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T 8036-1994 渔船轴系及螺旋桨修理技术要求.pdf

1994,8036,pdf,水池,轴系,水产
文档页数:23
文档大小:1.06MB
文档格式:pdf
文档分类:水产
上传会员:
上传日期:
最后更新:

SC/T8036-94

渔船轴系及螺旋桨修理技术要求

代替SC36-79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图

本标准规定了渔船轴系修理及螺旋桨装配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渔船轴系及螺旋桨修理及验收.

2引用标准

GB1184形状和位置公差

3轴系修理技术要求

3.1中间轴,尾轴及联轴节修换技术要求

3.1.1铸锻件加工要求

3.1.1.1中间轴、尾轴及联轴节锻件成品,不得有过烧现象,表面不允许有裂纹,折痕,夹渣,夹层及密集的发纹,轴端部不得有缩孔或疏松.

3.1.1.3联轴节非接合面允许存留个别不大的凹陷,刻痕或黑点,允许用焊补的方法修补表面缺陷,大面积焊补后应重新热处理.

3.1.1.4中间轴,尾轴及联轴节铸锻件应经高温退火或回火,以消除内应力,并获得均匀细致的结晶组织.

3.1.1.5热轧钢材可不必再作热处理,但当中间轴采用焊接法兰时,必须进行整体或局部退火.局部退火加热部位应包括除法兰以外,不少于一半轴颈长度,轴与法兰的焊接,应采用合理的接缝,建议将轴端镦粗进行焊接,或者采用V型接缝焊接法兰.

3.1.1.6中间轴、尾轴经粗加工后应进行退火处理,以消除切削应力.在轴经小于150mm时,允许采用控制最后三到四道切削量的办法(进刀小于0.207mm)减少切削应力,此时可不进行退火处理.

3.1.1.7中间轴、尾轴加工后表面应光洁,不得有密集发纹、裂缝,蜂窝孔或非金属夹杂物,非工作面上个别较细的凹陷,刻痕或黑斑经清理后允许存在,对表面质量有怀疑处应进行探伤检查.

3.1.2中间轴、尾轴

制中间轴,尾轴应不低于GB1184规定的7级精度,精车修理不低于8级精度,在轴的长径比L/D大于30时,应不低于9级精度.

新制轴的非工作轴径相对于轴中心线的径向跳动公差应不低于GB1184规定的10级精度,见表1.

修理中未经精车修理的中间轴,尾轴径向跳动公差值为相应各值的3倍.

表1

公党 精度等级7 8 9 10公称尺寸,mm>50~120 25 40 80 150>120~250 30 50 100 200>250~500 25040 60 120

3.1.2.2中间轴、尾轴及联轴节法兰,法兰定位凸肩相对于轴中心线的垂直度公差,新制时应符合GB1184规定的5级精度,精车修理时应符合7级精度,且只准内凹,不能外凸.

未精车的法兰,垂直度应不低于8级精度的规定,见表2,端面跳动应小于0.04mm.

表2

公登 精蔗特级μm 6 7 8公称尺寸,mmV63~100 25 40 6080>100~160 30 50>160~250 40 60 100>250~400 50 80 120V400~630 60 100 150

3.1.2.3中间轴、尾轴工作轴颈的圆度和圆柱度公差,新制轴及精车后应不低于GB1184规定的8级精度,轴承档长度大于轴径时每增加100mm,圆柱度允差可增加0.01mm.中间轴磨耗极限应不低于11级精度,尾轴不低于12级精度,低于这个标准时,必须修复.

3.1.2.4经加工后的非工作轴径的圆度公差,应不低于GB1184规定的10级精度,见表3.

表3

公整μm 7 8 9 10 11 12公称尺寸,mm>30~50 7 11 16 25 6219 30 46 74>50180 8 13>80~120 10 15 22 35 54 87>120~180 12 18 25 40 63 100

3.1.2.5轴上的螺纹应光洁,在与螺母旋合时,不应有可感觉到的松动,在最初3~4牙用手轻便的旋入,用扳手可以顺利旋到底,螺纹轻度碰损,允许修锉后继续使用,较重的碰损应车削修理.此刻若螺纹直径减少较多时,应进行强度校核.

3.1.2.6 键槽与平键加工技术要求

键槽宽度应一致,在任何位置测量时,其槽侧二面平行度偏差应不小于0.03mm.a.b. 在任何位置测量键槽高度时,每10mm高不得超过0.10mm.键槽两侧与轴中心线应平行,平行度每100mm不超过0.01mm.c.d. 尾轴键槽允许重新铣直加宽,其极限宽度为锥体平均轴颈的0.33倍.e. 平键四侧应光洁平直,在平板上检查时应插不进0.05mm厚薄规.

f. 键槽底应有R=1~3mm的圆角,与螺旋桨相配之键槽首端最好制成雪撬形,以减少应力集中.

g. 平键两侧允许借偏心,偏中量不得超过键宽的5%,但最大不得超过2mm.

3.1.2.7 中间轴或尾轴凡是车削轴颈(或铜套)时,法兰平面都应切削并允许留黑.

3.1.2.8 中间轴、尾轴换新或修理加工后,表面粗糙度要求见图1.

图1

3.1.2.9经车削修理的中间轴或尾轴,轴承部位轴颈最少不小于非工作轴颈外径,并允许堆焊后精车,低温镀铁及金属喷镀等方法予以加大.

3.1.2.10采用堆焊修理轴颈时,预热温度按表4选取,焊后进行退火处理.

表4

轴材含碳量,% 0.2以下 0.2~0.3 0.3~0.45 0.45以上堆焊预热温度,C 100~120 120~150 150~250 250~400

3.1.2.11 尾轴锥体大端锈蚀检查

当锈蚀为圆状,且个别锈蚀处深不超过0.03d,较长锈蚀深不超过0.02d,整个圆周锈蚀深不a.

超过0.015d,经清理检查后允许继续使用(d一轴颈直径).当锈蚀为尖角状,应仔细检查其深度与周长长度,然后应修锉或车削成圆弧状,并须探伤检查,凡深度符合上述a条要求时,可允许继续使用.当蚀深超过上述规定时,应将锈蚀处车去,车削后轴径必须经过强度校核合格,方准继续使用.c.

3.1.3 轴端法兰螺孔与连接螺栓

3.1.3.1法兰连接螺栓,其中紧配螺栓数目应不少于总数的50%要求紧松螺栓间隔排列相配,紧配螺栓与螺孔的配合加工精度见表5.

表5

mm

螺栓直径 30以下 30~50 51~70配合间隙 0~0.01 --0.005~0.005 -0.015~00.02 ε0°0圆度 0.02螺孔 圆柱度 0.01 0.01 0.02圆度 0.015 0.015 0.02螺栓圆柱度 0.01 0.01 0.015

3.1.3.2锥形螺栓应与锥孔均匀接触,接触面积在75%以上.

3.1.3.3经加工修理后的中间轴,尾轴,法兰螺孔边缘至法兰外圆的厚度,不应少于连接螺栓直径的0.3倍,法兰的厚度不应小于基本轴径的0.2倍.

3.1.3.4绞削连接螺孔时,应将成对的轴安放在合理支承上,见图2,并使相配法兰的偏移与曲折皆为0.

图2

3.1.3.5在修理中,螺栓杆体上不大的擦伤或刮痕,螺孔内表面少量的刮痕允许修刮后继续使用.螺栓

材料强度不得低于中间轴或尾轴材料的强度,一般需用35号钢或40号钢.

3.1.3.6新制螺栓装配后的旋紧余量为6~12mm(图3尺寸A),螺栓与螺孔装配后,螺栓头或螺母的支承面与法兰之间应紧密接触,在80%周长上应插不进0.05mm厚薄规,并应采用双螺母或槽形螺母等防松装置,以免松动.

图3

3.1.4中间轴,尾轴可拆联轴节

3.1.4.1法兰式可拆联轴节加工技术要求见图4

a.联轴节法兰外表的精加工,应在锥孔修拂后套装到轴上进行其粗糙度和加工技术要求与整锻法兰相同.

b.其键槽加工的宽度、高度与轴线平行度都与轴键槽加工要求相同,以最终与轴键相配质量为验收标准.

图4

3.1.4.2法兰式可拆联轴节装配技术要求如下:

联轴节锥孔与轴锥体接触应良好,接触面积在75%以上.a.b. 联轴节锥孔与轴锥体在采用环氧树脂胶合安装时,其接触面积不少于30%.平键与轴键槽两侧接触面积不少于75%,与联轴节键槽相配时在85%长度上应插不进c.

联轴节紧固螺母安装后,接合面的90%周长上,应插不进0.05mm厚薄规,其接触面积不少于d.75%,并有可靠的防松装置.

3.1.5尾轴衬套及保护层.

3.1.5.1尾轴铜衬套材料及铸件检查:

a. 衬套材料ZCuSn10Zn2.

铜衬套不允许有裂纹,密集气孔,疏松和砂眼等缺陷,对于不甚严重的缺陷允许经修补后使用.

c. 铜衬套经粗加工后,套装在轴上之前,如表面有不甚严重之砂眼、疏松等缺陷,应进行水压试验,试验压力为0.1MPa,5min内不得有渗漏.轴套表面产生渗漏的个别小空隙,允许用焊补,熔锡或填补塑料等方法予以消除,处理后应再经水压试验.

6.33.1.5.2轴套加工时,轴套内圆粗糙度不得低于V其圆柱度和圆度应符合GB1184规定的9级精度,见表6.

表6

181~250轴颈直径d.mm 80~120 121~180公差值,m 22 25 29

3.1.5.3铜衬套红套轴上时,加热温度一般不超过320℃.套合后应紧密,不许采用螺钉或其他止动钉的办法来固定轴套;不许采用两半焊接的组合铜衬套.

3.1.5.4尾轴铜衬套(一般在油封装置处)允许小段镶套,接缝处应车有凸肩,镶套后外圆精车,接缝处不能塞进0.05mm厚薄规,超过0.10mm时应加填料或焊锡,保持水密.

3.1.5.5尾轴铜衬套厚度要求见表7.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投稿会员:匿名用户
我的头像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