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13.030.50 CCS 6 17 T/SDSES 山东环境科学学会团体标准 T/SDSES025-2023 再生剥离液 Regenerated stripping liquid 2023-04-27发布 2023-04-27实施 山东环境科学学会 发布
T/SDSES 025-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山东省环境科学学会提出.
本文件由山东环境科学学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临沂中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无锡中天固废处置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戴克峰、刘宾伟、杨翠格.
T/SDSES025-2023 再生剥离液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再生剥离液的分类和命名、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和随行文件、包装、运 输和贮存.
本文件适用于以显示器件制造行业产生的含剥离液工业废弃物为原料,经蒸馏、精馏等综合处理后 所得的再生剥离液,主要用于显示器制造行业及其他相关化工行业,不适用于食品行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面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190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GB/T3143液体化学产品颜色测定法(Hazen单位-铂-钻色号) GB/T6283化工产品中水分含量的测定卡尔费休法(通用方法) GB/T6678化工产品采样总则 GB/T6680液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 GB/T 6682 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 GB/T 9722 化学试剂气相色谱法通则 GB/T 9724 化学试剂p值测定通财 GB/T 23942 化学试剂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通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 本文 再生剥离液 regenerated striping liquid 显示器制造行业产生的废划离液,其生要成务为环戊酮、二甲基亚矾、二乙二醇丁醚、N-甲基吡略 烷酮、NN-二甲基甲酰胺中一种或多种,经蒸馏、精馏等方法处理后,能满足显示器制造行业及其他相 关化工行业应用要求的剥离液.
4分类和 命名 根据产品含水量分为水系和非水系.
根据产品用途分为I型和Ⅱ型,其中I型产品用于显示器件制 造行业,Ⅱ型产品用于其他 相关化工行业.
5要求 5.1外观:无色透明液体,无可见杂质.
5.2再生剥离液应符合表1的技术要求.
T/SDSES 025-2023 表1技术要求 指 标 II型 项 目 1型 一级 二级 水系 非水系 水系 非水系 水系 非水系 有效成分(环戊酮二乙二醇丁醚N-甲基喻略烷酮 ≥70.0 ≥99. 0 ≥68.0 ≥98 ≥65.0 ≥95. 0 二甲基亚N,N-二甲基甲酰胺)/ 单一最大杂质u/% ≤0. 1 ≤0.1 ≤0.3 ≤0.5 水分 30.0 ≤0. 1 pH(10%水溶液) 色度/Hazen单位(铂-钻色号) 20 金属元素总量*u/(mg/kg) 金属元素总量主要指指砷(As)、销(Cd)、铅(Pb)、 (Hlg) 铬(Cr)5种元素的总量,其他金属元素可由供需双 方共同协商.
警示- 使用本文件的人员应有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
本文件并未指出的安全问题.
使用者 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符合国家有关法规的规定.
6试验方法 6.1一般规定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蒙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符合GB/T6682规定的三级水.
6.2外观的测定 在50mL具塞 色管中,注入试样50l,在自然光或日光灯下目视观察.
6.3有效成分含量及单一最大杂质含量的测定 6.3.1方法提要 在选定的工作条件下, 将样品注入气相色谱仪,气化后通过毛细管色谱柱,使其中各组分分离,用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 用校正面积归一化法进行定量,扣除样品中水分,得到样品中有效成分含 量及最大杂质含量.
6.3.2试剂 6.3.2.1 氮气:体积分数不低于99.99%,经硅胶与分子筛干燥、净化.
6.3. 2.2 氢气:体积分数不低于99.99%,经硅胶与分子筛干燥、净化.
6.3.2.3 空气:经硅胶与分子筛干燥、净化.
6.3.2.4 环戊酮:质量分数≥99.5%.
6.3.2.5 二 乙二醇丁醚:质量分数≥99.5%.
6.3.2.6 N-甲基吡略烷酮:质量分数≥99.5%.
6. 3. 2.7 二甲基亚矾:质量分数≥99.5%.
6. 3. 2.8 NN-二甲基甲酰胺,质量分数≥99.5%.
2
T/SDSES 025-2023 6.3.2.9乙醇:色谱纯,无干扰峰.
6.3.3仪器 6.3.3.2记录装置:色谱工作站.
6.3.3.3进样器:1uL微量注射器或自动进样器.
6.3.4色谱柱及典型操作条件 本文件推荐的色谱柱及色谱操作条件见表2,能达到同等分离程度的其他色谱柱及操作条件也可采 用.
典型色谱图见附录A中图A1.
表2推荐的色谱柱和色谱操作条件 项 目 色谱柱 100%二甲基 柱长×柱内径×膜厚 <0. 32n 柱箱温度/℃ 初温50℃,保持8nin, 进样口温度/℃ 检测器温度/℃ 250 柱流量/(nlL/min) 分流比 进样量/uL 6.3.5分析步骤 6.3.5.1校正因子的测定 6.3.5.1.1校准混合溶液的配制 称取适量环戊酮、二乙 醇丁醚,N-甲基毗略烷酮、二甲基亚钢、N,N-二甲基甲酰胺于10mlL容量瓶 中,记录各组分的质量. 各组分比例与应与待测样晶相近. 用乙醇稀释至刻度,充分混匀. 称量并记录 加入的乙醇质量,以上称量均精确至0.0001g 6.3.5.1.2 校正因子的测定 在与择品测定相同的色谱操作条件下,测定校准混合溶液,记录各组分峰面积. 至少重复测定两次, 直至两次相对校正因子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不大于5%. 6.3.5.1.3校正因子的计算 有效成分相对于乙醇 校正因子按式(1)计算: f= A xm Axm (1) 式中: A 校准混合溶液中乙醇的蜂面积: m 校准混合溶液中有效成分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Ai 校准混合溶液中有效成分的峰面积: 校准混合溶液中乙醇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