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31618-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 棉子糖.pdf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31618-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棉子糖 2014-12-24发布 2015-05-24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GB31618-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棉子糖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甜菜糖蜜为原料,通过柱层析分离装置提取,再经精制、干燥等工艺制成的食品营 养强化剂棉子糖. 2分子式、结构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2.1分子式 C18H2O165H2O. 2.2结构式 HO. HO 0 OH 5H20 HO OH 0 OH HO OH OH OH OH 2.3相对分子质量 594.51(按2007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3技术要求 3.1感官要求 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白色 状态 粉末 取适量试样置于清洁、干燥的白瓷盘内,在自 然光线下,观察其色泽和状态,并尝其滋味 味道 微甜 3.2理化指标 应符合表2的规定. 1 GB31618-2014 表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棉子糖含量(以干基计,w)/% 98 附录A中A.2 pH(50g/L溶液,20℃) 5.0~7.0 GB/T9724 干燥减量(w)/% 15 GB5009.3直接干燥法 总神(以As计)/(mg/kg) 1 GB/T5009.11 重金属(以Pb计)/(mg/kg) 5 GB/T5009.74 3.3微生物指标 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微生物指标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菌落总数/(CFU/g) 1000 GB4789.2 大肠菌群/(MPN/g) < 3.0 GB4789.3 金黄色葡萄球菌/(MPN/g) 3.0 GB4789.10 霉菌/(CFU/g) 50 GB4789.15 酵母/(CFU/g) 50 GB4789.15 2 ...
答疑:怎样把安装怎样把设备识别后变成三维的,比如阀门
提问日期:2024-02-06 22:42:49
提问网友:男人
解答网友:睡 莲
可以从属性中修改成实体
GB 31617-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 酪蛋白磷酸肽.pdf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31617-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酪蛋白磷酸肽 2014-12-24发布 2015-05-24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GB31617-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酪蛋白磷酸肽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牛乳或酪蛋白制品为原料,用酶解法生产制得的食品营养强化剂酪蛋白磷酸肽. 2分子结构和相对分子质量 主要有效成分是含有1个~6个磷酸丝氨酸残基的多肽,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000u~5000u. 3技术要求 3.1感官要求 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白色至淡黄色 状态 粉末状 3.2理化指标 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酪蛋白磷酸肽含量(以干基计,w)/% 符合声称 附录A中A.3 总氮(以干基计,w)/% ≥ 10 GB5009.5凯氏定氮法 干燥减量(w)/% GB5009.3直接干燥法 灰分(w)/% 20 GB5009.4 铅(Pb)/(mg/kg) 2 GB5009.12 3.3微生物指标 应符合表3的规定. GB31617-2014 表3微生物指标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菌落总数/(CFU/g) 3000 GB4789.2 大肠菌群/(MPN/g) 3.0 GB4789.3 霉菌和酵母/(CFU/g) 50 GB4789.15 2 ...
GB 30616-2014 食品用香精.pdf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30616—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用香精 2014-04-29发布 2014-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发布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GB30616—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用香精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用香精.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食品用香精 由食品用香料和(或)食品用热加工香味料与食品用香精辅料组成的用来起香味作用的浓缩调配 混合物(只产生咸味、甜味或酸味的配制品除外),它含有或不含有食品用香精辅料.通常它们不直接 用于消费,而是用于食品加工. 注1:应严格区分食品用香精和调味品,调味品是食品中的一类,一般可直接食用.食品用香精可以是调味品很小 的组成部分. 注2:食品用香精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2.2食品用香精辅料 对食品用香精生产、储存和应用所必须的食品添加剂和食品配料.所加的食品添加剂(增味剂、 酸度调节剂除外)在最终加香产品中无功能. 2.3食品用热加工香味料 食品用热加工香味料是指为其香味特性而制备的一种产品或混合物.它是以食材或食材组分经过 类似于烹调的食品制备工艺制得的产品. 2.4试样 从所抽取的样品中取出供检测用的样品. 2.5标准样品 企业技术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人员对样品进行检定和评香,确定为检验用标准样品. 2.6液体香精 以油类或油溶性物质为溶剂、以水或水溶性物质为溶剂的香精.常温下一般为液体. 2.7乳化香精 经乳化均质得到的水包油的香精. 2.8浆(膏)状香精 以浆(膏)状形态出现的各类香精. GB30616—2014 2.9拌和型粉末香精 香气和(或)香味成分与固体粉末载体拌合在一起的粉末状香精. 2.10胶囊型粉末香精 香气和(或)香味成分以芯材的形式被包裹于固体壁材之内的颗粒型香精. 3技术要求 3.1原料要求 食品用香精使用的各种香料应符合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规定,食用酒精应符合GB 10343《食用酒精》的规定,植物油应符合GB2716《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规定.允许使用的食品 用香精辅料名单见附录A. 3.2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状 符合同一型号的标准样品 附录B中B.1 香气 符合同一型号的标准样品 GB/T14454.2 香味 符合同一型号的标准样品 附录B中B.2 “在贮存期中,部分产品会呈轻度浑浊、沉淀或变色现象,应不影响使用效果. 香味的测定不适用于以动植物油为溶剂的产品. 3.3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理化指标 浆(膏) 粉末香精 项目 液体香精 乳化香精 检验方法 状香精 拌和型 胶囊型 相对密度(25℃/25℃或 D标士0.010 GB/T11540 20℃/20℃或20℃/4℃) 折光指数(25℃或20℃) n标士0.010 GB/T14454.4 水分/% 20.0 15.0 GB5009.3及附录 B中B.3 过氧化值/(g/100g) 0.5 GB/T5009.37— 2003中4.2.1 粒度(规定范围) ≤2um并均匀 附录B中B.4 分布 90.0% 原液稳定性 不分层 附录B中B.5 千倍稀释液稳定性d 无浮油、无沉淀 附录B中B.6 重金属(以Pb计)含量/ 10 GB/T5009.74 (mg/kg) 2 ...
GB 30615-2014 食品添加剂 竹叶抗氧化物.pdf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30615—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竹叶抗氧化物 2014-04-29发布 2014-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戈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GB30615—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竹叶抗氧化物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刚竹属(Phyllostachys Siet.Et Zucc)竹种的叶为原料,经提取、精制而成的食品添加 剂竹叶抗氧化物. 注:用于生产食品添加剂竹叶抗氧化物的竹叶原料为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ae)、 禾本目(Graminales)、禾本科(Graminae)、竹亚科(Bambusoideae)、刚竹属(Phyllostachys)品种1~2年生的叶子. 2分类 竹叶抗氧化物根据其溶解性分为水溶性产品和脂溶性产品.其水溶性产品的主要有效成分为竹叶碳苷 黄酮(异荭草苷、荭草苷、牡荆苷、异牡荆苷)和对香豆酸、绿原酸等;脂溶性产品的主要有效成分为对 香豆酸、阿魏酸、苜蓿素以及竹叶黄酮的酯化产物等. 3主要成分的化学名称、结构式、分子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3.1异荭草苷 3.1.1化学名称 5 7 3’ 4’-四羟基黄酮-6-C-葡萄糖苷 3.1.2分子式 C21H20O11 3.1.3结构式 OH OH HO 0. HO 0 HO HO OH OH 0 3.1.4相对分子质量 448.38(按2007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3.2对香豆酸 GB30615—2014 3.2.1化学名称 3-(4-羟基苯基)-2丙烯酸 3.2.2分子式 CgHgO3 3.2.3结构式 COOH H01 3.2.4相对分子质量 164.16(按2007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4技术要求 4.1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黄色至黄棕色或黄褐色,吸湿时色渐变深 取适量试样置于50mL烧杯中,在自然光下观察色泽和 气味 状态,嗅其气味 状态 粉末状,允许有少量颗粒 4.2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理化指标 指标 项目 检验方法 水溶性 脂溶性 总酚,w% 40.0 20.0 附录A中A.4 异荭草苷,w% ≥ 2.0 附录A中A.5 对香豆酸,w/% 0.5 附录A中A.6 水溶解度(25℃)(g/100g) 6.0 附录A中A.7 乙酸乙酯溶解度(25℃),(g100g) ≥ 3.0 附录A中A.8 灼烧残渣,w% 5.0 3.0 附录A中A.9 干燥减量,w% 8.0 GB5009.3 总砷(以As计)(mg/kg) 3.0 GB/T5009.11或GB/T5009.76 铅(Pb)/(mg/kg) 2.0 GB5009.12或GB/T5009.75 注:水溶性产品可用糊精稀释. 2 ...
GB 30614-2014 食品添加剂 氧化钙.pdf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30614—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氧化钙 2014-04-29发布 2014-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GB30614—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氧化钙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用碳酸钙灼烧后制得的食品添加剂氧化钙. 2分子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2.1分子式 CaO 2.2相对分子质量 56.08(按2011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3技术要求 3.1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白色或灰白色 取适量试样置于50mL烧杯中,在自然光下观察色泽 状态 颗粒或粉末 和状态 3.2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氧化钙(CaO)含量(以干基计),w/% 95.0~100.5 附录A中A.4 镁和碱金属,w% 3.6 附录A中A.5 无机砷(以As计)/(mg/kg) 3 附录A中A.6 氟(F)/(mg/kg) 150 附录A中A.7 铅(Pb)/(mgkg) 2 附录A中A.8 酸不溶物,w% 1 附录A中A.9 灼烧减量,w% 10 附录A中A.10 GB30614—2014 附录A 检验方法 A.1警示 本标准的检验方法中使用的部分试剂具有毒性或腐蚀性,操作时应采取适当的安全和防护措施. A.2一般规定 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GB/T6682中规定的三级水.本 标准试验中所需标准溶液、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制剂和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GB/T601、 GB/T602、GB/T603之规定制备.所用溶液在未注明用何种溶剂配制时,均指水溶液. A.3鉴别试验 A.3.1试剂和材料 A.3.1.1冰乙酸. A.3.1.2草酸铵溶液:35g/L. A.3.1.3氨水溶液:23. A.3.1.4盐酸溶液:14. A.3.1.5甲基红指示液. A.3.2鉴别方法 称取1g试样,加入20mL水,加入冰乙酸至试样完全溶解,再加入2滴甲基红指示液,用氨水溶液 调至黄色,再逐滴加入盐酸溶液使溶液呈酸性后加入草酸铵溶液,即产生白色沉淀.此沉淀溶于盐酸, 而不溶于冰乙酸.用铂丝蘸取用盐酸浸湿的钙盐溶液,透过无光火焰燃烧后呈现砖红色. A.4氧化钙(CaO)含量(以干基计)的测定 A.4.1试剂和材料 A.4.1.1盐酸溶液:14. A.4.1.2氢氧化钠溶液:40g/L. A.4.1.3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滴定溶液:c(EDTA)=0.02mo1/L. A.4.1.4钙羧酸钠盐指示剂. A.4.2分析步骤 称取约0.4g按照A.10灼烧后的试样,精确至0.0002g.加入20mL盐酸溶液使其完全溶解,全部 转移至25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用移液管移取25mL试样溶液,置于250mL锥形瓶中, 加入30mL水,用50mL滴定管准确加入20mL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滴定溶液,摇匀后再加入15 2 ...
GB 30613-2014 食品添加剂 磷酸氢二铵.pdf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30613—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磷酸氢二铵 2014-04-29发布 2014-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GB30613—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磷酸氢二铵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食品添加剂磷酸和液氨为原料生产的食品添加剂磷酸氢二铵. 2分子式和相对原子量 2.1分子式 (NH4)2HPO4 2.2相对分子质量 132.03(按2011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3技术要求 3.1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白色 取适量试样置于50mL烧杯中,在自然光下观察 状态 晶体、晶体粉末或颗粒 色泽和状态 3.2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磷酸氢二铵[(NH)2HPO4]含量,w/% 96.0~102.0 附录A中A.4 pH(10g/L水溶液) 7.6~8.2 附录A中A.5 铅(Pb)/(mg/kg) A 附录A中A.6 氟(F)/(mg/kg) 10 GB/T5009.18 重金属(以Pb计)/(mg/kg) 10 GB/T5009.74 无机砷(以As计)/(mg/kg) 3 GB/T5009.11 1 GB30613—2014 附录A 检验方法 A.1警示 本标准的检验方法中使用的部分试剂具有毒性或腐蚀性,操作时应采取适当的安全和防护措施.必要 时,需在通风橱中进行.如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水冲洗,严重者应立即治疗.使用剧毒品时,应严格按照 有关规定管理;使用时应避免吸入或与皮肤接触,必要时应在通风橱中进行.对于暴露部位有伤口的人员 不能接触. A.2一般规定 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GB/T6682中规定的三级水.试验中 所用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GB/T602、GB/T603之规定制备. 所用溶液在未注明用何种溶剂配制时,均指水溶液. A.3鉴别试验 A.3.1试剂和材料 A.3.1.1硝酸溶液:18. A.3.1.2氨水溶液:11. A.3.1.3氢氧化钠溶液:40g/L. A.3.1.4硝酸银溶液:17g/L. A.3.1.5红色石蕊试纸. A.3.2鉴别方法 A.3.2.1磷酸根离子的鉴别 称取约1.0g试样,溶于20L水中,用硝酸溶液调节至中性.加入硝酸银溶液,可生成黄色沉淀, 此沉淀溶于氨水溶液或硝酸溶液. A.3.2.2铵根离子鉴别 称取约1.0g试样,溶于20L水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释放出的氨气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加热可促进分解. A.4磷酸氢二铵[(NH)2HP0]含量的测定 A.4.1方法提要 在酸性条件下,以喹钼柠酮做沉淀剂使试样溶液中的磷酸根全部形成磷钼酸喹啉沉淀,沉淀经过滤、 烘干、称重后确定试样中磷酸氢二铵含量. A.4.2试剂和材料 A.4.2.1硝酸溶液:11. A.4.2.2喹钼柠酮溶液:称取70g钼酸钠,溶于150mL水中,为溶液1.称取60g柠檬酸,溶于150mL水 和85mL硝酸的混合液中,为溶液2.边搅拌边将溶液1缓慢加入溶液2中,为溶液3.在35mL硝酸和100mL 2 ...
GB 30613-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 磷酸氢二铵.pdf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30613—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磷酸氢二铵 2014-04-29发布 2014-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GB30613—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磷酸氢二铵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食品添加剂磷酸和液氨为原料生产的食品添加剂磷酸氢二铵. 2分子式和相对原子量 2.1分子式 (NH4)2HPO4 2.2相对分子质量 132.03(按2011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3技术要求 3.1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白色 取适量试样置于50mL烧杯中,在自然光下观察 状态 晶体、晶体粉末或颗粒 色泽和状态 3.2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磷酸氢二铵[(NH)2HPO4]含量,w/% 96.0~102.0 附录A中A.4 pH(10g/L水溶液) 7.6~8.2 附录A中A.5 铅(Pb)/(mg/kg) A 附录A中A.6 氟(F)/(mg/kg) 10 GB/T5009.18 重金属(以Pb计)/(mg/kg) 10 GB/T5009.74 无机砷(以As计)/(mg/kg) 3 GB/T5009.11 1 GB30613—2014 附录A 检验方法 A.1警示 本标准的检验方法中使用的部分试剂具有毒性或腐蚀性,操作时应采取适当的安全和防护措施.必要 时,需在通风橱中进行.如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水冲洗,严重者应立即治疗.使用剧毒品时,应严格按照 有关规定管理;使用时应避免吸入或与皮肤接触,必要时应在通风橱中进行.对于暴露部位有伤口的人员 不能接触. A.2一般规定 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GB/T6682中规定的三级水.试验中 所用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GB/T602、GB/T603之规定制备. 所用溶液在未注明用何种溶剂配制时,均指水溶液. A.3鉴别试验 A.3.1试剂和材料 A.3.1.1硝酸溶液:18. A.3.1.2氨水溶液:11. A.3.1.3氢氧化钠溶液:40g/L. A.3.1.4硝酸银溶液:17g/L. A.3.1.5红色石蕊试纸. A.3.2鉴别方法 A.3.2.1磷酸根离子的鉴别 称取约1.0g试样,溶于20L水中,用硝酸溶液调节至中性.加入硝酸银溶液,可生成黄色沉淀, 此沉淀溶于氨水溶液或硝酸溶液. A.3.2.2铵根离子鉴别 称取约1.0g试样,溶于20L水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释放出的氨气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加热可促进分解. A.4磷酸氢二铵[(NH)2HP0]含量的测定 A.4.1方法提要 在酸性条件下,以喹钼柠酮做沉淀剂使试样溶液中的磷酸根全部形成磷钼酸喹啉沉淀,沉淀经过滤、 烘干、称重后确定试样中磷酸氢二铵含量. A.4.2试剂和材料 A.4.2.1硝酸溶液:11. A.4.2.2喹钼柠酮溶液:称取70g钼酸钠,溶于150mL水中,为溶液1.称取60g柠檬酸,溶于150mL水 和85mL硝酸的混合液中,为溶液2.边搅拌边将溶液1缓慢加入溶液2中,为溶液3.在35mL硝酸和100mL 2 ...
提问日期:2024-02-06 22:38:30
提问网友:7Z7Z7Z7Z
如图所示,板内的钢筋应该怎么绘制,🙏🏻
解答网友:zhangy

GB 30612-2014 食品添加剂 聚二甲基硅氧烷及其乳液.pdf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30612—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聚二甲基硅氧烷及其乳液 2014-04-29发布 2014-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GB30612-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聚二甲基硅氧烷及其乳液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添加剂聚二甲基硅氧烷及其乳液. 注:聚二甲基硅氧烷是以二甲基二氯硅烷和少量三甲基氯硅烷的混合物水解制成的全甲基化线性硅氧烷聚合物. 聚二甲基硅氧烷乳液是以食品添加剂聚二甲基硅氧烷为原料,加去离子水、辅料(见附录A) 经乳化加工而成. 2聚二甲基硅氧烷的结构式、分子式、相对分子质量 2.1结构式 CH3 CH3 HC CHa H3C—Si Si—CH3 -0 01 H.C CH3 其中n值为90~410. 2.2分子式 CH Si(C2H OSi).SiOC3H . 2.3相对分子质量 6832.356~30548.196(按2011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3技术要求 3.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指标 项目 检验方法 聚二甲基硅氧烷 聚二甲基硅氧烷乳液 色泽 无色透明 乳白色 取适量试样置于清洁、干燥透明的容器中,在 性状 黏稠液体 黏稠液体 自然光下,观察其色泽和性状 3.2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1 GB30612-2014 表2理化指标 指标 项目 检验方法 聚二甲基硅氧烷 聚二甲基硅氧烷乳液 溶解性 通过试验 通过试验 附录B中B.3.1 稳定性 通过试验 B.6 折光率(25℃) 1.400~1.405 B.3.2 相对密度(25℃/25℃) 0.964~0.977 GB/T5009.2 干燥减量(质量分数)/%≤ 0.5 B.4 黏度(25℃)/cSt 100~1500 B 5 不挥发物(质量分数)/%≥ 10 B.7 铅(Pb)/(mg/kg) 1 5 GB5009.12 总碑(以As计)/(mg/kg)≤ 2 GB/T5009.11" 样品处理为干法灰化. 2 ...
GB 30611-2014 食品添加剂 异丙醇.pdf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30611—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异丙醇 2014-04-29发布 2014-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GB30611—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异丙醇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丙烯或丙酮为原料制得的食品添加剂异丙醇. 2分子式、结构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2.1分子式 C3HgO 2.2结构式 OH H3C CH3 2.3相对分子质量 60.10(按2011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3技术要求 3.1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无色 取适量试样,置于清洁、干燥的比色管中,在自然 状态 透明液体 光线下,目视观察其色泽和状态 3.2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异丙醇含量,w/% 99.5 GB/T7814-2008中4.4 其他醇、醚及挥发性杂质的总量,W% 0.5 GB/T7814-2008中4.4 单一挥发性杂质的含量,w% 0.1 水分,w/% 0.2 GB5009.3中卡尔费休容量法 酸度(以乙酸计),w% 0.002 附录A中A.4 沸程/℃ 1.0(包含82.3) GB/T7534 燕发残渣/(mg/100mL) 2 GB/T6324.2 铅(Pb)y(mg/kg) 1 GB5009.12 GB30611—2014 附录A 检验方法 A.1警示 试验方法规定的一些试验过程可能导致危险情况.操作者应采取适当的安全和防护措施. A.2一般规定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GB/T6682中规定的三级水.试验方法中所 用标准滴定溶液、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GB/T601、GB/T602 和GB/T603之规定制备:所用溶液除另有说明外,均为水溶液. A.3鉴别试验 A.3.1溶解性 易溶于水、乙醇、乙醚和其他有机溶剂. A.3.2折光率 按GB/T614的规定进行测定.折光率n(20 D)应为:1.377~1.380. A.3.3相对密度 按GB/T5009.2的规定进行测定.相对密度d20应为0.784~0.788. A.4酸度的测定 A.4.1试剂和材料 A.4.1.1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c(NaOH)=0.01mol/L. A.4.1.2酚酞指示液:10g/L. A.4.2分析步骤 向100L水中加2滴酚酞指示液,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粉红色刚出现,并保持30s不变, 然后加50L(约39g)试样,混合.再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恢复粉红色,氢氧化钠标准滴定 溶液的耗用量不应大于0.7mL.相当于酸度不大于0.002%. 2 ...
GB 30610-2014 食品添加剂 乙醇.pdf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30610—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乙醇 2014-04-29发布 2014-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GB30610—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乙醇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乙烯直接催化水合法制得的食品添加剂乙醇. 2分子式、结构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2.1分子式 C2H6O 2.2结构式 H3COH 2.3相对分子质量 46.07(按2007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3技术要求 3.1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无色 取适量试样,置于清洁、干燥的比色管中,在自然光线 状态 透明液体 下,目视观察其色泽和状态 3.2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乙醇含量,p% ≥ 94.9 附录A中A.4 酸度(以乙酸计)/(g/L) 0.05 附录A中A.5 碱度(以氨计),w/% 0.003 附录A中A.6 蒸发残渣/(mg/100mL) 2 GB/T6324.2 铅(Pb)/(mg/kg) 0.5 GB5009.12 总量,w/% 0.5 酮和其他醇 甲醇,w% 0.02 附录A中A.7 其他任一杂质,w% 0.1 杂醇油试验 通过试验 附录A中A.8 易碳化物试验 通过试验 附录A中A.9 易氧化物试验 通过试验 附录A中A.10 GB30610—2014 附录A 检验方法 A.1警示 试验方法规定的一些试验过程可能导致危险情况.操作者应采取适当的安全和防护措施. A.2一般规定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GB/T6682中规定的三级水.试验方法中所 用标准滴定溶液、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GB/T601、GB/T602 和GB/T603之规定制备;所用溶液除另有说明外,均为水溶液. A.3鉴别试验 A.3.1溶解性 易溶于水.移取50mL试样,置于100mL比色管中,用水稀释至100mL 混匀,在约10℃水浴中 静置30min 应无薄雾或浑浊出现. A.3.2折光率 按GB/T614的规定进行测定.折光率n(20 D)应为:1.364. A.3.3沸点 按照GB/T7534中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沸点应为78℃. A.3.4红外光谱 试样的红外光谱图应与乙醇红外标准谱图基本一致.乙醇红外标准谱图见附录B图B.1. A.4乙醇含量的测定 A.4.1方法一(仲裁法) 乙醇含量的测定以乙醇的相对密度值判定,按GB/T5009.2中的规定进行测定.相对密度应为:d35 ≤0.8096或d5≤0.8161.相当于乙醇含量(体积分数)不小于94.9%. A.4.2方法二 按GB394.2-2008中第5章酒精度的规定进行测定. A.5酸度的测定 A.5.1试剂和材料 A.5.1.1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c(NaOH)=0.02mol/L. 2 ...
GB 30609-2014 食品添加剂 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季戊四醇醚.pdf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30609—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季戊四醇 醚 2014-04-29发布 2014-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布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GB30609—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季戊四醇醚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环氧丙烷、环氧乙烷、季戊四醇等多元醇为主原料,在催化剂存在下聚合而成的 食品添加剂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季戊四醇醚(PPE). 2结构式和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2.1结构式 C[CH2O(C3H6O)(C2H4O) H]4 其中,氧化丙烯聚合度m 10~20;氧化乙烯聚合度n 0~5. 2.2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3000~5000(按2007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3技术要求 3.1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无色或微黄色 取适量样品置于清洁、干燥的比色管中,在20℃~30℃下, 状态 透明液体 观察其色泽和状态 3.2理化指标: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羟值(以KOH计)V(mg/g) 45~56 GB/T7383邻苯二甲酸酐法 酸值(以KOH计)/(mg/g) 0.3 GB/T6365 浊点[10g/L1mol/L盐酸溶液],℃ 17~25 GB/T5559 水分,w/% 1.0 GB5009.3卡尔费休法 铅(Pb)/(mg/kg) 2 GB5009.12 ...
GB 30608-2014 食品添加剂 DL-苹果酸钠.pdf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30608—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DL-苹果酸钠 2014-04-29发布 2014-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GB30608—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DL-苹果酸钠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苹果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经结晶、干燥制得的食品添加剂DL-苹果酸钠. 2分子式、结构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2.1分子式 C4H4Na2OsnH2O(n=3或n=1/2) 2.2结构式 HO-CH-COONa |nH20 CH2-COONa 2.3相对分子质量 三水结晶品232.10(按2011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半水结晶品187.06(按2011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3要求 3.1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白色 取适量试样,置于清洁、干燥的白瓷盘中, 状态 结晶性粉末或块状 在自然光线下,观察色泽和状态 3.2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三水结晶品 半水结晶品 DL-苹果酸钠(以CHNa2Os计)含量,w% 98.0~102.0 附录A中A.3 碱度(以Na2CO3计),w/% 0.2 GB/T9736 干燥减量,w% 20.5~23.5 ≤7.0 附录A中A.4 铅(Pb)/(mgkg) 2.0 GB5009.12 富马酸,w/% 1.0 附录A中A.5 马来酸,w% 0.05 附录A中A.5 GB30608—2014 附录A 检验方法 A.1一般规定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GB/T6682中规定的三级水. 试验方法中所用标准滴定溶液、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 GB/T601、GB/T602和GB/T603之规定制备.所用溶液在未注明用何种溶剂配制时,均指水溶液. A.2鉴别试验 A.2.1试剂和材料 A.2.1.1对氨基苯磺酸. A.2.1.2盐酸溶液:11. A.2.1.3乙酸钻-双氧轴溶液: 称取4g乙酸双氧轴,置于50mL乙酸溶液(60g/L)中,加热使溶解;称取20g乙酸钴,同样置于50mL 乙酸溶液(60g/L)中;在温热状态下将两溶液混合,冷却至约20℃并保持2h 过滤,即得. A.2.1.4亚硝酸钠溶液:200g/L A.2.1.5氢氧化钠溶液:40g/L. A.2.2溶解性试验 称取1g试样,精确至0.01g 用水溶解并稀释至10mL 溶液应澄清. A.2.3钠盐试验 铂丝用盐酸溶液湿润后,蘸取试样,在无色火焰中燃烧,火焰应显亮黄色. 称取1g试样,精确至0.01g 用适量的水溶解,加1mL盐酸溶液,用水稀释至20mL.取1mL该溶液, 加5L乙酸钴-双氧轴溶液,振摇,有黄色沉淀产生. A.2.4苹果酸盐试验 称取1g试样,精确至0.01g 加适量的水溶解并稀释至20mL.取试样溶液5mL放入瓷蒸发皿中, 加对氨基苯磺酸10mg 在水浴上加热数分钟,加亚硝酸钠溶液5L 略加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使成碱 性,应显红色. A.3DL-苹果酸钠(以C4H4Na2O5计)含量的测定 A.3.1试剂和材料 A.3.1.1冰乙酸. A.3.1.2高氯酸标准滴定溶液:c(HClO4)=0.1mol/L. A.3.1.3结晶紫指示液:2g/L. A.3.2分析步骤 称取0.15g干燥后的试样,精确至0.0001g 加30mL冰乙酸溶解,用高氯酸标准滴定溶液滴定.用 2 ...
GB 30607-2014 食品添加剂 酶解大豆磷脂.pdf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30607—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酶解大豆磷脂 2014-04-29发布 2014-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GB30607—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酶解大豆磷脂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食用大豆油精炼过程中分离出来的油脚或食用大豆磷脂经过脂肪酶或磷脂酶降解、 精制等工艺制取的食品添加剂酶解大豆磷脂. 2技术要求 2.1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白色或淡黄色至褐色 取适量试样置于洁净透明的玻璃器皿 气味 具有大豆磷脂特有的气味,无异味 中,在自然光线下,观察其色泽和状态, 状态 黏稠状流体至半固态、粉状或粒状 并嗅其味 2.2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酸值(以KOH计)/(mg/g) 65 GB28401-2012附录A中A.4 丙酮不溶物,w(%) 50 SN/T0802.2" 1-和2-溶血磷脂酰胆碱含量,w/(%) ≥ 3.0 GB/T22506 干燥减量,w% 2.0 GB5009.3直接干燥法b 铅(Pb)/(mg/kg) 2 GB5009.12 总砷(以As计)/(mg/kg) 3.0 GB/T5009.11或GB/T5009.76 过氧化值/(meq/kg) 10 GB28401-2012附录A中A.5 结果计算中“乙醚不溶物含量”用“正己烷不溶物含量”替代计算,方法参考GB28401-2012附录A中A.3. b105c 1h. 1 GB30607—2014 附录A 检验方法 A.1一般规定 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GB/T6682-2008中规定的三级水. A.2鉴别试验 量取500mL(30℃~35℃)水于烧杯中,在缓慢连续搅拌下加入50g试样,应形成乳浊液,无 团状物. 2 ...
GB 30606-2014 食品添加剂 甘氨酸亚铁.pdf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30606—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甘氨酸亚铁 2014-04-29发布 2014-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GB30606—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甘氨酸亚铁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由甘氨酸和还原铁粉反应,经喷雾干燥制得的食品添加剂甘氨酸亚铁. 2分子式、结构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2.1分子式 Fe(OOCCH2NH2)2.2H2O 2.2结构式 0、 H2 N. Fe 2 2H20 Ha -0 2.3相对分子质量 239.99(按2011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3技术要求 3.1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黑褐色或灰绿色 取适量试样置于清洁、干燥的白瓷盘中,在自然光线下, 状态 粉末状 观察其色泽和状态 3.2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1 GB30606—2014 表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二价铁(Fe2)含量(以干基计),w/% 20.0-23.7 附录A中A.3 氮(以干基计),w/% 10.0~12.0 附录A中A.4 三价铁(Fe3)(以干基计),w/% 2.0 附录A中A.5 干燥减量,w% 7.0 GB5009.3直接干燥法 总铁(以干基计),w% 19.0~24.0 附录A中A.6 铅(Pb)/(mg/kg) 1 GB5009.12 a105℃,3h. 2 ...
GB 30605-2014 食品添加剂 甘氨酸钙.pdf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30605—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甘氨酸钙 2014-04-29发布 2014-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GB30605—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甘氨酸钙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由甘氨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经降温结晶制得的食品添加剂甘氨酸钙. 2分子式、结构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2.1分子式 Ca(OOCCH2NH2)2H2O 2.2结构式 H2 N Ca 2 H2O A2 -0 2.3相对分子质量 206.21(按2011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3技术要求 3.1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白色 取适量试样置于清洁、干燥的白瓷盘中,在自然光线下,观 状态 结晶性粉末 察其色泽和状态 3.2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1 GB30605—2014 表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含量以C0CCN) ≥ 98.0 附录A中A.3 氮,w% 13.0~14.5 附录A中A.4 pH(10gL水溶液) 10.0--12.0 GB/T9724 干燥减量,w% 9.0 GB5009.3直接干燥法 铅(Pb)/(mg/kg) 2 GB5009.12 105℃,3h 2 ...
GB 30604-2015 食品营养强化剂 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pdf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30604—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 1 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 2015-09-22发布 2016-03-22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GB30604-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 1 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食用植物油与油酸(来源于食用植物油脂)为原料,经食品工业用脂肪酶催化酯交 换制得的食品营养强化剂1 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1 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可含有用于 保存目的的抗氧化剂. 2化学名称、分子式、结构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2.1化学名称 1 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 2.2分子式 C55H102O 2.3结构式 0 H C-O-C(CH) CH=CH(CH) CH CH (CH )-C-O-CH H C-O-C(CH )CH=CH(CH ) CH 0 2.4相对分子质量 859.39(按2007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3技术要求 3.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1 GB30604-2015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白色(25℃) 取适量试样,置于清洁、干燥的白瓷盘中,在自 状态 固体(25℃) 然光线下,观察色泽和状态 3.2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2位棕榈酸占棕榈酸含量/(%) 52 附录A中A.2 1.3-二油酸-2-棕桐酸甘油三酯含量 40 附录A中A.3 (以C52甘油三酯计),w/% 棕榈酸甘油三酯含量,w/% 10 附录A中A.3 酸值(KOH)/(mg/g) 3.0 GB/T5530 过氧化值/(meq/kg) 2.0 GB/T5538 反式脂肪酸含量w/% < 1 GB/T22507 二英/(pg/g) 0.75 GB5009.205 四种多环芳烃总量(苯并[a]芘、苯并[a]蒽、 10 GB/T24893 苯并[b]荧蒽、)/(g/kg) 黄曲霉毒素B1/(g/kg) 2 GB/T18979 黄曲霉毒素B1B2GG2/(g/kg) 4 GB/T18979 总砷(以As计)/(mg/kg) 0.1 GB5009.11或GB5009.76 铅(Pb)/(mg/kg) 0.1 GB5009.12或GB5009.75 2 ...
GB 30604-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 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pdf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30604—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 1 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 2015-09-22发布 2016-03-22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GB30604-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 1 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食用植物油与油酸(来源于食用植物油脂)为原料,经食品工业用脂肪酶催化酯交 换制得的食品营养强化剂1 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1 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可含有用于 保存目的的抗氧化剂. 2化学名称、分子式、结构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2.1化学名称 1 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 2.2分子式 C55H102O 2.3结构式 0 H C-O-C(CH) CH=CH(CH) CH CH (CH )-C-O-CH H C-O-C(CH )CH=CH(CH ) CH 0 2.4相对分子质量 859.39(按2007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3技术要求 3.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1 GB30604-2015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白色(25℃) 取适量试样,置于清洁、干燥的白瓷盘中,在自 状态 固体(25℃) 然光线下,观察色泽和状态 3.2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2位棕榈酸占棕榈酸含量/(%) 52 附录A中A.2 1.3-二油酸-2-棕桐酸甘油三酯含量 40 附录A中A.3 (以C52甘油三酯计),w/% 棕榈酸甘油三酯含量,w/% 10 附录A中A.3 酸值(KOH)/(mg/g) 3.0 GB/T5530 过氧化值/(meq/kg) 2.0 GB/T5538 反式脂肪酸含量w/% < 1 GB/T22507 二英/(pg/g) 0.75 GB5009.205 四种多环芳烃总量(苯并[a]芘、苯并[a]蒽、 10 GB/T24893 苯并[b]荧蒽、)/(g/kg) 黄曲霉毒素B1/(g/kg) 2 GB/T18979 黄曲霉毒素B1B2GG2/(g/kg) 4 GB/T18979 总砷(以As计)/(mg/kg) 0.1 GB5009.11或GB5009.76 铅(Pb)/(mg/kg) 0.1 GB5009.12或GB5009.75 2 ...
GB 30603-2014 食品添加剂 乙酸钠.pdf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30603—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乙酸钠 2014-04-29发布 2014-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GB30603—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乙酸钠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由乙酸和氢氧化钠(或碳酸钠)为原料制得的食品添加剂乙酸钠. 2分子式、结构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2.1分子式 C2H3NaO2'nH2O(1=3或0) 2.2结构式 CH3 COONanH20(n=3或0) 2.3相对分子质量 136.08(结晶品) 82.03(无水品) 3技术要求 3.1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结晶品:无色透明或白色 取适量试样,置于清洁、干燥的白瓷盘中,在自 无水品:白色 然光线下,观察色泽和状态,嗅其味 性状 结晶品:结晶或结晶粉末,无臭 无水品:结晶粉末或块状,无臭 3.2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理化指标 指标 项目 检验方法 结晶品 无水品 乙酸钠(C2H3NaO2)含量(以干基计),w%≥ 98.5 附录A中A.3 酸度和碱度 通过试验 附录A中A.4 铅(Pb)/(mg/Kg) 2 GB5009.12 36.0-42.0 2.0 干燥减量,w/% :200 钾试验 通过试验 附录A中A.5 GB30603—2014 附录A 检验方法 A.1一般规定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GB/T6682中规定的三级水. 试验方法中所用标准滴定溶液、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 GB/T601、GB/T602和GB/T603之规定制备.所用溶液在未注明用何种溶剂配制时,均指水溶液. A.2鉴别试验 A.2.1试剂和材料 A.2.1.1硫酸. A.2.1.2乙醇. A.2.1.3盐酸溶液:11. A.2.1.4乙酸氧轴锌溶液: 称取10g乙酸双氧轴,加5mL冰乙酸和50mL水,微热使溶解;称取30g乙酸锌,加3mL冰乙酸和30mL 水,微热使溶解;将两溶液混合,放冷,过滤,即得. A.2.1.5氯化铁溶液:90gL. A.2.2pH试验 称取1g样品,精确至0.01g 用适量的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 测定溶液的pH应为8.0~9.5. A.2.3钠盐试验 铂丝用盐酸溶液湿润后,蘸取样品,在无色火焰中燃烧,火焰应显亮黄色. 称取1g样品,精确至0.01g 用适量的水溶解,加1mL盐酸溶液,用水稀释至20mL.取1mL该溶液, 加5L乙酸氧轴锌溶液,振摇,有黄色沉淀产生. A.2.4乙酸盐试验 样品与硫酸和乙醇共热时,产生乙酸乙酯的特殊香气.样品的中性水溶液加氯化铁溶液(90/L)产生 深红色,加无机酸红色消失. A.3乙酸钠含量的测定 A.3.1试剂和材料 A.3.1.1冰乙酸. A.3.1.2高氯酸标准滴定溶液:c(HC1O4)=0.1mol/L. A.3.1.3结晶紫指示液:2g/L. A.3.2分析步骤 称取0.2g干燥后的样品,精确至0.0001g 加40mL冰乙酸溶解,用高氯酸标准滴定溶液滴定.用电 位计指示终点.当用指示剂判断终点时,加几滴结晶紫指示液,溶液由紫色变为亮蓝绿色即为终点.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