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革胡子又名埃及胡子,是80年代初引进我国的.与其同属的本地胡子、泰国胡子相比,该鱼生长快,产量高,效益好.为了更好地推广与普及该鱼养殖,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特制定《革胡子养殖技术规范》系列标准.
该系列标准是革胡子养殖的综合标准.该系列标准在《革胡子养殖技术规范》的总标题下分为六个标准,即:
SC/T1029.1-1999革胡子养殖技术规范亲鱼SC/T1029.2一1999革胡子养殖技术规范人工繁殖技术SC/T1029.3一1999革胡子养殖技术规范鱼苗鱼种培育技术SC/T1029.4-1999革胡子养殖技术规范鱼苗鱼种质量要求SC/T1029.5一1999革胡子养殖技术规范食用商品鱼饲养技术SC/T1029.6一1999革胡子养殖技术规范越冬保种技术
本标准是该系列标准的第一个标准.
本标准由农业部渔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罗相忠、徐忠法、姚爱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产行业标准
革胡子鲈养殖技术规范 亲 鱼
SC/T 1029.1-1999
Specification for African catfish culture--Broodfishes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革胡子(Clariasgariepinus)亲鱼的来源、生物学特性、繁殖年龄与体重.本标准适用于革胡子亲鱼的质量监测.
2来源
2.1从尼罗河水系引进经选育的革胡子苗种,经专门培育成亲鱼,或直接从原产地引进亲鱼,苗种或亲鱼需经鉴定认可.
2.2持有国家发放的原(良)种生产许可证的原(良)种场生产的苗种,经专门培育成亲鱼.
2.3近亲繁殖的后代不得留作亲鱼.
3生物学特性
3.1形态特征
体表光滑无鳞,粘液丰富,体圆筒形,头大尾小,体前部扁平,后部侧扁,头部平扁,宽而坚硬,头背部有许多骨质微粒突起,呈放射状排列.吻宽而钝,口横裂较宽,触须发达,眼极小,接近口角.鳃腔前上方具辅助呼吸器官,呈珊瑚状结构,可直接吸取空气中的氧.体背部呈灰褐色或灰黄色,体侧有不规则灰色斑块和黑色斑点,腹部色淡,呈灰白色.胸鳍具硬刺,粗短而钝,腹鳍腹位,鳍尖超过臀鳍基部;背鳍、臀鳍均长,末端在尾鳍基部前;尾鳍铲状,不分叉,不与背鳍、臀鳍相连,后缘呈半圆环.
牙齿发达,鳃耙稀少且粗糙刺手,胃大而肠短.
3.2可数性状
触须4对,长短不一.即口角上颌须1对,为最长;鼻须1对,颐须2对,相对较短.
3.3可量性状
3.4健康状况
体质健壮,无疾病,无畸形、损伤,体色一致.
4繁殖年龄与体重
4.1繁殖年龄见表1
龄
表1繁殖年龄
繁殖年龄宜繁殖年龄 淘汰年龄性别雌()1~3 4雄() 1~4 5注:主要依据脊椎骨切片上的年轮数确定.
4.2繁殖体重
繁殖亲鱼的体重应在350g以上,体重以500~2000g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