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航天工业行业标准
Q.J 3101- 99
航天火工装置X射线检验方法
1范围
1.1主题内容
备与器材、检验方法和程序、检验后处理等要求. 本标准规定了航天火工装置(以下筒称火工装置)X射线检验的人员资格、防护、设
1.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航天火工装置内部装药、结构缺陷、装配位置正确性等的X射线无损检验.
本标准不适用于铅管导爆索类产品装药的检验.
2引用文件
GB4792-84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 GB8703-88辐射防护规定GB/T12604.2-90无损检验术语射线检验GJB593.2-88无损检验质量控制规范X射线照相检验QJ833-84封印方法 GJB1187-91射线检验QJ2137-91航天火工装置生产试验安全技术规范QJ2558A-97航天无提检测人员资格鉴定通则
3定义
除本标准规定的术语外,其余术语按GB/T12604.2的规定执行.
3.1一致性
在航天火工装置的X射线检验中,同一种、同一批产品(指火工装置或发火元器件)的相同部位,在射线检验的底片上的密度或在显示屏的图像上所表现出来的灰度的相似程 度.
3.2评定区
在射线照相底片上或在显示屏上,航天火工装置图像中须评定的特定部分.如缺陷、零件位置异常、漏装药、多余物和夹杂物等.
3.3输出分辨率
在进行射线实时检验时,检验系统所使用的图像增强器输出端的最高分辨率.单位为:线对/毫米(Lp/mm).
3.4系统分辨率
在进行射线实时检验时,检验系统最终所显示的分辨率.单位为:线对/毫米(Lp/mm).
3.5屏蔽光栅
在进行射线实时检验时,用于屏蔽多余X射线直接照射图像增强器输人端,以避免对产品检验图像的评判造成影响或对图像增强器输人屏产生损伤的一种可进行远距离控制和 调节的机械装置.
4一般要求
4.1人员资格要求
检验人员的资格应符合QJ2558A的要求.
4.2防护
卫生防护应符合GB4792的要求,并按GB8703提供符合要求的辐射防护措施.
4.2.2检验环境
检验环境应清洁、无火源,有可靠的避雷设施,工作地点应有良好接地,并符合GJB593.2的有关要求.
4.2.3特殊安全规定
与火工装置有关的安全措施应符合QJ2137的规定.
4.3设备与器材
仪器、设备应经周检合格,并在有效期内,检验器材应有合格证.
5详细要求
5.1设备
5.1.1X射线机
X射线机的一般选择原则是对管电压、焦点进行选择.
5.1.1.1管电压的选择
根据需检验的航天火工装置的最大透照厚度,选择X射线机的额定管电压.一般情况下,检验时,实际使用管电压应在×射线管额定管电压的50%~90%范围以内.
5.1.1.2焦点的选择
用于×射线实时检验的×射线管的焦点尺寸应小于或等于0.8mm×0.8mm.用于x射线照相检验的x射线管的焦点尺寸应小于或等于3mm×3mm.
5.1.2X射线实时成象系统
X射线实时成象系统由图像增强器、摄像机、图像处理器及显示器等装置共同组成.5.1.2.1实时成像系统所采用的图像增强器的输出分辨率应高于或等于12Lp/mm,可承 受×射线管电压范围为20~420kV.
5.1.2.2实时检验系统的相对检验灵敏度应高于或等于2%,系统分辨率应高于或等于2Lp/mm
5.1.3检验平台
运动和绕Z轴方向的360°旋转. 用于X射线实时检验的多自由度工作平台,应能作X、Y、Z等三个自由度上的直线
5.2仪器与记录介质
5.2.1象质计
采用符合GJB1187要求的象质计.
5.2.2观片灯
观片灯的性能应符合GJB593.2中4.2.1条的要求.
5.2.3光学密度计
光学密度计的最大可测密度应高于或等于4.00,其准确度为±0.05.
5.2.4胶片盒
采用无损伤、不漏光、在射线作用下不发光的低吸收系数材料的金属或革面制成.
5.2.5增感屏
前后均为0.03mm厚的铅增感屏,铅增感屏应均质、无皱褶、无划伤、无油污.
5.2.6检验图像记录介质
用于X射线照相及实时检验条件下的产品检验图像的输出和保存,应使保存的图像无变形和数据完整.
5.2.6.1胶片
一般应根据透照材料类型、厚度、射线能量及质量要求选取适宜的胶片,本标准建议采用中等感光速度和中等粒度的工业X射线胶片,并推荐采用感光胶片厂规定的相应型号工业X射线胶片应使用的显影液和定影液配方.
胶片质量应符合GJB593.2中5.1.2~5.1.4条的规定.
5.2.6.2打印纸
应采用能完整地记录产品的检验图像并反映出产品状态的打印纸.
5.2.6.3其它记录介质
亦可采用磁盘、磁带等方式来对有关产品的检验图像进行保存.
5.3检验前准备
5.3.1参照物
必要时,应制作航天火工装置的模拟缺陷参照物,该参照物可单独进行X射线检验,亦可与火工装置放在一起进行X射线检验,以能够明确辨别航天火工装置的缺陷为宜.
5.3.2检验设备的准备
在每次使用X射线检验系统之前,应按仪器说明书要求进行预热,以保证检验系统工作的可靠性.
5.3.3产品准备
号等,将待检产品移至待检室. 把待检产品分组,在原始记录本上记录下待检产品的产品名称、批次、顺序号及产品
5.4检验方法和程序
可按照产品透照尺寸大小、结构复杂程度和检验要求,选择X射线实时检验或X射线照相检验.
5.4.1X射线实时检验方法及操作程序
5.4.1.1标记符号
在每组(发)待检产品的首发产品外侧用高密度材料制作顺序标记,用视额输人装置输人产品代号、批次号及产品号.
5.4.1.2产品摆放
按照待检产品的产品号在原始记录本上记录的顺序,将产品牢固、可靠地摆放在检验平台上.
调整检验平台,使首发待检产品处于图像增强器与X射线机管头之间.
5.4.1.3检验系统的调整
按下列程序进行X射线实时检验系统的调整:
a.X射线机的调整:调整X射线机管头,使X射线的中心射束与图像增强器输人屏表面垂直并对准中心,并保持600mm~800mm的距离:
b.系统分辨率的校验:每次开机应校验系统分辨率,并满足5.1.2.2条的要求;
c.参数确定:按照X射线机的曝光曲线和产品的透照厚度选择产品的检验参数,按设备的操作规程进行首发产品的试验性检验,调整屏蔽光栅,对检验参数做进一步的调整,及时对产品图像进行必要的处理,使产品的图像效果为最佳,将此时的检验参数固定,作为同种产品的通用检验参数.
5.4.1.4产品检验
按产品的摆放顺序对产品进行实时检验和实时评判.如果图像表现出的产品信息不足或不清,可将产品检验图像放至足够大后再进行产品的评判,图像的大小以不影响对产品的评判为宜.
检验过程中应认真填写原始记录表,格式见附录A(参考件)表A1.
5.4.1.5检验图像的输出
使用视频打印机进行产品检验图像的打印输出及保存,或将产品检验图像输人计算机进行后续处理和保存.
5.4.1.6后续检验
完成一组产品的检验后,重复5.4.1.3~5.4.1.5条的操作,对下一组产品进行检验,直至产品全部检验完毕.
5.4.2X射线照相检验方法及操作程序
5.4.2.1设备准备
调整X射线机管头,按曝光曲线以及检验灵敏度的要求选择焦距,并保持X射线的中心射束与铅板保持垂直.
5.4.2.2标记符号
铅字标记符号. 按照底片的拍摄日期和顺序用铅字制作底片顺序号,采用与产品代号、批次号相同的
5.4.2.3胶片摆放
把胶片袋放在铅板上X射线射束的中心位置.
5.4.2.4产品摆放
符号按产品记录顺序摆放在第一发产品外侧. 按照待检产品的产品号在原始记录本上记录的顾序,将产品摆放在胶片袋上,将标记
5.4.2.5检验参数的确定
按照X射线机的曝光曲线和产品的透照厚度选择产品的检验参数,按照设备操作规程5.4.2.7条的要求,否则应调整产品的检验参数,直至符合要求为止.将此时的检验参数固 对同种产品的标准样品进行产品试验性检验,并进行底片的冲洗.底片的影像质量应符合定,作为同种产品的通用检验参数.
5.4.2.6暗室处理
应满足GJB593.2中6.7条的规定.
5.4.2.7底片影像质量
底片影像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a.底片评定区应满足GJB593.2中3.4条的要求.射线底片上火工装置壳体部分无缺陷处,在透照厚度大于或等于80mm时,密度为1.5-3.0;在透照厚度小于80mm时,密 度为2.0~3.0.如果观片灯的光源足够强,底片黑度可以超过3.0,但一般不应超过3.5;
b.有条件的单位应尽可能采用胶片自动处理设备进行胶片的处理;
c.底片所反映的检测灵敏度,应符合GJB593.2中6.8条的要求.
5.4.2.8射线底片的评定
射线底片的评定应符合GJB1187的有关规定.
5.4.2.9后续检验
产品应分组进行透照,完成一组产品的检验后,重新制作底片号,并重复5.4.2.2~5.4.2.8条的操作,对下一组产品进行检验,直至产品全部检验完毕.
5.4.2.10记录
检验过程中应填写原始记录表,见附录A(参考件)表A1.
5.5结果评定
5.5.1采用目视,对射线检验底片上产品的检验图像进行评判,只要无明显的差异即可.
5.5.2以火工装置的设计图样和工艺文件或样品图像为依据,在评定区内,根据火工装置内部元器件的装配及装药情况,使X射线检验图像灰度的变化,对检验结果进行评判.导爆索有断裂和颈缩等可能导致火工装置工作失效的缺陷.
整体评价.以评定产品是否存在错、漏装药,装药顺序错误,元、组件反装和装配不到位、
5.6检验后的处理
5.6.1已检产品的处理
须将已检产品与待检产品隔离,不合格产品、怀疑有问题的产品与合格产品隔离.并分别存放在有明显标志的不同房间或包装箱中,并进行金属封印,金属封印方法按QJ833 的规定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