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至大连客运专线TJ-2标段 第三管段(D1K451586.81~D1K476088.18)
沉降变形观测测量
实施细则
编制:
审核:
审批:
中建二局哈大客运专线TJ-2标段项目经理部
XX年XX月
第一条执行规范
1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99);
2《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
3铁建设[2006]158号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
4铁建设[2006]189号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细则》哈大客专工程(2008)88号: 5《哈大铁路客运专线沉降变形观测系统实施6新建铁路哈大客运专线沈阳至哈尔滨段施工图.
第二条、工程简况
管区,起点桩号为D1K451586.81,终点桩号为 本施工段是哈大铁路客运专线TJ-2标段的第三D1K476088.18,全长24501.37m,主要工程项目为:西孤子家特大桥一座长6763.46m,辽河1#特大桥一座长8970.33m,新铁岭车站站场一处,路基8767.57m, 箱型桥6道,箱型涵26道,空心板桥2道.主要工程数量为:西孤家子特大桥:桥梁钻孔桩1790根,承台209个,桥墩207个,桥台2个:辽河1号特大桥:个:CFG桩约170万延米.路基位移观测桩548个,路 桥梁钻孔桩2211根,承台275个,桥墩273个,桥台2肩沉降观测桩644个,基底沉降板286个,基床顶面沉降板274个,桥梁墩台沉降变形观测点1936个,预应力砼梁的徐变变形观测点96个,箱型桥、涵沉降观测点264个.
第三条沉降变形监测的目的和原则
1沉降变形监测的目的
哈大客运专线无碴轨道要求构筑物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满足耐久性要求,并强调与相邻构筑的变形与刚度协调、统一,满足高 速列车平稳、安全运营,以及旅客乘坐的舒适度要求.针对以上客运专线的特点,无碴轨道对路基、桥涵等线下工程的工后沉降要求十分严格、等均进行了沉降变形计算,采取了相应的设计措 标准高,虽然设计中对土质路基、桥梁墩台基础施.但设计的沉降分析、计算受勘测、设计、施工、质量监测等众多环节的影响,其精度仅能达差异沉降.为确保线下土建工程满足无碴轨道铺 到估算的程度,不足以控制无碴轨道工后沉降和设条件的要求,施工期必须按设计要求进行系统的沉降变形动态观测.通过对沉降观测数据系统综合分析评估,验证或调整设计措施,使路基、
桥涵、隧道工程达到规定的变形控制要求.分析、推算出最终沉降量和工后沉降,合理确定无碴轨 道开始铺设时间,确保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铺设质量.同时,观测数据还可作为峻工验交时控制工后沉降量的依据.
2沉降变形监测的原则
无碴轨道的铺设时间,我单位按照以下原则组织 为确保最终沉降量和工后沉降受控,合理确定实施沉降变形观测:重点路基、兼顾桥梁、立体监控、信息施工、数据真实,成果可控.通过对路基、桥涵的沉降观测点的精密测量,沉降观测 数据全面收集,系统、综合分析沉降变形规律,验证或调整设计措施,使路基、桥涵工程达到规定的变形控制要求.
3客运专线无碴轨道变形控制原则
后沉降一般不应超过无碴轨道铺设后允许的沉降 客运专线无碴轨道路基变形控制十分严格,工量15mm,路桥交界处的差异沉降不应大于5mm,过渡段沉降造成的路基与桥梁的折角不应大于1/1000.墩台的均匀沉降量不得超过20mm,相邻墩 台沉降量之差不应超过5mm.无碴轨道路基施工中应进行沉降变形动态监测,在路基完成或施加预压荷载后应有6~18个月的观测和调整期,分析评估沉降稳定满足无碴轨道铺设要求后方可铺设无碴轨道.
第四条变形监测测量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和变 形监测的内容与范围
1变形监测测量工作职责
a变形监测测量队采取定人定仪器的方式执行,保证变形监测自始至终由专人负责,保证人员
的相对固定.
b负责变形监测控制网的建立、元器件的埋设及线下工程的变形监测测量.
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及哈大 c根据建设单位、勘察设计等单位和《客运专公司《哈大铁路客运专线沉降变形观测系统实施细则》提出的要求,设置变形观测点,及时整理沉降观测、测量等观测资料,及时提交观测数据和初步成果资料并对观测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 负责.
d负责观测设施的保护,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受扰动和破坏.
编工作: e负责《无碴轨道铺设条件的评估报告》的汇
f参与观测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上岗.
2变形监测的内容与范围
件,主要内容有: a路基:根据不同的路基高度及不同的地基条
1)路基面的沉降变形观测;
2)路基基底沉降变形观测;
3) 路堤本体的沉降观测:
4)软土和松软土地基路堤段边桩移位观测.
b桥涵1)桥梁墩台基础的沉降和预应力砼梁的徐变变形观测
2)涵洞洞身及洞顶填土的沉降观测:
c过渡段
路桥、 路涵 堤堑过渡段不均匀沉降观测.第五条 、 沉降变形监测技术要求
1垂直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
表1垂直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
往返较相邻基准点 每站高 差、附合 蓝测已测 使用仪器、观测方法等级 高差中误差 (mm) 差(mm) 差中误 或环线闭 高差较差 (mm) 的要求合差(mm)二等 0.3 0.5√n 0.8vn DS型仪器,按国家一等水0.5 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
2水平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
表2水平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
相邻基准 平均边等 点点位中 长 测角中误差 最弱边相对 作业要求级 误差(mm) (m) () 中误差<350 ±1.8 ≤1/70000 宜按国家三等平面控制三 等 ±6.0 宜按国家四等平面控制 测量要求观测<200 ±2.5 ≤1/40000 测量要求观测 第六条 变形检测测量组织机构设置及仪器配 备 培训,熟练掌握仪器的 人员素质的要求 操 必 作规程, 须接受专业学习及技能 熟悉测量理论能针对不同工程特 点 具 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及观测程 对 实 施 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分析原因并正确的运用误差理论进行平差计算,做到按时、快速、精确地完成每次观测任务.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组织了以施亚祥、杨利平张民、张辉、王炳超、成渝、王志强等七名专业性较强的工程师和若干名专业技术员组成七个小组的变形监测测量队伍. 1变形监测任务划分、人员和设备配备表 表3变形监测任务划分、人员和设备配备表 观测 观测任务 仪器配备 人员配备小组 1°级 全站仪 水准仪 电子D1K451586.81~D1K452233.92及第一小组 D1K458997.39~D1K461300段路基及箱型桥 1 4涵第二小组 D1K461300~D1K463786.47段路基及箱型桥 涵 1 1 4第三小组D1K472756.87~D1K476088.18段路基及箱型桥涵 1 4第四小组 D1K452233.92~D1K458997.39西孤家子特 大桥 I 3D1K463786.47~D1K468263.95辽河1°特大桥第五小组 0桥台至178桥墩 1 3第六小组 D1K468296.65~D1K472756.87辽河1特大桥 1178桥墩桥台至274桥台第七小组 梁场预制箱梁梁体徐变变形观测 1 1 4合计 4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