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统计信息中心
国卫统信便函(2022)70号
国家卫生健康委统计信息中心 关于印发《电子健康卡医疗健康便民 服务应用指南(V1.0)》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做好电子健康卡便民惠民服务,促进提升电子健康卡应用服务能力,我中心组织编制了《电子健康卡医疗健康便民服务应用指南(V1.0)》,现印发你们,供参照使用.
抄报: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
电子健康卡医疗健康便民服务
(V1.0)
目录
引言1范围2术语与定义3总体架构 54主要功能应用,4.1入院服务应用. .64.2预约服务应用.. 64.3就诊服务应用. 124.4住院服务应用 194.5区域协同应用. 224.6健康管理应用. 245信息安全保障. 326标准规范.
引言
居民健康卡是国家卫生健康委统一规划实施、面向全国居民发放、在全国医疗卫生机构通用、方便居民看病就医的统一标准“就诊服务卡”,可方便实现居民全程健康管理,提升居民健康的统一服务水平,是国家卫生信息化“46312工程"框架提出的实现医疗卫生服务跨系统、跨机构、跨地域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所必须依赖的个人信息基础载体.
随着移动技术的发展,电子健康卡作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介质孕育而生,是实体健康卡(IC卡)的虚拟化形式,它利用成熟的二维码技术,结合标记化技术,可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身份认证服务,用于健康管理、诊疗流程优化、医疗便民结算等方面.
电子健康卡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面向全国居民设计发放的全国统一标准的就诊服务凭证,其发行降低了成本,促进了实体居民健康卡向电子健康卡的快速迁移.便于居民获取连续的医疗健康服务和免费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可实现个人全生命周期电子健康档案的动态更新,方便群众就医与健康管理.电子健康卡已成为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患者身份主索引和诊疗信息互认共享的“数字钥匙”.
2018年12月,《关于加快推进电子健康卡普及应用工作的意见》要求“开展电子健康卡便民惠民服务,支持使用电子健康卡提供预约诊疗、先诊疗后付费、在线医保结算、移动支付等便捷就医服务,优化服务流程,突出便捷性,以健康实惠引导居民主动持电子健康卡接受各类医疗健康服务”.
2020年12月14日,《关于深入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五个一"服务行动的通知》提出推进“一码通"融合服务,破除多码并存互不通用信息壁垒.强化行业内“一码通用”,“各地要按照国家制定发布的统一技术标准规范,加快推进居民电子健康卡规范应用,重点解决医疗健康服务“一院一卡、互不通用"问题.鼓励各地以普及应用居民电子健康卡为抓手,推进实名制就医,加强居民卫生健康身份标识与使用管理.推动居民电子健康卡替代医疗卫生机构就诊卡,拓展在诊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慢病管理、在线信息查询、健康教育、血液管理等领域的使用,逐步实现卫生健康行业内一码通用.对老年人、儿童等群体,要合理保留线下人工服务,切实解决智能技术障碍”.
由此可见,随着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加快向医疗健康领域落地,电子健康卡作为医疗健康便民服务应用的基础工具,对加快推进医疗健康服务“线上线下一体化”,延伸
应用场景并催生服务形态创新,起到积极作用.同时,电子健康卡的普及,有利于全面落实实名制就医,支撑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互通共享:有助于“多卡多码融合”,激活“三医联动”,提升行业治理能力:有益于持续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进一步深化医改政策落地落实.可以预见,电子健康卡不仅是当前特殊时期的一项使民服务应用,在未来的发展中,全国统一的电子健康卡也将继续为广大居民享有多元化的医疗健康服务提供有效支撑.因此,编制本指南为指导各地开展电子健康卡相关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1范围
本指南包括电子健康卡医疗健康便民服务的总体架构、功能设计、信息安全保障和标准规范等.
本指南适用于各省市卫生健康委、疾控中心及医疗卫生机构等,在开展跨领域业务协同、医防融合等工作中,建设基于电子健康卡的医疗健康便民服务应用,保障居民就医、健康管理需求.
2术语与定义
电子健康卡ID
通过用户身份标识建立的居民健康卡电子账户.健康卡电子账户使用时,可通过二维码形式展现为电子健康卡.
电子健康卡客户端应用软件
设备中运行的完整的且包含电子健康卡功能的客户端应用软件.设备类型包括手机、自助终端及其他类型的终端.电子健康卡客户端应用软件包括但不限于客户端应用软件APP、第三方服务号/小程序等表现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