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宏观经济十大趋势展望(毕马威).pdf

2025,pdf,其他资料
文档页数:19
文档大小:2.6MB
文档格式:pdf
文档分类:其他资料
上传会员:
上传日期:
最后更新:

2025年宏观经济 十大趋势展望

摘要

回顾2024年,伴随着全球制造业景气度的回升、发达经济体进入降息周期,我国出口需求大幅回升,工业生产、制造业投资在外需带动下保持高景气.另外,伴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加速推进,今年我国高技术产业投资保持稳定增 长,成为经济企稳回暖的新动力.然而,在经济新动能的培育过程中,传统经济增长动能在2021年以后持续放缓,国内有效需求不足问题逐步显现并带来价格的走弱,居民、企业和政府的收入、利润表现不及预期,进一步制约了消费和投资.具体而言,2024年我国经济运行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挑战:

>住房价格持续走弱,居民存量资产收缩,叠加收入预期不足,居民消费倾向始终弱于疫情前水平.土地出让收入大幅下行,地方政府偿债压力较大,叠加政府融资环境收紧,地方政府投资动能有所放缓.>市场需求不足,产能相对过剩,企业面临更激烈的竞争,以价换量情况多增,利润收缩抑制企业生产投资活动.物价维持在较低水平,而实际利率偏高,在全社会债务压力上升的背景下,对于需求端增量政策出台的力度、及时性提出更高要求.

为应对前三季度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一系列挑战,9月末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并超预期讨论经济工作,凸显了中央对当前经济形势的高度重视.而后续政府各部委接续积极部署增量政策,逐步勾勒出“稳定资产价格一减轻存量债务一财政发力提振需求”的政策框架.一揽子政策发布以来,市场也已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在这一背景下,12月 中央政治局会议跟进分析研究2025年经济工作,明确2025年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同时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稳住楼市股市,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和外部冲击.我们预计,在增量政策进一步支持下,2025年中国经济将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GDP增速有望实现4.6%左右的增长,中国宏观经济将呈现十个主要趋势:

宏观经济平稳运行,提振内需将是关键 政策加大扩张力度,财政货币发力更趋协同消费延续温和复苏,“情绪经济”赋能新赛道 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支撑制造业投资稳健增长5 6 对外贸易面临关税挑战,对经济影响或整房地产政策稳价控量,房企投资延续筑底 体可控领域布局 外资战略性锚定中国市场,将深化高技术 8 企业积极寻求出海机遇,新兴市场合作更 见紧密9 人工智能引领产业变革,促进全社会生产 10 全球绿色转型或有所放缓,产业重心进一力提升 步向中国转移

宏观经济平稳运行 提振内需将是关键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作为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速至关重要.我们预期2025年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将保持平稳运行态势.伴随着海外宏观环境日趋复杂,提振内需对于稳定我国宏观经济的重要性将大幅提升.

从外部环境来看,大国竞争与博奔日趋激烈,地缘政治风险不断加大,全球政治和 经济格局也在发生深刻调整,对我国宏观经济环境产生诸多影响.尽管当前全球进入降息周期,金融条件的放松有助于缓解全球经济下行压力,支撑我国外需保持韧性;但是2025年我国对外贸易也将面临全球保护主义浪潮的兴起,关税和各种贸易壁垒限制增多,对我国出口和相关的制造业投资形成一定扰动.

从内部环境来看,在经历近4年房地产市场调整,以及较长时间的低通胀之后,居民、对当前经济形势的高度重视,以及推动经济回升向好的信心和决心.一揽子政策发 企业、政府预期依然偏弱.9月末中央政治局会议对于经济工作的讨论,凸显了中央布以来,市场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但需要注意的是,当前经济复苏基础仍不牢固.明年我国经济尤其需关注以下挑战:一方面,部分地区房价下行压力或超预期,价格收缩可能进一步抑制居民的消费意愿.另一方面,在大规模化债资金的支持下,地方政府债务负担有所减轻,但其支出意愿仍将受监管要求的影响,可能对财政扩 张效果形成制约.

为应对宏观环境的不确定性,我们预计2025年宏观政策出台的力度更大,同时政策调整也将更具灵活性.2025年宏观政策将进一步关注扩大内需,提振物价.财政扩张力度或将在2025年达到历史新高,并带动居民消费、政府投资稳步回升.我们预期2025年中国经济将保持4.6%左右的增长(图1).

图1 中国GDP实际增速,当季同比,%

数据来源:Wind,毕马威分析注:虚线部分为毕马威中国预测季度增速.

政策加大扩张力度 财政货市发力更趋协同

今年9月下句以来,我国宏观政策发力方向正在从供给端向需求端过渡,在延续前期“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基础上,勾勒出“稳定资产价格一减轻存量债务一财政发力提振需求”的政策框架.2024年四季度政府在“稳定资产价格、 减轻债务负担”上已完成第一轮政策布局,预计财政政策将在2025年接续发力,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亦将更为积极,协同带动内需企稳回升.

近几年我国财政扩张主要依靠减税降费实现,警如在2019、2020、2022年,减税降费规模均达到2万亿以上,从而减轻居民、企业成本负担,提振市场主体活力.由于当前居民、企业收入预期走弱,减轻税费对提振内需效果或不及以往.2025年财政政策预计将更多通过政府提升赤字规模,扩大支出来实现.我们预期本轮财政扩张的 规模、资金投向领域可能出现一些新的变化.

从规模上看,2025年赤字率有望达到4.0%,创历史新高(图2).而超长期特别国债规模、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规模也将进一步扩大,释放明确的财政稳增长信号.与此同时,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将更为积极.我们预计央行将进一步降准降息,同时更加灵活使用买断式逆回购、公开市场购买政府债券等流动性管理工具,配合财政扩张进行流动性的投放,实现货币财政的协同发力.

图2历年财政赤字率(不含调入资金和结转结余),%

数据来源:Wind,毕马威分析注:2024年、2025年为预估值.

从结构上看,可重点关注财政扩张结构上的两点变化.首先,伴随中央事权的加强, 中央财政主导支出的比重将有所上行.近两年由于土地出让收入下行,地方财力持续走弱,2023-2024年中央公共财政支出增速持续高于地方政府(图3).尽管在大规模化债资金的支持下,地方政府债务负担有所减轻,但其支出意愿仍将受监管要求的影响.预计2025年中央政府将承担更多财政扩张的任务,地方政府的工作重心 则是用好既有预算内资金,保证基层政府运转支出,同时积极配合中央完成支出任务.第二,在央国企承担更多“促投资”的职能下,中央政府支出将侧重在“扩消费”上发力.预计中央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对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力度、强化对重点群体的社会保障支出.此外,政府将加大在教育、医疗、科技服务等民生领域的支出,发挥政府在消费中的带动作用.

图3 历年中央和地方公共财政支出,累计同比增速,%

数据来源:Wind,毕马威分析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投稿会员:匿名用户
我的头像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