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B/T 2119-1995 普通蜡烛.pdf
QB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QB/T 2119--95 普通蜡烛 06-07发布 1996--03--01实施 中国轻工总会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QB/T2119-95 普通蜡烛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普通蜡烛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处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石蜡为原料,经热加工冷却而制成的普通蜡烛。
2 引用标准 GB/T2539石蜡溶点(冷却曲线)测定法 3 技术要求 3.1 外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项 标 色泽 均匀-致、符合规定颜色 乘直企斜度 小于等于3.0mm 蜡芯偏心度 小于半径的五分之一 3.2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项 月 指 标 蜡芯露出的长度 8±2mm 蜡体组织 表面光洲,无明显冰花、竹节、凹凸现象,不断裂,底部 平整 络点 ≥56C 燃烧性能 无黑烟,无自熄,无爆花声,不流蜡 燃绕时间 每0.05kg质量的蜡烛点燃时间不低于4h 热稳定性 不变形、不并支,不变色 中国轻工总会1995-06--07批准 1996-03-01实施 1
QB/T2119-95 3.3质量允差为±3%。
4试验方法 4.1色泽目测。
4.2垂直歪斜度将蜡烛与直尺平行测试.观察其弯曲程度。
4.3蜡芯偏心度用量尺测量蜡体任何断面的蜡芯与中心的距离。
4.4蜡芯露出长度用量尺测量蜡芯露出长度。
4.5蜡体组织目测。
, 4.6熔点按GB/T2539进行测定。
4.7燃烧性能在无风状态下,蜡烛从蜡芯点燃开始至蜡烛燃尽熄灭为止,观察其燃烧情况。
4.8燃烧时间测蜡烛从点燃到蜡烛燃尽熄灭所用的时间。
4.9热稳定性 4.9.1主要仪器恒温培养箱-台,灵敏度1C。
4.9.2测试步骤取样品-包,平放于38土1C的恒温箱内,保持24h、取出恢复至室温,观 察其有无并支、变形、变色现象。
4.10质量允差取10支分别称重,与标明质量比较。
5检验规则 5.1组批 以一次投料量的一种规格为一批,每批经工厂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后附产品合格证方可出 厂。
5.2抽样与检验项目 每批随机抽取5个小包装,对外观指标、理化指标和质量允差进行检验。
5.3判定规则 5.3.1外观指标中有二项以上不合格项目,取双倍样品进行复验,复验结果中仍有二项以上 不合格项目,则判该批产品不合格。
格项目,则判该批产品不合格。
5.3.3质量允差取10支称重,其中有3支以上不合格,判定该批产品不合格。
6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6.1标志 6.1.1产品小包装应有如下标志:产品名称、注册商标、生产厂名、厂址、产品质量,使用 说明。
6.1.2产品大包装应有如下标志:产品名称、生产厂名、广址、生产日期、内装数量、毛重、 净重、体积、颜色、堆放标志、“防潮”、“小心轻放”等字样。
6.2包装 封箱打包应牢固,每箱内附有合格证。
2
QB/T2119-95 6.2.2运输 装卸时要轻装轻放,防日晒雨淋。
6.2.3贮存 产品应贮存在低于30C通风干燥仓库内,切忌靠近热源,堆放高度不得超过六个大包装, 堆放时离地20cm,距墙50cm以上,以先进先出为宜。
产品保质期两年。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总会质量标准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牙膏蜡制品标准化中心归口。
本标准由哈尔滨黑又亮日用品有限公司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鲁彩云张建军。
中华人民共和国 行业标准 普通蜡烛 QB/T2119--95 # 轻工业标准化编辑出版委员会 地址:北京朝外光华路12号 电话:5060022-2369 邮政编码:100020 内部资料不准 印数600册定价2.00元...
QB/T 2116-1995 洗衣膏.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QB/T2116-95 洗衣膏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洗衣膏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条件. 本标准适用于由表面活性剂和三聚磷酸钠、4A沸石等助洗剂配制的弱碱性洗衣膏. 2引用标准 GB6368表面活性剂水溶液pH值的测定电位法 GB/T13173.2洗涤剂中总活性物含量的测定 GB/T13173.4洗涤剂中各种磷酸盐的分离测定(离子交换柱色谱法) GB/T13173.7肥皂和洗涤中E)TA(螯合剂)含量的测定. GB/T13174衣料用洗涤剂去污力的测定 QB938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生物降解度试验方法 .QB939.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生物降解度试验方法 QB1767含4A沸石洗衣粉 QB、1768洗涤剂用4A沸石 3技术要求 3.1材料要求 3.1.1洗衣膏中使用的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其生物降解度应分别大于或等于80%. 3.1.2洗衣膏中使用的4A沸石应符合QB1768的规定. 3.2洗衣膏物理化学指标必须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洗衣膏物理化学指标 项目 指标 外观 膏体均匀、细腻、无明显硬块 色泽 白至微黄,加色素者,应色泽鲜艳、均匀 膏体稳定性 -一5℃保持24h不结晶,40℃保持24h不分层 总固体,% ≥50 中国轻工总会1995一06一07批准 1996-03-01实施 11 QB/T2116—95 续表1 项目 指标 表面活些剂%聚磷酸盐%07常石%ED TA% 5 ≥30 pH(25C 0.1%溶液) ≤10.5 相对标准粉去污力比值 ≥1.0 4试验方法 4.1外现:感官检验. .4.2色泽:目测. 4.3膏体稳定性 4.3.1低温稳定性 将整袋(瓶)洗衣膏置于一5士2℃的冰箱中,放置24h 取出,自然恢复到室温,检查有 无针状结晶. 4.3.2高温稳定性 将整袋(瓶)洗衣膏置于40士1℃的烘箱中,放置24h取出,检查有无分层. 4.4总.固体的测定 4.4.1仪器 a.称量瓶,D50mm×30mm 带盖; b、烘箱,能控制温度于105士1℃; c.干燥器,下放变色硅胶或其他干燥剂. 4.4.2试验程序 称取约2g洗衣膏样品(准确至0.001g)于已恒重的称量瓶(4.4.1a)中,置于105士1℃ 烘箱中,移开盖,干燥4h后,移入千燥器中,冷却30min加盖称量.再每次重复干燥30min、 冷却和称量,直至恒重(即两次相继称量之差不超过2mg). 4.4.3试验结果计算 总固体的质量百分数(X)按下式计算: X%=m×100 mo 式中:m一一试样千燥后的质量,g; m.一试样的质量,g. 平行试验结果之差应不超过0.3%. 4.5表面活性剂含量的测定 按照GB/T13173.2规定进行,一般检验按A法,要求检验结果不包括水助剂时按B法. 4.6聚磷酸盐含量的测定 按照GB/T13173.4规定进行. 12 QB/T2116—95 4.74A沸石含量的测定 .按照QB1767第5.12条的规定进行. 4.8EDTA含量的测定 按照GB/T13173.7的规定进行. 4.9pH值的测定 按照GB6368的规定,于25℃测定0.1%样品溶液的pH值. 4.10去污力的测定 按照GB/T13174的规定进行,试样和标准粉的溶液浓度均为0.2%,用250ppm硬水配 制.标准粉的配方与GB/T13174第7章的规定相同,试验结果用相对标准粉的去污力比值表 示. 4.11表面活性剂生物降解度试验 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生物降解度分别按照QB938和QB939的...
QB/T 2113-1995 低磷无磷洗衣粉.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QB/T 2113~2118-95 QB/T 2152、2153-95
洗涤剂 (2)
1995--0607发布1996--03--01实施 1995--10---241996--06--01
中国轻工总会发布
目次
QB/T 2113-95低磷无磷洗衣粉(1) QB/T 2114-95低磷无磷洗涤剂中硅酸盐含量(以 SiO2计)的测定滴定法(5) QB/T 2115--95洗涤剂中碳酸盐含量的测定(8) QB/T 2116---95洗衣膏(11) QB/T 2117-95通用水基金属净洗剂(16) QB/T 2118-95十一烷基咪唑啉两性表面活性剂(26) QB/T 2152-~95工业氢化油(33) QB/T 2153-95 工业油酸(4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QB/T 2113-95 低磷无磷洗衣粉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低磷无磷洗衣粉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 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由表面活性剂和助洗剂配方生产的,聚磷酸盐含量小于14%的低磷酸盐洗 衣粉和无磷酸盐洗衣粉。
亦适用于加酶的低磷无磷洗衣粉。
2 引用标准 GB 6368表面活性剂水溶液pH值的测定 GB 12030粉状洗涤剂颗粒度的测定电位法 GB 13171洗衣粉 GB/T13173.2.洗涤剂中总活性物含量的测定 GB/T 13173.4洗涤剂中各种磷酸盐的分离测定(离子交换柱色谱法) GB/T 13173.6洗涤剂发泡力的测定(Ross--Miles法) GB/T 13173.7肥皂和洗涤剂中EDTA(螯合剂)含量的测定 GB/T 13174衣料用洗涤剂去污力的测定 GB/T 13175粉状洗涤剂表观密度的测定 GB938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生物降解度试验方法 GB.939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生物降解度试验方法 QB1767含4A沸石洗衣粉 QB1768洗涤剂用4A沸石 QB/T2114↑低磷无磷洗涤剂中硅酸盐含量(以SiO:计)的测定滴定法 3产品分类 3.1产品分类 本标准规定的低磷无磷洗衣粉属于弱碱性产品,适合于洗涤棉、麻和化纤织物。
按品种、 性能分为!
、亚两个类型。
3.1.11型: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主,泡沫较丰富,适合于手洗衣物用。
3.1.2Ⅲ型: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主,适合于洗衣机洗涤及手洗衣物用的低泡洗衣粉,其 表观密度较大,洗涤效能较高,俗称浓缩粉。
中国轻工总会1995-06-07批准1996-03-01实施
QB/T2113-95
3.2标记示例 1型无磷洗衣粉 无磷洗衣粉1型QB/T 2113 型低磷洗衣粉 低磷洗衣粉Ⅲ型QB/T 2113 技术要求 4.11材料要求 4.1.1低磷无磷洗衣粉中使用的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生物降解度应分别大于或等于 80%。
4.1.2所使用的4A沸石的质量应符合QB1768的规定。
4.2低磷无磷洗衣粉的表观密度应保持相对稳定,具体数值由生产厂自定。
4.3物理化学指标 低磷无磷洗衣粉的物理化学指标必须符合表1的规定。
表1低磷无磷洗衣粉的物理化学指标 指标 项目型K型 外观白(染色粉应色泽鲜艳均匀),不结团、自由流动粉状或粒状 颗粒度通过1.25mm筛的筛分率不低于90% 表观密度g/cm>0.60 表面活性剂%+聚磷酸盐%+0.77倍4AV30>40 沸石%+EDTA%.% 硅酸盐含量(以SiO:计)%9V pH值(0.1%水溶液,25℃)≤10.5≤11.0 发泡力(当时)mm≤130 相对标准粉去污力比值>1.0>1.0
5试验方法 5.1取样:按照GB/T13173.1的规定制备和存样品 5.2颗粒度按GB12030的规定用孔径1.25mm的试验筛测定。
5.3表观密度按GB/T 13175的规定测定。
5.4表面活性剂含量按GB/T13173.2的规定测定,-般检验按A法,要求检验结果不包括 水助溶剂时按B法。
5.5聚磷酸盐含量按GB/T13173.4的规定测定。
5.64A沸石含量按QB1767第5.12条的规定测定。
2-
QB/T2113--95
5.7EDTA含量按GB/T13173.7的规定测定。
5.8硅酸盐含量(以SiO2计)按QB/T2114的规定测定。
5.9pH值按GB6368的规定测定样品0.1%水溶液25C时的pH值。
5.10发泡力按GB/T13173.6的规定测定。
5.11去污力按GB/T13174的规定,对1型洗衣粉及标准粉用0.2%溶液,对墅型洗衣粉用
5.12洗衣粉中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生物降解度按照QB938及QB939的规定测定。
6检验规则 按照GB13171第6章的规定执行,检验结果...
QB/T 2111.2-1995 硼硅酸盐玻璃压制耐热器具.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QB/T 2111.2-95 硼硅酸盐玻璃压制耐热器具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硼硅酸盐玻璃压制耐热器具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 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人工和机器压制的硼硅酸盐玻璃耐热器具。
2引用标准 GB 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2828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 GB6579实验室玻璃仪器热冲击试验方法 GB6580玻璃耐沸腾混合碱水溶液浸蚀性的试验方法和分级 GB6582玻璃在98℃耐水性的颗粒试验方法和分级 GB 12213技术制图玻璃器具表示法 QB 513仪器玻璃理化性能试验方法耐酸等级的测定法(表面失重法) QB 517仪器玻璃制品外观缺陷术语 QB 961玻璃仪器内应力检验方法偏振光学测量法 ZBQ 30001硼硅酸盐玻璃化学分析方法 ZBQ 30002玻璃平均线热膨胀系数测试方法
3技术要求 3.1材质 耐热器具应用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的硼硅酸盐玻璃制造。
3.1.1线膨胀系数和耐水、耐酸、耐碱性能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 理化性能指标 在20~300℃范围内玻璃的线膨胀系数x10-K-2 a=3.3±0.1或α≤4.2 耐水性能1级 耐酸性能1级 耐碱性能A2级 3.1.2色泽 中国轻工总会1995-06-07批准1996-03-01实施 -- 6 --
QB/T 2111.1---95 6.2.8耐热冲击每批抽取5只样品,如有炸裂,即判该批产品为不合格。
6.3型式检验 6.3.1检验项目和要求 型式检验的项目是技术要求的全部项目。
用第5章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时,应符合要求。
6.3.2有下列情况之一时,进行型式检验。
a.新产品试制定型鉴定; b,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c.正常生产时,每半年进行一次检验; d.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e.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型式检验的要求时。
6.3.3抽样与组批规则 样品均应在合格产品中抽取、抽检按6.2.5款执行:4.1条的检验抽样,每次不少于 2个。
6.4判定规则 按表5的规定项目进行检验,各项均符合要求时,判该批产品合格。
7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7.1标志 7.1.1产品上可印有本厂商标及产品编号。
7.1.2包装箱上的标志应符合GB191的有关规定。
7.2包装 耐热器具应用纸盒包装。
包装盒上应有生产厂名、地址、电话、邮政编码。
7.3运输 耐热器具可用任何运输工具运输,装御不得抛掷。
应有防雨、雪措施。
7.4贮存 包装后的耐热器具应在室内贮存。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总会质量标准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玻璃仪器标准化中心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玻璃仪器厂负责起草。
参加起草的单位有:上海亚太技术玻璃公司、沈阳 玻璃仪器厂、太原中元玻璃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家骏、郑利梅、陈震林、于占泉、侯振志。
-5-
QB/T 2111.2-95 制造耐热玻璃器具的玻璃应无色透明或茶色透明。
3.1.3玻璃中的有害成分 As20, + Sb,03≤0.1% 3.2内应力 玻璃的内应力,双折射光程差的数值不应大于180nm/cm。
3.3外观要求 3.3.1底部 不允许凸底,放在平台上不得旋转,允许轻微凹底,但放在平台上不得摇晃。
3.3.2产品上不准有下列缺陷。
.裂纹(包括干裂); b.折痕(包括明显的剪刀印); c,缺料(缺边); d.锐角合缝线; e.粘迹和料丝; f.铁锈、铁屑; 9.石棉印; h。
析晶和油污。
3.3.3气泡 薄皮气泡、破气泡不允许存在。
<1.0mm的气泡不计,但不得密集,在10mm×10mm面 积内不多于8个。
同时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品名规格气泡径长mm气泡数
Φ2001.0~4.0V
Φ2001.0~4.0≤A
4.3.5节瘤
符合表3的规定。
QB/T 2111.2-95 表3 品名规格mm节瘤径长mm节瘤数个
2000.5~2.0 Φ2000.5~2.0
3.3.6结石 长<0.3mm能目测的结石,在10mm×10mm面积内不得多于1个。
0.3~1.5mm的结石 在皿底上,不得超过3个,在皿盖上,不得超过2个。
3.3.7口边不平度 口边不平度≤1° 3.3.8合缝线 明显的及能碰...
QB/T 2111.1-1995 硼硅酸盐玻璃吹制耐热器具.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QB/T 2111.1、2111.2-95 QB 2112-95 硼硅酸盐玻璃制品 1995-06-07发布 1996-03-01实施 中国轻工总会发布
次 QB/T2111.1-95硼硅酸盐玻璃吹制耐热器具 (1) 2 QB/T2111.2--95硼硅酸盐玻璃压制耐热器具 (6) 3 QB2112-95 液位计用玻璃板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QB/T2111.1-95 硼硅酸盐玻璃吹制耐热器具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硼硅酸盐玻璃吹制耐热器具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 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人工和机器吹制的硼硅酸盐玻璃耐热器具。
2引用标准 GB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2828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 GB 6579 实验室玻璃仪器热冲击试验方法 GB 6580 玻璃耐沸腾混合碱水溶液浸蚀性的试验方法和分级 GB 6582 玻璃在98℃耐水性的颗粒试验方法和分级 GB 12213 技术制图玻璃器具表示法 QB 513 仪器玻璃理化性能试验方法耐酸等级的测定法 QB 517 仪器玻璃制品外观缺陷术语 QB 961 玻璃仪器内应力检验方法 偏振光学测量法 ZBQ 30001 硼硅酸盐玻璃化学分析方法 ZBQ 30002 玻璃平均线热膨胀系数测试方法 3产品分类 耐热器具分为:玻璃煮锅、咖啡壶、冰箱用冷藏瓶、饮料用杯等。
技术要求 4.1材质 耐热器具应用硼硅酸盐玻璃制造。
4.1.1 线膨胀系数和耐水、耐酸、耐碱性能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 理 化性 能 指 标 在20~300℃范围内玻璃的线膨胀系数 X10-6K-1 α=3.3±0.1或a≤4.2 耐水性能 1级 耐酸性能 1级 耐碱性能 A级 注:用α=3.3±0.1的硼硅酸盐玻璃制造的耐热器具可以明火加热。
中国轻工总会1995-06-07批准 1996-03-01实施 --- 1 ---
QB/T 2111.1-95 4.1.2色泽 制造耐热玻璃器具的玻璃应无色透明。
4.1.3 玻璃中的有害成分 As20 + Sb20≤0.1 % 4.2 内应力 玻璃的内应力,双折射光程差的数值不应大于180nm/cm。
4.3外观要求 4.3.1底部 底要平,放在平台上不得旋转,不得摇晃。
4.3.2口部 口部应光滑,允许口边有小兜沿存在,爆口玻滴高度≤1.0mm。
上口平面与底面平行, 不平行度≤1° 4.3.3嘴部 当往外倾倒水时,水应形成~束细流从嘴中流出,并且身外部无水滴。
当注满水,放在平台上,续注水时,水应从嘴中流出来而不是从其它部位外流。
4.3.4气泡 薄皮气泡、破气泡不允许存在。
<0.5mm能目测的气泡在10mm×10mm面积内不多于3 个。
同时应不超过表2的规定。
表2 底 壁 部 规格 mL 气泡径长 m m 气泡数 个 气泡径长 m m 气泡数个 ≤250 0.5~1.5 0.5~2.0 1 2 250~500 0.5~2.0 0.5~2.5 500~1000 0.5~2.5 0.5~3.0 2 3 1000~2000 0.5~3.0 0.5~4.0 4.3.5 节瘤 长<0.5mm能目测的节瘤,在10mm×10mm面积内不得多于2个。
嘴部、口边不允许有 ≥1.5mm的节瘤存在,同时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底 部 壁 规格 mL 节瘤径长 m m. 节瘤数个 节瘤径长 m m 节瘤数个 250 0.5~1.0 0.5~1.5 ≤1 Λ 250~500 0.5~1.5 0.5~2.0 500~1000 0.5~2.0 0.5~2.5 ΛN "V 1000~2000 0.5~2.5 0.5~3.0
QB/T 2111.1--95 4.3.6结石 长<0.3mm能目测的结石,在10mm×10mm面积内不得多于1个。
0.3~1.5mm的结石 应符合表4规定。
表4 底 部 壁 规格mL 结石径长 m m 结石数 个 结石径长 m m 结石数个 ≤250 0.3~0.8 0.3~1.0 ≤1 250~500 0.3~1.0 0.3~1.2 ≤1 500~1000 0.3~1.2 0.3~1.5 1000~2000 0.3~1.6 4.3.7 条纹 不允许有严重的混条纹,细条纹存在(封样比较)。
4.3.8铁锈、铁屑、油污 不允许存在。
4.4 成品耐热冲击温度不低于150℃。
5 试验方法 5.1尺寸 测量工具用精度为0.02mm的游标卡尺。
5.2外观要求 用目测法,测量工具用0.02mm的游标卡尺及10倍的读数放大镜。
薄皮气泡以大头针刺 破的方法来检验,...
QB/T 2098-1995 房间空气调节器用热交换器.pdf
QB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QB/T2098-95 房间空气调节器用热交换器 1995-05-08发布 1996-01-01实施 中国轻工总会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QB/T2098-95 房间空气调节器用热交换器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房间空气调节器用热交换器(包括蒸发器、冷凝器,统称热交换器)的产 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GB7725《房间空气调节器》中规定的各种型式空气调节器上使用的整体 肋片管束式热交换器. 2引用标准 GB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2828.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 GB2829周期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生产过程稳定性的检查) GB 7725 5房间空气调节器 GB10223空气冷却器与空气加热器性能试验方法 3术语 3.1蒸发器 是制冷系统中通过吸热使制冷剂液体汽化的热交换器. 3.2冷凝器 是制冷系统中通过放热使制冷剂蒸气液化的热交换器. 3.3蒸发器制冷量 蒸发器在表B2规定的额定工况下运行时,单位时间内管内制冷剂与管外空气的换热量, 单位:kW.其测试方法按附录B(参考件)的规定. 3.4冷凝器排热量 冷凝器在表B2规定的额定工况下运行时,单位时间内管内制冷剂与管外空气的换热量, 单位:kW.其测试方法按附录B(参考件)的规定. 3.5热交换器空气阻力值 热交换器在表B2规定的额定工况下运行时,空气流过热交换器的压力损失,单位:Pa. 其测试方法按附录B(参考件)的规定. 3.6系列热交换器 传热管在材料、直径、璧厚、排列方式、间距及内部结构等方面相同并且肋片在材料、 片厚、型式、结构等方面相同的热交换器称为同系列热交换器. 3.7热交换器有效长度 热交换器两侧板间的传热管的平均长度. 3.8外表面换热面积 中国轻工总会1995-05-08批准 1996-01--01实施 -1-
QB/T2098-95 热交换器空气侧的总换热面积,单位:m².其计算方法按附录A(补充件)的规定. 4产品分类 4.1产品的型式 产品的结构型式为整体肋片管束式(见图1).产品可制成“L”形、“U”形或其它 形状. 传热管 肋片 板 空气流 图1产品结构示意图 4.2型号命名 生产单位改进设计代号. 外表面换热面积,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其值保留两位有效 数字.单位:m². 型式代号:平肋片式用“P”、波纹肋片式用“B”、冲 缝肋片式用“F”表示. 产品名称代号:冷凝器用“L”、蒸发器用“Z”表示. 示例1:产品外表面换热面积为7.4m²,其肋片型式为冲缝肋片的蒸发器,表示为ZF7.4. 示例2:产品外表面换热面积为12.9m²,其肋片型式为波纹肋片的冷凝器,表示为LB13. 5技术要求 5.1一般要求 -2
QB/T2098-95 5.1.1热交换器应符合本标准要求,并按照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 5.1.2热交换器所用的材料应符合有关标准规定.与制冷剂接触的材料应严格验证其适用 性后方可使用. 5.1.3热交换器所用的黑色金属制件,表面应进行防锈蚀处理. 5.1.4热交换器的基本结构参数应按表1规定. 表1 mm 传 热 管 (铜)) 肋片 (铝)2 外 径"" 璧 厚 厚 度 片 距 00 ≤2.5 注:1)指原材料外径. 2)其它材料的传热管、肋片的限值暂不定. 5.2外观要求 5.2.1热交换器肋片应整齐、平直、间距均匀,无卷边、裂纹、腐蚀,肋片表面应清洁. 5.2.2热交换器端部肋片重叠数量不应超过3片,烧伤数量不应超过4片,肋片松动数量 不应超过3片. 5.2.3热交换器弯头及传热管弯曲部分应无明显皱折. 5.2.4热交换器肋片孔的翻边应无明显开裂. 5.2.5热交换器的压伤、碰伤等缺陷在出厂前应矫正. 5.3公差要求 5.3.1热交换器迎风面两条对角线长度之差应不大于名义值的1%. 5.3.2热交换器沿传热管长度方向的直线度应不大于产品有效长度的1%. 5.3.3热交换器在任意100个片距长度上的平均片距不应超过规定片距的±2%. 5.4使用性能要求 5.4.1耐压性 热交换器按6.3条规定进行检查,管内压力4.0MPa(表压),在3min内产品不得产生宏观 变形和泄漏. 5.4.2气密性 热交换器按6.4条规定进行检查,管内压力2.55MPa(表压),在3min内管束不允许有气 泡溢出. 5.4.3残余水分含量 热交换器按6.5条规定进行检查,管内残余水分含量平均每平方米管内表面积不得超过 120mg. 5.4.4残余杂物含量 热交换器按6.6条规定进行检查,管内残余杂物含量平均每平方米管内表面积不得超过 60mg. 8
QB/T 2098-95 6.试验方法 6.1外观检查 外...
QB/T 2092-1995 计时仪器用齿轮端面齿轮.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QB/T 2092-95 计时仪器用齿轮 端面齿轮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计时仪器端面齿轮的齿形、代号及其参数。
本标准适用于手表、怀表的拨针机构中端面齿轮与圆柱齿轮啮合时,端面齿轮为主动, 模数为0.07~1mm的垂直相交轴的齿轮传动,仪器仪表中垂直相交轴的齿轮传动也可参照使 用。
2齿形、术语及代号 2.11齿形的构成 端面齿轮的齿形分布于其外圆柱面上,并由空间曲线所构成。
当齿槽对称于端面齿轮的 中心线时(图la与b),齿形在A向视图的投影由齿顶圆弧、齿根圆弧及连接齿顶圆弧和齿根圆 弧的相切直线所组成。
齿槽
A白视图中心平面 外圆柱面
B
图1端面齿轮齿形及代号
2.2端面齿轮、齿形术语及代号 端面齿轮及其齿形和代号见图1。
术语及代号: 外圆柱面一~一包围端面齿轮外齿圈的圆柱表面。
中心平面一一通过端面齿轮诸齿顶圆弧中心的平面(此平面垂直于端面齿轮的轴心线, 在图lb与c中表示为直线)。
标准位置一一齿槽对称于端面齿轮中心线时的特定位置(图1b)。
中国轻工总会1995--05-08批准1996-01-01实施
--163-
QB/T 2092-95
S2一端面齿轮在中心平面上的齿槽宽, r1一一端面齿轮外圆柱面的半径, r2一一端面齿轮的齿根曲线在标准位置时,其投影的圆弧半径,且r2=S2/2, Pa端面齿轮的齿顶曲线在标准位置时,其投影的圆弧半径, ha一一端面齿轮在外圆柱面上的齿顶高, h一一端面齿轮在外圆柱面上的全齿高, T--弦节距,其值取决于z和r1,即T=2rsin360°/21o 2.3端面齿轮副及代号 2.3。
1端面齿轮与圆柱齿轮啮合时的啮合深度及其代号见图2。
22
21
图2啮合深度示意图及代号
代号: 21---端面齿轮的齿数, 22--圆柱齿轮的齿数, 一一端面齿轮在轴向啮合的深度及其偏差(dx), y±dy--端面齿轮在径向啮合的深度及其偏差(dy), H一一端面齿轮中心线与其啮合的拨针轮(跨轮或分轮)端面的距离。
其值取决于y与 r,即:H=r1-y。
2.3.2与端面齿轮啮合的圆柱齿轮的齿形及代号见附录A(补充件)。
3端面齿轮的齿形参数 为使端面齿轮副具有良好的传动特性,本标准所给出的端面齿轮齿形参数应与附录A的 圆柱齿轮匹配使用。
--164--
QB/T 2092--95 3.1与拨针轮啮合时的端面齿轮参数 当拨针轮齿数z2为10~17,端面齿轮齿数21为10~14、模数为1mm时,端面齿轮的齿形 参数、啮合深度及其偏差值见表1。
3.2与跨轮啮合时的端面齿轮参数 当跨轮齿数z2为24~36,端面齿轮齿数21为10~14、模数为1mm时,端面齿轮的齿形参 数、啮合深度及其偏差见表2。
3.3圆柱齿轮参数 与端面齿轮匹配及相关的圆柱齿轮(拨针轮、跨轮和分轮等)尺寸、齿形参数见附录A (补充件)。
表1与拨针轮啮合时,端面齿轮的齿形参数 2110 z2 r S1 Pa ha$2h dx dy 105.6501.3001.8001.3682.2322.8122.3120.6401.2450.255 115.7001.3001.9001.4132.2632.8082.3080.8001.2450.255 125.8001.3002.0001.4572.3262.7852.1850.8801.2450.255 135.8501.3002.0001.4572.3572.7562.2560.9601.5600.340 145.8501.3002.0001.4572.3572.7742.2741.0401.5600.340 155.8501.3001.9001.4132.3572.7492.1491.0401.5600.340 165.9001.3001.8001.3672.3882.6912.0911.0401.6750.425 175.9001.3001.9001.4132.3882.7272.2271.0402.3350.765
11 21 z2 r! S1 pa ha$2h dx y dy 106.0501.3002.0001.4602.1422.9032.4030.5601.0450.255 116.2001.3002.0001.4602.2272.8452.3450.8001.2450.255 126.3001.3002.0001.4602.2842.8122.3120.8801.3600.340 136.4001.3002.0001.4602.3402.7612.2611.9601.5600.340 146.4001.3002.1001.5032.3402.7972.2971。
04...
QB/T 2089-1995 电解电容器纸.pdf
造纸工业标准汇编 1996 轻工业标准化编辑出版委员会 目录 1.QB/T1937一94照相原纸木浆(1) 2.QB/T1938一94松软纸厚度的测定法(4) 3.QB/T2089一95电解电容器纸 (8) 4.QB/T2090一95沥青防潮纸(14) 5.QB/T2091一一-95沥青防潮原纸 (18) 6.QB/T2103一95蚕种纸 (21) 7.QB/T2192一1996卷缠绝缘纸(24) 8.QB/T2193一1996防锈原纸 (28) 9.QB/T2194一1996钢纸原纸(32) 10.QB/T2195一1996火柴纸(37) 11.QB/T2199一1996硬钢纸板 (41) 12.QB/T2200一1996软钢纸板(50) 13.QB/T2201-一1996钢纸管 (55) 14.QB/T2202一1996啤酒硅藻土支撑过滤板(61) 15.QB/T2203一1996图画纸 (65) 16.QB/T2204一1996水彩画纸(70) 17.QB/T2205一1996重氮盐正象晒图纸(75) 18.QB/T2234一96信封用纸 (80) 19.QB/T2235一96中性石蜡原纸(85) 20.QB/T2236一96中性石蜡纸 (89) 21.QB/T2237一96条纹柏油原纸(93) 22.QB/T2249一96凹版印刷纸(97) 23 QB/T2250一96单面白纸板 (102) 24.GB/T1914一93化学分析滤纸 (107) 25.GB/T10335一1995铜版纸(113) 26.GJB1593一93耐1500°C隔热纸规范(118) 27.GJB1978一94弹药筒纸规范 (128) 28GJB2161一94102原纸规范.(133)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QB/T2089-95 电解电容器纸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解电容器纸的技术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作电解电容器吸附电解液用的衬垫纸. 2引用标准 GB450纸和纸板试样的采取 GB451.1纸和纸板尺寸及偏斜度的测定法 GB451.2纸和纸板定量的测定法 GB451.3纸和纸板厚度的测定法 GB453纸和纸板抗张强度的测定法(恒速加荷法) GB461.1纸和纸板毛细吸液高度的测定法(克列姆法) GB462纸和纸板水分的测定法 GB1545.2纸、纸板和纸浆水抽提液pH的测定法 GB2678.2纸浆、纸与纸板水溶性氯化物的测定 GB2828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 GB5403纸、纸板和纸浆水溶性氯化物的测定 GB7977纸浆、纸和纸板水抽提液电导率的测定 GB10342纸张的包装和标志 GB10739纸浆、纸和纸板试样处理和试验的标准大气 3产品分类 3.1电解电容器纸按原料和纸的复合层数不同,可分为多种型号,见表1. 3.2电解电容器纸按紧度和厚度不同,每个型号又可分为许多品种的产品,见表2. 表1 型 号 主要原料与纸的复合层数 S1 S纤维单层纸 SM2 S与M纤维双层复合纸 C1 C纤维单层纸 B1 B纤维单层纸 WB2 W与B纤维双层复合纸 WCI W与C纤维单层纸 W1 W纤维单层纸 WM2 W与M纤维双层复合纸 中国轻工总会1995一05—08批准 1996—01—01实施 8 ...
QB/T 2086-1995 平版印刷制版.pdf
QB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QB/T2084~2086-95 印刷照相制版 凸凹平版印刷制版 1995一03一27发布 1996一01一01实施 中国轻工总会发布 目次 QB/T2084一95凸版印刷制版 (1) QB/T2085一95凹版印刷制版 (3) QB/T2086一95平版印刷制版(7)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QB/T2086--95 平版印刷制版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平版印刷版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 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电分工艺和照相工艺制做的平版印刷版(包括平印原版和平印上机用PS 版). 2产品分类 2.1产品按版面内容分为精细版和一般的平版印刷制版. 2.1.1精细版为层次版、单色、双色及双色以.上的彩层层次版. 2.1.2-一般的平版印刷版为单色线条、图案、文字及套色版. 2.2产品规格见表1. 表1 开 型 成 品格规 全开 749×1064mm 对开 516×749mm 对开长条 370×1064mm 三开 376×749mm 四开 361×516mm 四开长条 253×749mm 八开(竖) 258x367mm 八开(横) 256×371mm 注:特殊规格要求的可按客户要求尺寸制版. 3技术要求 3.1分色后的原版技术要求 3.1.1对基本正常的原稿(高调0.2~0 3,低调2.8以下)分色后的原版,应达到高调灰色 平衡. 3.1.2对感光不足的原稿(高调1.0以上,低调2.8以上)要提高高调适当降低暗调,接近 3.1.1的要求. 中国轻工总会1995一03一27批准 1966一01一01实施 7一 ...
QB/T 2085-1995 凹版印刷制版.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QB/T 2085--95 凹版印刷制版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凹版印刷版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 运输与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铜辊及钢辊镀铜以照相腐蚀工艺和雕刻工艺生产的凹版印刷版。
2产品分类 产品按版面印刷内容可分为精细凹版和普通凹版印刷制版。
2.1精细凹版印刷制版为层次版。
2.2普通凹版印刷制版为非层次版。
3技术要求 3.1版辊技术要求见表1。
表1单位:mm
项指标
版辊圆柱度允许偏差≤0.03
同轴度允许偏差800>
椭圆度允许偏差≤0.03
长度允许偏差±2
直径允许偏差±0.02 两端倒角Rs~Re 两端倒角表面粗糙度≤Ra1.6 两端表面粗糙度Ra3.2
辊孔表面粗糙度≤Ra1.6
3.2铜层和铬层技术要求见表2。
中国轻工总会1995-03-27批准1996-01-01实施
QB/T 2085--95 表2 项日指标 铜层外观质量铜层不起皮
厚度≥0.007mm 铬硬度维氏750~900HV 层表面粗糙度≤Ra0.16
外观镀铬表面光亮平滑,呈青光银白色,不乌不花,均匀一致,不脱落
3.3制版技术要求 3.3.1版辊腐蚀深度0.02~0.035mm 3.3.2网穴形状和尺寸见表3。
表3 网穴种类形状高调网穴横对角线长度暗调网穴横对角线长度
μ(微米)μ(微米) 正菱形30~40165~175 长菱形15~25130~140 扁菱形20~30135~145 小正菱形15~2095~105
3.3.3制版版面技术要求 a,版辊外观无明显划痕道子、条纹、锈斑及凹坑,图片和文字周围没有不必要网穴。
网墙整齐光洁,穴底光滑规范; d、版面图文方向,十字线、四角符子、色序、跟踪线(或检测线)、马克线、光点等 应符合用户要求; c.普通版要求线条光洁、清晰,符合色墨图要求无差错; b。
版面规格尺寸符合要求,允许偏差:单版±0.5mm,连版全长土1mm。
3.3.4制版打样后技术要求 版辊打样后要求套色无龟纹,版面图案套色允差符合表4要求,密度要求符合表5、表 6要求。
表4单位:mm 实地印样网线印样 部位
薄膜纸张薄膜纸张 主要部位≤0.4Λo.3No.2≤0.15 次要部位90M≤0.4No.A No.2
--- 4-
QB/T 2085-95 表5暗调密度范围
色别薄膜纸张 Y(黄)1.0~1.50.9~1.2 M(红)1.2~1.71.1~1.4 C(蓝)1.4~1.91.3~1.6 K(黑)1.6~2.11.5~1.8
表6高高调密度范围
薄膜纸张
0.08~0.200.06~0.18
4试验方法 4.1版辊检验方法 4.1.1圆柱度、椭圆度、直径:用精度为0.02外径千分尺测量。
4.1.2同轴度:在精密机床的两边顶针下用精度为0.01千分表测量。
4.1.3长度:用最小分值为1mm的钢直尺或盒尺测量。
4.1.4两端倒角:用半径规进行测量。
4.1.5粗糙度:用表面粗糙度样板对照进行。
4.2铜层、铬层检验方法 4.2.1外观:用目测相辅使用5倍以上放大镜。
4.2.2铬层厚度:用厚度测量仪测量。
4.2.3硬度:用维氏硬度计测量。
4.2.4粗糙度:用表面粗糙度样板对照进行。
4.3制板技术要求检验方法 4.3.1版辊腐蚀深度:用凹版网点测试仪测量。
4.3.2网穴形状和尺寸:用网点测试仪进行测量。
4.3.3版面:用目测辅助5倍以上放大镜检查;版面规格尺寸:以最小分值为1mm的钢板 尺测量。
4.3.4打样检验、套色偏差:用10倍刻度放大镜检测,色的密度值用密度计测量。
5检验规则 产品出厂对每根版辊按照3技术要求各条逐项检查,全部合格方可判为合格品。
如有一 项不合格则需返工再制。
QB/T 2085-95
6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6.1标志 每批版应贴检验合格证标签,注明产品名称、色别、数量、生产厂名、出厂日期、检验 员代号。
6.2包装 版辊内层用软纸,外层用棉毯或海棉或瓦楞纸包装好。
长途运输再加铁箱或木箱做外包 装,并需按运输单位的要求发运。
6.3运输与贮存 严防磕、碰、摔、砸、踏、雨淋、潮湿、曝晒、热烤、化学腐蚀、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总会质量标准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轻工业包装标准化中心归口。
本标准由天津市印刷制版厂负责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姜焕明王玉昌郝金玲。
-6--...
QB/T 2084-1995 凸版印刷制板.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QB/T 2084~2086-95
印刷照相制版 凸凹平版印刷制版
1995-03-27发布1996-01-01实施 中国轻工总会发布
目次
QB/T 2084-95凸版印刷制版(1) QB/T 2085-95凹版印刷制版(3) QB/T 2086--95平版印刷制版(7)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QB/T 2084-95 凸版印刷制版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常用凸版印刷版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 装、运输与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厚度为1.5±0.1mm金属版,也适用于厚度为1±0.05mm的高分子树脂版 制作的凸版印刷版。
2引用标准 GB 7706凸版装潢印刷品
3产品分类 3.1凸版按材料分为铜版、锌版、高分子树脂版最其它材料凸版印刷版。
3.2凸版印刷版按版面内容分为文字版、线条版、套色版、网纹版。
技术要求 4.7带托的凸版印刷版高度为23±0.4mm。
4.2版面深度符合表1规定。
表1单位:mm 四周间距深度要求
挖空 V10>0.65 ≤10V.1 4.3版面坡度版截面梯形底角应在60~75度之间。
4.4版面尺寸最大允差按公式: △L=±(0.8+0.0002L) 式中:△L-一长度或宽度最大允许误差,mm; L--长度或宽度值,mm。
4.5版面要求 4.5.1版面基本平整光洁,无砂眼,无碰划伤,字体清晰不变形。
4.5.2网纹版的网点光洁,层次分明,无龟纹。
中国轻工总会1995-03-27批准1996-01-01实施
-1-
QB/T 2084-95 4.5.3版托方正,四角成直角,表面光洁、平整、不凹凸,版与托固定牢固,版边整洁。
4.5.4版面打样,网纹版符合原稿,套色版套色准确,色相符合要求,凹凸版应与原稿图 案文字吻合一致。
5试验方法 5.1高度用精度为0。
02mm游标卡尺测量。
5.2深度用精度为0.01mm深度表测量。
5.3坡度以标准样版对照检查。
5.4版面尺寸最大允差用分度值为0.5mm钢板直尺测量。
5.5方正用直角尺测量,其余项目用目测或辅助于5倍放大镜目测检查。
5.6打样按GB7706规定检验。
6检验规则 产品出厂时对每块版按照4技术要求各项逐项检查,全部合格方可判为合格品。
如有一 项不合格则需返工再制。
7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7.1标志 7.1.1每包或每箱版应贴检验合格证标签,注明产品名称、数量、生产厂名、出厂日期、 检验员代号。
7.1.2包装面上注明“轻放、防潮”字样。
7.2包装 版应用包装纸、棉麻织物或木箱包装,每块版中间加衬纸,厚度以不伤版面为准。
特殊 包装双方可协商另议。
7.3运输和贮存 在运输和贮存时应防止碰伤和化学腐蚀,须干燥、防潮,不可重压或堆放。
8特殊要求 特殊要求由供需双方商定。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总会质量标准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轻工业包装标准化中心归口。
本标准由天津市印刷制版厂负责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姜明焕王玉昌郝金玲。
- 2 --1...
QB/T 2083-1995 平口式油灰刀.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 QB/T2083-1995 平口式油灰刀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平口式油灰刀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包装、标志、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嵌油灰、调漆及铲漆等用途的平口式油灰刀. 2引用标准 GB/T230金属洛氏硬度试验方法 GB/T699优质碳素结构钢技术条件 GB/T2828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 GB/T3525弹簧钢、工具钢冷轧钢带 GB/T5305手工具包装、标志、运输与贮存 GB/T8749优质碳素结构钢热扎钢带 3产品分类 3.1平口式油灰刀的规格用刀口宽度表示,见表1. 表1 mm 第一系列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第二系列 25 38 45 65 75 注:优先选用第一系列.系列外尺寸,可由供需双方协议而定. 3.2平口式油灰刀各部分名称见图1,基本尺寸见表2. 中国轻工总会1995-03-27批准 1996-01-01实施 513 QB/T2083-1995 L 刀片 套 手辆 图1 表2 mm 规 格 代号 公差 2530 38 4045 50 60 6570 75 80 90 100 L 士2.00 185 190 195 205 210 215 225 230 B 士1.00 25 30 38 40 45 50 60 65 70 75 80 90 100 士0.10 0.4 4标记 标记示例: 刀口宽度为25mm的平口式油灰刀: 平口式油灰刀25QB/T2083 5技术要求 5.1刀片 5.1.1刀片应用GB/T699、GB/T3525或GB/T8749中的65Mn钢制造,允许采用能满足本标准技 术要求的其他材料制造. 5.1.2刀片热处理硬度为HRA72~78 热处理后应具有较好的弹性. 5.1.3刀片工作表面粗糙度R 不大于3.2μm 应无裂缝、明显的倒角等缺陷. 5.1.4刀片应平整,其平面度不大于1.5mm 刀口直线度不大于0.1mm. 5.2手柄 手柄材料一般采用硬质杂木,其含水率不大于16%.手柄应光滑、完整,不得有裂缝、手刺等缺陷, 表面涂清漆.允许采用其他型式和材料的手柄. 5.3套箍 套箍用低碳钢薄板制造,表面电镀.镀层不得有气泡、脱壳、发毛、皱纹和明显拉丝等缺陷. 5.4装配 5.4.1套箍与手柄配合应牢固,不得有歪斜、明显离缝和凹陷等缺陷. 5.4.2刀口与手柄应垂直,不得有明显歪斜. 5.4.3刀片与手柄装配应牢固,在150N静拉力下,不得松动脱落. 6试验方法 6.1油灰刀各部位尺寸用通用量具检查. 514 QB/T2083-1995 6.2刀片表面粗糙度用粗糙度样块比较测定,外观质量用目测检查. 6.3刀片硬度检查按GB/T230进行,测试部位离刀口(70士2)mm 外缘5mm 左右各测一点和离刀 根部(10士2)mm的中间位置测一点. 6.4平面度和刀口直线度用直尺和塞尺检查. 6.5刀片弹性检查按图2和表3要求.在专用装置上进行试验后不得产生塑性变形. R 图2 表3 mm 规格 25 30 38 40 45 50 60 .65 70 75 80 90 100 代号 R 50 60 60° 6.6刀片与手柄装配牢固度检查,采用挂重方法或在专用拉力机上进行. 7检验规则 7.1产品应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每盒内应附产品合格证. 7.2油灰刀的验收按GB/T2828规定的二次抽样方案进行. 7.3油灰刀的合格质量水平、不合格分类、检查水平按表4的规定. 表4 不合格分类 检验项目 ...
QB/T 2082-1995 木工手用刨刀与盖铁.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QB/T 2082、2083-95
木工手用刨刀与盖铁 平口式油灰刀
1995-03-27发布1996-01-01实施 中国轻工总会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QB/T 2082-95 木工手用刨刀与盖铁
本标准非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2728《木工工具~刨铁》(1982年版)。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木工手用刨刀的术语、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 装、标志、运输与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木工手用刨刀和木工手用刨刀盖铁。
2引用标准 GB 6060.2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磨、车、镗、铣、插及刨加工表面 GB230金属洛氏硬度试验方法 GB2828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 GB 5305手工具包装、标志、运输与贮存
3术语 本标准所涉及到的术语见附录A(补充件)。
4产品分类 4.1木工手用刨刀型式及基本尺寸按图1和表1规定。
4.2也可制成无斜度刨刀,最小厚度为2mm。
4.3木工手用刨刀盖铁型式及基本尺寸按图2和表2规定。
25°±5°
图1
中国轻工总会1995-03一27批准1996-01-01实施
-1-
QB/T2082--95 表1mm B6H H 规格Dmin Lmin Limin L2min 基本尺寸允差基本尺寸允差基本尺寸允差基本尺寸允差 2525±0.426±0.2916 3232 3838±0.50 11±0.35193±0.302.50.301755690 51510 5757±0.60 6464 注:表1中的尺寸L1min为采用复合材料制造时的刃钢体的最小长度。
H2
16°±2°
B
L
A型
16°±2°
L. L.
B型 图2
2
QB/T 2082-95 表2mm B H, H2 规格d Lmin LiminL2minH 基本尺寸允差基本尺寸允差基本尺寸允差 2525-0.84M8 3232 3838-1.00 M10966881.2:3±0.202±0.50 5151 5757-1.20 6464
5技术要求 5.1木工手用刨刀 5.1.1热处理后刃钢体面硬度不低于HRA81,刃口始该硬度的有效长度不小于56mm。
5.1.2刃口厚度不大于0.3mm。
5.1.3刃口与两侧面垂直度不大于0.40mm,直线度不大于0.12mm。
5.1.4复合材料制造的刨刀,刃钢体与基体粘合牢固,刃口斜面与两侧面复合处夹灰长度 不允许超出各自长度7%,且不得在直角处相交。
5.1.5刃钢体面不得有裂纹,刨刀正面从刃口始长度56mm内刃钢体面不得有黑斑。
5.1.6刨刀正面从刃口始长度56mm内,刃钢体面的表面粗糙度Ra值不大于16um,刃口斜 面的表面粗糙度Ra值不大于6.3um. 5.1.7刨刀正面从刃口始长度60mm内刃钢体面的直线度公差为0.10mm。
5.2木工手用刨刀盖铁 5.2.1盖铁的表面粗糙度Ra值不大于12.5um。
5.2.2螺孔的外壁不允许有影响使用性能的裂纹。
5.2.3盖铁的前缘相对于两侧面的垂直度不大于0.50mm。
6试验方法 6.1硬度试验按GB230的规定,在离刃口50mm内的刨刀的正面上测量。
6.2尺寸检验采用通用量具。
6.3刃口厚度用塞尺对比检查,刃口直线度用平板与塞尺检查(刨刀正面与平板垂直)。
6.4刃钢体面直线度用刀形直尺与塞尺检查。
6.5表面粗糙度采用GB6060.2的规定样块,比较检验。
6.6盖铁与刨刀的垂直度用平板、直角座及百分表检查。
6.7产品外观用目测检查。
QB/T 2082-95
7检验规则 7.1产品检验按GB2828规定的一次抽样方案进行。
7.2木工手用刨刀的检验项目、不合格分类、合格质量水平和检查水平按表3规定。
表3 不合格分类检验项目合格质量水平(AQL)检查水平 (IL) I硬度4 B6.5
钢面裂纹与黑斑 平面度 I夹灰10
刃口直线度S-3 G刃口厚度
垂直度15 表面质量 基本尺寸 7.3木工手用刨刀盖铁的检验项目、不合格分类、合格质量水平和检查水平按表4的规定。
表4 不合格分类检验项目合格质量水平(AQL)检查水平 (IL) B垂直度6.5
表面质量S--3 c15
基本尺寸
8包装、标志、运输与贮存 8.1包装、标志、运输与贮存按GB5305的规定进行。
8.2在遵守运输与贮存规则的条件下,从出厂之日起一年以内产品若发生锈蚀,由生产厂 负责。
4...
QB/T 2071-1994 钢制轻工容器设计规定.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QB/T 2071、2069-94
轻工机械标准 压力容器 (2)
1995-01-05发布1995--08-01实施 中国轻工总会发布
目次
QB/T2071一94钢制轻工容器设计规定(1) 《钢制轻工容器设计规定》编制说明(89) QB/T2069-94轻工容器设计文件编制规定(95) 《轻工容器设计文件编制规定》编制说明.(127)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QB/T 2071-94 钢制轻工容器设计规定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本规定适用于碳钢、低合金钢、高合金钢和复合钢板制设计压力低于10.0MPa,设计温 度高于一20℃的各类日用化工、制浆造纸、制糖、制盐、饮料等轻工行业用的容器设备。
1.2本规定不适用于下列各类容器。
a.直接火焰加热的容器; b.经常搬运的容器; c。
受辐射作用的容器; d.要求作疲劳分析的容器。
2引用标准 2.1设计图样应符合下列规定。
GB 4457~4459、GB131机械制图 GB 1800~1804:公差与配合 GB 1182~1184、GB1958形状和位置公差 QB/T2069轻工容器设计文件编制规定
为准。
2.2设计内容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符合下列各有关标准、规范。
劳动部《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1990) 劳动人事部《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1987) GB 150钢制压力容器 GB 151钢制管壳式换热器 QB/T2068轻工用钢制固定管板式蒸发器管板设计计算规定 GB9222水管锅炉受压元件强度计算 T』36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J 9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J 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4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HGJ43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 2.3容器制造时必须遵守下列技术条件、标准。
GB 5391耐油石棉橡胶板 GB 699优质碳素结构钢技术条件 中国轻工总会1995-01-05批准1995-08-01实施
11-
QB/T 2071-94 GB 700碳素结构钢 GB 711优质碳素结构钢热轧厚钢板和宽钢带 GB 712船体用结构钢 GB 713锅炉用碳素钢和低合金钢钢板 GB 901等长双头螺柱一B级 GB 912普通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薄钢板技术条件 GB 983不锈钢焊条 GB 1047管子和管路附件的公称通径 GB 12201不锈钢棒 GB 1221耐热钢棒 GB 1223不锈耐酸钢晶间腐蚀倾向试验方法 GB 1591低合金结构钢 GB2100不锈耐酸钢铸件 GB2106金属(V型缺口)夏比冲击试验方法 GB2270不锈钢无缝钢管 GB 3077合金结构钢技术条件 GB 3087低中压锅炉用无缝钢管 GB 3092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 GB 33098.1紧固件机械性能螺栓、螺钉和螺柱 GB3098.2紧固件机械性能螺母 GB:3098.6紧固件机械性能不锈钢螺栓、螺钉、螺柱和螺母 GB:3274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热轧厚钢板和钢带 GB:3323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 GB3985石棉橡胶板 GB4162锻件钢棒超声波探伤方法 GB4163不锈钢管超声波探伤方法 GB4237不锈钢热轧钢板 GB4334.1不锈钢10%草酸试验方法 GB 4334.2不锈钢硫酸--硫酸铁腐蚀试验方法 GB 4334.3不锈钢65%硝酸腐蚀试验方法 GB4334.4不锈钢硝酸一氢氟酸腐蚀试验方法 GB4334.5不锈钢硫酸一硫酸铜腐蚀试验方法 GB5117碳钢焊条 GB5118低合金钢焊条 GB5310高压锅炉用无缝钢管 GB5777无缝钢管超声波探伤方法 GB36479化肥设备用高压无缝钢管 GB 6654压力容器用碳素钢和低合金钢厚钢板 -2--
QB/T 2071-94 GB 7659焊接件结构用碳钢铸件 GB 7734复合钢板超声波探伤方法 GB 8163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 GB38165不锈钢复合钢板 GB8492耐热钢铸件 GB9019压力容器公称直径 GB9112钢制管法兰类型 GB9113.1PN1.6MPa(16bar)平面整体钢制管法兰 GB9113.2PN2.0MPa(20bar)平面整体钢制管法兰 GB9113.3PN1.6MPa(16bar)凸面整体钢制管法兰 GB9113.4PN2.5MPa(25bar)凸面整体钢制管法兰 GB9113.5PN4.0MPa(40bar)凸面整体钢制管法兰 GB9113.6PN2.0MPa(20bar)凸面整体钢制管法兰 GB9113.7PN5.0MPa(50bar)凸面整体钢制管法兰 GB9113.8PN10.0MPa(100bar)凸面整体钢制管法兰 GB9113.9PN1.6MPa...
QB/T 2069-1994 轻工容器设计文件编写规定.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QB/T 2069-94 轻工容器设计文件编写规定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轻工系统容器设备(包括压力容器)设计图样及文件(以下简称设计文 件)的编制。
本标准规定了轻工系统容器设备(包括压力容器)设计文件编写的基本要求、设计文件 的构成和编写细则。
2引用标准 GB 150 钢制压力容器 GB 151 钢制管壳式换热器 QB/T2071钢制轻工容器设计规定 QB/T2068轻工用固定管板式蒸发器管板设计计算规定 GB324焊缝符号表示法 GB 985 气焊、手工电弧焊及气体保护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型式与尺寸 GB 986 埋弧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型式与尺寸 GB 3323 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 GB 4656 金属结构件表示法 GB 7306 用螺纹密封的管螺纹 GB 7307 非螺纹密封的管螺纹 JB 1152锅炉及钢制压力容器对接焊缝超声波探伤 QB/T 1753轻机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规定 GB12337钢制球形储罐 GBJ94球形储罐施工及验收规范 HGJ 17 7钢制化工容器结构设计规定 HGJ 18 3钢制化工容器制造技术要求 JB2880钢制焊接常压容器技术条件 3设计文件编写的基本要求 3.1设计文件的基本组成体 设计文件应按每个设备、通用部件和标准部件单独编写。
3.2设计文件编写应贯彻国家法令与有关标准 设计文件编写应贯彻国家有关政策、法令、法规及有关标准。
3.3文字表达应准确、简明 设计文件的文字表达应准确、简明、通俗易懂、逻辑严谨,避免产生不易理解或理解不 中国轻工总会1995-01-05批准 1995-08-01实施 - 95 ~
QB/T2069--94 同的可能性。
宜用文字的用文字,宜用图表的用图表。
3.4技术内容应正确无误 文件中的图样、表格、数值、公式、化学分子式(或结构式)和其它技术内容应正确无 误。
3.5术语、符号、代号应统一 设计文件中的术详、符号、代号应统一,与其它有关标准也应一致。
同一术语应表达同 一概念,同一概念应采用同一术语来表达,类似部分应采用相同的表达形式与措词。
4设计文件的分类及组成 4.1按设计阶段分 (设计文件或方案说明 设计阶段 (工程图 《施工图设计文件√通用图 标准图 4.2按文件内容分 总图 装配图 部件图 零件图 /图样√表格图 特殊工具图 管口方位图 设计文件, 人预焊件图 (图样目录 技术文件设计条件表 计算书 不对外 说明书 注①传动系统图、液压或气动原理图,应按其所属范围编人总图、装配图或部件图。
②以上列出的内容系指设计工作的完整性而言,不是委托设计双方的供件规定。
4.3按使用目的和性质分 (原图及原稿 设计文件底图 复印图 4.4各种设计文件的说明 4.4.1初步设计文件或方案说明 对工艺过程的主要设备编制的初步设计文件或方案说明,其内容主要是总图或装配图 (复杂设备还应包括主要部件图),以及必要的技术条件、计算书、说明书等。
4.4.2施工图设计文件 96 ~
QB/T2069-94 满足施工要求的全套设计文件。
4.4.3工程图 为某项工程的设备编制的施工图设计文件。
注:其它工程选用时,或选用其它部门的工程图时,选用人应负技术责任。
4.4.4通用图 通过生产考验或设备结构成熟,能重复使用,并经设计主管部门批准的工程图或系列化 的设备、部件或零件的设计文件。
4.4.5标准图 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的标准化或系列化的设备、部件或零件的设计文件。
4.4.6总图 表示设备全貌、组成和特性的图样。
它应表达设备各主要部分的结构特征、装配和连接 关系,注有主要特征尺寸、外形尺寸,并写明技术特性、技术要求等内容。
4.4.7装配图 表示设备的结构、尺寸、各零部件之间的装配和连接关系、技术特性和技术要求等内容 的图样。
对于不绘制总图的设备,装配图必须包括总图应表示的内容。
4.4.8部件图 表示可拆或不可拆部件的结构、尺寸,所属零部件之间的关系、技术特性和技术要求等 内容的图样。
4.4.9零件图 表示零件的形状、尺寸、加工、材质、热处理及检验等要求的图样。
4.4.10表格图 用综合图表示多个形状相同,尺寸不一的零件、部件或设备的图样。
4.4.11特殊工具图 表示设备安装、试压和维修时使用的特殊工具的图样。
4.4.12预焊件图 表示供设备保温或设置平台等需要,在制造厂预先焊制的零、部件的图样。
该图一般根 据工艺安装需要确定,其图号编入工艺安装图中,图样发到制造厂。
4.4.13管口方位图 为了提供设计文件再次选用的可能性,或由于绘制设备施工图时管口方位尚难确定,装 配图上的管口方位可不定,...
QB/T 2068-1994 轻工用固定管板式蒸发器管板设计计算规定.pdf
QB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QB/T 2068、2072-94 轻工机械标准 压力容器 (1) 1995-01-05发布 1995-08-01实施 中国轻工总会发布
目 次 QB/T2068一94轻工用固定管板式蒸发器管板设计计算规定 (1) 《轻工用固定管板式蒸发器管板设计计算规定》编制说明 (15) QB/T2072.1一94制糖机械压力容器通用零部件钢制平焊法兰 (31) QB/T2072.2--94制糖机械压力容器通用零部件钢制平焊法兰(无凸台)(35) QB/T2072.3--94 制糖机械压力容器通用零部件换热器用奥氏体不锈钢焊接钢 (39) QB/T2072.4-94 制糖机械 压力容器通用零部件钢制悬挂式支座 ((45) QB/T2072.5-94 制糖机械 压力容器通用零部件无折边锥形封头 QB/T 2072.6-94 制糖机械 压力容器通用零部件矩形人孔 (59) QB/T 2072.7-94 制糖机械压力容器通用零部件视镜 (62) QB/T 2072.8-94 制糖机械压力容器通用零部件视镜罩 (65) QB/T2072.9-94 制糖机械压力容器通用零部件汁汽三通阀 (67) QB/T2072..10-94制糖机械压力容器通用零部件平焊法兰垫片(70)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标准 QB/T2068-94 轻工用固定管板式蒸发器 管板设计计算规定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轻工用固定管板式蒸发器管板(包含兼作或不兼作法兰两种)设计的基本 要求和计算公式。
本标准适用于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制糖、制盐、饮料及制浆造纸等轻工行业用的固定管 板式蒸发器。
a.公称直径DN≤6400mm; b.公称压力PN≤0.8MPa; c。
公称直径(mm)和公称压力(MPa)的乘积不大于3200MPamm; d.工作介质特性为非易燃易爆,无毒,或轻度危害。
本标准适用于下列四种结构形式的固定管板。
a。
不开降液孔的管板; b.管板中央开一个降液孔的管板; c。
管板中央开一个降液孔,周围均匀开一圈降液孔(一般不超过6个); d。
管板中央开一个降液孔,周围均匀开二圈降液孔(一般每圈降液孔不超过6个)。
此外,Dk/D≤0.40,Rr/R=0.5±0.1,Rr2/R=0.6±0.1。
本标准不适用于带膨胀节或多管程的蒸发器管板设计。
2引用标准 GB 150 钢制压力容器 GB 3274 1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热轧厚钢板和钢带 GB'1591 低合金结构钢 GB 8163 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 GB 1529 )拉制黄铜管 GB9948石油裂化用无缝钢管 GB2270不锈钢无缝钢管 GB6479化肥设备用高压无缝钢管 GB12771流体输送用不锈钢焊接钢管 QB/T2072.3轻工行业换热器用奥氏体不锈钢焊接钢管 3材料 3.1钢管及有关材料的选用原则,钢材标准及热处理状态按GB150第2章“材料”的规 中国轻工总会1995-01~05批准 1995-08-01实施 -1 -
QB/T 2068-94 定及GB150附录A“材料的补充规定”选用。
3.2管板 3.2.1管板采用钢板时,应按GB150第2章2.2条的规定选用。
3.2.2凡符合GB3274规定的16Mn钢板,应按GB1591复验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经证 实合格后才可用作管板。
3.3加热管 加热管按下列标准选用。
a.GB8163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 b.GB1529拉制黄铜管; c.GB9948石油裂化用无缝钢管; d.GB2270不锈钢无缝钢管; e。
GB6479化肥设备用高压无缝钢管; 9。
GB12771流体输送用不锈钢焊接钢管; f。
QB/T2072.3轻工行业换热器用奥氏体不锈钢焊接钢管。
4设计所用主要参数的定义 4.1压力 除注明者外,压力系指表压力。
4.2最大工作压力 在正常操作情况下,管、壳程顶部可能出现的最高压力。
4.3设计压力 在相应的设计温度下,用以确定管板及其他元件厚度的压力。
该压力值不得低于最大工 作压力。
同时受管、壳程压力作用的元件,仅在能保证管、壳程同时升、降压时,才可按压力差 设计。
用压力差设计时,还应考虑在压力试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最大压力差。
否则,应分别 按管、壳程最大工作压力确定设计压力,并应考虑最苛刻的管、壳程压力组合。
4.4温度 4.4.1金属温度 受压元件沿截面厚度的平均温度。
在任何情况下,元件金属的表面温度不得超过材料的 允许使用温度。
4.4.2设计温度 设计温度应按管、壳程的具体工况分别确定,其值不得低于元件金属可能达到的最高金 属温度。
4.5厚度 4.5.1厚度附加量C按下式确定。
...
QB/T 2067-1994 横式连续蒸煮管进出料大接管开孔补强设计规定.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QB/T 2067-94 QB/T 2070--94 横式连续蒸煮管进出料大接管 开孔补强设计规定 造纸机用铸铁压榨辊设计规定 1995-01-05发布 1995-08-01实施 中国轻工总会 发布
目次 QB/T2067-941 横式连续蒸煮管进出料大接管开孔补强设计规定 (1) QB/T2070-94 造纸机用铸铁压榨辊设计规定 ....(7)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横式连续蒸煮管进出料大接管 QB/T 2067-94 开孔补强设计规定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横式连续蒸煮管进出料大接管开孔补强设计规定的术语、符号、厚度附加 量、材料、开孔补强设计、补强范围、检验等。
本标准适用于同时符合下列各参数的造纸制浆设备连续蒸煮管(以下简称连蒸管)进出 料接管的开孔补强设计: 设计压力不高于1.0MPa; 设计温度不高于180°C; 筒体内径不大于1600mm; 接管内径与筒体内径之比超出GB150允许的开孔限制范围,且不大于0.8; 工作介质特性为非强腐蚀性,毒性为轻度危害、非易燃易爆 2:引用标准 GB 150 钢制压力容器 JB 74003 压力容器用钢板超声波探伤 JB 33963 压力容器锻件超声波探伤 JB 4708 钢制容器焊接工艺评定 JB/T 4709 压力容器焊接规程 JB 2536 钢制压力容器油漆、包装、运输 JB3323 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 JB.3965.钢制压力容器磁粉探伤 3术语、符号、代号 3.1最高工作压力:连蒸管顶部在正常操作情况下可能出现的最高表压力。
3.2设计压力:在相应设计温度下用以确定连蒸管壳体厚度的压力,亦即标注在铭牌上连 蒸管的设计压力,其值不得低于最高工作压力。
3.3 金属温度:连蒸管受压元件沿截面厚度的平均温度。
3.4 设计温度:连蒸管在正常操作情况,在相应的设计压力下,假定的受压元件的金属温 度,其值不得低于元件金属可能达到的最高金属温度。
3.5计算厚度:由公式计算得到的厚度,不包括厚度附加量。
3.6 设计厚度:计算厚度与厚度附加量之和。
中国轻工总会1995-01-05批准 1995-08--01实施
QB/T 2067--94 3.7,名义厚度:将设计厚度向上圆整至钢材标准规格的厚度,即图样上标注的厚度。
3.8 有效厚度:名义厚度减去厚度附加量。
3.9 符号说明 Cn-接管的厚度附加量,mm; Cs~一两端筒体的厚度附加量,mm; Di--两端筒体内径,mm; di接管内径,mm; do~一接管外径,mm; K一一结构系数(考虑法兰力矩的影响); P--一设计压力,MPa; 一开孔削弱系数; on~-接管计算厚度,mm; 8s-一两端筒体计算厚度, mm; 8nn--接管名义厚度,mm; ons-一两端筒体名义厚度,mm; 8en---接管有效厚度,mm; 8es~-两端筒体有效厚度,mm; 8ds~--接管设计厚度,mm; 8dn一-两端筒体设计厚度,mm; [o]t一两端筒体材料在设计温度下的许用应力,MPa。
厚度附加量 厚度附加量C按下式确定: C=C,+C, (1) 式中:C-~一钢板或钢管的负偏差,mm:按相应钢板或钢管标准选取,当钢材厚度负偏差 不大于0.25mm,且不超过名义厚度的6%时,可取C=0; C2一一根据介质的腐蚀性和设备的磨损情况及使用寿命而定的损耗裕量。
对于碳素钢 和低合金钢,取C2≥5mm;对于不锈钢与复合钢板取C2≥2mm。
5载荷 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载荷: 设计压力; 自重与物料的重量; 法兰力矩的影响。
6材料 6.1连蒸管两端设有进出料接管的筒体(以下简称两端筒体)材料与进出料接管的材料不 宜采用含碳量(熔炼分析)大于0.25%的碳素钢和低合金钢。
优先选用碳素钢,不得使用标 2
QB/T 2067--94 准抗拉强度o,>540MPa的高强度钢。
6.2连蒸管两端筒体及进出料接管所选用的材料必须符合GB150第二章的规定。
7开孔补强设计 概述 7.1.1连蒸管进出料接管的开孔采用增加两端筒体和接管厚度的整体补强方式。
进出料接 管与两端筒体的焊接采用全熔透焊缝,其焊接结构和接管内径边角处的圆角半径按GB150 设计。
7.1.2连蒸管进出料接管的开孔应避开两端筒体上的焊缝,开孔边缘与焊缝的距离不得小 于3倍筒体的名义厚度,且不小于100mm。
7.1.3连蒸管进出料接管材料强度不低于两端筒体材料强度,并尽可能选用同一种材料。
7.2连蒸管两端筒体及进出料接管厚度计算 7.2.1两端筒体计算厚度按下式决定: KPDi ..(2) 8s= 2[o}t-P 式中:K取1.4,V值由附录A查取。
...
QB/T 2066-1994 象限杆度盘秤.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QB 2066--94 象限杆度盘秤
本标准参照采用国际法制计量组织(0IML)R76一1号国际建议一《非自动衡器》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象限杆度盘秤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 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象限杆平衡,在满量程内指针示值的江I级和I级象限杆度盘秤产品。
2引用标准 GB 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6388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 GB/T 14250衡器术语 QB 1075杠杆式地上衡 QB 1563衡器产品型号编制方法
3术语、符号、代号 术语、符号、代号按GB/T14250的规定。
产品分类 4.1产品型号按QB1563的规定编制。
4.2准确度等级及计量特征参数见表1。
表1 准确度计量特征参数 等级最大秤量分度值分度数最小秤量
(max)(e)(n)(min) 10kg<max≤100t10g≤e≤10kg1000<n≤1000050e 级20t<max20kg≤e1000"<n≤100001000kg") 2kg<max≤10t5g≤e≤10kg400<n≤100010e 级8t<max20kg≤e4001000kg,则min=10e。
中国轻工总会1995-01一05批准1995-08--01实施
QB:2066-94 4.3.最大秤量应优先从R×10kkg中选取,其中k为整数,R=1,1.5,2,2.5,3.5。
5技术要求 5.1允许误差 首次检定允许误差见表2。
表2 载荷(m) 允许误差
级级
±0.5e000 ±1.0e500e<m≤2000e50e<m≤200e ±1.5e2000e<m≤10000e200e4个承重点的产品,每个承重点所加的载荷应等于1的最大秤量
i-1 (其中i为每台秤的承重点个数),放于承重台面的不同位置,示值误差不得大于该载荷的, 允许误差。
5.2.3加载与减载准确度 从空秤至最大秤量,对加载或减载,每一载荷的示值误差应符合表2规定。
5.2.4灵敏度 当载荷改变一个d的量值时,指针产生的恒定位移不小于一个刻度间隔的4/5。
5.2.5重复性 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载荷连续进行3~5次测试,测试结果之间的差值应不大于该载 荷允许误差的绝对值。
5.3最大安全载荷 最大安全载荷为125%最大秤量。
5.4示值装置 5.4.1度盘 5.4.1.1刻度由同宽的线组成:线宽要均匀,其宽度为刻度间隔的1/10~1/4,但是不小于 0.2mm
QB 2066-94 最短的刻线的长度至少要等于刻度间隔,刻度标记的排列应符合下列图形之一。
1 x10k
2×10k5 ×10k
注:k为整数。
5.4.1.2度盘应有最大秤量、最小秤量、分度值等说明性标记。
5.4.2指针 指针端部的宽度接近于刻度标记的宽度,指针尖端的回转半径应与度盘最短刻度标记的 中部半径相等,指针端部的回转平面与度盘间距为1~3mm。
5.4.3变圈指示装置 对于多圈回转的秤,应有变圈指示装置。
5.5调零装置 应有调零装置,该装置应灵活、可靠。
5.6锁紧装置 应有锁紧装置,该装置锁紧时钢带应不受力。
5.7阻尼装置 应有阻尼装置,在正常工作条件下,指针摆动三至五个周期应停稳。
5.8影响量 度盘秤在-10~40℃的环境条件下应能正常工作。
5.9保障性 凡用户不得拆卸或调整的部位,必须做出用户不得拆卸或调整的规定,必要时应配备密 封装置。
5.10零部件 杠杆、承重梁、刀、刀承、减磨片、挡刀板、铸件、锻件、冲压件、焊接件、电镀件、 氧化件、油漆件等,按QB1075的要求。
5.11移动式度盘秤除应符合上述相应条款技术要求外,尚须符合下述技术要求。
a.移动式度盘秤应有调整水平装置,在试验和使用前必须调水平; b.移动式度盘秤应有水平指示器,水平指示器应牢固地安装在使用者易于看清的部位; c.水平指示器的活动指示部分对2/1000的倾斜至少位移2mm; d.移动式度盘秤秤体倾斜45°时,液体阻尼介质不应泄露; e,移动式度盘秤试验前,应允许做推动试验。
-9---
QB 2066-94
6试验方法 6.1整机计量性能试验原理 通过与标准砝码直接比较的结果来评定秤的计...
QB/T 2063-1994 碳素墨水.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QB/T 2063-94 碳素墨水 1995-01-05发布 1995-08-01实施 中国轻工总会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QB/T2063-94 碳素墨水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碳素墨水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 输、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自来水笔和蘸水钢笔作档案文件记录用炭素墨水。
2引用标准 GB 191 包装贮运图示标志 GB 460 纸和纸板施胶度的测定法(墨水划线法) GB 625 化学试剂 硫酸 GB 629 化学试剂 氢氧化钠 GB 1468 描图纸 GB/T1914化学分析滤纸 GB 2828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 GB 6140 自来水笔 GB 6388 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 GB 6684 化学试剂30%过氧化氢 GB 12654 书写纸 GB 11541 照相原纸 HG 3-988 草酸 3产品分类 按性能不同分为高级墨水和中级墨水。
技术要求 4.1 碳素墨水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规定。
4.2 碳素墨水的包装质量要求应符合表2规定。
中国轻工总会1995一01一05批准 1995-08-01实施 -1-
QB/T 2063-94 表 1 技 术 要 求 等级 项 日 高级墨 水 中 级 墨 水 色度 ≥1.30 >1.20 耐水性 耐晒性 色度不小于原液色度85% 耐化学药剂性 稳定性 >1.00 >0.85 间歇书写 min V30 20 扩散度 (级) 毛细扩散 扩散均匀 墨水外观 表面无悬浮物,无异味 表2 项 技 术 要 求 容量允差 负差不大于规定容量的5% 密封 倒置不渗漏 a. 表面无污染 包装外观 b. 瓶或盖成型完整,无缺陷、毛刺 c. 瓶、小盒商标印刷清晰可识别,标志齐全,瓶贴端正 5试验方法 5.1 色度试验 色度试验指检验墨水原液颜色深浅程度的试验。
5.1.1 试验仪器与材料 a,反射密度计; b.烧杯100ml; c.!
照相原纸(GB11541); d。
秒表。
5.1.2 试验条件 环境温度 25±3℃。
5.1.3 试验步骤 8.裁取三张25mm×25mm照相原纸,分别垂直浸没在装有30ml被检墨水的烧杯内,持续 1min取出,沿烧杯壁滴干,并自然阴于。
12|1
QB/T 2063-94 b.在反射密度计上分别测定试样光面中段的色度值,取三个试样的平均值,作为色度值。
5.2耐水性试验 耐水性试验指检验墨水迹抵抗水浸能力的试验。
5.2.1试验仪器与材料 。
,反射密度计; b.烧杯100ml; c。
蒸馏水。
5.2.2试验条件 环境温度25±3℃。
5.2.3试验步骤 。
,按5.1。
3中a方法制作一张试样纸,在反射密度计上测定试验前试样光面中段的色度 值,作为原液色度值。
b。
将试样垂直浸没于盛有30ml蒸馏水的烧杯内,1h后取出自然阴干。
c.在反射密度计上测定试验后试样光面中段的色度值,与原液色度值比较。
5.3耐晒性试验 耐晒性试验指检验墨水迹抵抗光照能力的试验。
5.3.1试验仪器与材料 a.反射密度计; b.功率为30W、波长为2.537×10-1nm紫外线灯管(灯管长为900mm、外径为22~23mm) 6 5.3.2试验步骤 a.按5.1。
3中a方法制作一张试样纸,在反射密度计上测定试验前试样光面中段的色度 值,作为原液色度值。
b。
将试样纸置于距紫外线灯管100mm处照射72h后取出。
c.在反射密度计上测定试验后试样光面中段的色度值,与原液色度值比较。
5.4耐化学药剂性试验 耐化学药剂性试验指检验墨水迹抵抗化学药剂能力的试验。
5.4.1 试验仪器与材料 a.0.5%(m/m)的硫酸溶液(GB625); b.0.5%(m/m)的氢氧化钠溶液(GB629); c.2%(m/m)的草酸溶液(GH3-988); d.3%(m/m)的过氧化氢溶液(GB6684); e,烧杯100ml; f.反射密度计。
5.4.2试验条件 环境温度25±3℃。
5.4.3试验步骤 a。
按5.1。
3中a方法制作四张试样纸:分别在反射密度计上测定试验前试样光面中段的 色度值,作为原液色度值。
1311
QB/T 206394 b.将四张试样纸分别垂直浸没在装有30ml上述溶液的烧杯内,1h后取出自然阴干。
c.分别在反射密度计上测定试验后试样光面中段的色度值,与原液色度值比较。
5.5稳定性试验 稳定性试验指检验墨水颗粒沉降程度的试验。
5.5.1试验仪器与材料 8.反射密度计; b.10ml离心管; c.离心沉淀器。
5.5...
QB/T 2062-1994 贵金属首饰标准.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
QB/T 2062-1994 贵金属首饰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贵金属首饰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金、银、铂等贵金属及其合金制成的首饰,也适用于贵金属及其合金制成的工艺品及 摆件。
2引用标准 GB/T9288首饰含金量分析方法 GB/T11886首饰含银量化学分析方法 GB/T 11887贵金属首饰纯度命名方法 GB/T 11888首饰指环尺寸的定义、测量和命名 GB/T 14459贵金属首饰计数抽样检查规则 QB/T 1656铂首饰化学分析方法钯、佬、铂量的测量 QB/T 1690 金银饰品重量测量允差的规定
3产品分类
求生产。
4技术要求 4.1材料要求 贵金属首饰材料在投产前须检验,其含量应符合GB/T11887的有关规定。
4.2重量要求 贵金属首饰重量的测定应符合QB/T1690的有关规定。
4.3一般工艺要求 4.3.1整体造型符合图纸(实样)要求,造型美观,主题突出,立体感强。
4.3.2图案纹样形象自然,布局合理,线条清晰。
4.3.3表面光洁、无锉、刮、锤等加工痕迹,边棱、尖角处应光滑无毛刺,不扎不刮,外观不得有气孔、夹 杂等缺陷。
4.3.4掐丝流畅自然,填丝均匀平整。
4.3.5浇铸件表面光洁,无砂眼,无裂痕,无明显缺陷。
4.3.6镶石牢固、周正、平服,硬镶齿要清楚均匀,抱爪长短与宝石相称,定位均匀、对称、合理。
边口高 矮适当,俯视不露底托。
4.3.7焊接牢固,无虚焊、漏焊、砂眼及明显焊疤。
4.3.8刻花纹自然,踩平整,层次清楚。
中国轻工总会1995-01-05批准1995-08-01实施
53
QB/T 2062- 1994
4.3.9银蓝色泽协调,薄厚均匀,不崩蓝,不惊蓝。
4.3.10印记按GB/T11887的规定,钻石首饰应打钻石重量印记,印记准确、清晰,位置适当。
4.3.11弹性配件应灵活、有力。
4.3.12表面处理镀色一致,光亮无水渍。
4.3.13装配件应灵活、牢固。
4.4常规品种工艺要求 4.4.1指环(戒指):指环圈口圆正,活口指环搭口吻合。
4.4.2耳环:左右对称。
插针尖,插针长短一致,夹头稳固。
钩类,钩尖略钝。
4.4.3项坠:挂鼻部位适当。
4.4.4链条:链身基本垂直,链颗均匀,活络,搭口大小与链身相配。
4.4.5手镯:镯轴平直。
4.4.6别针:别针焊接部位适当,针尖略钝。
5试验方法 5.1工艺要求(4.3、4.4)应由专业技术检验人员在自然光线或日光灯照明下,以目测和手感评定,在行 业质量检查时由行业内专业技术质量评审组评定。
5.2金含量的分析方法应符合GB/T9288的规定,银含量的分析方法应符合GB/T11886的规定,铂 含量的分析方法应符合QB/T1656的规定。
5.3长度尺寸计量采用国家规定的计量器具。
5.4指环尺寸应符合GB/T 11888的规定。
5.5重量的检测应符合QB/T 1690的规定。
6检验规则 贵金属首饰出厂前须全数检验,应符合第4章规定。
行业质量抽查每-年至少一次,按GB/T14459抽样规则,应符合第4章规定。
7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7.1标志 贵金属首饰须有合格证,合格证应标明厂标(商标)和产品重量,外销产品按合同要求执行。
7.2包装 贵金属首饰须使用软质材料包装(或按合同要求执行),防止互相摩擦。
7.3运输 贵金属首饰运输中须小心轻放,防止重压、碰撞、受潮和腐蚀。
7.4贮存 贵金属首饰须存放在干燥,无腐蚀物(气)的环境中。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总会质量标准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首饰标准化中心归口。
本标准由上海宏宙金银饰品厂、北京花丝镶嵌厂、绍兴市金银饰品厂、苏州金属工艺厂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毛继东、柳淑兰、邵崇慈、金其伟。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