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T 852-2025 感染性物质运输标准.pdf

2025,852,pdf,卫生,感染性,卫生
文档页数:19
文档大小:15.57MB
文档格式:pdf
文档分类:卫生
上传会员:
上传日期:
最后更新:

S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WS/T852-2025

感染性物质运输标准

Standardforinfectioussubstancetranspor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发布

前言

本标准为推荐性标准.

本标准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组织技术审查并负责协调性和格式审查,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技术咨询,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教司负责业务管理、法规司负责统筹管理.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民航危险品运输管理中心、复旦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研究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重庆交通大学、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

吴金中.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赤鸿、李思思、胡黎黎、李玉红、瞿涤、刘万里、张慧君、郭华、胡继红、

感染性物质运输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感染性物质运输的分类、管理要求、包装要求、运输实施要求和意外事故(件)应急处置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相关机构从事研究、教学、检测、诊断、生产等活动中涉及的人间传染的感染性物质(医疗废弃物除外)运输.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面构成本标准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6944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T42186医学检验生物样本冷链物流运作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感染性物质infectious substance

已知或疑似含有感染活性的病原微生物的物质

3.2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highlypathogenicmicroorganism《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规定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主容器primaryreceptacle用于直接盛装感染性物质的水密性、防渗漏的最内层容器.

3.3

3.4

辅助容器 secondary packaging

对主容器起保护作用的耐用、水密性、防渗漏的第二层包装.

3.5

外包装outer packaging

使用任何吸附材料、衬垫及任何其它必要的部件来包容和保护内部容器或内部包装的外保护层.

3.6

UN 规格包装 Untied Nations(UN) specification packaging

通过联合国规定的性能测试且标注了由批准国分配的联合国标记的包装.

3.7

包装件package

产品经过包装所形成的总体,包括包装和准备运输的内装物.

4分类

4.1感染性物质属于GB6944的第6.2项危险品,分为A、B两类.

4.2A类指以某种形式运输的感染性物质,在与之发生接触(发生接触,是在感染性物质泄漏到保护性 包装之外,造成与人或动物的实际接触)时,可造成健康的人或动物永久性失残、生命危险或致命疾病.

4.3本标准所述A类感染性物质的联合国编码为UN2814,运输专用名称为“感染性物质,可感染人的";

5管理要求

5.1开展感染性物质运输需符合生物安全管理规范,应具备以下条件:

a)运输实施单位(包括运输申请单位、接收单位和承运单位)具有法人资格;b)运输接收单位具备与所从事病原微生物活动相适应的实验室; c)第三方承运单位具备感染性物质运输资质;d运输实施单位应建立相应的制度文件,包括运输实施的部门、人员职责、管理要求、实施运输的操作规程等;e)运输前,运输实施单位对感染性物质运输进行风险评估,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的应制定相应的运输方案,包括运输路线、安保方案和被盗、被抢、丢失、泄漏的应急预案; f运输实施单位具备足够且合格的运输人员;g运输人员经过专业培训,具备相应生物安全防护和应急处置能力;

h运输过程中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和应急处置物资.

5.2运输感染性物质可通过航空、道路、水路方式进行运输,不应通过公共电(汽)车和城市铁路进行运输.

5.3运输含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的感染性物质,应当由不少于2人的专人护送(除航空运输外),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5.4航空运输时,托运人应经过专业能力培训并评估合格;包装件如使用温度记录装置或定位系统应满足民用航空运输的相关要求.

6包装要求

6.1三层包装系统

6.1.1感染性物质的包装从内到外分为三部分,主容器、辅助容器和外包装.6.1.2在主容器和辅助容器之间应有足量的能够吸收液态感染性物质的吸附材料,并有缓冲材料.易碎的主容器,应单独包襄放入辅助容器内,或以避免相互接触的方式将多个主容器放置到辅助容器内.6.1.4多个主容器内装有同一类别的感染性物质,可以放在一个辅助容器内.不同类别的感染性物质不 6.1.3辅助容器与外包装之间应有足够的衬垫材料,防止辅助容器在运输过程中移动.应放在同一个辅助容器内.6.1.5可重复使用的辅助容器和外包装,再次使用前应按相关规范进行有效的消毒,并检查有无破损,确保其包装性能.

6.2包装规格及性能试验

6.2.1A类感染性物质应使用UN规格包装.6.2.2外包装应选择不易破碎的硬质材质,辅助容器应选择不易破碎的材质,主容器宜选择不易破碎的材质. 6.2.3包装性能测试参见附录A.

6.3标记和标签

6.3.1感染性物质的外包装上应有以下标记:

a)托运人、收货人的姓名和地址; b)联合国编号和运输专用名称;c)A类感染性物质的外包装上应有UN2814规格标记;dB类感染性物质的外包装上应有UN3373标记;e)每个包装件内的净数量,其标记位置应邻近运输专用名称和联合国编号:数量: 如使用了属于危险货物的制冷剂(如干冰),应标明制冷剂的联合国编号、运输专用名称和净g运输工作负责人的姓名和电话号码:h)如使用液氮作为制冷剂时,在包装件的每一个侧面或每隔120°的位置标记“保持竖直”,在外6.3.2感染性物质的外包装上应有以下标签: 包装上醒目位置标记“勿摔-小心操作”.a)运输A类感染性物质的包装件应粘贴第6.2项感染性物质的标签.b)盛装液体样本的包装件应粘贴包装件方向标签,表明包装件只能竖立搬运,以防泄漏.如主容器内装物不超过50ml,包装件可不粘贴方向标签.c)如使用干冰作为制冷剂时,包装件应粘贴第9类杂项危险品的标签. d)如使用液氮作为制冷剂时,包装件应粘贴第2.2项非易燃无毒气体的标签、低温液体的标签和包装件方向的标签.6.3.3感染性物质的标记和标签要求参见附录B.

6.4冷藏或冷冻运输

6.4.1制冷剂应放在防漏容器中,置于外包装与辅助容器之间,且有固定支撑,保证制冷剂消融时辅助容器可固定在原始位置.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投稿会员:匿名用户
我的头像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