形态特征、自动微生物鉴定仪(Biolog)测试结果、烟草过敏性反应、致病性测试 以及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仪检测结果等进行病菌的分离、检测和鉴定. 6仪器设备和主要试剂 6.1仪器设备及试剂 6.1.1超净工作台. 6.1.2培养箱. 6.1.3恒温孵育仪. 6.1.4离心机. 1 ...
正式版 GB/T 43157-2023 石蒜绵粉蚧检疫鉴定方法.pdf
ICS 65.020.20 CCSB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43157-2023 石蒜绵粉检疫鉴定方法 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Phenacoccus solaniFerris 2023-09-07发布 2024-04-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43157-2023 前言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植物检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71)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浙江省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杭州海关、宜兴海关综合技术服务中心、郑州海 关技术中心、拱北海关技术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吴志毅、黄芳、梁照文、唐慧骥、程帆、范凌、方文渊、田红伟、徐淼锋、党志浩、 任球、吴颖。
GB/T 43157-2023 石蒜绵粉检疫鉴定方法 1范围 本文件描述了石蕊绵粉(PhenacoccussolaniFerris)的现场检疫、形态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 方法。
‘ 本文件适用于石蒜绵粉的检疫和鉴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背孔ostiole 着生在虫体背面成对出现的、如嘴唇状的横裂构造。
注:又称背裂。
通常为2对,少数种类只具1对。
分为前背孔和后背孔,前背孔着生在前胸背板上,后背孔着生在 第6腹节背板上。
3.2 刺孔群cerari 粉科虫的一种常分布于虫体背面边缘的特殊泌蜡结构。
注:全称背缘刺孔群。
从头部至部用"C”的形式表示。
C~C分别代表头部4对[额对、触角对(又称眼前 少数种类背面中部也有分布,称背刺孔群。
每个刺孔群一般有1对(少数1个或数个)锥状刺,锥刺附近聚集有 三格腺或少数五格腺,以及数根附毛。
3.3 腹脐circulus 位于虫体腹部腹面第3、第4腹节间,常以局部角质化的狭窄硬化框为界限,两侧常凹人,中间有节 间褶横过。
注:又称腹裂。
腹脐的数目和大小在不同种类的虫中变化很大。
3.4 盘腺diskpores 虫体表呈盘状或多孔状的泌腺结构。
注:又称盘孔或孔腺,常见的有三格腺、五格腺、多格腺。
3.5 肛环analring 肛门的开口,一个位于背末的、有成列环孔和环毛的环状结构。
I
GB/T 43157-2023 3.6 管腺tubularduct 管状的泌蜡结构,分为领状管和覃腺。
注:领状管(oral-collartubularduct),圆柱形,有不同的直径和长度,管口有一圈狭窄的硬化环包围,覃腺(oral-rim tubularduct),圆柱形,在管简的腺口外缘有一圈量蘑菇状的角质突起。
3.7 尾麟anallobe 第8腹节肛环两侧的突出部分。
注:尾瓣端部具1根长剧毛,称端毛。
阴门vulva 雌性生殖孔的开口。
注:位于虫体腹面第7、第8腹节腹板之间,周围常有多格腺分布。
4石蒜绵粉的基本信息 学名:Phenacoccus solaniFerris1918 异名:PhenacoccusherbarumLindinger1942,Phenacoccus defectus Ferris1950 英文俗名:imperfectmealybug,solanum mealybug 分类地位:半翅目(Hemiptera)、总科(Coccoidea)、粉科(Pseudococcidae)、绵粉属(Phe- nacoccus Ferris) 有扶桑绵粉(P.solenopsisTinsley)、美地绵粉(P.madeirensisGreen)、木薯绵粉(P.manihoti Matile-Ferrero)等。
传播途径:低龄若虫自身具有一定的爬行能力,可爬行至邻近的寄主植株,也可借助风、雨水、农具 机械等媒介或载体传播扩散。
各虫态可随寄主植物及其产品、裁培介质、包装和运输工具等调运及贸易 等进行远距离传播。
石蒜绵粉的分布、寄主等其他基本信息见附录A。
5方法原理 依据该虫的生物学特性和为害状进行现场检疫,收集虫样。
石蕊绵粉的形态学鉴定以雌成虫的 形态特征作为主要依据,取得雌成虫样本,制作成玻片标本,在生物显微镜下观察鉴定。
石蒜绵粉的 分子生物学检测、鉴定,尤其是非成虫阶段虫样或残损成虫,可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与近似种扶桑绵 粉、美地绵粉、木薯绵粉等进行区分。
6器具和试剂 6.1器具 体视显微镜、生物显微镜、数显加热板、冰箱、超低温冰箱、微量组织捣碎仪、实时荧光PCR仪、紫外 分光光度计等仪器设备。
放大镜、小毛笔、昆...
GB/T 43074-2023 弹簧 符号 正式版.pdf
ICS21.160 CCS J 26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3074-2023 弹簧 符号 Springs-Symbols (ISO16249:2013 M0D) 2023-09-07发布 2023-09-07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43074-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修改采用ISO16249:2013《弹簧符号》. 本文件与ISO16249:2013相比做了下述结构调整: —附录A对应ISO16249:2013的附录B. 本文件与ISO16249:2013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如下: 一更改了范围(见第1章),以适应我国技术发展; 一用规范性引用的GB/T1805替换了ISO26909(见第3章),以适应我国技术条件; 一更改了基本字符列表(表1)中(o、K、、OM、P、V、W、v)(见6.1),以适应我国技术发展; 一更改了下标清单(表2)中(b、f、G、r、s)(见6.2),以适应我国技术发展; —更改了圆柱螺旋压缩弹簧的符号应用列表(表3)中符号(6、C、F 、K、L 、n、5 、a、和x) 去掉了表3中脚注a和图1(见第7章),以适应我国技术发展; 一更改了圆柱螺旋拉伸弹簧的符号应用列表(表4)(C、F 、K、L 、5 、、 )和图3(见第8章), 以适应我国技术发展; 一更改了圆柱螺旋扭转弹簧的符号应用列表(表5)(a、a.、a 、ao、a1 a2 、0h、0 )和图5(见第 9章),以适应我国技术发展; —更改了钢板弹簧的符号应用列表(表7)(bA、bg、Cd、dA、di、Fd、Hd、lsT.A、sd、Sdi、smat、8、G、 6a)和图8(见第11章),以适应我国技术发展; —增加了波形弹簧的符号(见第12章),以适应我国技术发展; ——增加了碟形弹簧的符号(见第13章),以适应我国技术发展; —一增加了平面涡卷弹簧的符号(见第14章),以适应我国技术发展; 一删除了ISO16249:2013的附录A 以适应我国技术应用环境.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弹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35)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公司、杭州富春弹簧有限公司、克恩-里伯斯(太仓)有限 公司、浙江美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核工碟簧 制造有限公司、浙江伊思灵双第弹簧有限公司、杭州弹簧有限公司、无锡泽根弹簧有限公司、浙江金昌弹 簧有限公司、安庆谢德尔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中车贵阳车辆有限公司、扬州中碟弹簧制造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德成、姜国焱、陈少敏、王江瑾、方舟、张跃辉、沈子建、楼芬娣、姜晓炜、 曹玉文、费庆民、陈华健、马永涛、郭文刚、张树丽、周兴友、戚理平. GB/T43074—2023 引言 本文件提供了与弹簧有关的物理量、系数和参数符号的一般原则,以便设计人员、制造商和弹簧用 方使用.本文件提供的符号适用于弹簧技术性文件. 本文件仅为弹簧符号部分,不包括弹簧技术术语部分.为便于查阅,以附录形式给出了符号索引, 参见附录A. 本文件增加了我国使用的波形弹簧、碟形弹簧和平面涡卷弹簧的符号. 本文件不包括材料符号和弹簧设备符号,以避免与其他标准中相关符号重复或冲突. ...
正式版 GB/T 43038-2023 通信网络可信性工程.pdf
ICS21.020;33.040.40 CCS L05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3038-2023/IEC61907:2009 通信网络可信性工程 Communication network dependability engineering (IEC61907:2009 IDT) 2023-09-07发布 2024-01-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43038-2023/IEC61907:2009 目 次 前言 Ⅲ 引言 V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 3.1术语和定义 1 3.2缩略语 3 4通信网络可信性概述4 4.1网络可信性框架 *4 4.2网络生命周期和演化过程 4 5网络可信性实现 5 5.1可信性工程应用 5 5.2网络技术考虑 11 5.3网络服务功能考虑12 5.4网络性能考虑 ..13 5.5网络数据和信息的完整性15 5.6服务质量(QoS) 16 6网络可信性评估和度量 18 6.1网络可信性分析 18 6.2网络可信性故障注入测试19 6.3网络可信性属性度量 19 6.4网络可信性评估方法 20 7QoS度量 .21 7.1QoS度量概述 21 7.2面向用户的QoS参数和要求22 附录A(资料性)通用通信网络模型和相关概念 23 附录B(资料性)网络生命周期和演化过程 29 附录C(规范性)保障网络安全服务规范37 参考文献 40 I ...
GB/T 43031-2023 通信用光器件频响参数测试方法.pdf
ICS17.180.99 CCS L50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3031-2023 通信用光器件频响参数测试方法 Test method for frequency response parameters of munication optical devices 2023-09-07发布 2024-04-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43031-2023 目 次 前言 Ⅲ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测试原理 5测试条件及要求 2 5.1环境要求 2 5.2激光安全要求 3 6测试仪器 3 7测试参数 3 8测试 4 8.1相对频率响应 4 8.2绝对频率响应 5 8.3工作带宽 6 8.4频响平坦度 6 8.5 相位 7 8.6 群时延 7 8.7传输系数 .8 8.8反射系数 .8 8.9阻抗 9 8.10互调失真 10 9测试报告 12 附录A(资料性)测试报告记录表 13 参考文献 ............................................6 GB/T43031-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科学院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光电测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87)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电科思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中国科 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厦门优迅高速芯片有限公司、湖北航天技术研究院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武 汉光谷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四研究所、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三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鞠军委、刘志明、王建军、盛立文、张爱国、张志辉、金辉、韩顺利、王璞、柯腾隆、 陈哲、李晓宇、肖希、孙小强、郑祥亮、王立、张小强. Ⅲ ...
正式版 GB/T 42979-2023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位置报告/短报文型终端性能要求及测试方法.pdf
ICS33.200 CCS M 50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2979-2023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位置报告/ 短报文型终端性能要求及测试方法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 for position report/short message terminal of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 2023-09-07发布 2024-04-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429792023 目次 前言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缩略语1 3.1术语和定义 1 3.2缩略语2 4分类与组成 .3 4.1分类 3 4.2组成 .3 5要求 3 5.1功能 3 5.2性能 6 6测试方法9 6.1测试条件 9 6.2测试设备要求10 6.3测试方式 10 6.4仿真测试场景 .11 6.5功能 12 6.6性能 19 附录A(资料性)工作信号中心频率及占用带宽30 参考文献 .31 GB/T42979—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长沙金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辽宁天衡智通防务科 技有限公司、湖南矩阵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倩、易炯、王礼亮、彭向阳、张明、刘守华.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