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Y/T 1782-2009 农田土壤墒情监测技术规范.pdf

1782,2009,pdf,墒情,碾压,农业
文档页数:23
文档大小:823.29KB
文档格式:pdf
文档分类:农业
上传会员:
上传日期:
最后更新: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 1782-2009

农田土壤墙情监测技术规范

The technical rules for soil moisture monitoringin farmland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

前言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均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安徽省土壤肥料总站、甘肃省农业节水与土壤肥料管理总站、陕西省土壤肥料工作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彭世琪、钟永红、崔勇、严昌荣、钱国平、万伦、吴男、李文祥.

农田土壤璃情监测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农田土壤墙情监测的术语和定义、自动监测站的设置、农田监测点的设置、土壤含水量及相关参数的测定方法、数据采集、农田土壤墙情评价、农田早情评价以及数据汇总与报告编写.

本标准适用于农田土壤情监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面,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NY/T52土壤水分测定法(重量法)NY/T1121.3土壤机械组成的测定(比重计法)NY/T1121.4土壤容重的测定(环刀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农田土壤含水量对作物不同生育阶段水分需求的满足程度.

3. 2

农田旱情等级levels offarmland drought

受到胁迫危害的程度. 在一定时段内,由于大气干早或者无法正常灌派导致农田土壤含水量降低而引起的作物生长发育

4自动监测站的设置

4.1地点选择

依照气候、地形和生产特点,选择代表性耕种农田,周边没有高大建筑物、便于管理的地块作为监测站的设置地.

4.2设备配置与安装

每个自动监测站配置实时土壤水分测试仪、小型气象站、土壤采样工具、定位设备、数据传输处理设备及相应配套设施.

监测站占地面积不小于30m,应用GPS仪定位,建立保护围栏并设立标志,安装避雷装置.

实时土壤水分测试仪5个测量传感器分别埋入种植田间10cm.20cm、30cm、50cm.80cm的土层中.

4.3基本情况调查

见附录A.

5农田监测点的设置

5.1农田监测点的布设

NY/T 1782-2009

根据气候、地形地貌、土壤类型划分农田土壤境情监测类型区,分别在不同类型区选择主导作物和种植模式一致的连片、有代表性的地块设立农田土壤壤情监测点,每个类型区监测点不少于3个,每个监测点面积不小于2000m².

农田监测点应用GPS仪定位,设立保护标志,并保持长期稳定.

5.2基本仪器设备的配置

土壤水分测试仪、电热恒温干燥箱、百分之一天平、土壤采样工具、定位设备和数据传输处理设备等.

5.3基本情况调查

见附录B.

6土壤含水量及相关参数的测定方法

6.1质量含水量的测定

按NY/T52规定的方法测定.

按NY/T1121.3规定的方法测定.

6.5土壤容重的测定

按NY/T1121.4规定的方法测定.

7数据采集

7.1自动监测站数据采集

自动监测站的土壤境情数据设置为每小时整点记录,数据记录方式见附录E.

小型气象站的温度、相对湿度、光照强度、降雨量等数据设置为每小时整点记录,数据记录方式见附录F.

7.2农田监测点数据采集

7.2.1采集时间

统一定时取样测定土壤水分,每月不少于两次.取样日遇降雨时,日降雨量小于25mm,雨后3d取样测定;日降雨量大于25mm,雨后5d取样测定;取样日前后遇连续降雨则不取样测定.冬季土壤封冻后暂停取样测定,待土壤解冻后恢复取样测定,

在作物关键生育时别和早情发生严重时,应增加取样测定次数.

7.2.2采集层次

在0 cm~100 cm范围内,分为 0 cm~20 cm.20 cm~40 cm、40 cm~60 cm、60 cm~100 cm四个层次进行取样测定,其中,0cm~20cm、20cm~40cm为必测层.对于一些特殊作物,应根据其根系的分布深度增加取样测定层次和深度.

7.2.3采集方法

法或棋盘形采样法,向四周辐射确定多个数据采集点,每个监测点测质量含水量不少于3个点,测容积 在已确定的田块中,以GPS仪定位点为中心,长方形地块采用“S"法,近似正方形田块则采用“X”含水量不少于5个点,沟垄耕作时按沟垄比例分别确定采样测定数,求平均值.

数据记录方式见附录G.

8农田土壤壤情评价

8.1评价因子

土壤质地、土层深度、田间持水量、毛管断裂含水量.

8.2等级划分

根据作物主要根系分布层土壤含水量对作物的满足程度划分为过多、适宜、不足等三个等级.

过多:土壤含水量超过作物播种出苗或生长发育阶段所需适宜土壤含水量上限,对作物播种、出苗和生长产生不利影响,需要采取排水措施.

适宜:土壤含水量满足作物播种出苗或生长发育阶段需求,有利于作物的正常生长.

不足:土壤含水量小于土壤适宜含水量的下限,不能满足作物播种出苗或相应生长发育阶段的需求,一般需要进行灌溉或其他抗早措施.

8.3建立农田土壤壤情评价指标

农田土壤情等级评价指标采用试验归纳法,按不同作物、不同土壤质地分别建立.参见附录H.

9农田早情评价

9.1评价因子

土壤含水量、田间持水量、调萎含水量、主要根系分布层深度和受早作物比例.

9.2等级划分

轻早:土壤水分供应不能满足作物某时段对水分的需求,生长发育受到抑制,出现缺水的外观表现.

中早:土壤水分供应不能满足作物某时段对水分的需求,生长发育受到较重危害,缺水的外观表现较为明显.

重旱:土壤水分供应不能满足作物某时段对水分的需求,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危害,缺水的外观表现明显.

极早:土壤水分出现极严重的亏缺,作物生长发育停止甚至死亡,

9.3建立农田旱情评价指标

农田早情等级指标采用田间试验归纳法,按不同作物、不同土壤质地分别建立.参见附录H.

10数据汇总与报告编写

10.1数据汇总

按照监测类型区和主导作物进行数据归类、分析、汇总和评价.

10.2短期监测报告

包括现时农田土壤含水量及填情等级,两个监测日之间的气象状况,墙情短期变化趋势和需要采取的农事操作建议,如果监测区域内发生早情,还应包括早情等级和发生面积,以及可能造成的损失和补教措施等.

10.3中长期监测报告

综合历史和现时资料,分析农田土壤墙情与旱情发生规律和变化趋势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提出生产对策.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投稿会员:匿名用户
我的头像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