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 828-2025
代替NY/T 828-2004
肉鸡生产性能测定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forperformance testing ofmeat-type chicken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NY/T828-2004《肉鸡生产性能测定技术规范),与NY/T828-2004相比,除结构调整
和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更改了“范围”(见第1章,2004年版的第1章);b)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c)增加了“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d)增加了“测定基本条件”(见第4章); e)将“测定要求”更改为“受测样品要求”(见第5章,2004年版的第2章);f)增加了“体型外貌”(见8.1.1、8.2.1);g)增加了“43周龄体尺"(见8.1.3);h)增加了“43周龄种蛋品质”(见8.1.5); i)将"0周龄~24周龄存活率、25周龄~66周龄存活率,0周龄~24周龄只耗料量、25周龄~66周(见8 1.7和8.1.8.2004年版的5 1.1);j)删除了商品代肉鸡的分类(2004年版的5.1.2和5.1.3):1)删除了“计量器具”(2004年版的6.2); k)删除了“健康水平”(2004年版的5.2)和“其他"(2004年版的5.3):m)增加了“肉品质”(见8.2.6);p)增加了记录表格(见附录A). o)增加了“测定方法”(见第10章);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提出.本文件由全国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74)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家禽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扬州).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高玉时、陆俊贤、贾晓旭、唐修君、樊艳风、章明、张静、刘茵茵、周倩、马尹鹏、马丽娜、唐梦君、陈大伟、张小燕、葛庆联、黄胜海.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2004年首次发布为NY/T828-2004;一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肉鸡生产性能测定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肉鸡生产性能的测定基本条件、受测样品要求、取样要求、饲养管理要求、测定项目、测定数量和测定记录,描述了相应的测定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肉种鸡和商品代肉鸡生产性能测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面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5009.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脂肪的测定GB18596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NY/T388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 GB/T27404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食品理化检测NY/T823家禽生产性能名词术语和度量计算方法NY/T1333畜禽肉质的测定NY/T1620种鸡场动物卫生规范
GB5009.23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pH值的测定
3术语和定义
NY/T823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测定基本条件
4.1.1.1环境卫生质量应符合NY/T388的要求,污水、污物处理应符合GB18596的要求. 4.1.1卫生4.1.1.2防疫和投人品控制应符合NY/T1620的要求.
4.1.2孵化室及鸡舍
4.1.2.1有满足肉鸡生产性能测定的基础设施,至少包括孵化室和鸡舍.4.1.2.2孵化室应配备种蛋存储、孵化、出维和维鸡处理等相应的设备设施.4.1.2.3鸡含应配备温度、湿度、通风、光照等环境控制系统,应便于清洗和消毒.
环境条件应符合GB/T27404的规定,仪器设备能够满足肉蛋品质测定的要求.
4.3人员
应经过专业培训,能够承担测定工作.
5受测样品要求
5.1受测样品包括品种、品系和配套系的种蛋及活鸡.5.2受测样品应来源于饲养管理规范、健康状况良好的群体.
NY/T 828-2025
6取样要求
6.1种蛋
6.1.2宜为48h以内所产合格种蛋. 6.1.1应在育种场、祖代场或父母代场取样.6.1.3样品从采集结束到人孵的时间不宜超过7d.6.1.4样品应消毒.
6.2.1体型外貌应符合本品种特征,生长发育良好.6.2.3进人测定场前应隔离检疫30d.
6.3编号
抽取的种蛋或活鸡应现场标注样品编号,样品编号应具有唯一性.
7饲养管理要求
7.1重复组布局每个受测品种应设有不少于3个重复组,重复组在测定舍的位置应分布均匀.
7.2饲养方式 宜采用地面平养、网上平养和笼养等饲养方式.
7.3饲养密度依据品种、生长阶段和饲养方式确定适宜的饲养密度.
7.4.1饲料营养水平和喂料量参照受测品种的饲养管理指南或规范确定.7.4.2应保持饲料新鲜,不发生霉变:更换饲料或饲料配方时应渐进进行,避免对鸡群产生应激. 7.4.3测定用饲料应来自有资质的商用何料生产厂家,具备注册商标、执行标准、包装、标识等规定要求的配合何料.
7.6温度
开始预温进雏第1周舍内温度以30C~32C为宜,第2周起每周降低3℃,第5周至育维结束或出栏 鸡舍内的温度应根据测定的品种、鸡群的生长阶段、气候条件和供温方式进行调节.进维前1d~2d舍温保持在21℃~23℃.
7.7相对湿度
应根据日龄在50%~65%调整.
7.8光照
7.8.1肉种鸡
育维育成阶段光照管理参照受测品种的饲养管理指南或规范确定,开产前2周开始增加光照时间,宜,第2周至第18周以101x为宜,第19周至产蛋结束以151x~201x为宜.
7.8.2商品代肉鸡
1d~7d宜采用23h光照、1h黑暗的光照程序,光照强度以201x~25lx为宜;7d后至出栏光照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