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 SN/T3990-2014 蜜蜂囊状幼虫病检疫技术规范 Quarantine protocol for sacbrood disease of bees 2014-11-19发布 2015-0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布 割涂查真伪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SN/T3990-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吉林出入境检验检 疫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郑腾、张体银、李宋钰、张志灯、宋战昀、王武军、白泉阳、王伟利. I SN/T3990-2014 蜜蜂囊状幼虫病检疫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蜜蜂囊状幼虫病的临床诊断方法和实验室诊断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蜜蜂囊状幼虫病的临床诊断与检疫鉴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3临床诊断 3.1箱外观察法 当蜜蜂外出活动采集时,可看到蜜蜂从巢箱内拖出病死幼虫,在蜂箱前也可观察到零散的死亡幼 虫,则需进一步对蜂群进行检查. 3.2蜂群检查法 打开蜂箱观察封盖子脾,检查是否存在死亡幼虫比健康幼虫多的现象.由于发病初期病虫不断被 工蜂清除,因此脾面上会出现卵、小幼虫、大幼虫、封盖子排列不规则的现象,即所谓“花子脾”现象(参见 图A.1).但病害严重时,病虫多,工蜂清理不及,可以在脾面上见到病虫巢房被工蜂咬开,巢房盖有大 量不规则孔洞,露出患病幼虫上翘的头部呈“尖头”状,其头部有大量的透明液体聚积.用镊子小心夹住 幼虫头部将其提出,可见虫体末端明显的囊状袋,虫体苍白色、无味、无黏性(参见图A.2).死虫逐渐由 乳白色变褐色,当虫体水分蒸发后,会干燥成黑褐色的鳞片,头尾部略上翘,形如“龙船状”.死虫体不具 黏性、无臭味、易清除.通过检查幼虫和封盖子脾,可以依据以上待征性病变做出初步诊断.如需进一 步确诊,可进行实验室诊断. 3.3鉴别诊断 在临床诊断时应注意将本病与美洲幼虫腐臭病相区别.美洲幼虫腐臭病又称为“烂子病”,是由幼 虫芽孢杆菌引起的一种幼虫的细菌性传染病,和囊状幼虫病有相似之处,它们都是引起封盖后的幼虫大 量死亡,但这两种疾病各有特点,应注意区别(见表1). ...
推荐内容/By 规范库
-
GB/T 31270.10-2025 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 第10部分:蜜蜂急性毒性试验.pdf
-
GB/T 19526-2025 羊寄生虫病防治技术规范.pdf
-
NY/T 4197.5-2022 微生物农药 环境风险评估指南 第5部分:蜜蜂(正式版).pdf
-
SN/T 4848.8-2017 出口蜂蜜中常见蜜源植物成分的检测方法实时荧光PCR法 第8部分:紫云英.pdf
-
SN/T 4848.4-2017 出口蜂蜜中常见蜜源植物成分的检测方法实时荧光PCR法 第4部分:桉树.pdf
-
SN/T 4848.3-2017 出口蜂蜜中常见蜜源植物成分的检测方法实时荧光PCR法 第3部分:洋槐.pdf
-
SN/T 4825-2017 牛羊肝片吸虫病检疫技术规范.pdf
-
SN/T 4848.2-2017 出口蜂蜜中常见蜜源植物成分的检测方法实时荧光PCR法 第2部分:油菜.pdf
-
SN/T 4801-2017 进出境动物检疫试剂合格供应商的基本要求与评定程序.pdf
-
SN/T 1855-2017 暗条豆象检疫鉴定方法.pdf
-
NY/T 3816-2020 热带作物病虫害监测技术规程 胡椒瘟病.pdf
-
NY/T 3815-2020 热带作物病虫害监测技术规程 槟榔黄化病.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