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光伏行业分析(联合资信 工商评级三部).pdf

2025,pdf,三部,其他资料
文档页数:11
文档大小:1.17MB
文档格式:pdf
文档分类:其他资料
上传会员:
上传日期:
最后更新:

2025年光伏行业分析

联合资信工商评级三部

2024年,中国仍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新增和累计光伏装机容量仍位居全球首位,但增速明显放缓:制造端产能依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占据全球90%以上的市场份额.但土地资源限制、区域市场饱和以及并网消纳等因素对全球新增装机的影响进一步凸显:制造端供需失衡加剧,光伏主产业链产品和辅材价格均大幅下跌,光伏制造企业经营亏损严重.

展望2025年,预计光伏产业竞争将愈加激烈,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增速将继续放缓,但随着制造端落后产能和低效产能“出清”节奏加快,光伏产业有望进入良性发展阶段.

一、行业运行概况

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全球能源结构转型持续推进,同时随着光伏发电技术的快速选代,光伏度电成本持续下降,近年来全球光伏发电装机容量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024年,受土地资源限制、区域市场饱和、并网消纳等因素影响,全球光伏装机增速明显放缓,同时制造端供需失衡加剧,光伏主产业链产品和辅材价格均大幅下跌.

(一)光伏主产业链分析

2024年,中国新增和累计光伏装机容量仍为全球第一,制造端产能占据全球90%以上的市场份额,中国光伏制造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已不可动摇.但受土地资源限制、区域市场饱和、并网消纳等因素影响,全球光伏装机增速明显放缓,同时因制造端大规模扩张导致供需严重错配,供应链价格大幅下跌.

1.制造端

近年来,中国光伏制造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制造端产能和产量规模均位居全球第一,已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支撑.根据CPIA数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全球多晶硅、硅片、电池片和光伏组件的有效产能分别为245.8万吨/年、974.2GW、1032.0GW和1103.0GW,其中中国分别占93.6%、97.9%、90.1%和83.4%.2023年,全球多品硅、硅片、电池片和光伏组件的实际产量分别为245.8万吨、974.2GW、1032.0GW和1103.0GW,中国分别占91.5%、98.1%、91.9%和84.6%.2024年,中国光伏产业依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多品硅、硅片、电池片和光伏组件产量分别为182万吨、753GW、654GW和588GW,分别同比增长23.6%、12.7%、10.6%和13.5%.2023年以来,中国光伏产业快速扩张,产业链各环节产能过剩严重,供应链价格大幅下跌,光伏制造企业经营业绩承压,现金流持续“失血”.受此影响,2024年,中国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产能扩张力度明显放缓,开工率降低,产量增速同比明显放缓.

光伏产业链上游主要为多品硅和硅片环节.多晶硅作为光伏产业的核心原材料,其主流生产技术主要为三氯氢硅法和硅烷流化床法,产品形态分别为棒状硅和颗粒硅,2024年棒状硅和颗粒硅市占率分别为85.6%和14.4%.其中,颗粒硅生产过程中所消素影响,目前颗粒硅只能为掺杂料使用,掺杂比例大约为15%~20%.目前,颗粒硅生产企业主要为协鑫科技控股有限公司,但近期随着多品硅头部生产企业通威股份有限公司开始布局粒状硅,颗粒硅在行业内的认可度明显提升.2023年底,全球多品硅

产能由2022年底的134.1万吨/年大幅增长至245.8万吨/年,产能将近翻倍,供需格局明显转变,多晶硅价格自2022年四季度开始快速下降.2024年,随着在建多品硅产能逐步投产,市场供需失衡局面加剧,多品硅价格持续探底,曾一度跌破行业内优秀企业的可变成本”.

光伏硅片是实现多晶硅原材料向电池片转变的重要环节,金刚线切割等技术的进环节的主要发展方向.光伏硅片环节分为拉棒和切片两个环节.近年来,随着技术不断升级,光伏硅片生产环节综合能耗持续降低,2024年拉棒环节耗电量和切片环节百万片.随着下游N型电池片市占率不断提升,光伏硅片薄片化进程加快,2024年用于HJT电池和TOPCon电池的N型硅片平均厚度分别为110um和130um,分别较2022年下降15um和5um.近年来,光伏装机需求的增长直接激发了硅片厂商扩产的热情,同时随着部分下游企业加快垂直一体化产能布局,光伏硅片产能规模快速扩张,整体呈现供应过剩的局面.截至2023年底,全球硅片总产能约为974.2GW,同比增长46.7%:2023年,随着原材料产能的充分释放,多品硅供应紧缺已不再成为制约光伏产业发展的限制因素,全球光伏硅片产能利用率较2022年底提升12.6个百分 点至70.0%,但产能利用程度仍较低:进入2024年后,下游需求放缓,行业“内卷”严重,硅片产能扩张速度明显减慢.价格方面,光伏硅片作为多品硅直接下游产业,其价格变动主要受上游成本传导影响较大,叠加自身产能过剩,库存积压较大,光伏 硅片价格自2022年四季度开始持续走低,2024年二季度以来光伏硅片价格已低于现金成本,硅片厂商开工率明显降低.

图1.12022年以来多晶硅、单晶硅片和电池片价格走劳情况

数据来源:Wind

是实现产业“降本增效”目标的主要创新方向,同时也是整个光伏产业技术选代升级 光伏产业链中游环节主要为电池片和光伏组件.电池片作为光伏发电的核心部件,最快速的环节.随着PERC单品电池光电转换效率已经达到极限,2024年以来量产产线全部为N型电池片.2024年,受益于TOPCon电池改造成本低且光电转换效率明显高于PERC电池片,TOPCon电池成为主流电池技术路径,其市场占有率由2023年的23.0%快速提升至71.1%.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异质结电池和XBC电池的平均转换效率达到25.6%和26.0%,下游市场对HJT和BC电池片的认可度明显提高,2024年异质结电池和XBC电池市场占比分别提升至3.3%和5.0%,但受其设备投资成本大、银浆耗用量多且量产难度较大等因素影响,HJT和BC电池产能规模模式,并逐渐向上下游延伸,电池片生产规模基本与下游组件相匹配,2024年末全球 仍偏小.近年来,多数电池片生产企业已形成“硅片-电池片-组件”垂直一体化生产电池片和组件产能分别较2022年底增长均超100%:受电池片路径出现分歧和技术选代影响,电池片环节存在较大规模落后产能,沉没成本较高.2023年以来,电池片 和组件产能利用率均维持在50%~60%,产能过剩严重,电池片和组件产品价格均持续下跌至历史低位.根据Infolink数据统计,2024年11月TOPCon组件最低价已降至0.60元/W,跌破行业内优秀企业的可变成本.截至2024年底,TOPCon电池片(210mm)和TOPCon组件平均价格分别为0.28元/W和0.71元/W,分别较年初大幅下降40.43%和29.00%,行业“内卷”十分严重.

2.发电端

在全球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全球光伏发电装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根据CPIA数据统计,2023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约390GW,同比增长约69.6%,其中中国新增光伏装机217GW,同比增长148%,以新增装机全球占比约50%引领全球光伏市场增长.2024年,受土地资源限制、区域市场饱和、并网消纳以及上网电价变动等因素影响,全球光伏装机增速明显放缓,全球光伏新增装机约530GW,同比增长约35.9%,其中中国光伏新增装机277.57GW,同比增加28.3%.截至2024年底,中国光伏累计并网装机容量超出880GW,新增和累计装机容量仍位居全球第一.

表1.1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产品需求测算

项目 2023年 2024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GW) 390 530假设容配比 1.26 1.26光伏组件需求量(GW) 491.40 667.80电池片用求量(GW) 491.40 667.80

单晶硅片需求量(GW) 491.40 667.80假没硅片铸腔环节硅耗量(g/W) 1.08 1.07假设硅片拉棒环节硅耗量(g/W) 1.060 1.060假设多晶硅生产环节硅耗量(pW) 1.08 1.08多晶硅需求量(万吨) 113.02 6'51

数得长源:CPIA

全球新增装机530GW,对光伏组件、电池片和硅片的需求量均为667.80GW左右, 假设光伏系统中组件安装容量与逆变器额定容量的比值为1.26:1,按照2024年对多品硅的需求量约为153.59万吨.整体看,即使2024年不新增产能的情况下,2023年底制造端产能规模也可以满足2024年装机需求,光伏产业链呈现阶段性、结构性产能严重过剩状态.

(二)光伏辅材产业基本面分析

2024年以来,随着多品硅价格大幅下跌,银、铝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光伏组件成本结构发生较大变化,铝边框、玻璃、银浆和胶膜成本占比明显提升,期末TOPCon双面组件中铝边框、玻璃、银浆和胶膜成本分别约占14%、13%、12%和7%:随着下游应用端对双面组件发电增益的认可度提升,双面双玻组件渗透率增加,光伏背板需求量明显下滑.

1.光伏玻璃

2024年,中国光伏玻璃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仍维持在90%以上,仍是全球最大的光伏玻璃生产国和出口国.其中,信义玻璃控股有限公司、福莱特玻璃集团股份有60%,市场集中度高.

光伏玻璃生产技术以压延工艺为主,主要分为面板(盖板)玻璃和背板玻璃.2024年,随着前期产能快速扩张、叠加下游组件排产需求疲软导致光伏玻璃阶段性供需失衡,产品价格快速下跌,部分企业的老旧产能冷修加速,同时受监管部门对新建产能的管控趋严影响,光伏玻璃扩产放缓,冷修产能难以复产.根据公开数据统计,截至至8.4万吨/天,2024年累计产量1606.2万吨,同比下降35.2%.价格方面,截至2024年底,厚度2.0mm和3.2mm的光伏玻璃平均价格为11.75元/平方米和19.50元/平方米,较年初下降32.86%和26.4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投稿会员:匿名用户
我的头像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