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Y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 4511-2025
香石竹枯萎病抗性鉴定技术规程
Technicalcode ofpractice for identification ofcarnationresistancetofusariumwilt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国家观赏园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花卉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昆明)、云南省花卉育种重点实验室、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云南省花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云南中医药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秀梅、瞿素萍、王丽花、王继华、代月星、张艺萍、苏艳、张丽芳、许凤、刘霞婷、周旭红.
香石竹枯萎病抗性鉴定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香石竹枯菱病抗性鉴定程序,规定了鉴定前准备、接种体制备、抗性测定、抗性评价和鉴定后材料处理的操作指示以及转换条件,描述了相应的追溯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香石竹(Dianthuscaryophyllus L.)种质对枯菱病的抗性鉴定与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文件.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NY/T1589香石竹切花种苗等级规格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香石竹枯萎病carnationfusariumwilt
由尖孢刀菌石竹专化型(Fuxarinm orysporum f. sp.dianthi Snyd.&.Hans.)侵染香石竹引起的流行性病害.
3. 2
接种体inoculum
用于人工接种,能侵染香石竹的尖孢刀菌石竹专化型分生孢子悬浮液.
4鉴定程序
包括鉴定前准备、接种体制备、抗性测定、抗性评价和鉴定后材料处理5个阶段,见图1所示.
5鉴定
5.1鉴定前准备
5.1.1仪器设备
超净工作台、高压灭菌锅、恒温培养箱、恒温摇床、生物显微镜、血球计数板等.
5.1.2培养基制备
5.1.2.1马铃薯葡萄精琼脂培养基(PDA)
马铃薯去皮、洗净切片,称取200g后加去离子水煮沸15min~20min,两层纱布过滤.在滤液中加
人葡萄糖20g、琼脂20g,加去离子水至1000mL,于121℃高压灭菌20min.
5.1.2.2牛肉酵母膏液体培养基(PDBY)
马铃薯去皮、洗净切片,称取200g后加去离子水煮沸15min~20min,两层纱布过滤.在滤液中加人葡萄糖20g、牛肉浸膏24g、酵母浸膏5g,加去离子水至1000mL,于121C高压灭菌20 min.
5.2接种体制备
5.2.1病原物分离和纯化
采集具有典型香石竹枯萎病症状(见附录A中的图A.1)的病株样品放人自封袋密封,编号后置于
图1香石竹枯萎病抗性鉴定技术流程
(4士1)℃冰箱保存备用.
5.2.1.2病样表面消毒
取病株染病茎段,用自来水冲洗干净、晾干.病健交界部位宜切成0.5cmX0.5cm的小块,用75%酒精浸2s~3s,再用2%次氯酸钠溶液浸泡3min后取出,用灭菌水清洗3次.
5.2.1.3病原物分离培养
在超净工作台上,将消毒好的茎段接种至PDA平板培养基上,每Ⅲ宜接种3块,用封口膜密封后放至25℃C~28C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5d
5.2.1.4分离物纯化及鉴定
分离物的形态学特征见图A.2和图A.3.采用单孢分离法获得纯化菌株,确认为尖孢肇刀菌石竹专化型后,科赫法则验证菌株的致病性.将菌株接种于PDA斜面培养基上,于25C~28C恒温培养箱中培养7d,置于(4士1)℃冰箱保存备用.
5.2.2接种体繁殖
取出菌株接种至PDA平板培养基上,于25℃~28C恒温培养箱中活化培养7d.从菌落边缘切取大小宜为0.5cmX0.5cm的菌丝块,接种于装有灭菌PDBY培养液的三角瓶中,每100mL培养液宜接种3块,置于25℃~28C、120r/min摇床上培养7d,培养液经两层纱布过滤,取滤液加适量灭菌去离子水稀释,采用血球计数板计数,将分生孢子悬浮液浓度调至(1.0~1.5)×10°个/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