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8076-2025代替GB8076-2008
混凝土外加剂
Concrete admixtures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snc
目次
前言4.1分类和代号4.2标记.5.1理化性能5.2受检混凝土性能106.1试验条件 106.2试验用材料和样品 116.3混凝土配合比 116.4混凝土搅拌 126.5混凝土试件制作、养护及试样数量 126.6氯离子含量 156.8残留甲醛含量 6.7释放氨含量 15156.9 含固量、密度、含水率、细度、碱含量、硫酸钠含量、pH值 减水率6.10 6.11 泌水率比 .....6.12 含气量和含气量1h经时变化量 16 156.13 凝结时间之差 166.14 坍落度和坍落度1h经时变化量6.15 抗压强度比 186.16 收缩率比 186.17 抗冻性指标6.18 压力泌水率比 196.19 安定性 616.20 渗透高度比6.22 6.21 负温抗压强度比 吸水量比(48h)21
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分类、代号与标记5技术要求6试验方法
6.23负温收缩率比6.24负温渗透高度比6.2550次冻融强度损失率比7检验规则7.1批号7.2取样.7.3检验分类7.4判定规则8产品说明书、包装、出厂、运输与贮存8.1产品说明书8.3出厂 8.2包装8.4运输与贮存. 25附录A(规范性)混凝土外加剂性能检验用基准水泥技术条件 26A.1一般规定A.2品质指标 26A.3试验方法A.4检验规则A.5包装及储运附录B(规范性) 混凝土外加剂性能检验专用机制砂技术条件 .*. 28B.1 一般规定B.2品质指标B.3试验方法 28B.4检验规则. B.5包装及储运附录C(资料性)混凝土外加剂信息 30C.1外加剂品种和特点C.2外加剂主要功能 31C.3影响水泥和外加剂相容性的主要因素C.4外加剂掺量C.5外加剂应用注意事项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本文件代替GB8076-2008《混凝土外加剂》,与GB8076-2008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更改了本文件的范围,增加了防水剂和防冻剂(见第1章,2008年版的第1章):b)增加了外加剂的标记(见4.2);c)增加了防水剂的代号、技术要求、试样数量和试验方法(见4.1、5.2.9、6.5.3、6.19、6.20、6.21):d)增加了防冻剂的代号、技术要求、试样数量和试验方法(见4.1、5.2.10、6.5.3、6.22、6.23、6.24、e)更改了氯离子含量要求和试验方法(见5.1.1、6.6,2008年版的5.2、6.7.1); 6.25) ;f)增加了释放氨含量、残留甲醛含量要求和试验方法(见5.1.2、5.1.3、6.7、6.8):g)更改了高性能减水剂的含气量和凝结时间之差要求(见5.2.1.2008年版的5.1);h)删除了高效减水剂的泌水率比要求(见2008年版的5.1); i)更改了引气减水剂的含气量要求,更改“相对耐久性(200次)"为“抗冻性指标”(见5.2.4,2008年版的5.1);j)更改了泵送剂的坍落度1h经时变化量要求(见5.2.5,2008年版的5.1),增加了压力泌水率比的要求、试样数量和试验方法(见5.2.5、6.5.3、6.18):k)更改了早强剂的凝结时间之差要求(见5.2.6.2008年版的5.1),剩除了泌水率比要求(见20081)删除了缓凝剂的泌水率比要求(见2008年版的5.1),增加了减水率要求和试样数量(见5.2.7、 年版的5.1),增加了减水率要求和试样数量(见5.2.6、6.5.3);6.5.3) ;m)更改了引气剂的含气量要求(见5.2.8,2008年版的5.1),删除了泌水率比要求(见2008年版的n)增加了试验用湖砂、机制砂(见6.2.2.2),增加了混凝土外加剂性能检验专用机制砂技术要求(见附录B);o)更改了测定受检混凝土1h含气量的留样数量和搅拌方法(见6.4、6.12.2,2008年版的6 5.4.2);p)更改了测定受检混凝土1h落度的留样数量和搅拌方法(见6.4 6.14.2,2008年版的6.5.1.2); q)增加了试件制作和泌水率测定时对振动的要求(见6.5.1、6.11.1),更改了含气量测定时对振动的要求(见6.12.1,2008年版的6.5.4.1);r)更改了测定城落度1h经时变化量、含气量、含气量1h经时变化量、抗冻性指标所需试样数量(见6 5.3 2008年版的6 4.2);t)增加了收缩率比测定时三批试验结果的数据处理方法(见6.16): 8)增加了线性回归方法确定凝结时间的规定(见6.13.1):u)更改了批号及取样、试样及留样的要求(见7.1、7.2,2008年版的7.1、7.2),剩除了复验的要求(见2008年版的7.5);v)更改了出厂检验项目(见7.3.1 2008年版的7.3.1); w)更改了型式检验项目和判定规则(见7.3.2、7.4.2.2008年版的7.3.2、7.4.2);
起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