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
暖光驿站建设和服务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construction and service of Warm Light Service Station
广州市番禺区民营企业协会 发布
目次
前言 III引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建设要求4.1布局选址4.2建筑设计, 4.3标识系统,4.4建设模式.4.5智能化驿站,5服务设施配置.5.1基本设施设置.5.2功能区设置.5.3政务服务设施6服务与管理要求.6.1服务对象和内容 6.2运营管理.6.3人员配置.6.4场所环境卫生6.5安全管理,7意见处理.8服务评价与改进附录A(资料性) 暖光驿站标识标牌示例附录B(资料性) 暖光驿站服务满意度间卷模版参考文献.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广州市番禺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文件由广州市番禺区民营企业协会归口.
协会、广州市番禺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广州市番禺区总工会、广州市番禺区个体私营企业协会、广州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共广州市番禺区委社会工作部、广州市番禺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广州市标准化市番禺区民营企业协会、广州富港万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庞海清、蒋丽娟、余一村、庞伟聪、李凌伟、张小锋、陈淑宜、黄力、冯梓君、李伟荣、陈玮辑、傅丰、谢思进.
引言
量.为切实解决新就业群体和户外劳动者“饮水难、歇脚难、充电难”等现实间题,广州市委、市政府 随着新就业形态的蓬勃发展,外卖骑手、快递员等群体已成为广州市民生活服务运转的重要支撑力创新实施“暖光计划”,在全市范围内系统性建设公益服务驿站.
本文件的制定旨在响应国家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战略部署,落实中华全国总工会《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建设管理运维工作指引》(总工办发(2023)2号)及广州市有关要求,总结番禺区等试管理,推动形成“政府主导公益支持商业运营”的三方协作机制,整合社会资源、优化服务供给,确 点区域实践经验,系统性解决新就业群体、户外劳动者等人群的现实痛点.通过统一驿站建设、服务和保驿站具备“累能歇脚、热能纳凉、饿能吃饭、急能办事”的核心功能,构建覆盖全域的“15分钟便民服务圈”,最终形成可复制、易推广的“番禺经验”.
暖光驿站建设和服务规范
1范围
改进等. 本文件规定了暖光驿站的建设要求、服务设施配置、服务与管理要求、意见处理和服务评价与
本文件适用于暖光驿站的建设、服务及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文件.
GB289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T10001.1公共信息图形符号GB15630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GB/T2223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35273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GB37487公共场所卫生管理规范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763无障碍设计规范GB55036消防设施通用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暖光驿站Warm Light Service Station
由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和管理,为新就业群体、户外劳动者、孕妇、残障人士、老年人等人群,提供免费饮水、休憩、应急服务、政策咨询等公益服务的公共空间,简称驿站.
注:暖光驿站包括但不限于“羊城红骑手”爱心驿站、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
4建设要求
4.1布局选址
4.1.1应充分考虑服务人群数量、空间分布和公共设施状况,设置在城市道路、公共空间等人流集中区域,并应在地图导航、公共交通信息查询等平台标注其位置、服务内容及外观图片,且确保信息及时 更新.
4.1.2可新建或利用现有建筑物改建、扩建、合建,也可通过分时利用、功能复用等方式,嵌入到党群服务中心、公共文化场馆等现有公共空间融合建设.
4.1.3半径100米范围内有公共卫生间可使用,或可规划足够的空间配套卫生间.
4.1.4半径100米范围内宜有电动自行车停车区,或可规划电动自行车停车区,宜提供电动自行车的换电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