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范围本标准
规定了风力发电场设计的基本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
装机容量5MW及以上风力发电场设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GB50059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61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 DL/T5092110KV~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DL/T5218220KV~500KV变电所设计技术规程3.总则的要求.3.0.2风力发电场的设计应结合工程的中长期发展规划进行正确处理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的关系,考虑后期发展扩建的可能.3.0.3风力发电场的设计必须坚持节约用地的原则. 风力发电场的设计应本着对场区环境保护的减少对地面植被的破坏.3.0.5风力发电场的设计应考虑充分利用声区已有的设施,避免重复建设. 3.0.43.0.6损耗.3.0.7 风力发电场的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还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 定.4.风力发电场总体布局4.0.1 风力发电场总体布局依据:可行性研究报告、接入系统方案、土地征占用批准 文件、地质勘测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水土保持评价报告及国家、地方、行业有关的法律、法规等技术资料、4.0.2风力发电场总体布局设计应由以下部分组成:2.中央监控室及场区建筑物布置 1.风力发电机组的布置3.升压站布置.4.场区集电线路布置5.风力发电机组变电单元布置6.中央监控通信系统布置 7.场区道路8.其他防护功能设施(防洪防雷、防火)4.0.3风力发电场总体布局应以下因素:2.风力发电机组的布置应根据机组参数、场区地形与范围、风能分布方向确定并与 1.应避开基本农田、林地、民居、电力线路、天然气管道等限制用地的区域.本声规划容量、接入系统方案相适应.
3.升压站、中央监控室及场区建筑物的选址应根据风力发电机组的布置、接入系统的方案、地形、地质、交通、生产、生活和安全要素确定不宜布置在主导风能分布的下风各或不安全区域内.
4.场区集电线路的布置应根据风力发电机组的布置,升压站的位置及单回集电线路的输送距离、输送容量、安全距离确定.
5.风力发电机组变电单元依据场区集电线路的形式而不同:朵用架空线路时该单证其安全距离必要时设置安全防护围栏.
的传逸距离、传送容量确定. 6.中央监控通信网络布置应根据风力发电机组的布置中央监控室的位置及通信介质
7.场区道路应能满足设备运输、安装和运行维护的要求,并保留可进行大修与吊装的作业面.
8.场区内道路、场区集电线路、中央监控通信网络其他防护功能设施之间的布置应满足其相关规程、规范的电磁兼容水平和安全防护的要求.
5风力发电机组
5.1风力发电机组布置
5.1.1风力发电机组在风力发电场内的布置应根据场地的地形分貌及场内已有设施的位置综合考虑充分利用场地范围选择布置方式.5.1.2风力发电机组布置尽量紧凌规则整齐有一定规律以方便场内配电系统的布置减少输电线路的长度.5.1.3风力发电机组按照矩阵布置行必须垂直风能主导方向同行风力发电机组之间 距离不小于3D.行与行之间距离不小于5D.各列风力发电机组之间交错布置.5.1.4风力发电机组布置要考虑防洪问题,布置点要躲开洪水流经场地.5.1.5风力发电机组距离场内架空线路保证一定的安全距离主要满足以下方面:1.风力发电机组塔架、叶片吊装时的安全距离.的安全距离.5.1.6风力发电机组作为建筑物其距场内穿越公路铁路、煤气石油管线等设施的最5.1.7风力发电机组距有人居住建筑物的最小距离需满足国家有关噪声对居民影响的 小距离要满足有关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法律、法规.5.1.8风力发电机组布置点要满足机组吊装、运行维护的场地要求.5.1.9对拟定的风力发电机组布置方案需用风力发电场评估软件进行模拟计算尽量减 少尾流影响进行经济比较选择最佳方案标出各风力机地图坐标.
3.风力发电机组正常运行时不对线路的安全运行造成影响的距离.
5.2风力发电机组基础
5.2.1风力发电机组基础设计内容
1地基的承载能力
2塔身与基础的连接
3基础结构的强度计算
4抗顿覆
1.荷载分类1)永久荷载结构自重:塔架及设备、基础自重土压力:基础上部回填土2)可变荷载
风荷载裹冰荷载地震作用安装检修荷地下水位变化 载温度变化地基沉陷紧急制动3)偶然荷载叶片断脱等 2.基础结构计算3.变形计算.地基变形计算值,不应大于地基变形许值主要分为:沉降量、沉降差倾斜、局部倾斜4.稳定性计算计算基础受滑动力矩作用时的基础稳定性用以确定基础距坡顶边缘的距离和基础埋深.
6风力发电场电气设备及系统
6.1接入电力系 统抗事故干扰能力简化网络结构降低损耗,并满足以下基本要求:1网络结构应该满足风力发电场规划容量送出的需求同时兼顾地区电力负荷发展的需要. 2电能质量应能够满足风力发电场运行的基本标准.3.节省投资和年运行费用人使年计算费用最小并考虑分期建设和过渡的方便.6.1.2网络的输电容量必须满足各种正常运行方式顾事故运行方式的需要事故运行方6.1.3选择电压等级应符合国家电压标准,电压损失符合规程要求. 式是在正常运行方式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线路、变压器等设备的单一故障.6.2电气主接线6.2.1风力发电场集电线路方案.1根据专区现场条件和风力机布局来确定集电线路方案.(1)运行可靠性(2)运行方式灵活度(3)维护工作量(4)经济性 2.在条件允许时应对接线方案在以下方面进行比较认证:3在设计风力电场接线上应满足以下要求:(1)配电变压器应该能够与电网完全隔离,满足设备的检修需要(2)如果是架空线网络,应考虑防雷设施 (3)接地系统应满足设备和安全的要求6.2.2升压站主接线方式1根据风力发电场的规划容量和区域电网接线方式的要求进行升压站主接线的设计,应该进行多个方案的经济技术比较、分析论证最终确定升压站电气主接线.2.选定风力发电场场用电源的接线方式. 3.根据风力发电场的规模和电网要求选定无功补偿方式及无功容量.4.符合其他相关的国家或行业标准的要求5.对于分期建设的风力发电场说明风力发电场分期建设和过渡方案以适应分期过渡的6.对于已有和扩建升压站应校验原有电气设备,并提出改造措施. 要求同进提出可行的技术方案和措施.
6.1.1接入系统方案设计应从全网出发合理布局消除薄弱环节加强受端主干网络,增强
6.3主要电气设备
6.3.2主要电气设备选择
1)周围环境正常的宜采用普通变压器组或导电部件进行封闭的变压器组(环境正常指无爆炸和火灾危险无腐蚀气体无导电尘埃和灰尘少的场所普 通变压器组是指变压器、变台、避雷器、高压熔断器、隔离开关等)2)选择主变压器容量时考虑风力发电场负荷率较低的实际情况及风力发电机
4朵用新型设备和新技术时必须进行专门认证.5对电力设备大重件运输及现场组装、吊装等特殊问题作专门说明.
6.4电气设备布置
6.4.2电气设备的布置
6.4.3风力发电机组变压器
6.5过电压保护及接地
1风力发电场的变压器组及箱式变压器组存在雷电侵入波过电压以及操作过电压应装设避雷器进行保护.2 10KV集电线路或电缆单相接地电容电流大于30A,35KV集电线路或电缆单相3在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的变压器组及箱式变压器组应防止变压器高、低压绕组 接地电容电流大于10A.均应在变电所装设消弧线圈.间绝缘击穿引起的危险.变压器低压侧的中性线或一个相线上应装设击穿保险4集电线路的过电压按照GB50061DL/T5092的规定执行.6.5.2接地 1风力发电机组接地电阻应满足风机制造厂对设备接地要求.2风力发电机组和变压器组及箱式变压器组使用一个总的接地体时接地电阻应符合其中最小值的要求.3风力发电机组的变压器组及箱式变压器组周围应设置均压带. 4风力发电机组塔架、控制柜变压器组及箱式变压器组应接地.6.6 自动控制及继电保护6.6.1风力发电机组的自动控制及继电保护应具备对功率、风速、重要部件的的温度、 叶轮和发电机转速等信号进行检测判断出现异常情况(故障)相应的保护动作停机同进显示已发生的故障名称.6.6.2 电脑控制器应有历史数据如历史故障报警内容、发电量和发电时间应有累加存储功能.6.6.3 风力发电机组远方集中控制应具有远方操作风力发电机组的功能和一定的风力发 电机组数据统计分析功能.6.7.1风力发电场风力发电机组远方集中控制计算机系统应通过通信电缆/光缆连接每 6.7 通信台风力发电机组实现对每台风力发电机组的监视、控制监控系统朵用分层、分布、开放模式.6.7.2风力发电场内通信包括两种设施:风力发电机组与控制室监控主机的数据通信:各风力发电机组之间风力发电机组塔顶与地面之间风力发电机组与控制室 语音通信.6.7.3几力发电机组与监控主机的数据通信,通信速率要满足实时监控的要要求.6.7.5 各风力发电机组之间风力发电机组塔顶与地面之间风力发电机组与控制室语 支路单独带若干台风力发电机组,不相互干扰.音在风力发电场通信距离小于5KM可选用对讲机或车载台进行通信.6.7.6风力发电场内通信/光缆可朵用直理敷设方式当场内架空线路走向与通信电缆走向相同时可利用场内架空线路同杆架设方式以减少电缆沟的施工:电缆6.7.7 通信设备的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应可靠接在风力发电场的接地网上.通信电 宜选用铠装/光缆.缆的金属外皮和屏藏层应可算接地.7风力发电场内建筑物7.0.1风力发电场区房屋建筑工程按房屋建筑设计的有关技术要求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