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
准
高等学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规范
Specification of domestic waste classifi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浙江省教育后勤基建协会 发布
目次
前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总体要求,5垃圾分类.6设备管理.7分类投放..8分类收运,9分类处置,10日常管理,11评价与改进,附录A(资料性) 高等学校生活垃圾分类评价指标参考文献
前言
起草.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浙江省教育后勤基建协会物业管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文件由浙江省教育后勤基建协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杭州文一教育发展有限公司、钱塘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大学、中国计量大学、温州医科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浙江同济 科技职业学院、浙江金实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林浩、王术海、刘阳、邓勇、杨建芳、李战国、夏泉、童雅敏、王佳园、肖茜茜、汪露罪、程振伟、刘晨曦、丁柯、胡吕平、陈宏、曲宜婷、俞一欣、吕侃俐、王徐青、席俊杰、于广春.
高等学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规范
1范围
分类处置、日常管理、评价和改进等内容. 本文件规定了高等学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基本原则、垃圾分类、设备管理、分类投放、分类收运、
本文件适用于高等学校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面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文件.
GB/T19095生活垃圾分类标志 GB194892008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HJ421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容器和警示标志标准DB33/T1166-2019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标准
3术语和定义
DB33/T1166-201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总体要求
4.1以实现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校园环境优关为目标工作保障,建立常态长效管理机制.4.2因校制宜制定实施方案,发挥高校科研、管理优势创新方式方法. 4.3成立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校内各部门多方合力协同开展工作.践行者、引领者.
4.4将垃圾分类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并纳入学生管理制度,实行全校师生联动的管理模式.倡导绿色、环保、节约理念,推进无废校园、绿色校园,强化师生责任意识,引导大学生成为垃圾分类的宣传者、
5垃圾分类
5.1生活垃圾分类执行DB33/T1166-2019第4章的要求. 5.2实验室(实训室)废物包括实验室产生和排放的液态、气态、固态废物.5.3大件垃圾为体积较大、整体性强,需要拆分再处理的废弃物品.包括废家用电器和家具等.5.4绿化垃圾包括自然调落或人工修剪所产生的枯枝、落叶、谢花、树木与灌木剪枝及其他植物残体5.5装修垃圾包括装修产生的混凝土、砂浆、砖瓦、陶瓷、石材、石膏、加气混凝土砌块、金属、木 等.材、玻璃和塑料等.5.6医疗废物包括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 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6设备管理
6.1基本要求
6.1.1生活垃圾投放点应按照DB33/T1166-2019第6章要求配置垃圾收集容器,生活垃圾收集容器的额色应符合GB/T19095的要求,标识应符合DB33/T1166-2019中附录A的要求.分类标识应提供
中英文标注.
6.1.2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转运站设置应符合DB33/T1166要求,选址应减少对师生的影响,具备通风、6.1.3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转运站应在明显位置设置公示分类信息,公示内容宜包括生活垃圾分类类别、 上下水等条件,做好灭蚊灭蝇等措施,满足清洁需要.分类投放点位分布、投放要求、分类收集流程和作业要求、监督等信息.6.1.4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转运站应满足垃圾收集容器暂存、转运要求,并设置相应的标识标线. 6.1.5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转运站应定期清洗垃圾收集容器,保持桶具、地面清洁.6.1.6有条件的学校宜设立减量综合体,开展再生资源回收、源头减量等工作.6.1.7园林绿化垃圾、装修垃圾、大件垃圾等,应设置相应收集转运点.
6.2教学区
6.2.1教学楼(包含实验实训楼、图书馆、场馆等),宜在一楼设置四分类垃圾桶,宜为脚踏式的小 型分类垃圾桶.二楼以上根据楼宇规模按需设置,可根据需求设置分类桶,应遵从撤桶并点原则.教室内不宜摆放垃圾桶.6.2.2教学区应根据学校建筑合理布局设置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集中投放点的服务半径不宜超过6.2.3教学区室外区域不宜设立果壳箱. 100m,大小规模可根据场地条件及集中投放垃圾体量进行设置.6.2.4办公楼内不宜设置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宜在楼外设置智能垃圾投放箱或移动垃圾车.6.2.5办公室内宜配备脚踏式的30L一体二分类桶,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2类. 6.2.6实验室危险废弃物根据GB19489-2008中7.20要求执行.6.2.7校医院(卫生室)、医学院等教学、科研、服务中产生的医疗垃圾应根据HJ421要求执行.
6.3生活区
100m.投放点设备宜支持视频监控、智能抓拍等功能,生活区实施“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应设置至少
6.3.1生活区应根据楼宇布局和学生数量设置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集中投放点的服务半径不宣超过1个24小时投放点.6.3.2寝室楼外集中投放点宜设置易腐垃圾、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桶3类.每天按照投放情况进行不6.3.3食堂应设置易腐垃圾、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桶3类.每天按照早中晚进行定时收集. 定时收集.6.3.4商超应设置易腐垃圾、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桶3类,每天进行不少于1次定时定点收集.6.3.5快递站应对拆封后的快递包装袋及纸箱进行分类回收管理,提倡绿色包装及循环利用.
7分类投放
7.1垃圾投放应符合DB33/T1166-2019第5章的要求.7.2垃圾投放时,宜在投放点安排志愿者等相关人员,对不符合分类投放要求的行为进行指导、劝告,7.3外卖塑料包装物宜投入专项回收设备内. 对拒不改正或多次违反的给予相应处罚.7.4有害垃圾宜设立专门收集点,由专人负责.7.5办公区应根据工作时间确定生活垃圾投放时间段进行定时定点投放,投放时间宜为上班时间30 分钟,下班时间前后30分钟.7.6生活区应根据学生作息习惯确定生活垃圾投放时间段,宜选择2个~4个固定时间段.
8分类收运
8.1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易腐垃圾和其他垃圾应分类收集、分类运输. 8.2应委托有运输等相关资质单位开展生活垃圾运输作业,作业过程中应最大范围减少对师生的影响.8.3宜在校内固定时间和场所设置可回收物回收点,对低价值物进行再利用.8.4有害垃圾应交于有资质的专业机构进行运输.宜联合属地垃圾分类部门做好有害垃圾的定期收集 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