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65.020 B15 NY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2052-2011 菜豆象检疫检测与鉴定方法 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for Acanthoscelides obtectus (Say) 2011-09-01发布 2011-12-01实施 雪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 NY/T2052-2011 菜豆象检疫检测与鉴定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菜豆象Acanthoscelides obtectus(Say)的检疫检测与鉴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豆类生产及贮存、调运过程中对菜豆象的检疫检测与鉴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5569农业植物调运检疫规程 3原理 3.1分类地位 菜豆象属鞘翅目(Coleoptera) 豆象科(Bruchidae). 3.2检测原理 菜豆象主要借助被侵染的豆粒进行传播.菜豆象形态特征参见附录B、附录C和附录D 分布寄 主范围和为害特征参见附录E. 4仪器、用具及试剂 4.1仪器、用具 仪器:生物显微镜、体视显微镜、测微尺、培养箱、农用软X光机、照相机等. 用具:玻璃瓶、白瓷盘、培养皿、镊子、小烧杯、酒精灯、微型解剖刀、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吸管、吸 水纸、滤纸、脱脂棉、纱布、指形管、小毛笔、记号笔、标签、各类孔径样品筛. 4.2试剂 食盐或硝酸铵、0.5%氢氧化钠(NaOH)、1%碘化钾(KI)、2%碘酒、70%乙醇、无水酒精、10%氢氧 化钾(KOH)溶液或10%氢氧化钠(NaOH)溶液、酸性品红染色剂、植物油或机油. 5检测 5.1产地检测 5.1.1检测范围 菜豆象寄主植物. 5.1.2检测时期 日均气温在15℃以上,豆类作物成熟中后期. 5.1.3取样方法 在待检测地块内,随机选取30个样点,对每个样点进行5次扫网,每次扫网面积约为0.25m2 每个 样为采自3个样点扫网所获昆虫样本. 如需采集幼虫进行鉴定时,采用随机取样检查法,样点数量不少于30个点,每个点的面积为 0.25m2 每个样为采自3个样点整株豆英中的500g豆类. 5.2调运检测 1 NY/T2052-2011 5.2.1检测范围 豆类产品及其盛装、贮藏、运输的器具,豆类货物的堆放处. 5.2.2检测时期 豆类在仓库内储存或者调运期间,可常年检测. 5.2.3取样方法 仔细检查货物包装物外表、铺垫材料、车、船、集装箱的四壁、包装袋的边、角、缝隙等处,查看是否有 疑似菜豆象成虫或受害豆粒、蜕、排泄物等,如有则取成虫及受害豆粒. 抽取样品按GB15569的相关规定进行. 5.3取样结果及记录 将取样获得的豆类置于样品采集袋内,将收集的疑似菜豆象成虫、幼虫、蛹、卵及蜕等保存于相关容 器中,注明采集时间、采集地点、采集人、寄主后,送实验室进一步培养、检测鉴定. 抽样记录于附录A中的表A.1. 6检查方法 根据实际工作条件,选择以下1种或1种以上方法,检查上述所抽样品是否有为害状或疑似菜豆 象,并收集各虫态标本. 6.1肉眼检查 检查豆英内腹线上是否有狭缝或小孔,狭缝或小孔内是否有卵.剥开豆英检查是否有幼虫,仔细检 查豆粒上是否有虫卵、豆粒上有无幼虫蛀人孔、有无“小窗”或羽化孔,查看有无幼虫、蛹或成虫. 6.2过筛检查 用黑色作衬底,将检验样品放入4mm圆孔样品筛内回旋过筛,观察筛下物.首先检查筛下物内有 无成虫、卵和幼虫,然后用毛刷将筛下物扫入培...
推荐内容/By 规范库
-
T/FDSA 0101-2025 寡糖链检测试剂盒(荧光毛细管电泳法).pdf
-
GB/T 5503-2025 粮油检验 碎米检验法.pdf
-
GB/T 46099-2025 机动车检验 零气源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pdf
-
GB/T 27743-2025 变压器专用设备检测方法.pdf
-
GB/T 26171-2025 电线电缆专用设备检测方法.pdf
-
GB/T 23182-2025 饲料质量安全检测方法建立、确认、验证和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实施指南.pdf
-
GB/T 18182-2025 金属压力容器声发射检测及结果评价方法.pdf
-
GB/T 14999.1-2025 高温合金检验方法 第1部分:低倍组织.pdf
-
GB/T 15682-2025 粮油检验 稻谷、大米蒸煮食用品质评价方法.pdf
-
GB/T 15147-2025 核燃料组件零部件的渗透检验方法.pdf
-
GB/T 14999.2-2025 高温合金检验方法 第2部分:高倍组织.pdf
-
GB/T 11147-2025 沥青取样法.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