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ACM 1598-2024 厥病(心因性晕厥)中医诊疗指南.pdf

1598,2024,CACM,团体标准
文档页数:11
文档大小:687.3KB
文档格式:pdf
文档分类:团体标准
上传会员:
上传日期:
最后更新:

厥病(心因性晕厥)中医诊疗指南

Guidelines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Syncope (cardiogenic syncope) in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

目次

前言.引言. IV2规范性引用文件 1范围3术语和定义4诊断4.1中医诊断标准4.2临床表现4.3辅助检查.4.4鉴别诊断5中医证候分型5.1气默实证, 5.2气厥虚证5.3血既实证5.4血厥虚证5.5庚厥证.6治疗6.1治疗原则,6.2辨证论治6.3中成药.6.4中医非药物治疗(针刺治疗)8注意事项 7预后参考文献

前言

定起草.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本文件代替ZYYXH/T454-2015《中医神志病临床诊疗指南厥病》,与ZYYXH/T454-2015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更改“范围”的表述(见第1章,2015年版的第1章):b)增加“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c)更改“术语与定义”的表述(见第3章,2015年版的第2章):d)增加了“中医诊断标准”(见4.1):e)更改了“临床表现”的表述(见4.2,2015版的3.1.1):f)更改了“鉴别诊断”的表述(见4.4,2015版的3.2):g)将“暑厥昏迷证、肝阳暴涨证、元阳衰脱证”更改为“气厥实证、气既虚证、血厥实证、血 顾虚证、痰厥证”,并更改了临床表现的表述(见第5章,2015版的第4章):h)更改了“治疗原则”的表述(见6.1,2015版的5.1):i)将“暑厥昏迷证、肝阳暴涨证、元阳衰脱证的治疗”更改为“气实证、气厥虚证、血厥实证、血虚证、痰厥证的治疗”(见6.2,2015版的5.2);j)增加了“中成药”(见6.3):k)将“其他疗法”更改为“中医非药物治疗”,并修改了其内容(见6.4,2015版的5.3):m)增加了“结局(预后)”(见第7章):n)增加了“注意事项”(见第8章).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华中医药学会神志病分会提出.

本文件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黑龙江神志医院、山西中医药大学、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浙江省立同德医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省精神心理卫生研究中心、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沈阳市安宁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辽宁中医药大学、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深圳市中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柴剑波、赵思涵、赵永厚、刘哪莹、白冰、郭宏伟、潘立民、赵玉萍、于明、韩振蕴、王群松、陈俊逾、高德江、项祖闯、冯蓓蕾、王威、王彦青、俞瑾、王月、时素华、王磊、 王国才、郭义、吴永刚、李卡、杨炳友、夏永刚、孙珊.

本文件及其所替代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15年首次发布为ZYYXH/T454-2015; 一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引言

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中医神志病学成为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精神卫生防治中的作用及特色优势的重 中医神志病学是中医学学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精神卫生点领域.标准化、规范化和客观化是医疗技术质量管理的基础,是进行临床、科研活动评价的准则,是学科健康有序发展的保障,也是反映学科成熟度的重要指标.因此,开展中医神志病临床诊疗技术的标准化研究工作,是中医神志病学现代化发展的首要任务和重要内容.

本文件以中医药临床诊疗的作用与优势发挥为基础,在中华中医药学会2015年发布的《中医神志病临床诊疗指南厥病》(标准号:ZYYXH/T454-2015)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国内临床研究证据,重新进行证据分级和意见推荐,经过专家讨论,形成指导临床诊疗厥病(心因性晕厥)的中医临床实践指南,旨在规范使用中医药方法、提高厥病的临床疗效.

本文件的制订采用了文献检索、德尔菲法(Delphi)问卷调查、专家访谈、会议讨论的方法.首先成立指南编写组,产生初始问题清单,起草PICO(人群、干预、对照、结局)格式的关键问题及结 局,制订工作计划.根据关键问题和结局制定检索策略,文献检索范围覆盖中文文献(含现代文献和古籍)、英文文献和现存相关国际指南.参照刘建平教授提出的传统医学证据体的分级建议、高颖教授提出的中医古籍证据分级建议,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证据分级.采用Delphi获得临床专家对指南的共识意见,经专家论证形成最终指南.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投稿会员:丝雨へい飘渺
我的头像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