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北藏族自治州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2021-2035年)
(草案公示) (2023.1.6-2023.2.5)
海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2022年12月
目录 Contents
历史保护与景观风貌 规划总则
创新活力与产业兴州 空间发展目标战略
综合交通与绿色出行 优化国土空间总体布局
安全韧性与基础设施 区域协调与城乡融合
国士整治修复 耕地保护与乡村振兴 中心城区规划 国土空间与用途管制 规划传导与实施保障
奇言 PREFACE
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 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
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将主体功能 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实 现“多规合一”,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对各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是党中央、 国务院作出的重大部署.
2019年5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 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提出建立国土 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 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
2020年3月30日,《中共青海省委办公厅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 于建立全省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意见)的通知》(青办发【2020] 13号).
明确了各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重点,其中市(州)、县(市、区、 行委)国土空间规划的重点是:对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作出具体安排,在空间规 划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作用,侧重实施性.
要确定发展自标、战略思路,研究 确定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治理总体格局和区域重大设施布局, 开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评估工作,统筹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 和城镇开发边界,明确管控要求.
建立全国统一、责权清晰、科学高效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整体谋划新时 代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综合考虑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生态环 境保护等因素,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是加快形成绿色生 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是坚持以 人民为中心、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建设美好家园的重要手段,是保 障国家战略有效实施、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两个一百 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规划总则大美香海
登幻海北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 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及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 工作提出的“保护好青海的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的总要求、”三 个最大”省情定位、“三个更加重要”战略地位和产业“四地”建设 目标等重要指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青海省委、省政府关于 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重大部署.
围绕以人为核心,坚 持生态保护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和高效能治理,
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要求,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贯彻到国 土空间保护和利用全过程.
统筹发展和安全,面向国家粮食安全、生 态安全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等空间需求,统筹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 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优化农业、生态、城镇等 功能空间,加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提高国土空间资源利用效率,强 化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和综合整治,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 全面提升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统筹发展和安全, 聚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保障 和改善民生,围绕“一优两高”战略部署,突出把握好“四个着力 点”,奋力推进“243”发展新格局,打造全省生态文明高地、践行 新青海精神高地;做优高原生态农牧业、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 引领区,做强特色文旅产业、打造生态旅游发展示范区,做大清洁能 源产业、打造清洁能源生产利用推进区,做精特色现代服务业、打造 地域特色鲜明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区;力争民族团结进步、精神文明建 设、社会治理走在涉藏地区前列.
全面融入区域发展重大战略.
贯彻 青海省委省政府、海北州委州政府相关会议精神,深入实施“五四战 略”,奋力推进“五个海北”发展新路径,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 发展格局,用青山绿水的底色、高品质生活的主色、高质量发展的亮 色,描绘欣欣向荣的海北州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新画卷.
以推动海 北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转型发展为目标,立足全州资源票赋及资 源环境承载能力,统筹各类空间和资源要素,优化国土空间保护开发 利用格局,提升国土空间品质和利用效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 高质量生产生活方式.
规划总则大美香海
登幻语化
!
规划范围及期限 (一)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海北州整个州域 范围.
(二)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2021- 2035年,其中近期2021-2025 年,远期2026-2035年,远景 展望至2050年.
三、基本原则
1、严守底线,守住红线 2、全域统筹,共谋共治 3、因地制宜,品质提升 4、刚弹结合,智慧监管 5、同步推进,统筹协同 6、多方参与、科学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