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S
中华人民共和国有色金属行业标准
烧α型氧化铝
Calcineda-alumina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YS/T89-2011《烧α型氧化铝》,与YS/T89-2011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更改了产品的适用范围,增加了日用陶瓷原料、玻璃等适用的产品(见第1章,2011年版的第 1章);b)更改了牌号命名,将原粉牌号"AN"更改为"A-C”,微粉牌号"ANT"更改为"A-CG"(见表1和表2.2011版的表1和表2);c)增加了A-C-03、A-C-03-R、A-C-05-A、A-C-05、A-C-05-R、A-C-10-A、A-C-10、A-C-10-R、A-C-30-R、A-C-40-R、A-C-50、A-C-50-R、A-CG-5-ALS、A-CG-2-ALS14个牌号(见表1和表2 2011d)删除了AN-05LS、AN-10LS等2个牌号(见2011年版的表1); 年版的表1和表2);f)更改了AlO含量的计算规则(见5.1.3,2011年版的3.2);g)更改了45μm颗粒含量的检验方法(见6.1.9 2011年版的4.2.4);h)更改了生产取样(见7.4.1,2011年版的5.4).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文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3)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铝山东有限公司、中铝中州铝业有限公司、中铝郑州有色金属研究院有限公司、中材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延涛、王哲、陈莉、王凯荣、刘赛、田蕊、陈长昊、于江、张新峰、仓向辉、郭俊超、李通、丁慎亮.
本文件及所代替的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1995年首次发布为YS/T89-1995,2011年第一次修订;
本次为第二次修订.
烧α型氧化铝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烧.型氧化铝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质量证明书和订货单(或合同)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以氢氧化铝或氧化铝为原料,在适当的温度下烧成晶型稳定的.型氧化铝产品.用于制作耐火材料、氧化铝陶瓷、日用陶瓷原料、抛光研磨剂、玻璃等产品.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面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文件.
GB/T6609.2氧化铝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方法第2部分:300C和1000C质量损失的测定
GB/T6609.4氧化铝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方法邻二氮杂菲光度法测定三氧化二铁含量
GB/T6609.5氧化铝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方法氧化钠含量的测定GB/T6609.22氧化铝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方法取样GB/T6609.23氧化铝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方法试样的制备和贮存GB/T6609.26氧化铝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方法有效密度的测定比重瓶法 GB/T6609.27氧化铝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方法第27部分:粒度分析筛分法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GBT19077粒度分布激光衍射法YS/T976烧a型氧化铝中αAlO含量的测定X射线衍射法 YS/T619精细氧化铝分类及牌号命名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产品分类
4.1产品按加工程度分为直接般烧的原粉和烧后经研磨达到一定细度要求的微粉.4.2产品按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分为21个牌号,其中原粉分为15个牌号,微粉分为6个牌号,牌号命
名按照YS/T619的规定进行.
5技术要求
5.1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
5.1.1原粉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应符合表1的规定,微粉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1原粉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
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有效密度, αAbO含量, 24分钟研磨合前 AlLO含量, 杂质含量,不大于 不小于 g/cm² 不小于 % 粒度 μm不小于 "OS FeO NaO 灼减A-C-03 99.8 0.05 0.02 0.03 0.10 3.93 93 1±0.5A-C-03-R 99.8 0.02 0.02 0.03 0.10 3.96 96 1±0.5A-C-05-A A-C-05 99.7 99.7 0.05 0.05 0.02 0.02 0.05 0.05 0.10 0.10 3.93 3.97 95 90 1±0.5 1±0.5A-C-05-R 99.7 0.05 0.02 0.05 0.10 3.97 96 3±1A-C-10-A 99.6 0.04 0.02 0.10 0.10 90 1.5±0.5A-C-10 99.6 0.04 0.02 0.10 0.10 3.95 95 1.5±0.5A-C-10-R 99.6 0.04 0.02 0.10 0.10 3.96 96 3±1A-C-20 99.5 0.06 0.06 0.03 0.03 0.20 0.30 0.20 0.20 3.95 3.93 90 86 2.5±0.5 2.5±0.5A-C30-R A-C-30 99.4 99. 4 0.06 0.03 0.30 0.20 3.93 66 3±1A-C-40 99.2 0.08 0.04 0.40 0.20 3.90 85 3±1A-C-40-R° 99.2 0.08 0.04 0.40 0.20 3.95 93 ≥4A-C-50 99.1 0.08 0.04 0.50 0.20 3.93 85 3±1A-C-50-R 99.1 0.08 0.04 0.50 0.20 90该牌号产品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为参考指标. 注:牌号中后缓R表示适用于耐火材料(refractories):
表2微粉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
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αAlO 45 μm颗粒中 % 含量, 中位粒径D 不大于 含量,AlO含量, 不小于 SiO; FeO 杂质含量,不大于 NaO 灼减 不小于 % μm %A-CG-5-ALS 99 6 0.08 0.03 0 05 0.15 93 3~6 3A-CG-2-ALS 99.5 0.08 0.03 0.05 0.15 93 1~3 -A-CG-5-LS 99.6 0.08 0.03 0.10 0.15 95 3~6 3A-CG-2-LS 99 5 0.08 0.03 0.15 0.15 93 1~3A-CG-5 99.0 0.10 0.04 0.30 0.25 0.25 16 1~6A-CG-2 该牌号产品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为参考指标. 99.0 0.15 0.04 0.40 90 ≥1
YS/T89-2023
5.1.2表1和表2中化学成分按照300℃士5℃温度下烘干2h的干基计算. 5.1.3AlO含量为100.0%减去表中杂质实测总和以及不小于0.01%的其他杂质含量的实测值的余量.5.1.4数值修约按GB/T8170的规定进行.
5.2外观质量
产品为白色结晶粉末,无目视可见杂物.
5.3其他要求
需方对产品原晶粒度、收缩率、微粉粒度分布及CaO、ZnO等其他杂质等有特殊要求时,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并在订货单(或合同)中注明.
6试验方法
6.1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
6.1.1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按GB/T6609.3规定的方法进行.6.1.2三氧化二铁含量的测定按GB/T6609.4规定的方法进行. 6.1.3氧化钠含量的测定按GB/T6609.5规定的方法进行.6.1.4灼减的测定按GB/T6609.2规定的方法进行.6.1.5有效密度的检验按GB/T6609.26规定的方法进行.6.1.6αAlO含量的检验按YS/T976规定的方法进行.6.1.8中位粒径的检验按GB/T19077规定的方法进行. 6.1.724分钟研磨粒度测定按附录A的规定进行.6.1.945um颗粒含量的检验按GB/T6609.27规定的方法进行.
6.2外观质量
目视检查外观质量.
6.3其他要求
其他要求的试验方法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7检验规则
7.1检查和验收
7.1.1产品由供方进行检验,保证产品质量符合本文件及订货单(或合同)的规定,并填写产品质量证明书.7.1.2需方应对收到的产品按本文件的规定进行检验,如检验结果与本文件及订货单的规定不符,应在收到产品之日起30日内以书面形式向供方提出,由供需双方协商解决.如需仲裁,应由供需双方在需 方共同取样或协商确定.
7.2组批
产品应成批提交验收,每批应由同一牌号的产品组成.每批重量不超过120t,特殊情况可由供需双方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