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29952-2013 食品添加剂 γ-辛内酯.pdf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29952—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y-辛内酯 2013-11-29发布 2014-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GB29952—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y-辛内酯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由正戊醇和丙烯酸(丙烯酸甲酯)或由己醛和丙二酸为原料制得的食品添加剂-辛内 酯. 2化学名称、分子式、结构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2.1化学名称 5-丁基二氢-2(3H)-呋喃酮 2.2分子式 CgH1402 2.3结构式 2.4相对分子质量 142.20(按2007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3技术要求 3.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无色至微黄色 将试样置于比色管内,用目测法观察 状态 液体 香气 甜香、椰子香、果香 GB/T14454.2 3.2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1 GB29952—2013 表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辛内酯含量,w%≥ 98.0 附录A 酸值(以KOH计)/(mg/g)≤ 6.0 GB/T14455.5 折光指数(20℃) 1.443~1.447 GB/T14454.4 相对密度(25℃/25℃) 0.970~0.980 GB/T11540 2 ...
GB 29951-2013 食品添加剂 柠檬酸脂肪酸甘油酯.pdf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29951—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柠檬酸脂肪酸甘油酯 2013-11-29发布 2014-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发布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GB29951—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柠檬酸脂肪酸甘油酯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由甘油与柠檬酸和可食用脂肪酸酯化制得、或由可食用脂肪酸的单双甘油酯混合物与柠 檬酸反应制得的食品添加剂柠檬酸脂肪酸甘油酯.它由柠檬酸和可食用脂肪酸与甘油的混合酯组成,可含 有少量游离脂肪酸、游离甘油、游离柠檬酸和单双甘油酯,可全部或部分被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中和. 2结构式 CH2-OR1 CH-OR2 CH2-OR3 其中,R1、R2和R中至少有一个为柠檬酸基团,一个为脂肪酸基团,其他可以是柠檬酸、脂肪酸或氢. 3技术要求 3.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白色至浅棕色 取适量试样置于白瓷盘内,在自然光线下观察其 状态 油状至蜡状 色泽和状态 3.2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0.5(未中和产品) 硫酸灰分,w% 附录A中A.3 10(部分或完全中和的产品) 游离甘油,W% 4 附录A中A.4 总甘油,w% 8~33 附录A中A.5 总柠檬酸,W% 13~50 附录A中A.6 总脂肪酸,w% 37-81 附录A中A.7 铅(Pb)/(mg/kg) 2 GB5009.12 GB29951—2013 附录A 检验方法 A.1一般规定 本标准除另有规定外,所用试剂的纯度应在分析纯以上,所用标准滴定溶液、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 制剂及制品,应按GB/T601、GB/T602、GB/T603的规定制备,实验用水应符合GB/T6682-2008中三级水 的规定.试验中所用溶液在未注明用何种溶剂配制时,均指水溶液. A.2鉴别试验 不溶于冷水,可分散于热水,可溶于油脂,不溶于冷乙醇. A.3硫酸灰分的测定 A.3.1分析步骤 称取2g试样,精确至0.0001g 置于已在800℃25℃下灼烧至恒重的坩埚中,加入少量硫酸,缓缓 加热,直至试样完全挥发或炭化.继续加热至硫酸蒸汽逸尽,在800℃±25℃的高温炉中灼烧至恒重. A.3.2结果计算 硫酸灰分的质量分数w1按式(A.1)计算: m1-mn×100%(A.1) m 式中: m1—灼烧后坩埚和残渣的质量,单位为克(g); mo—坩埚的质量,单位为克(g); m—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A.4游离甘油的测定 A.4.1试剂和溶液 A.4.1.1冰乙酸. A.4.1.2三氯甲烷. A.4.1.3高碘酸溶液:将5.4g高碘酸溶解在100mL水和1900mL冰乙酸的混合液中,混匀,避光保存在具 塞玻璃瓶中. A.4.1.4碘化钾溶液:150g/L. A.4.1.5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c(Na2S2O3)=0.1mol/La A.4.1.6淀粉指示液:10g/L. A.4.2分析步骤 A.4.2.1试样溶液的制备 2 ...
GB 29950-2013 食品添加剂 甘油.pdf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29950—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甘油 2013-11-29发布 2014-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布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GB29950—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甘油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添加剂甘油. 2化学名称、分子式、结构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2.1化学名称 丙三醇 2.2分子式 C3HgO3 2.3结构式 CH2—OH CHOH CH2—OH 2.4相对分子质量 92.09(按2007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3技术要求 3.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无色至微黄色 取适量试样置于比色管中,在自然光线下观察其 状态 透明黏稠状液体 色泽和状态 3.2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1 GB29950—2013 表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甘油含量,w% 95.0~100.5 GB/T13216 相对密度(25℃/25℃) ≥ 1.249 GB/T5009.2 色泽 通过试验 附录A中A.3 脂肪酸与酯类 通过试验 附录A中A.4 氯化物(以C1计),w% 0.003 附录A中A.5 易炭化物 通过试验 附录A中A.6 灼烧残渣,w% 0.01 GB/T13216 铅(Pb)/(mg/kg) 1 GB5009.12 2 ...
GB 29949-2013 食品添加剂 阿拉伯胶.pdf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29949—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阿拉伯胶 2013-11-29发布 2014-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GB29949—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阿拉伯胶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从阿拉伯胶树[Acacia senegal(L.)Willdenow]或与其接近的金合欢属树[Acacia seyal (Fam.Leguminosae)]的枝干获得的胶状分泌物为原料,经物理加工制得的食品添加剂阿拉伯胶. 2技术要求 2.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白色至棕黄色 取适量试样置于白瓷盘内,在自然光线下观察其 状态 颗粒状或粉状 色泽和状态 2.2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理化指标 指标 检验方法 项目 颗粒状物 粉状物 颗粒状物 粉状物 干燥减量,w% 15 10 GB5009.3直接干燥法 灰分,w/% A GB5009.4b 酸不溶灰分,w% 0.5 附录A中A.3 酸不溶物,w% 附录A中A.4 铅(Pb)/(mg/kg) 2 GB5009.12 淀粉或糊精 通过试验 附录A中A.5 单宁胶 通过试验 附录A中A.6 a干燥温度和时间分别为105℃士2℃和5h. b灼烧温度和时间分别为675℃±25℃和8h. 2.3微生物指标 微生物指标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微生物指标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大肠埃希氏菌/(MPN/g) < 3.0 GB4789.38 沙门氏菌 未检出/25g GB4789.4 GB29949—2013 附录A 检验方法 A.1一般规定 本标准除另有规定外,所用试剂的纯度应在分析纯以上,所用标准滴定溶液、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 制剂及制品,应按GB/T601、GB/T602、GB/T603的规定制备,实验用水应符合GB/T6682-2008中三级水 的规定.试验中所用溶液在未注明用何种溶剂配制时,均指水溶液. A.2鉴别试验 A.2.1溶解性 1g试样可溶于2mL水中;不溶于乙醇. A.2.2旋光性 称取1g试样(以干基计),溶于100mL水中,静置消泡,此为试样液.用200mm旋光管,按GB/T613 的方法测定试样液的比旋光度,来源于阿拉伯胶树的试样液应呈左旋,来源于金合欢属树的试样液应呈右 旋. A.3酸不溶灰分的测定 A.3.1试剂和材料 盐酸溶液:10%. A.3.2分析步骤 量取25mL盐酸溶液,加入到测定灰分时所得的灰分中,煮沸5min.用过滤坩埚或无灰分滤纸过滤, 用热水洗涤滤渣数次,在800℃25℃下灼烧至恒重. A.3.3结果计算 酸不溶灰分的质量分数W1按公式(A.1)计算: WI= m×100%(A.1) mo 式中: m1—灼烧后残渣的质量,单位为克(g); mo—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A.4酸不溶物的测定 A.4.1试剂和材料 盐酸溶液:10%. 2 ...
GB 29948-2013 食品添加剂 聚丙烯酸钠.pdf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29948—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聚丙烯酸钠 2013-11-29发布 2014-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GB29948—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聚丙烯酸钠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丙烯酸钠为原料,以硫酸铵为催化剂聚合制得的食品添加剂聚丙烯酸钠. 2分子式和结构式 2.1分子式 (C3H3NaO2) 2.2结构式 CH2CH COONa 3技术要求 3.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白色 取适量试样置于白瓷盘中,在自然光线下观察其 状态 粉末或颗粒 色泽和状态 3.2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1 GB29948—2013 表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游离碱 通过试验 附录A中A.3 硫酸盐(以SO4计),w/% 0.48 附录A中A.4 残留单体,w% 1.0 附录A中A.5 低聚物,w1% 5.0 附录A中A.6 干燥减量,w% 10.0 GB5009.3直接干燥法 灼烧残渣(以干基计),w% 76.0 附录A中A.7 重金属(以Pb计)/(mg/kg) 20 GB/T5009.74 总砷(以As计)/(mg/kg) 3 GB/T5009.11 a干燥温度和时间分别为105℃±2℃和4h. 2 ...
GB 29948-2013 食品添加剂 聚丙烯酸钠 第1号修改单.pdf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29948—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聚丙烯酸钠 2013-11-29发布 2014-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GB29948-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聚丙烯酸钠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丙烯酸钠为原料,以硫酸铵为催化剂聚合制得的食品添加剂聚丙烯酸钠. 2分子式和结构式 2.1分子式 (Ca H:NaO2). 2.2结构式 —CH CH 3技术要求 3.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白色 取适量试样置于白瓷盘中,在自然光线下观察 状态 粉末或颗粒 其色泽和状态 3.2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游离碱 通过试验 附录A中A.3 硫酸盐(以SO2计,w)/% 0.48 A.4 残留单体(w)/% 1.0 A.5 1 GB29948-2013 表2(续)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低聚物(w)/% 5.0 A.6 干燥减量(w)/% 10.0 GB5009.3直接干燥法 灼烧残渣(以干基计,w)/% 76.0 A.7 重金属(以Pb计)/(mg/kg) 20 GB/T5009.74 总(以As计)/(mg/kg) GB/T5009.11 干燥温度和时间分别为105℃士2℃和4ha 2 ...
GB 29947-2013 食品添加剂 萜烯树脂.pdf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29947—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萜烯树脂 2013-11-29发布 2014-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布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GB29947—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萜烯树脂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添加剂萜烯树脂,食品添加剂萜烯树脂主要由α-蒎烯、B-蒎烯和二戊烯聚合体组成. 2技术要求 2.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淡黄色至黄色 取适量试样置于白瓷盘内,在自然光线下观察其色泽和 状态 固体 状态 2.2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加氏颜色等级 4 GB/T9281.1a 酸值(以KOH计)/(mg/g) 5 附录A中A.2 皂化值(以KOH计)/(mg/g) 5 附录A中A.3 铅(Pb)/(mg/kg) 3 GB5009.12 试样液为质量分数为50%试样石油醚溶液. 1 GB29947—2013 附录A 检验方法 A.1一般规定 本标准除另有规定外,所用试剂的纯度应在分析纯以上,所用标准滴定溶液、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 制剂及制品,应按GB/T601、GB/T602、GB/T603的规定制备,实验用水应符合GB/T6682-2008中三级水 的规定.试验中所用溶液在未注明用何种溶剂配制时,均指水溶液. A.2酸值的测定 A.2.1试剂和材料 A.2.1.1异丙醇. A.2.1.2甲苯. A.2.1.3氢氧化钾标准滴定溶液:c(KOH)=0.1mol/L. A.2.1.4酚酞-异丙醇溶液:称取1g酚酞,溶于异丙醇,用异丙醇稀释至100mLe A.2.2分析步骤 制备由等体积异丙醇和甲苯组成的混合溶剂.量取该混合溶剂125mL 加入2mL酚酞-异丙醇溶液, 用氢氧化钾标准滴定溶液中和至溶液呈淡粉红色并保持30s不退色,得到中性混合溶剂.称取10g~20g试 样,精确至0.0001g 加入中性混合溶剂使试样完全溶解,必要时可加热,得到试样溶液.用氢氧化钾标 准滴定溶液滴定,滴定至溶液呈粉红色并保持30s不退色即为滴定终点. A.2.3结果计算 酸值wi 以氢氧化钾(KOH)计,数值以毫克每克(mg/g)表示,按公式(A.I)计算: Vc M w (A.1) m 式中: V—滴定试样溶液所消耗氢氧化钾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L); c氢氧化钾标准滴定溶液的实际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M—氢氧化钾的摩尔质量,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M(KOH)=56.1] m——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A.3皂化值的测定 A.3.1试剂和材料 A.3.1.1异丙醇. A.3.1.2甲苯. 2 ...
GB 29946-2013 食品添加剂 纤维素.pdf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29946—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纤维素 2013-11-29发布 2014-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布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GB29946—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纤维素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来源于纤维性植物的α-纤维素浆为原料,经纯化和机械粉碎后得到的食品添加剂纤维 素. 2分子式、结构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2.1分子式 () 2.2结构式 H OH CH.CH HH 0 0 OH H H H OH H 0 0 H CHCH OH 2.3相对分子质量 (324)m(按2007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一般大于500). 3技术要求 3.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白色 取适量试样置于白瓷盘内,在自然光线下观察其色 状态 粉状、颗粒状或片状 泽和状态 3.2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GB29946—2013 表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纤维素[(C12H20O10)]含量,W/% 92 GB/T5009.10 干燥减量,w% 7 GB5009.3直接干燥法a pH 5.0~7.5 附录A中A.3 水溶物,w% 1.5 附录A中A.4 灰分,w1% 0.3 GB5009.4b 淀粉试验 通过试验 附录A中A.5 铅(Pb)/(mg/kg) 2 GB5009.12 干燥温度和时间分别为105℃±2℃和3h. b在800℃士25℃灼烧至恒重. 2 ...
GB 29945-2013 食品添加剂 槐豆胶(刺槐豆胶).pdf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29945—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槐豆胶(刺槐豆胶) 2013-11-29发布 2014-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GB29945—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槐豆胶(刺槐豆胶)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刺槐豆种子Ceratonia siliqua(L.)Taub.(Fam.Leguminosae)的胚乳或胚乳粉为原料,经 加工制得的食品添加剂槐豆胶(刺槐豆胶).商品化的槐豆胶(刺槐豆胶)可含有用于标准化目的的糊精 和糖类. 2结构式 OHOH HO H HO. H OH H H H OH H H H H H OH HO OHo HO 0 HO HO. H OH H H H H H OH H OH n 3技术要求 3.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白色至微黄色 取适量试样置于白瓷盘内,在自然光线下观察其色泽 状态 粉末 和状态 3.2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1 GB29945—2013 表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干燥减量,w% 14.0 GB5009.3直接干燥法“ 灰分,w/% 1.2 GB5009.4 酸不溶物,w% 4.0 附录A中A.3 蛋白质,w% 7.0 GB5009.5 残留溶剂(乙醇和异丙醇),w% 1.0 附录A中A.4 淀粉试验 通过试验 附录A中A.5 铅(Pb)/(mg/kg) 2 GB5009.12 干燥温度和时间分别为105℃±2℃和5h b灼烧温度和时间分别为800℃±25℃和3h-4h. 蛋白质系数为6.25. 3.3微生物指标 微生物指标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微生物指标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菌落总数/(CFU/g) 5000 GB4789.2 大肠埃希氏菌/(MPN/g) < 3.0 GB4789.38 沙门氏菌 未检出/25g GB4789.4 霉菌和酵母/(CFU/g) 500 GB4789.15 2 ...
GB 29944-2013 食品添加剂 纽甜.pdf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29944—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N-[N-(3 3-二甲基丁基)]-L-a-天 门冬氨-L-苯丙氨酸1-甲酯(纽甜) 2013-11-29发布 2014-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发布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GB29944—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N-[N-(3 3-二甲基丁基)]-L-a-天门冬氨-L苯丙氨酸1-甲酯(纽甜)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阿斯巴甜和3 3-二甲基丁醛为主要原料,在氢气存在下于甲醇溶液中进行反应,经过 去除甲醇、洗涤和干燥等步骤而制得的食品添加剂N-[N-(3 3-二甲基丁基)]-L--天门冬氨-L-苯丙氨酸1-甲 酯(纽甜). 2化学名称、分子式、结构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2.1化学名称 N-[N-(3 3-二甲基丁基)-L-a-天门冬氨]-L-苯丙氨酸1-甲酯 2.2分子式 C20H30N2O5 2.3结构式 COOH 0 OCH3 2.4相对分子质量 378.47(按2007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3技术要求 3.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白色至灰白色 取适量试样置于白瓷盘内,在自然光线下观察其色泽 状态 粉末 和状态 3.2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GB29944—2013 表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纽甜含量(以干基计),w/% 97.0~102.0 附录A中A.3 N-[N-(3 3-二甲基丁基)-a-天门冬氨]-L-苯丙氨酸,w/%≤ 1.5 附录A中A.4 其他相关物质,w/% 2.0 附录A中A.5 水分,w1% 5.0 GB/T6283 灼烧残渣,w1% 0.2 GB/T9741 pH(5gL溶液) 5.0-~7.0 GB/T9724 铅(Pb)/(mg/kg) GB5009.12 比旋光度a(20℃,D)/[()dm2kg] -40.0~-43.3 GB/T613 a配制质量分数为0.5%的试样溶液,计算结果以干基计. 2 ...
GB 29943-2013 食品添加剂 棕榈酸视黄酯(棕榈酸维生素A).pdf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29943—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棕榈酸视黄酯(棕榈酸维生素A) 2013-11-29发布 2014-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GB29943—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棕榈酸视黄酯(棕榈酸维生素A)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醋酸维生素A(或-紫罗兰酮)和棕榈酸为主要原料,经加工制得的食品添加剂棕榈 酸视黄酯(棕榈酸维生素A或维生素A棕榈酸酯) 2化学名称、分子式、结构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2.1化学名称 3 7-二甲基-9-(2 6 6-三甲基-1-环己烯-1-基)-2 4 6 8-壬四烯-1-棕榈酸酯 2.2分子式 C36H60O2 2.3结构式 HaC CH3 CH3 CH3 01 C15H31 CH3 2.4相对分子质量 525.09(按2007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3技术要求 3.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淡黄色至黄棕色 取适量试样置于白瓷点滴板上,在自然光 状态 油状液体(低温时可固化) 线下,观察其色泽和状态 3.2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GB29943—2013 表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棕榈酸视黄酯(棕榈酸维生素A)含量/(IU/g)≥ 5X105 附录A中A.4 酸值(以KOH计)/(mg/g) 2.0 附录A中A.5 过氧化值/(meq/kg) 10.0 GB/T5538 铅(Pb)/(mg/kg) 2 GB5009.12 注:商品化的棕榈酸视黄酯(棕榈酸维生素A)产品应以符合本标准的棕榈酸视黄酯(棕榈酸维生素A)为原料,可添加 符合相关食品质量规格要求的食用植物油、淀粉、糊精、蔗糖、抗氧化剂、抗结剂、增稠剂等辅料而制成. 维生素A以维生素A醇当量或国际单位(IU)表示,1g维生素A醇当量=3.33U.棕榈酸视黄酯(棕榈酸维生素A) 实际含量为标示量的95.0%~110.0%. 2 ...
GB 29942-2013 食品添加剂 维生素E(dl-α-生育酚).pdf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29942—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维生素E(d/-a-生育酚) 2013-11-29发布 2014-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GB29942—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维生素E(d/-a-生育酚)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异植物醇和三甲基氢醌为主要原料,经化学合成法制得的食品添加剂维生素E(d-a- 生育酚). 2化学名称、分子式、结构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2.1化学名称 -2 5 7 8-四甲基-2-(4 8 12-三甲基-十三烷基)-6-色原醇 2.2分子式 C29H50O2 2.3结构式 CH3 H2C、 0 CH3 H CH3H、 CH3 CH3 CH3 HO CH3 2.4相对分子质量 430.71(按2007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3技术要求 3.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淡黄色至琥珀色,暴露在空气或光线下色泽会变深 取适量试样置于白瓷点滴板上,在自然光 状态 澄清的黏稠液体 线下,观察其色泽和状态 3.2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1 GB29942—2013 表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维生素E(dl-a-生育酚)含量,w% 96.0~102.0 附录A中A.3 折光率n 1.503~1.507 GB/T614 吸光度E(292nm) 71~76 附录A中A.4 灼烧残渣,w% 0.1 GB/T9741 酸度 通过试验 附录A中A.5 铅(Pb)/(mg/kg) 2 GB5009.12 2 ...
GB 29941-2013 食品添加剂 脱乙酰甲壳素(壳聚糖).pdf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29941—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脱乙酰甲壳素(壳聚糖) 2013-11-29发布 2014-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布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GB29941—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脱乙酰甲壳素(壳聚糖)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甲壳素或虾、蟹壳为主要原料,经脱钙、脱蛋白、脱乙酰基等工艺加工制得的食品添 加剂脱乙酰甲壳素(壳聚糖). 2技术要求 2.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白色或微黄色,片状产品有光泽 取适量试样置于白瓷盘内,于光线充足、无异味的环 状态 片状或粉状 境中,按感官要求逐项检验 气味 具有本身固有气味,无异味 2.2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脱乙酰基度,w/% 85 附录A中A.3 黏度(10gL 20℃)/mPa's 符合声称 附录A中A.4 水分,w/% 10.0 GB5009.3直接干燥法 灰分,w/% 1.0 GB5009.4 酸不溶物,w/% 1.0 附录A中A.5 pH(10g/L溶液) 6.5~8.5 附录A中A.6 无机砷(以As计)/(mg/kg) 1 GB/T5009.11 铅(Pb)/(mg/kg) 2 GB5009.12 1 GB29941-2013 附录A 检验方法 A.1一般规定 本标准除另有规定外,所用试剂的纯度应在分析纯以上,所用标准滴定溶液、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 制剂及制品,应按GB/T601、GB/T602、GB/T603的规定制备,实验用水应符合GB/T6682-2008中三级水 的规定.试验中所用溶液在未注明用何种溶剂配制时,均指水溶液. A.2鉴别试验 A.2.1试剂 A.2.1.1乙酸溶液:199. A.2.1.2甲基橙指示液:1gL. A.2.1.3氢氧化钠溶液:40g/L. A.2.2鉴别步骤 A.2.2.1取1.0g试样,溶于100mL乙酸溶液中,滴加几滴甲基橙指示液,溶液显棕黄色. A.2.2.2取1.0g试样,溶于100mL乙酸溶液中,滴加10mL氢氧化钠溶液,溶液显乳白色浑浊,并逐渐形 成白色絮状沉淀. A.3脱乙酰基度的测定 A.3.1电位滴定法 A.3.1.1方法提要 用过量的盐酸溶液溶解脱乙酰甲壳素试样,盐酸与脱乙酰甲壳素中的氨基等摩尔结合后,溶液中含有 过量的盐酸.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时,氢氧化钠首先中和过量的盐酸,溶液H发生变化,即第一个“突 跃”,然后氢氧化钠再中和与脱乙酰甲壳素中氨基结合的盐酸,达到滴定等电点时,溶液H出现第二个“突 跃”,由两个“突跃”之间消耗的氢氧化钠量计算出试样中的氨基含量,从而得到试样的脱乙酰基度. A.3.1.2试剂和材料 A.3.1.2.1盐酸标准滴定溶液:c(HCl)=0.1mol/L. A.3.1.2.2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c(NaOH)=0.1mol/L. A.3.1.3仪器和设备 A.3.1.3.1电磁搅拌器. A.3.1.3.2酸度计或电位滴定仪. A.3.1.4分析步骤 A.3.1.4.1试样处理 称取于105℃±2℃烘干至恒重的试样0.2g 精确至0.0001g 加入30mL盐酸标准滴定溶液,搅拌 2 ...
GB 29940-2013 食品添加剂 柠檬酸亚锡二钠.pdf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29940—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柠檬酸亚锡二钠 2013-11-29发布 2014-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布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GB29940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柠檬酸亚锡二钠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柠檬酸、氯化亚锡、氢氧化钠为原料经加工制得的食品添加剂柠檬酸亚锡二钠. 2分子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2.1分子式 C6H6OsSnNa2 2.2相对分子质量 370.80(按2007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3技术要求 3.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无色或白色 取适量试样置于白瓷盘内,在自然光线下,观察其色 状态 结晶或粉末 泽和状态 3.2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亚锡(Sn2)含量,w/% 29.0 附录A中A.3 pH(10g/L溶液) 5.0~7.0 GB/T9724 水不溶物,w% 0.05 附录A中A.4 总砷(以As计)/(mg/kg) 2 GB/T5009.11 铅(Pb)/(mg/kg) 3 GB5009.12 1 GB29940—2013 附录A 检验方法 A.1一般规定 本标准除另有规定外,所用试剂的纯度应在分析纯以上,所用标准滴定溶液、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 制剂及制品,应按GB/T601、GB/T602、GB/T603的规定制备,实验用水应符合GB/T6682-2008中三级水 的规定.试验中所用溶液在未注明用何种溶剂配制时,均指水溶液. A.2鉴别试验 A.2.1试剂和材料 A.2.1.1盐酸溶液:5%. A.2.1.2磷钼酸铵试纸:称取1g磷钼酸铵,用10mL氢氧化钠溶液(100gL)溶解.将无灰滤纸放入该溶液 中浸透后,取出于暗处晾干即得. A.2.1.3吡啶-乙酸酐溶液:31. A.2.2鉴别步骤 A.2.2.1取铂丝,用盐酸溶液湿润后,蘸取试样,在无色火焰中燃烧,火焰显现黄色. A.2.2.2称取1g试样,溶于10mL盐酸溶液中,配制成10%的试样溶液,取1滴试样溶液,滴在磷钼酸铵 试纸上,试纸应显蓝色. A.2.2.3称取1g试样,溶于10mL水中,配制成10%的试样溶液,取1mL试样溶液,加5mL吡啶-乙酸酐 溶液,振摇,溶液即显黄色到红色或紫红色. A.3亚锡(Sn2)含量的测定 A.3.1方法提要 在酸性介质中,以淀粉为指示剂,用碘酸钾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试样液,稍微过量的碘酸钾在酸溶液中 马上转化为游离碘,游离碘遇淀粉即变蓝色指示终点.根据碘酸钾标准滴定溶液的消耗量求出亚锡的含量. A.3.2试剂和材料 A.3.2.1盐酸溶液:20%. A.3.2.2淀粉指示液:10g/Le A.3.2.3碘酸钾标准滴定溶液:c(-KIO3)=0.1mol/L. 6 A.3.3分析步骤 称取0.7g试样,精确至0.0001g 置于250mL具塞锥形瓶中,加25mL水及5mL盐酸溶液,摇匀,加 入3L淀粉指示液后,立即用碘酸钾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即为滴定终点. A.3.4结果计算 亚锡(Sn2)含量的质量分数w1按公式(A.1)计算: 2 ...
GB 29939-2013 食品添加剂 琥珀酸二钠.pdf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29939—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琥珀酸二钠 2013-11-29发布 2014-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布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GB29939—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琥珀酸二钠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琥珀酸为主要原料,经中和、干燥等工艺制得的食品添加剂琥珀酸二钠. 2分子式、结构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2.1分子式 琥珀酸二钠(无水品):C4H4Na2O4 琥珀酸二钠(结晶品):C4H4Na2O46H2O 2.2结构式 NaOOC COONanH2O n=6或0 2.3相对分子质量 琥珀酸二钠(无水品):162.05(按2007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琥珀酸二钠(结晶品):270.14(按2007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3技术要求 3.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无色或白色 取适量试样置于白瓷盘内,在自然光线下,观察其色 状态 结晶或粉末 泽和状态,并嗅其气味 气味 无臭、无异味 3.2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1 GB29939—2013 表2理化指标 指标 项目 检验方法 结晶品 无水品 琥珀酸二钠(C4H4Na2O4)含量(以干 附录A中A.3 基计),w% 98.0~101.0 干燥减量,w/% 37.041.0 ≤2.0 GB5009.3直接干燥法a pH(50g/L溶液) 7.0-9.0 GB/T9724 硫酸盐(以SO4计) 通过试验 附录A中A.4 易氧化物 通过试验 附录A中A.5 重金属(以Pb计)/(mg/kg) 20 GB/T5009.74 总砷(以As计)(mg/kg) 3 GB/T5009.11 a干燥温度和时间分别为120℃2℃和2h 2 ...
GB 29938-2013 食品用香料通则.pdf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29938—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用香料通则 2013-11-29发布 2014-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GB29938—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用香料通则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GB2760中允许使用的食品用香料. 2术语和定义 2.1食品用香料 生产食品用香精的主要原料,在食品中赋予、改善或提高食品的香味,只产生咸味、甜味或酸味的物 质除外.食品用香料包括食品用天然香料、食品用合成香料、烟熏香味料等,一般配制成食品用香精后用 于食品加香,部分也可直接用于食品加香. 2.2食品用天然香料 通过物理方法或酶法或微生物法工艺,从动植物来源材料中获得的香味物质的制剂或化学结构明确的 具有香味特性的物质,包括食品用天然复合香料和食品用天然单体香料. 2.2.1食品用天然复合香料 食品用香味制剂 通过物理方法或酶法或微生物法工艺从动植物来源材料中获得的香味物质的制剂(由多种成分组成). 这些动植物来源材料可以是未经加工的也可以是通过传统食品制备工艺加工过的.包括精油、果汁精油、 提取物、蛋白质水解物、馏出液或经焙烤、加热或酶解的产物. 2.2.2食品用天然单体香料 通过物理方法或酶法或微生物法工艺从动植物来源材料中获得的化学结构明确的具有香味特性的物 质.这些动植物材料可以是未经加工的,也可以是通过传统食品制备工艺加工的. 2.3食品用合成香料 通过化学合成方式形成的化学结构明确的具有香味特性的物质. 3要求 3.1基本要求 食品用香料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相关标准的,质量规格应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相关标准的要 求. 3.2食品用天然香料通用要求 3.2.1食品用天然香料生产加工过程中,因工艺必要性需要使用提取溶剂的,在达到预期目的前提下应 尽可能降低溶剂使用量.食品用天然香料允许使用的提取溶剂名单见附录A中表A.1. 3.2.2按照表1中的安全限量值控制食品用天然香料中的重金属和砷. 1 GB29938—2013 表1重金属和砷限量要求 海产品来源的食品 非海产品来源的食 项目 检验方法 用天然香料 品用天然香料 重金属(以Pb计)/(mg/kg) 10 GB/T5009.74 总(以As计)/(mg/kg) 3 GB/T5009.76或GB/T5009.11 无机砷/(mgkg) 1.5 GB/T5009.11 3.2.3海产品来源的食品用天然香料名单见附录B中表B.1. 3.2.4食品用天然复合香料生产中使用的酶制剂应符合GB2760中食品用酶制剂及其来源名单和原卫生 部相关公告的规定;使用的菌种应符合原卫生部公布的《可用于食品的菌种名单》和(或)《可用于婴幼 儿食品的菌种名单》及原卫生部相关公告的规定.用酶法或微生物法生产的食品用天然复合香料,起始原 料应是可作为食品的动植物. 3.2.5食品用天然单体香料含量按附录C中表C.1的规定. 3.3食品用合成香料要求 食品用合成香料含量按附录D中表D.1的规定.检测方法按GB/T11539或GB/T11538的规定.有食 品安全国家标准或相关标准的,或在附录D中表D.1注明特殊要求的,按照标准或要求检测. 2 ...
GB 29937-2013 食品添加剂 羧甲基淀粉钠.pdf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29937—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羧甲基淀粉钠 2013-11-29发布 2014-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布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GB29937—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羧甲基淀粉钠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食用淀粉或由生产食用淀粉的原料得到的淀粉乳为原料与一氯乙酸或其钠盐反应 制得的食品添加剂羧甲基淀粉钠,也适用于此产品进一步预糊化后得到的产品. 2技术要求 2.1原辅料 2.1.1原料 食用淀粉应符合相关产品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2.1.2辅料 2.1.2.1应符合相关产品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或相关规定的要求. 2.1.2.2醚化剂:一氯乙酸或其钠盐. 2.2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白色、类白色或淡黄色 取试样50g置于洁净的白瓷盘中,在自然光线下,观察 状态 呈颗粒状、片状或粉末状,无可见杂质 其色泽、状态,嗅其气味 气味 具有产品固有的气味,无异味 2.3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干燥减量,w/% 10.0 GB/T12087 总砷(以As计)(mg/kg) 0.5 GB/T5009.11 铅(Pb)/(mg/kg) 1.0 GB5009.12 二氧化硫残留/(mg/kg) 30 GB/T22427.13 氯化物(以C1计)/% 0.43 附录A中A.4 硫酸盐(以SO4计)% 0.96 附录A中A.5 GB29937—2013 附录A 检验方法 A.1安全提示 本标准的检验方法中使用的部分试剂具有毒性或腐蚀性,操作时应小心谨慎!如溅到皮肤上应立 即用水冲洗,严重者应立即治疗. A.2一般规定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GB/T6682中规定的三级水.试验方法中所 用标准滴定溶液、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GB/T601、GB/T 602和GB/T603之规定制备;所用溶液在未指明溶剂时,均指水溶液. A.3鉴别试验 A.3.1碘染色 将1g的试样加入20mL的水中配成悬浮液,滴入几滴碘液,颜色范围应为深蓝色到棕红色. A.3.2铜还原 A.3.2.1碱性酒石酸铜试液的配制 A.3.2.1.1溶液A:取硫酸铜(CuS045HO)34.66g 应无风化或吸潮现象,加水溶解定容到500mL 将此溶液保存在小型密封的容器中. A.3.2.1.2溶液B:取酒石酸钾钠(KNaC4H4O64H20)173g与氢氧化钠50g 加水溶解定容到500mLa 将此溶液保存在小型耐碱腐蚀的容器中. A.3.2.1.3溶液A和溶液B等体积混合,即得碱性酒石酸铜试液. A.3.2.2分析步骤 称取试样2.5g 置于一烧瓶中,加入0.82mol/L的盐酸溶液10mL和水70mL 混合均匀,沸水浴 回流3h 冷却.取0.5mL冷却溶液,加入5mL热碱性酒石酸铜试液,产生大量红色沉淀物. A.4氯化物的测定 A.4.1试剂和材料 A.4.1.1硝酸. A.4.1.2盐酸. A.4.1.3硝酸银. A.4.1.4盐酸溶液:c(HC1)=0.01mol/L.量取9mL盐酸缓缓注入1000mL水中,摇匀.量取100mL 溶液,缓缓注入1000mL水中,稀释10倍,摇匀. A.4.1.5硝酸银溶液:c(AgNO3)=0.1mol/Le A4.2样品溶液的制备 取试样0.1g 加10mL水和1mL硝酸,在水浴中加热10min后冷却,必要时可加过...
GB 29936-2013 食品添加剂 淀粉磷酸酯钠.pdf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29936—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淀粉磷酸酯钠 213-11-29发布 2014-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布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GB29936—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淀粉磷酸酯钠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食用淀粉或由生产食用淀粉的原料得到的淀粉乳为原料与磷酸化试剂发生反应制 得的食品添加剂淀粉磷酸酯钠,以及结合酶处理、酸处理、碱处理、漂白处理和预糊化处理中一种或 多种方法加工后的食品添加剂淀粉磷酸酯钠. 2技术要求 2.1原辅料 2.1.1原料 食用淀粉应符合相关产品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2.1.2辅料 2.1.2.1应符合相关产品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或相关规定的要求. 2.1.2.2磷酸化试剂种类:正磷酸、正磷酸钠或钾盐、或三聚磷酸钠. 2.2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白色、类白色或淡黄色 取试样50g置于洁净的白瓷盘中,在自然光线下,观察 状态 呈颗粒状、片状或粉末状,无可见杂质 其色泽、状态,嗅其气味 气味 具有产品固有的气味,无异味 2.3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谷类淀粉为原料 15.0 干燥减量, 其他单体淀粉为原料 18.0 GB/T12087 w/% 马铃薯淀粉为原料 21.0 总砷(以As计)/(mg/kg) 0.5 GB/T5009.11 铅(Pb)/(mg/kg) 1.0 GB5009.12 二氧化硫残留/(mg/kg) 30 GB/T22427.13 残留磷酸盐 马铃薯或小麦淀粉为原料 0.5 GB/T22427.11 (以P计)/% 其他原料 0.4 GB29936—2013 附录A 检验方法 A.1安全提示 本标准的检验方法中使用的部分试剂具有毒性或腐蚀性,操作时应小心谨慎!如溅到皮肤上应立 即用水冲洗,严重者应立即治疗. A.2一般规定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GB/T6682中规定的三级水.试验方法中 所用标准滴定溶液、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GB/T601、GB/T 602和GB/T603之规定制备;所用溶液在未指明溶剂时,均指水溶液. A.3鉴别试验 A.3.1显微镜检测 未经糊化处理保持颗粒结构的淀粉磷酸酯钠,可直接通过显微镜观察鉴定淀粉颗粒形状,大小和 特征.在显微镜的偏振光下,可以观察到典型的偏光十字. A.3.2碘染色 将1g的试样加入20mL的水中配成悬浮液,滴入几滴碘液,颜色范围应为深蓝色到棕红色. A.3.3铜还原 A.3.3.1碱性酒石酸铜试液的配制 A.3.3.1.1溶液A:取硫酸铜(CuSO45H2O)34.66g 应无风化或吸潮现象,加水溶解定容到500mL. 将此溶液保存在小型密封的容器中. A.3.3.1.2溶液B:取酒石酸钾钠(KNaC4H064H2O)173g与氢氧化钠50g 加水溶解定容到500mL. 将此溶液保存在小型耐碱腐蚀的容器中. A.3.3.1.3溶液A和溶液B等体积混合,即得碱性酒石酸铜试液. A.3.3.2分析步骤 称取试样2.5g 置于一烧瓶中,加入0.82mol/L的盐酸溶液10mL和水70mL 混合均匀,沸水浴 回流3h 冷却.取0.5mL冷却溶液,加入5mL热碱性酒石酸铜试液,产生大量红色沉淀物. 2 ...
GB 29935-2013 食品添加剂 磷酸化二淀粉磷酸酯.pdf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29935—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磷酸化二淀粉磷酸酯 2013-11-29发布 2014-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GB29935—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磷酸化二淀粉磷酸酯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食用淀粉或由生产食用淀粉的原料得到的淀粉乳为原料与磷酸化试剂反应制得的 食品添加剂磷酸化二淀粉磷酸酯,以及结合酶处理、酸处理、碱处理、漂白处理和预糊化处理中一种 或多种方法加工后的食品添加剂磷酸化二淀粉磷酸酯. 2技术要求 2.1原辅料 2.1.1原料 食用淀粉应符合相关产品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2.1.2辅料 2.1.2.1应符合相关产品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或相关规定的要求. 2.1.2.2磷酸化试剂种类:正磷酸、正磷酸钠或钾盐或三聚磷酸钠和三偏磷酸钠或三氯氧磷. 2.2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白色、类白色或淡黄色 取试样50g置于洁净的白色瓷盘中,在自然光线下,观 状态 呈颗粒状、片状或粉末状,无可见杂质 察其色泽、状态,嗅其气味 气味 具有产品固有的气味,无异味 2.3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谷类淀粉为原料 15.0 干燥减量,w% 其他单体淀粉为原料 18.0 GB/T12087 马铃薯淀粉为原料 21.0 总砷(以As计)/(mg/kg) 0.5 GB/T5009.11 铅(Pb)/(mg/kg) 1.0 GB5009.12 二氧化硫残留/(mg/kg) 30 GB/T22427.13 残留磷酸盐(以 马铃薯或小麦淀粉为原料 0.5 GB/T22427.11 P计)1% 其他原料 0.4 GB29935—2013 附录A 检验方法 A.1安全提示 本标准的检验方法中使用的部分试剂具有毒性或腐蚀性,操作时应小心谨慎!如溅到皮肤上应立即 用水冲洗,严重者应立即治疗. A.2一般规定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GB/T6682中规定的三级水.试验方法中 所用标准滴定溶液、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GB/T601、GB/T 602和GB/T603之规定制备;所用溶液在未指明溶剂时,均指水溶液. A.3鉴别试验 A.3.1显微镜检测 未经糊化处理保持颗粒结构的磷酸化二淀粉磷酸酯,可直接通过显微镜观察鉴定淀粉颗粒形状,大 小和特征.在显微镜的偏振光下,可以观察到典型的偏光十字. A.3.2碘染色 将1g的试样加入20L的水中配成悬浮液,滴入几滴碘液,颜色范围应为深蓝色到棕红色. A.3.3铜还原 A.3.3.1碱性酒石酸铜试液的配制 A.3.3.1.1溶液A:取硫酸铜(CuSO45H2O)34.66g 应无风化或吸潮现象,加水溶解定容到500mLe 将此溶液保存在小型密封的容器中. A.3.3.1.2溶液B:取酒石酸钾钠(KNaC4H4O64H2O)173g与氢氧化钠50g 加水溶解定容到500mL. 将此溶液保存在小型耐碱腐蚀的容器中. A.3.3.1.3溶液A和溶液B等体积混合,即得碱性酒石酸铜试液. A.3.3.2分析步骤 称取试样2.5g 置于一烧瓶中,加入0.82mol/L的盐酸溶液10mL和水70mL 混合均匀,沸水浴回 流3h 冷却.取0.5mL冷却溶液,加入5mL热碱性酒石酸铜试液,产生大量红色沉淀物. 2 ...
GB 29934-2013 食品添加剂 辛烯基琥珀酸铝淀粉.pdf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29934—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辛烯基琥珀酸铝淀粉 2013-11-29发布 2014-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布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GB29934—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辛烯基琥珀酸铝淀粉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食用淀粉或由生产食用淀粉的原料得到的淀粉乳为原料与辛烯基琥珀酸酐和硫酸 铝反应制得的食品添加剂辛烯基琥珀酸铝淀粉,以及结合酶处理、酸处理、碱处理、漂白处理和预糊 化处理中一种或多种方法加工后的食品添加剂辛烯基琥珀酸铝淀粉. 2技术要求 2.1原辅料 2.1.1原料 食用淀粉应符合相关产品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2.1.2辅料 2.1.2.1应符合相关产品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或相关规定的要求. 2.1.2.2试剂种类与用量: a)辛烯基琥珀酸酐,不超过淀粉干基质量分数的2%; b)硫酸铝,不超过淀粉干基质量分数的2%. 2.2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白色、类白色或淡黄色 取试样50g置于洁净的白瓷盘中,在自然光线下,观察 状态 呈颗粒状、片状或粉末状,无可见杂质 其色泽、状态,嗅其气味 气味 具有产品固有的气味,无异味 2.3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1 GB29934—2013 表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谷类淀粉为原料 15.0 干燥减量,w/% 其他单体淀粉为原料 18.0 GB/T12087 马铃薯淀粉为原料 21.0 总(以As计)(mg/kg) 0.5 GB/T5009.11 铅(Pb)/(mg/kg) 1.0 GB5009.12 二氧化硫残留/(mg/kg) 30 GB/T22427.13 辛烯基琥珀酸基团/(g/100g) 3.0 附录A中A.4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