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贸易行业标准
SB/T11151-2015
冷链配送低碳化评估标准
Low-carbon evaluation criteria of cold chain logistics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提出并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北京中物联物流规划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锦莹、王辉、李曙光、王晓娜、武剑、赵辉、张浩.
冷链配送低碳化评估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冷链配送低碳化的定义与适用环节,以及我国冷链配送的低碳化评估指标.
本标准适用于冷链配送作业规范与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 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 牛仅注同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或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7691-2 20 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Ⅲ、IV、V院 段)
冷链物流 d chain logistics
以冷冻工艺为基础 制冷核术为手段,使冷链物品从生产、流通、销售到 费者 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温度环境下,以 证冷链 物品质量,减少冷链物品损耗的物流 动
冷链coldchain
根据物品特性,为保持其品质面采用的从生产到消费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低温状态的物流网络.[GB/T18354-2006,定义4.20]
3.3
配送distribution
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客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GB/T18354-2006,定义2.13]
3.4
冷链配送coldchain distribution
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物品特性及客户要求,使冷链物品始终处于规定的温度环境下,对其
SB/T 11151-2015
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要保证冷链物品质量,减少冷链物品损耗,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配货活动.
3.5
3.6装卸loading and unloading物品在指定地点以人力或机械载入或卸出运输工具的作业过程, [GB/T18354-2006,定义3.32]
3.7搬运handing在同一场所内,对物品进行空间移动的作业过程.[GB/T18354-2006 定义3.33]
3.8叉车fork lift truck具有各种叉具,能够对物品进行升降和移动以及装卸作业的搬运车辆.[GB/T18354-2006 定义4.36]
3.10
达到低碳运营常态化的状态. 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或能源消耗为目标,采用低排放及低能耗技术、设备实施、管理及运营模式等,
4设施设备
4.1冷库
4.1.1冷库设计应符合GB50072-2010的规定. 4.1.2冷库宜采用节能环保新型制冷方式替代氟利昂制冷.4.1.3冷库宜建造封闭式月台,减少冷量散失.4.1.4冷库保温材料宜选择热导率较小的材料,增强冷库保温性能.4.1.5冷库外表面颜色宜设计成白色或浅色,增强反射来辐射热量;同时合理选择冷库建筑朝向,宜选 择南北朝向.4.1.6冷库的屋面宜设成保温通风屋面,降低库内外温差,减少冷库负荷.4.1.7冷库应采用先进的制冷工艺技术,优化工艺设计方案,减少能耗.如在适当的区域改集中式制冷为分散式制冷系统:在制冷系统中采用循环供水;在有热水等热量需求的场所,采用冷凝热回收系统;对于分时段计量电费的地区,制冷系统尽量采用蓄冷措施,实现电网削峰填谷等. 4.1.8冷库的屋面宜设成保温通风屋面,降低库内外温差,减少冷库负荷.4.1.9应选择先进的节能制冷设备.如宜根据冷库情况选择合适的压缩机:宜选用蒸发式冷豪器:宜选用冷风机替代顶排管;宜采用太阳能、地源热泵、水源热泵等.
4.2冷藏车
4.2.1冷藏车、保温车性能应符合QC/T449-2010的规定.4.2.2冷藏车宜采用清洁能源提供动力,如电能、LNG燃料等. 4.2.3冷藏车制冷方式应选择污染小、能耗低的方式,如冷板冷藏车、液氮喷淋冷藏车、液态CO:和干冰冷藏车等.4.2.4体的隔热材料应采用导热系数小、具有良好温度稳定性的材料,如逐渐应用挤塑聚苯乙烯泡沫,逐步替代豪氨酯硬质泡沫塑料.
4.3叉车
叉车宜使用清洁能源提供动力,如电能、LNG燃料等.
5冷链配送作业环节
5.1储存
5.1.1冷链物品储存作业时,应采用冷库、冷藏车、保温箱、低温冰柜或其他低温储存等设施设备.5.1.2应合理安排进出货周期,控制库存量,应减少货物在库储存时间. 5.1.3应合理控制冷库取货和送货时间,减少冷库热损耗.5.1.4应对冷链物品储存设备定期清洗、除霜,提高设备制冷效率,降低能耗.周期应根据设备特性和使用环境及利用率合理制定.5.1.5冷库应根据贮藏物品的种类、性质和贮藏时间等合理确定库房温度和配备冷量.应避免冷库温度过低,压缩机制冷量和冷库实耗冷量不匹配等现象.
5.2分栋与包装
5.2.1冷链物品应该大类分区存放,应按照先进先出原则进行分抹配货.
5.2.2应采用可循环使用、容易分解的包装材料.
5.3装卸
5.3.1对冷冻加工车间和装卸月台应采取保温隔热措施,装卸月台应进行全封闭、保温,增强冷库的保5.3.2应集中进出货物,减少货物进出的次数. 温性,达到节能的效果.5.3.3装卸作业时,应采用清洁能源叉车及托盘,如电动叉车等装卸作业设备,减少人工装卸,保证装卸效率.
5.3.4装卸过程中冷链物品温度变化应不大于3C.
5.4配送
5.4.2冷链物品在进行运输时,在同一控温空间内应运输同一品名.当货物性质允许混装时,控温运 的运输设备.输工具内保持或要求的温度上限(或下限)差别应不大于3C,可拼装在控温运输工具的同一控温空间内运输.5.4.3冷链物品运输车题和容器应保持清洁,同时应配备连续记录并输出内部温度的不可更改的温度 记录仪并定期检查和校正,对比冷链物品可允许的温度偏差范围,应避免超出规定温度要求,发生较大
的温度变化.运输作业应符合GB/T22918一2008的有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