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T 8002-1991 测绘仪器防霉、防雾、防锈.pdf

1991,8002,pdf,窗户,防雾,测绘
文档页数:7
文档大小:421.55KB
文档格式:pdf
文档分类:测绘
上传会员:
上传日期:
最后更新:

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行业标准

测绘仪器防霉、防雾、防锈

CH/T8002-91

The preventive of mould fog rust forsurveying and mapping instruments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测绘仪器防霉、防雾、防锈的分类、周期、技术要求和相应的措施.本标准适用于测绘仪器在使用、检修及保管过程中的防霉、防雾、防锈(以下简称三防).

2引用标准

ZBY250光学仪器防霉、防雾、防锈试验方法ZBY251光学仪器防霉、防雾、防锈技术要求

3测绘仪器三防的分类

3.1在连续半年时间内(含半年),仪器的主要工作环境在野外的属外业三防类.3.3凡是在检修中的仪器属检修三防类.3.4在连续半年时间内(含半年),没有投人使用,存放于室内的仪器属保管三防类.

4测绘仪器各三防类的三防周期

三防周期:对仪器采取三防措施后所持续的时间

4.1外业三防类的三防周期为半年(含半年以内).4.2内业三防类的三防周期为一年(含一年以内).4.3检修三防类的三防周期指在整个检修过程中(含检修合格后未交给用户的保管期间),一-般为半年.4.4保管三防类的三防周期为一年(含一年以内).

5技术要求

5.1测绘仪器霉、雾、锈的等级评定按表1分为4级.

5.2 根据本标准5.1评定的霉、雾、锈等级及三防类的分类要求,将测绘仪器的三防级别按表2分为4级.

表1测绘仪器霉、雾、锈的等级评定标准

等级 霉 雾 锈放大6~30倍观察光学零件 放大6~10倍观察光学零件 保持金属表面原有的光泽,无o 表面看不到霉菌生长 表面,看不到起雾现象 任何变色

续表1

等级 霉 雾 锈肉眼看不到霉菌生长,但放大 肉眼看不到雾迹,但放大6~ 失去金属表面原有的光泽,局1 6~10倍观察时,能清楚地看到三 10倍观察时,能看到明显雾迹 部产生均匀灰黑色叉或三叉以内的菌丝肉眼能看到三叉以上菌丝,并 肉眼能看到明显雾迹,但在单 金属表面局部出现棕色斑痕,开始形成周围有粘液泄出的霉斑, 个光学零件表面的覆盖面积不超 或在金属表面上出现的锈斑总面2 但在单个光学零件表面的覆盖面 过(含等于)25% 积不大于(含等于)该金属表面总积不超过(含等于)25% 面积的10%在金属表面上出现的锈斑总十结的粘液斑痕并在单个光学零 菌丝已无明显边缘,或形成了 雾迹严重,在单个光学零件表3 面的覆盖面积超过25% 面积大于该金属表面总面积的件表面的覆盖面积超过25% 10%,或在锈斑处出现堆积物

5.3 测绘仪器的三防级别超过表2规定时,必须经过修理,达到表2规定的级别才准使用.

表2测绘仪器的三防级别评定标准

三防级别三防类 0 1 2 3 备霉 0-1 0-2 0-3 2-3 延续时间不得超过一个三防周期(超过时外雾 0-1 0-2 0-3 2-3 应送修)的:业 1.位于光学系统像面上的光学零件表面锈 0-1 0-2 0-3 2-3或金属的精加工表面的三防级别达到2级时;0 0-1 0-2 1-3 2.其他光学零件表面或无镀(涂)覆盖层内 雾 0 0-1 2-0 1-3 的金属零件表面的三防级别达到3级时业锈 0 0-1 0-2 1-30 1-0 .*.. ..检修 雾 0-1 0-2 .. .. 检修合格的仪器,三防级别不得低于1级锈0 0-1 .. ..0 0-1 0-2 .保雾 0 0-1 -0 .. 三防级别达到2级的仪器延续时间不得管 超过一个三防周期,超过时应立即送修锈 0 I-0 0-2 ...

6 测绘仪器的三防措施

测绘仪器的三防措施按表3采用.

表3测绘仪器的三防措施

三防基本措 三防分类措施1.测绘光学仪器在生产过程中应严 防霉 防雾 防锈格按ZBY250、ZBY251中的各项1.每日收装仪器前,应1.每次清擦完光学零件1. ,每目收装仪器前,应要求执行 将仪器光学零件外露 表面后,再用干棉球 检查金属裸露面的临2.购买一台新仪器应弄清该仪器所 擦试一遍,以便除去采取的三防措施,所用的三防药 外 表面清刷干净后再盖 时保护层是否完好,品及三防保证期 业 镜头盖,并使仪器外 表面潮汽 如有缺陷时须及时补3.收到-台新仪器应进行一次全面 m 表清洁后方能装箱密2. 调整或操作仪器时, 涂的三防性能检查并作记录,建立 防 封保管 勿用手心对准光学零2. :凡测区作业终结收测三防保养档案.如果发现有霉、 类 2. 仪器外壳有通孔的, 件表面 时,将金属外露面的雾、锈现象产生,在三防保证期 用完后须将通孔盖住 一般情况下6个月 临时保护油脂全部清[3.内应立即向销售单位或生产厂联 3.仪器箱内应放人适当 (湿热季节或湿热地区 除干净,涂上新的防

续表3

三防基本措施 三防分类措施系,超过三防保证期的应由接收 防霉 防雾 防锈单位及时进行除霉、除雾、除锈 当防霉剂 3个月)须对仪器的 锈油脂处理,更新三防材料 4.一般情况下6个月 光学零件外露表面进3. 外业仪器防锈用油4.对接收到的仪器,应除去光学零(湿热季节和湿热地 行一次全面清擦 脂,除了具有良好的件外露表面、仪器外表、附属装置 区1~3个月)应对仪4. 每次测区作业终结 防锈性能,还应具有表面的灰尘、脏物,保证仪器外部 外 器的光学零件外表 后,应对仪器的光学 优良的置换性,并应零件处于清洁状态 业 面进行一次全面的清 零件外露表面进行清 符合挥发性低、流散E 擦 擦 性小的要求5.按三防标准要求和仪器说明书的规定,配齐仪器所需三防用品 防 5.防止人为破坏仪器的4. --般情况下6个月6.每台仪器必须有专职或兼职人员 类 密封造成湿汽进人仪 (湿热季节或湿热地器内腔和浸润光学零 区1~3个月)须对仪定期进行三防保养,并做好三防 件表面 器外露表面的润滑防效果记录.对三防效果不好的要 锈油脂进行一次更换分析其原因,并不断改进三防措施 1.每台仪器必须配备仪1.防止人为破坏仪器密1.根据仪器的润滑防锈7.仪器室应尽量按仪器说明书的要 封造成湿汽进人仪器求设计和配置,或者做到清洁、防 器罩,每次操作完毕, 要求和说明书用油的应将仪器罩罩上 内腔和浸润光学零件 规定适当选用不同配尘、干燥(配备除湿装置将相对湿 2.对作业中的仪器,每 表面 合间隙、不同运转速度控制在70%以下)室内严禁存 周应对仪器外表进行2.避免仪器运转时将油 度和不同轴线方向所清擦 脂挤压或拖粘于光学 用的油脂放酸、碱、盐或其他有害物品 零件表面上 2.-般应在-年(混热8.在安装、调整或操作仪器时,切勿 3.一般一年(湿热季节用手指直接接触光学零件表面或 或湿热地区6个月)3. 一般在一年(湿热季 季节或湿热地区6个内 须对仪器未密封的部 节或湿热地区3~6 月)须将仪器所用临金属裸露面.如有接触应立即用 业 分进行一次全面的清 个月)应对仪器外表 时性防锈油脂全部更无水乙醇擦试,除去指印 擦 进行一次全面清擦, 换一次,如发现锈蚀9.观察时,避免头发、睫毛接触光学 防 并用300~500W电零件表面.单目观察时,头应与目 类 现象,必须立即除锈.吹风机烘烤光学零件 并分析锈蚀原因,及镜表面左(右)偏离适当角度,双 外露表面(温度升高 时改进防锈措施目观察时,应采取防汽措施,以免 不得超过60℃) 3.仪器相对运动部位的4.一旦发现水性雾,应 润滑油脂应按仪器技哈汽直接凝露于目镜表面,如有 用烘烤或吸潮的方法 术要求规定和油脂的凝露,应立即用干棉球擦净10.在湿热季节或湿热地区作业时, 清除:发现油性雾应 使用期限定期更换应密切注意仪器的生霉、起雾、 用清洗剂擦拭干净并进行干燥处理长锈情况,一旦发现霉、雾、锈产生,须立即加强防护措施 1.对所修理的仪器外表1.对光学零件表面上出1.必须将原用油脂彻底11.使用或更换润滑防锈油脂时,避 和内部必须进行一次现的雾迹进行彻底清 清除,通过干燥处理免将油脂弄到光学零件表面上. 彻底的清擦,对产生 除 后,涂抹新的油脂进若油脂并脏了光学零件表面,应 霉斑的光学零件表面2. 除雾后或新配置的光 行防锈必须彻底除霉,使仪 学零件表面须用防雾2. ,对长锈部位必须除立即用无水乙醚乙醇混合液擦 器的光学性能恢复到 剂进行处理 锈,除锈时应保持原检 良好状态12.仪器选用的油脂,除具有良好的 修 3.严禁使用吸潮后的干 表面粗糙度数值RE 2.修复的仪器装配时须 燥剂 或降低不超过相邻的润滑防锈性能外,还要符合挥发 防 对仪器内部的零件进4.光学镜头盖内须垫适 R.值性低、流散性小的要求;低温下 行干燥处理 当脱脂棉 3.对金属裸露表面清洗工作的仪器,还应符合耐低温的 类 3.应更换或补放仪器内 或除锈后必须进行要求 腔的防霉药片 下燥处理13.仪器野外作业时,应防止雨水、 4.复装配后,仪器必 4.对有运动配合的部位沙尘进入仪器内部,也应避免阳 须密封的部位,应恢 涂防锈油脂后必须来复密封状态 回运动凡次,并除去光直接暴晒仪器 挤压出来的多余油脂

续表3

三防基本措施 三防分类措施14.仪器在运输过程中,必须有防震 防霉 防雾 防锈设施,以免因震动剧烈引起仪器 1.保管室内必须清洁防1.保管室内应配备适当1.保管期用的油脂必须的密封性能下降,密封性能下降 尘,相对湿度应控制 的除湿装置 具有优良的防锈性能的部位,应重新采取密封措施, 在70%以下 2.长期不用的仪器的外2.对非成保护膜型防锈使仪器恢复为良好的密封状态 2.仪器箱内应放适当防 露光学零件,经干燥 油脂,涂抹后应用电15.在清洁擦拭仪器时,注意不应用 霉剂,并将仪器置于 后,垫一-层下燥脱脂 容器纸或防锈纸等加有机溶剂和粗糙擦布用力擦仪 仪器箱内密封保管 棉.再盖镜头盖 封盖保 3.对于带电器装置的仪3.-般情况下年应对3.保管室在不能保证恒器的密封部位,以免破坏仪器的 管密封性 器在其保管期内应在 仪器的光学零件外露 温恒湿的要求时,须16.作业中暂时停用的电子仪器,每 E 1~3个月之间通电干 表面进行一次彻底清 做到通风、干燥、防尘防 燥一次 擦和检查,发现有雾4. 般情况下--年彻底周至少通电一小时,同时使各个 类 4.一般情况下一年之内 迹产生应及时清除, 更换一次外露金属表功能正常运转 应对所保管的仪器光 且在雨季过后应及时 面的防锈油脂,并且学零件外露表面进 最好在雨季到来之前增加--次清擦行,一次全面清擦检 进行查,发现霉斑应及时清除,且在雨季过后应立即增加一次清擦

本表三防级别的评定说明:在一台仪器的多个零件中,生霉、起雾、长锈的程度可能各不相同,但对一台仪器的三防级别来说,按其中产生霉、雾、锈最严重的等级来评定.例如在某台测绘仪器中,有15个光学零件,对生霉等级来说,其中10个为0级,3个为1级,2个为2级,那么该仪器的防霉级别按本表应定为2级;用同样的方法评定该仪器的防雾级别为0级,防锈级别为1级,那么该仪器的三防级别应是2级.

附录A

三防常用器材及基本操作

(补充件)

A1三防常用器材

A1.1脱脂棉或脱脂长棉、绒布、脱脂纱布、脱脂绸布、脱脂棉布、电容器纸、防锈纸、镜头纸、口罩、手套等.A1.2洗耳球、毛刷(脱脂软毛刷、油刷均备)、镊子(尖嘴、圆嘴带齿均备)、竹(木)针、磨口三角瓶、磨口广口瓶、磨口滴瓶、烧杯、干燥器、电吹风机等.A1.3清洗剂(无水乙醚、无水乙醇、溶剂汽油均备)、防霉剂、除霉剂、防雾剂、防锈油、润滑脂、除锈剂、干燥剂、煤油等.

A2三防基本操作

A2.1防霉操作(清擦光学零件)

先用软毛刷轻轻刷掉光学零件表面的灰尘、脏物,再用洗耳球吹净.然后用竹(木)针裹脱脂棉少许,蘸少许无水乙醚乙醇混合液(体积比为3:1),从镜片中心开始,按顺时针的方向依次往外转圈,边转边按擦拭的方向旋转棉球.当棉球转到300°时停止使用,更换新棉球,以同上的方法继续清擦,直到光学零件表面无脂无尘为止.最后用干棉球再轻擦一遍,或用60W的钨丝灯加热烘烤2~3min.

A2.2除霉操作

先用软毛刷和洗耳球清除光学零件表面的灰尘脏物,再用竹针两头各裹脱脂棉少许,使竹针-头的棉球蘸少许Cm-1型光学仪器除霉剂(约蘸湿棉球体积的1/5)在霉斑处从上到下依次轻擦,边擦边按擦拭的方向转动棉球,长霉越严重,棉球移动应越慢,当棉球转到300°时停止使用.紧接着用竹针另一头的于棉球用同上的擦拭方法将除下的霉斑脏物擦拭干净.然后弃去竹针两头的脏棉球,换成新棉球,继续以相同的方法清除其余霉斑,直到全部霉斑清除干净.

A2.3防雾操作

按A2.1的操作后,将SF209防雾剂配制成0.1%~0.5%的无水乙醚溶液,用脱脂棉球蘸少许此溶液搽于干净的镀氟化镁膜的光学零件表面,在常温下形成一层薄薄的固化型防雾膜.

A2.4除雾操作

对光学零件外露表面产生的水性雾,必须立即用脱脂棉擦拭清除(不允许水性雾在光学零件表面停留,以免玻璃表面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难以清除的物质).

水汽吸出来.不能拆卸的部分,可用300W电吹风机在该仪器外壳烘烤,使仪器内腔的温度逐渐升高,但不得超过60C,将仪器内腔的水汽蒸发出来,或打开仪器的相应堵盖,按A2.1的方法擦拭光学零件表面.

对光学零件表面产生的油性雾,应用无水乙醚乙醇混合液擦拭清除,对油性雾较严重的,还可以先用丙酮擦拭,然后再用混合液清擦(不允许油性雾在光学零件表面上停留,以免侵蚀玻璃),并进行干燥处理.

A2.5防锈操作

质,清擦时最好不用汽油而直接清擦即可),经干燥处理后,用干净油刷蘸少许防锈油脂在应涂的金属表时,各种油刷必须专用,不准混用).对于长期存放的仪器,涂完油脂后用电容器纸等封盖,并用于指轻轻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投稿会员:匿名用户
我的头像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