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S/T 6116-2016 大米粒型分类判定.pdf

厉莎,粮食
文档页数:7
文档大小:6.54MB
文档格式:pdf
文档分类:粮食
上传会员:
上传日期:
最后更新:

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行业标准

LS/T6116-2016

大米粒型分类判定

Classification and judgement of rice in grain shape

国家粮食局 发布

前言

为有利于进口大米粒型分类和检验,本标准参照国际食品法典有关标准,将进口大米分为长粒米和中短粒米.为方便进口大米与我国大米分类的衔接,长粒米的粒型一般对应米(GB1354)粒型,中短 粒米的粒型一般对应梗米(GB1354)粒型.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参考了CODEXSTAN198-1995中大米粒型分类方法.

本标准由国家粮食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70)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辽宁省粮油检验监测所、北京东孚久恒仪器技术有限公司、湖北省粮油食品质量监测站、黑龙江省粮油卫生检验监测站、福建省粮油质量监测所、江西省粮油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安徽省粮油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站.

莫逆、胡斌、部伟、闵国春、乔丽娜.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广超、魏立立、朱之光、崔国华、于素平、杨冬平、熊宁、刘利、宋秀娟、黄建立、

大米粒型分类判定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进口大米粒型分类与检验方法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判定规则和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进口大米和糙米,不适用于进口耦米.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 件的应 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符合表1中短粒米规定的大米,一般与GB1354中的梗米粒型相对应.

完整无破损大米粒两端的最大距离,以6g~10g样品的颗粒平均长度表示.

完整无破损大米粒背腹间的最大距离,以6g~10g样品的颗粒平均宽度表示.

完整无破损大米粒的粒长和粒宽的比值,以6g~10g样品的颗粒长宽比平均值表示.

LS/T 6116-2016

4分类

依据大米粒长和长宽比将进口大米分为长粒米和中短粒米,两种不同粒型的大米应符合表1的规定.糙米碾磨成加工精度为GB1354三级大米后,粒型分类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粒型分类要求

粒型 粒长/mm 长宽比长粒米 >6 0 ≥2.0中恒粒米 ≤6.0 <2.0 5检验方法 大米粒长和长宽比按附录A规定的方法测定. 6判定规则 6.1长粒米 粒长和长宽比指标均符合表1"长粒米”规定的,判定为长粒米. 6.2中短粒米 粒长和长宽比指标有一项符合表1“中短粒米"规定的,即判定为中短粒米. 附录A 大米、糙米粒长和长宽比的测定 A.1图像分析法 A.1.1仪器与设备 A.1.1.1碎米分选器:具有将完整无破损大米与碎米分离的功能,样品量为10g~20g. A.1.1.2游标卡尺:精确度0.02mm. A.1.1.3大米外观品质检测仪:具有图像采集和分析功能,可自动计算大米的粒长、粒宽和平均长宽比.粒型平均长度的测定误差不超过0.1mm.误差检测方法如下: a)随机选取10粒完整无破损大米,放人大米外观品质检测仪中,用仅器一次测量其米粒的平均长度,重复测量2次:然后用游标卡尺对同样的米粒逐粒测量长度,计算10粒米的平均长度, 重复测量2次.b)计算2次仪器检测结果的平均值和2次游标卡尺检测结果的平均值,分别作为仪器和游标卡尺的检测结果.c)计算仪器与游标卡尺测量结果的差值. A.1.2工作原理 将被测样品置于图像采集装置,仅器自动采集样品外观图像,并转换成可识别的图像数据,经图像分析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和判断分析,计算出样品的平均粒长和平均长宽比, A.1.3测定步骤 A.1.3.1将大米按GB5491分样,得到约10g样品,手工换出杂质,用碎米分选器分离出完整无破损大米,保证其质量不小于6g:若是糙米样品,先将其用实验用碾米机加工成符合GB1354中三级大米后,按上述方法进行操作. A.1.3.2按仪器使用说明书启动大米外观品质检测仪,使其处于测定状态. A.1.3.3将待测样品(A.1.3.1)置于图像采集装置中,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图像分析系统自动对样品的图像信息进行分析判定、计算出整批样品的平均粒长(L)和平均长宽比(D). A.1.3.4进人粒型分析界面,查看完整无破损大米判定是否有误,必要时可在软件界面上,使用人工改判功能,辅助挑选出不符合完整无破损大米要求的颗粒,重新计算并确认完整无破损大米的粒型检测结果正确.样品同时做双试验. A.1.4结果表示 A.1.4.1平均粒长 计算见式(A.1): 式中: L一样品的平均粒长,单位为毫米(mm);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投稿会员:匿名用户
我的头像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