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3111-2017
植物油中留醇含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一质谱法
Determination ofsterolsinvegetable oils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河南科技大学、农业部油料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武汉)、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培武、徐宝成、张良晓、王秀嫔、张文、胡小风.
植物油中留醇含量的测定气相色谱一质谱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采用气相色谱一质谱法测定植物油中留醇组成及含量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植物油中留醇含量的润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件.凡是不注日期 下列文件对于本 交件的应 文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样品用氢氧化萃取法将销醇 醇溶液回 皂化后,不化物以 甲烧进行 质 分 醇及其含量进行定性 导离,然后通过固相和定量分 URA
4.1.5乙酸乙酯
4.1.6无水硫酸钠.
4.1.7硅烷化试剂:在950pbN 甲基-N-三甲基硅烷士氟丁酰胺(MSHFBA.CAS号:53296-64-3,纯度≥90%)中加人50gL1-甲基味班(CAS号:616-477,纯度≥99%).
注:一般不使用其他硅烷化试剂,除非采用特别措施以保证高根二醇、照果醇的2个羟基被硅烷化,否则在气相色谱 分离时高根二醇和熊果醇可能会各自出现2个峰,
4.1.80.5mol/L氢氧化钾-乙醇溶液:溶解3g氢氧化钾于5mL水中.再用100mL乙醇(4.1.3)稀释,溶液应呈无色或淡黄色.
4.1.9固相萃取柱(二氧化硅,0.5g/6mlL).
4.1.10固相萃取淋洗液:乙醚一正己烷(8:92.体积比)混合溶液.
4.1.11固相萃取洗脱液:乙酸乙酯一正己烷(25:75,体积比)混合溶液.
4.2标准品
4.2.1胆固醇(3β-cholest-5-en-3-ol.CAS号:57-88-5,纯度≥99%).
NY/T 3111-2017
4.2.2胆留烷醇(5a-cholestan-3β-ol,CAS号:80-97-7,纯度≥95%).4.2.3菜油淄醇([24S]-24-Methyl cholesta-5.22-dien-3β-ol CAS号:474-67-9 纯度≥90%).4.2.4芸墓留醇([24R]24-Methyl cholest-5-en-3β-ol.CAS号:474-62-4,纯度≥98%).4.2.5豆淄醇([24S]-24-Ethyl cholesta-5.22-dien-3β-ol,CAS号:83-48-7,纯度≥95%).4.2.8高根二醇(Olean-12-ene-3β.28-diol,CAS号:545-48-2,纯度≥90%).4.2.9熊果醇(Urs-12-ene-33.28-diol,CAS号:545-46-0,纯度>95%).
4.3标准系列溶液的配制
4.3.1标准储备溶液1
准品(精确至0.1mg),用二氯甲烷(4.1.1)分别配制成浓度为1mg/mL的单标溶液.精确量取上述81mg/mL的标准混合储备溶液I.4C避光保存2个月. 种标准溶液各1mL,然后用氮气流缓缓吹干溶剂,再用1mL二氯甲烷(4.1.1)复溶,配制成浓度为
4.3.2标准储备溶液I
准确称取胆留烷醇标准品(精确至0.1mg),并用二氯甲烷(4.1.1)配制成浓度为1mg/mL的标准储备溶液Ⅱ.4C整光保存2个月
4.3.3标准系列混合工作溶液
时将标准储备溶液I稀释成浓度为100gg/mL的工作溶液.取标准储备溶液I(10ug/mL)200gL,加 以正已烷(4.1.2)为溶剂,将标准储备溶液I逐级稀释成100pg/mL和10μg/mL的工作溶液;同人200gL标准储备溶液Ⅱ(100pg/mL),再补充600pL正已烷,配制成浓度比为1:10(溶液I中溶质与胆留烷醇的质量浓度比)的标准混合工作溶液,其中胆留烷醇的浓度为20pg/ml.据此,选择合适浓度的标准储备溶液I(4.3.1)和标准储备溶液Ⅱ(4.3.2),分别配制成浓度比为1:5、1:1、5:1、10:120μg/mL,现用现配. (溶液I中溶质与胆留烷醇的质量浓度比)的标准系列混合工作溶液,其中胆笛烷醇的浓度固定为
4.4内标溶液的配制
准确称取胆淄烷醇标准品,以二氯甲烷(4.1.1)为溶剂,配制成浓度为200pg/mL的内标溶液.
5仪器设备
5.2分析天平:感量0.1mg. 5.1气相色谱一质谱仅:单四极杆或三重四极杆质量分析器,EI源.5.3固相萃取设备:要求能够控制活化、上样、淋洗和洗脱的速度.5.4液一液萃取装置:分液漏斗.5.5回流冷凝器:磨口连接,与烧瓶(5.6)配套.5.6磨口圆底烧瓶:25mL和50ml.5.7反应瓶:容量1mL,具螺纹瓶盖和聚四氟乙烯(PTFE)线纹封口,用于留醇衍生物的制备.5.8干燥箱:装有有效的干燥剂,用于储存固相萃取柱.
6试样制备
按GB/T15687的规定执行
7分析步骤
7.1称量
用25mL烧瓶(5.6)称取试样100mg(精确至0.1mg).对于留醇总量低于100mg/kg的油脂,可用3倍量的试样.
7.2样品前处理
7.2.1油样皂化:准确吸取100gL胆留烷醇内标溶液(4.4)加于已称试样的烧瓶中(7.1),用3mL二氯甲烷(4.1.1)稀释,再加人10mL浓度为0.5mol/L氢氧化钾一乙醇溶液(4.1.8)和少许沸石,混合均 匀.在烧瓶上连接好回流冷凝器(5.5),加热并保持混合液微沸,15min后,停止加热,冷却后将皂化混合液转移至液一液萃取装置(5.4),并加人7mL去离子水和10mL二氯甲烷(4.1.1),充分振荡均匀,待静置分层后,去除上层水相,有机相用去离子水洗涤3次,直至溶液变清激.将所得含有留醇的有机相在45℃条件下用氮气流缓缓吹干,残留物用5mL正己烷(4.1.2)复溶,备用.
(4.1.2)溶液活化,流速1.5mL/min,弃去流出液;将上述5mL正已烷复溶液(7.2.1)注人固相萃取柱 中,流速控制在1.2mL/min,弃去流出液:然后用5mL淋洗液(4.1.10)进行淋洗,流速控制在1.0mL/min,弃去流出液;最后用10mL洗脱液(4.1.11)洗脱留醇并收集于洁净干燥的试管中,流速控制在1.5mL/min
7.23淄醇三甲基硅醚的制备:将固相萃取所得的10mL洗脱液(7.2.2)在45C条件下用氮气流缓吹,浓缩至大约1mL,然后转移到反应瓶(5.7)中,继续用氮气缓缓吹干溶剂,再加人100uL硅烷化试
7.3仪器分析条件
7.3.1色谱条件
a)色谱柱:DB-5MS[30m×0.25mm(内径),膜厚0.25gm]毛细管气相色谱柱或等效柱;b)载气:氮气.流速0.7mL/min.分流比1:40; c)进样口温度320℃,进样量为1gL;d)柱温箱升温程序:初始温度180℃,保持1min,然后以4C/min升到300℃,并保持25min;e)溶剂延迟时间:10min.
7.3.2质谱条件
a)检测方式:全扫模式,扫描质量数从50m/z~650m/z;b)电离方式:电子轰击电离源(EI源,电子能量70eV); c)离子源温度250℃,传输线温度300℃.
7.4气相色谱一质谱分析
7.4.1定性分析
将衍生完毕的试样(7.2.3)注人气相色谱一质谱仪,记录总离子流图和质谱图.对胆固醇、菜油留醇、芸墓留醇、豆留醇、3-谷留醇、环阿屯醇、高根二醇、熊果醇,可根据其标准品的保留时间和对应的质 谱图进行定性,对于不易购买商业标准品的留醇,将试验样品所得质谱图与NIST谱库的标准质谱图进行比对,同时结合相对保留时间进行定性.各留醇三甲基硅醚的重要定性离子参见附录A的表A.1.
7.4.2定量分析
7.4.2.1留醇相对响应因子的测定
取1mL标准系列混合工作溶液(4.3.3)按照7.2.3的规定进行硅烷化衍生,然后注人气相色谱一质谱仪,测定胆固醇、菜油留醇、芸墓淄醇、豆淄醇、β-谷留醇、环阿屯醇、高根二醇和熊果醇三甲基硅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