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14511-1993 地图印刷规范.pdf

14511,1993,pdf,印刷,规范,强制性国家标准
文档页数:15
文档大小:849.04KB
文档格式:pdf
文档分类:强制性国家标准
上传会员:
上传日期:
最后更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14511-93

地图印刷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printing of maps

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图印刷的基本原则、工艺设计的主要内容,各工序的质量标准和操作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普通地图、专题地图和地图集(册)的制版、印剧.

2引用标准

GB14051地形图用色GB/T14510影像地图印刷规范

3总则

3.1地图印是测绘成图的最后工序,应根据地图的类型、印刷原图的性质、印刷厂的现有设备和技术水平以及用户的要求,制定合理的地图印刷工艺方案,并按本规范的要求实施.

3.2地图用色和色标

专题地图、地图集(册)按相应的技术设计书所规定的色数、色标或按彩色样图的要求印刷.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参照GB14051规定的用色标准及相应图式、规范的规定印刷.普通地图、

3.3地图印刷成图质量的基本要求

a.印剧成图必须清晰易读,墨色饱满均匀,精度符合本标准要求:b.成图内容必须保持与原图或校样一致.

4印刷原图及附件的检查

地图印刷前应对印刷原图和附件进行检查,对不符合印剧要求的原图和附件,不予接收.注:附件包括:出版单位或主管部门准予印剧的批件、委印单位的成图工艺设计说明书、分色参考图、彩色样图和色标、地图集(册)的装帧设计样本及其他与地图有关的文件.

4.1印刷原图的检查

4.1.1图尺寸和套版精度的检查a.图廊尺寸和套版精度要求见表1;

表1 mm实际尺于与理论尺寸允许最大误差 多幅拼接图接边允许 分版清(到)绘各版相种 边长 对角线 最大比较误差 应边长允许最人比较 误差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 图和精度要求较高的 ±0.2 0.2 0.2其他地图、地图集一般地图 ±0.3 ±0.4 0.3 0.3

b.印剧原图片基应进行热定型处理,其厚薄和纵横方向应一致.

4.1.2图面检查

a.图面整洁,线划光滑实在、精细均匀,清绘原图的线划墨色浓黑饱满,密度不小于3.0.按成图比例尺线划最细不小于0.08mm,相邻两条线划之间的距离不小于0.2mm;

b.注记应清晰完整,黑度不小于3.0.灰雾度小于0.06,注记和符号剪贴平整牢周,剪贴留边不小于0.2mm,剪贴边不与符号和注记重叠;

c.各种规矩线(图角线、十字线、丁字线、裁切线、拼幅线、定位孔)应准确齐全;

d.普染色套色范围线应准确完整:

e.刻绘原图的刻图膜层附着牢固,无划伤.线划光洁,灰雾度不大于0.1:

连续调原图和图片阶调丰富,色彩逼真;黑白晕谊图应层次丰富、立体感强.

4.2分色参考图及彩色样图的检查

a.用于制作分色参考图及彩色样图的底图要与原图的内容及成图比例尺一致;

b.分色参考图的标色应鲜艳明显,对比性强,区域设色范围准确,图面完整清洁,图侧齐全.内容

复杂时,其图例色框应按顺序编号,且与图内相应内容的标色一致:

c.境界色带级别清楚,以线状地物为界的,色带居中或偏一侧应准确标明:

d.分层设色的层次及范围清楚准确,图内标色与高度表色标一致.

5工艺设计

5.1工艺设计的主要内容

工艺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原图的分析、各工序的作业方法(包括拼版方法)、用色及网点(线)的线数、百分数、角度设定表、工艺流程图表的编制、技术措施和特殊工艺的简要说明等.

5.2拼版的基本原则

b.拼版图幅的印数、色数、色别和内容繁简应尽量一致;c.应尽量将同一地区、相同比例尺、各要素的复杂程度或面积大小、套合精度大体一致的图幅拼在一起;d.内容复杂或套合要求严格的图幅应排在咬口边中间.双幅或多幅相拼应使地牌靠近版边; e.地图集(册)应按照折页装订的排版方法,先做装订样本,后拼版.

a.拼版前要设计准确的规矩版:

5.3打孔定位的基本要求

a.打孔销钉定位应贯穿制版作业的全过程.打孔及定位装置的规格应一致;

b.对于大幅面(大于对开)的地图,宜采用面定位(中心交叉定位).对开以下(含对开)的图幅采用直线型打孔及相应的销钉条和销钉定位:

d.有条件的单位,印刷原图制作之前将用于晒制原图的刻图膜片或其他感光片统一打孔,销钉定

位后晒制蓝图.

5.4减色或四色印刷工艺的基本要求

5.4.1对印剧原图的要求

用于减色或四色印刷工艺的印刷原图除应满足4.1规定的要求外,还必须满足以下要求:a.印刷原图应采用胶片化分版作业,并打孔定位;b.印刷原图的用色要符合减色要求.

5.4.2工艺设计的要求

工艺设计既要满足5.1~5.3的要求,还应做到:

c.色彩设计应参照GB14051用色标准及对照《专题地图色谱)或《色谱》设计出不同色块的单一或叠压的网点线数、百分数和角度.

5.4.3在制版印刷过程中,应使用测控条和光学密度计等工具进行质控制和检测.使用测控条和光学 密度计的要求和方法参照GB/T14510的补充件执行.

5.5填写工艺通知单

a通知单必须写明任务的性质、色别、色数、版别、印数、工艺方案、作业安排、技术要求及完成期限等.特殊要求应另加文字说明.

签名负责. b.填写工艺通知单要简单明了,字迹清晰、端正,数据准确,如发现差错,一律用红墨水修改,并

6复照

6.1质量标准

复照底片(包括电子分色片)图形完整,无划伤.规矩线齐全:a. b. 线划光洁,注记笔锋和棱角明锐.底片不透明部分密度在3.0以上,透明部位灰雾度不大于0.1;e. 网目半色调底片的网点必须光洁实在,角度正确,层次丰富:d. 分色底片分色正确,其密度层次与原图的色调层次相一致; 复照底片和电分片的精度要求见表2;e.

表2

mm

实际尺寸与理论尺寸允许最大误差种 图幅大小 边长 对角线 最大比较误差 多幅拼接图接边允许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 图和精度要求较高的 ≤对开 ±0.2 ±0.3 0.2其他地图、地图集 >对开 ±0.3 ±0.4 0一般地图 ≤对开 ±0.3 ±0. 4 0.3>对开 ±0.4 ±0. 6 0.4

f. 线划粗细的变形率不超过10%.

62操作方法6.2.1复照准备 6.2.1.1熟悉工艺通知单的要求,确定作业方法.6.2.1.2设备的检查

a.制版照相机的机架必须稳定、水平,原稿架、镜头和检影板三平面要保持互相平行,并垂直于机架的平面.暗箱、暗巨、暗室不漏光、不反光;

b.镜头、梭镜及密度计等光学用具无划伤、霉斑.机器应保持润滑、清洁:

c.检查光源、电器及安全灯是否完好.

6.2.1.3感光胶片的准备

根据工艺要求和原图性质,选用相应型号的感光胶片(见表3).感光胶片的伸缩率不大于0.2%(下同).

表3

感光片类型 感色光范围 使用安全灯黑、白线划图 色盲片、特硬正色片 蓝、紫 红灯彩色线划图 特硬或硬性全色片 全部可见光 暗绿灯或全黑

6.2.1.4药液的准备

根据感光片的性能,原图的特点和环境条件,正确选用配方,严格按配方规定联序配制显影液、定影液和减薄液.

6.2.2检影

a.原图应放于图架中心,抽气压平;

b.打开光源,用最大光圈检影,按照缩放倍率调焦,使影像清晰,图魔尺寸符合精度要求,并作好

记录:

c.光圈置于曝光所需号数,合上镜头盖,并严防机器移动.

6.2.3装片曝光

a.装片时感光胶片应平整,其位置应与检影时影像的位置一致,感光片的药膜面朝向镜头方向:

b.曝光前应检查并调整灯距,使整个版面受光均匀,待光源稳定后曝光.曝光时间应根据缩放倍率、灯距远近、光源强弱、光圈大小、原图反差、感光片性能等因素确定.必要时可用分级噪光法进行试条试验.

6.2.4显影和定影

a.经过曝光的感光片,应先用水湿润,然后浸入显影液中,并不断地摇动显影盒或翻动感光片,使显影作用均匀.显影液温度控制在18~20℃:

b.显影时间应根据配方说明并考虑显影液的新旧程度、显影液温度的高低等来决定:

理,然后定影: e.接近规定显影时间时,可在安全灯下对底片作短暂检查,如显影程度适宜,应立即进行停显处

d.定影后应在流水下充分水洗,如稍有灰雾,可用铁氯化钾、瓷代硫酸钠水溶液减薄,面后水洗晾干.

6.3电子分色制版操作方法

电子分色主要用于晕谊地图、彩色原图等连续调图种的分色加网制版.

6.3.1作业前准备

a.根据电分机的使用要水,接通电源,预热电子元件:预热密度计并用标准板校正其标准值;做好自动显影设备调节准备工作;

b.根据电分机的激光性能选用感光胶版及相应的显影液、定影液;

起沿扫描起始线装贴在原稿辊筒上; .分析原图的色彩、层次及反差,标出扫描范围,根据成图尺寸确定放大倍率,并将原图及梯尺一

d.扫描电子梯尺,显影后测定各缓网点百分数,并与软磁盘中存入的数据进行对照,超过设定数

据2%时,需进行线性化调整.

6.3.2作业标准的设定

a.在原图(或梯尺)上选择正确的定标点进行定标调整;b.根据原图类型选定反射光源或透射光源,确定层次曲线,并进行适当的层次校正和色彩校正; c.确定是否进行底色去除和清晰度强调的程度:d确定网点的点型、角度、扫描线数以及规矩线的设定等.

6.3.3安装感光片胶片、曝光和显影

a作业标准设定后,在安全灯下安装感光片;作业: b.安置电分机各种键和钮,检查其位置是否正确,确认电分机各部运行正常后进行电分扫描加网c.显影:将曝光后记录胶片取出,然后用自动显影机进行显影、定影、水洗及干燥处理.

7拷贝

7.1拷贝质量标准

a.图形完整,规矩齐全:线划、注记清晰,线划粗细变形率不超过5%:b.胶片平整无划痕,膜层率固,不透明部位密度不小于3.0,透明部位灰雾度不大于0.1;c.网点线数、百分数、角度应符合工艺设计要求,网点扩大值不超过2%;d.图尺寸误差不大于0.1mm.套拷误差不超过0.1mm; e.撕膜底片膜层平整、附着性强、染色均匀,易撕有韧性,线划透明不膨胀.

7.2地形图薄膜黑图质量标准

除符合7.1a~c的要求外,还应满足:

#.图廓尺寸与理论尺寸误差:边长不大于土0.2mm,对角线不大于土0.3mm,对角线间的比较误差不大于±0.3mm; b.各要素的同向套合误差不大于0.1mm,相邻图幅同色同种网线的粗细比较误差不超过2%;c.同一图幅的薄膜黑图,规格一致.

7.3拷贝准备

a.热悉工艺通知单,检查原图或底片是否齐全: b.按工艺要求准备所需的网点(线)胶片,确定使用感光胶片、感光撕膜片的型号、裁切尺寸和数量,并配制所需的显影液、定影液及染色液:c.检查打孔机、拷贝机、晒版机、透射密度计等设备及用具是否完好:d.使用测控条在固定电压、光源、显影等条件下,与感光胶片密接噪光,显影后测定各网点的比例误差,误差小于2%时确定为正确曝光时间; e.对未打孔及打孔定位不符合要求的原图进行打孔.分版作业的原图,应按照规矩线严格对准,固定后打孔或者采用补贴孔条的方式处理;

f.裁切感光胶片、感光撕膜片(拼版用的片基),然后按规定要求打孔.

7.4银盐感光片拷贝的操作方法

7.4.1单张底片拷贝

b.将准备好的原图或底片与感光胶片药膜面相对,按相应的孔位敢入拷贝机内,理平片基后抽气,使底片与感光片之间紧密接触,然后按确定的曝光时间曝光:

c.取出感光胶片显影.

7.4.2多张原图、底片套拷

a.固定定位销钉或销钉条(要求与7.4.la相同);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投稿会员:匿名用户
我的头像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