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4984-2025 垦造水田工程建设要求.pdf

2025,4984,DB34T,pdf,垦造,安徽省
文档页数:8
文档大小:338.37KB
文档格式:pdf
文档分类:安徽省
上传会员:
上传日期:
最后更新:

DB34

安徽省地方 标 嬰准

DB34/T 4984-2025

垦造水田工程建设要求

Construction requirements for paddy field reclamation projects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安徽省土地开发复垦整理中心提出.

本文件由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安徽省土地开发复垦整理中心、安徽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安徽省地质灾害应急

技术指导中心)、安徽尚原规划咨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叶培聪、周晓艳、沈国本、庞韶鹏、解华军、刘洋兵、王效辉、刘王兵、杨章贤、王宇翔、田甜、兰春、樊远成、张丽、蔡华杨、王亚楠.

垦造水田工程建设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垦造水田工程建设的类型区划分、选址、工程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垦造水田工程的建设.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面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15618土地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制标准(试行)GB/T30600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50052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3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61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GB/T50085喷灌工程技术规范GB50201防洪标准GB50265泵站设计规范 GB50288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标准GB/T50485微灌工程技术标准SL265水闸设计规范SL482灌溉与排水渠系建筑物设计规范 TD/T1012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垦造水田reclam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paddy fields通过工程、生物等措施,将非耕地开垦为水田或水浇地、早地改造为水田.

3.2 耕作田块cultivatedfield由末级固定沟、路、渠所围成的耕作单元,又分为条田和梯田.

3.3条田strip field依据灌排水方向,修筑成几何形状为长方形或近似长方形的水平田块.

3. 4梯田terracefield在丘陵山地区,依据地形沿等高线方向修筑的阶梯状田块.

DB34/T 4984-2025

3.5

田间防渗层field impermeablelayer

为控制水田垂向渗漏而建设形成的密实土层.

3.6田间防渗工程fieldimpermeable project 为控制农田日渗漏量、提高水田保水能力而采取的田间防渗工程技术措施.

3.7渗漏强度leakage strength土壤水分在单位时间内渗漏的水量,包括垂向渗漏和侧向渗漏,以m/天表示.

4类型区划分

垦造水田的类型区划分见表1.

表1类型区划分表

类型区 地形特征 区域范围平原区 皖北 地形平坦. 包括阜阳、亳州、淮北、宿州、蚌埠和淮南北部.沿江 包括马鞍山、芜湖、铜陵以及宣城北部、池州北部、安庆东部和南部.丘陵区 皖西 地形复杂,主要是山地和丘陵,包括六安西部和南部、安庆西部. 地形为岗冲相间、交替分布. 包括合肥、滁州以及淮南南部、六安东部和北部.山地区 皖南 间有山间盆地和河谷平原. 包括黄山、宣城南部、沧州南部.

5选址

5.1一般要求

5.1.1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并与相关专项规划相协调.5.1.2灌溉水资源有保障,水质符合GB5084的要求.5.1.3地形坡度应在25°以下,地形条件应有利于工程建设、农业生产.5.1.4土地权属清晰.5.1.5建设前地类认定依据最新的国土变更调查成果.

5.2非耕地开垦

5.2.1耕地后备资源,以及国土空间规划、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等专项规划确定的土地整治重点区域.5.2.2最新的国土变更调查中标注即可恢复或工程恢复属性图斑的集中区域.5.2.4水稻主产区或水稻传统种植区. 5.2.3与周边已有水田能够集中连片,面积不小于400m的区域.

5.3水浇地、旱地改造

5.3.1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改造意愿强的区域. 5.3.2水源充足区域,且经过工程和生物措施,能满足水稻等水生农作物正常生长.5.3.3部分水源充足的低坡、低丘或山地,通过抽水,能满足灌溉条件的区域.5.3.4历史上种植过水稻的区域.

6工程措施

6.1土地平整工程

6.1.1耕作田块布置

6.1.1.1应根据地形、地貌和垦造后种植模式确定耕作田块大小.6.1.1.2田块布置后的长度和宽度应满足种植、经营、作业、节水、节能等农业科技的应用.6.1.1.3田块方向应满足在耕作长度上光照时间最长、受光热量最大要求.6.1.1.4田块布局应与灌溉系统、排水系统、田间道路系统的布局相协调. 6.1.1.5平原区宜修建条田,当地形坡度变化较大时宜修建梯田:丘陵区和山地区,宜修建梯田.6.1.1.6条田或梯田内部宜布置格田,格田长度宜为60m~120m,宽度宜为20m~40m.

6.1.2田面平整

6.1.2.1田面平整后,横向地表坡降应小于1/2000,纵向地表坡降小于1/1500. 6.1.2.2格田田面高差应当控制在3cm以内.

6.1.3田块修筑

6.1.3.1条田

6.1.3.1.1相邻条田间的田面高差应满足末级固定沟渠上下水位衔接的要求.6.1.3.1.2田埂应夯筑土坝为主,不能夹杂树根、杂草等物.也可因地制宜采用砖、石、防渗膜等材 料砌筑.土质田埂宜用粘土夯筑,夯实度≥90%.6.1.3.1.3条田建设要求见表2.

表2条田建设要求

田坝高度(cn)类型区 平原区 宜南北向,与主害风方向垂直. 田块方向 长度(m) 009~006 80~300 宽度(n) 面积(hm²) 3. 0~18. 0 20~30 田埂宽度(cn) 30~40丘陵区 顺等高线方向 50~300 50~300 0.3~9.0 20~30 20~40山地区 顺等高线方向 50~300 30~200 0. 2~6. 0 20~30 20~40

6.1.3.2梯田

6.1.3.2.1田面长度宜为50m~200m.山地区梯田化率不低于90%.水平梯田断面参数见表3.

表3水平梯田断面参数

地面坡度(°) 2~5 田面净宽B(n) 10~15 田坎高度H(m) 田坎坡度a(°) 85~805~10 01~8 0. 5~1. 2 0.7~1.8 80~7510~15 7~8 1. 2~2.2 75~7015~20 6~7 1. 6~2.6 70~6520~25 5~6 1. 8~2.8 65~60注1:地形坡度2~5°时,应结合实际情况确定修建梯田或条田. 注2:土层较薄地区,田面宽度可适当减小.注3:土质疏松地区,田块宽度取小值,田坎高度取小值:土质密实地区,田面宽度取大值,田坎高度取大值.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投稿会员:古德
我的头像土木圣经9.9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