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 北 東省地方标准
DB13/T 1270-2025代替DB13/T1270-2015
气候状况公报编写规范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DB13/T1270-2015《气候状况公报编写规范》,与DB13/T1270-2015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义(见3.1、3.2、3.4、3.5、3.6 2015年版的3.1、3.6、3.8、3.9、3.11):b)增加了“同期”“距平”“距平百分率”的术语和定义(见3.3、3.7、3.8):),,,,,,( 5.3、5.4、5.5.1.2015年版的3.2、3.3、3.4、3.5、3.7、3.10):d)将“一般原则”更改为“基本要求”,增加了编排内容和正文内容(见第4章,2015年版的第4章):f)更改了主要天气气候事件具体用语的规定,增加了列项说明各主要天气气候事件参考的规 (99),,范性文件(见5.5.1,2015年版的5.5):h)更改了主要气象要素等级划分标准(见附录A,2015年版的附录A): g)增加了气候影响评估的编写内容(见5.6),删除了“印制格式”(见2015年版的5.8.4):i)更改了部分气象要素名称和统计值单位名称(见附录B,2015年版的附录B).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河北省气象局提出.本文件由河北省气象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HeB/TC1)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北省气候中心、石家庄市气象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金龙、邵丽芳、于长文、高旭旭、曹春莉、许启慧、许康、杨宜昌.本文件2010年首次发布,2015年第一次修订,本次为第二次修订.
气候状况公报编写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气候状况公报编写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年、季、月气候状况公报的编写.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面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适用于本文件.
GB/T20480沙尘天气等级 GB/T20481气象干早等级GB/T21987寒潮等级GB/T28592降水量等级 GB/T24438.1自然灾害灾情统计第1部分:基本指标GB/T33669极端降水监测指标GB/T33670气候年景评估方法 GB/T34293极端低温和降温监测指标GB/T 34412 2地面标准气候值统计方法GB/T 42074 GB/T42075区域性暴雨过程评估方法 4气候季节划分QX/T82小麦干热风灾害等级QX/T228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等级划分QX/T280极端高温监测指标 QX/T416强对流天气等级QX/T597区域性干早过程监测评估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气候状况公报olimate bulletin
反映一定时间内某区域气候状况和主要天气气候事件及其影响的文件.
3. 2常年值normalvalue最近连续3个整年代的平均值.
3.3同期corresponding period历史上与评述时段相同的时期. [来源:QX/T573-2020 3.8]
观测值在其历史记录中或统计值在其历史序列中的最大或最小值.
[来源:QX/T573-2020,3.5]
3.5 主要天气气候事件main weatherandclimateevents
DB 13/T 1270-2025
在一定区域内出现,并对人们生活、生产和生态造成较大影响的天气气候事件.3. 6 异常气候事件climaticanomalyevents某地一定时间内出现的与气候要素常年值(3.2)偏差达2倍标准差以上的事件.3.7 距平anomaly某一气象要素统计值与其常年值(3.2)之差.3.8距平百分率anomalyinpercentage 某一气象要素距平(3.7)与常年值(3.2)的百分比.注:用百分数(%)表示.
4基本要求
4.1编写气候状况公报应遵循数据准确、分析科学、评价客观和通俗易懂的原则.4.2气候状况公报编排宜由封面、目录、摘要、正文及封底构成.4.3气候状况公报正文宜由基本气候概况、主要天气气候事件、气候影响评估等部分组成. 4.4全省年气候状况公报正文应具有4.3的完整结构,年以下时段或市及以下区域的气候状况公报正文可适当调整.
5编写内容
5.1封面
域范围要素组成. 应包括公报名称、发布单位、发布时间等内容.公报名称应由所公告的气候状况时段和行政区
5.2目录
目录为可选要素.如果需要,可设置目录.
5.3摘要
对当年或当季(春、夏、秋、冬”,下同)、当月的气候特征(气温、降水、日照等基本气候状况和主要天气气候事件)及影响进行简要评述,包括与历史同期状况对比.
5.4基本气候概况
对年或季、月的气温、降水、日照等主要气象要素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极值进行描述,并与常年值和历史值”进行比较.主要气象要素等级划分标准、特征描述用语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5.5主要天气气候事件
5.5.1对年或季、月发生的主要天气气候事件(区域性暴雨、区域性高温、强对流、寒潮、沙尘、 气象干早、连阴雨”等)及异常气候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极值进行描述,对事件发生的程度和范围与历史同期进行对比,并简述事件造成的影响.主要天气气候事件监测和评价的规则如下.
b)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的监测和评价应符合QX/T228的相关规定. a)区域性暴南过程的监测和评价应符合GB/T42075的相关规定.c)强对流的监测和评价应符合QX/T416的相关规定.
DB 13/T 1270-2025
d)寒潮的监测和评价应符合GB/T21987的相关规定.e)沙尘的监测和评价应符合GB/T20480的相关规定. f)单站气象干早的监测和评价应符合GB/T20481的相关规定,区域性干早过程的监测和评价应符合QX/T597的相关规定.g) 极端降水的监测和评价应符合GB/T33669,极端高温的监测和评价应符合QX/T280,极端 降水量等级的评价应符合GB/T28592.h) 低温的监测和评价应符合GB/T34293的相关规定.i)小麦干热风灾害的监测和评价应符合QX/T82的相关规定.k)气候季节的监测和评价应符合GB/T42074的相关规定. j)气候年景的监测和评价应符合GB/T33670的相关规定.1)部分气候值统计方法应符合GB/T34412的相关规定.m)对尚无标准或规范的,参照现行业务规定进行评价.
5.5.2如发生的主要天气气候事件和异常气候事件有照片的应予附载,照片的下方应有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等信息.必要时也可对所发生的事件以示意图的形式予以展示.示意图应注明事件发生的种类、时间、地点、程度以及造成的影响等.
5.6气候影响评估
环境(大气、生态)等方面的主要影响,给出评估内容和重要结论. 描述气候条件对人体健康、主要行业(农业、交通、能源等)、自然资源(水资源、植被等)及
5.7说明
为了便于用户理解和了解气候状况公报内容,宜对公报中使用的专业术语和技术分析评价指标,给予必要的说明.
5.8封底
可注明气候状况公报发布单位的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等相关信息.
5.9其他规则
5.9.1图
5.9.1.1用法
如果用图提供信息更有利于间题的说明,则宜使用图.每幅图在正文中均应明确提及.
5.9.1.2编号
编号一直连续,并与章节的编号无关.只有一幅图时,仍应标为“图1”. 每幅图均应有编号.图编号由“图”和从1开始的阿拉伯数字组成,例如“图1”“图2”等.图
5.9.1.3图题
图题即图的名称.每幅图宜有图题,并置于图编号之后.
图编号和图题置于图下方的居中位置.
5.9.2表
5.9.2.1用法
如果用表提供信息更有利于间题的说明,则宜使用表.每个表在正文中均应明确提及.
5.9.2.2编号
表的编号一直连续,并与章节的编号无关.只有一个表时,仍应标为“表1”.
5.9.2.3表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