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1886.230-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抗坏血酸棕榈酸酯.pdf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886.230—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抗坏血酸棕榈酸酯 2016-08-31发布 2017-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GB1886.230-2016 前言 本标准代替GB16314一1996《食品添加剂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 本标准与GB16314一1996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一—标准名称修改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抗坏血酸棕榈酸酯”; ——删除了重金属的项目; —增加了铅的项目. I GB1886.230-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抗坏血酸棕榈酸酯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用棕榈酸与氯化亚砜反应制取棕榈酰氯后与抗坏血酸反应制得的食品添加剂抗坏血 酸棕榈酸酯. 2化学名称、分子式、结构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2.1化学名称 抗坏血酸十六酸酯 2.2分子式 C22H38O 2.3结构式 OH OH OH CH(CH2)COOCH—C 01 0 H 2.4相对分子质量 414.56(按2013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3技术要求 3.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白色或黄白色 将适量试样均匀置于白瓷盘内,于自然光线下观察其 状态 粉末 色泽和状态 ...
GB 1886.229-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硫酸铝钾(又名钾明矾).pdf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886.229—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硫酸铝钾(又名钾明矾) 2016-08-31发布 2017-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GB1886.229-2016 前言 本标准代替GB1895一2004《食品添加剂硫酸铝钾》. 本标准与GB1895一2004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一—标准名称修改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硫酸铝钾(又名钾明矾)”; —增加了硫酸铝钾干燥品的技术要求; ——修改了铅指标要求; 一一删除了水不溶物、重金属、水分指标要求; —增加了硒指标要求. I GB1886.229-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硫酸铝钾(又名钾明矾)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天然明矾矿石法和氢氧化铝法、铝矾土法生产的食品添加剂硫酸铝钾. 2分子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2.1分子式 十二水合硫酸铝钾:A1K(SO4)212H2O 2.2相对分子质量 十二水合硫酸铝钾:474.37(按2013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3技术要求 3.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无色透明 取适量试样置于50mL烧杯中,在自然光下观察色泽和 状态 块状、粒状或晶状粉末 状态 3.2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理化指标 指标 项目 检验方法 十二水合硫酸铝钾 硫酸铝钾干燥品 酸AIK(S0.)12H:0含量(以干基计) u/% 99.5 附录A中A.4 ≥ 硫酸铝钾[A1K(SO1)2]含量(以干基计),w/%≥ 96.5 附录A中A.4 1 ...
GB 1886.22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二氧化碳.pdf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886.22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二氧化碳 2016-08-31发布 2017-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GB1886.228-2016 前言 本标准代替GB10621一2006《食品添加剂液体二氧化碳》. 本标准与GB10621一2006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修改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二氧化碳”; ——增加了固态二氧化碳、气态二氧化碳的指标要求; 一删除了酸度、乙醇、其他含氧有机物、磷化氢的指标要求; 一一增加了环氧乙烷的指标要求; —将碳氢化合物的项目名称修改为总挥发烃; —修改了二氧化硫、总硫、苯、甲醇、乙醛、氯乙烯、油脂、蒸发残渣的检验方法; —增加了水分的电容法检验方法. I GB1886.22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二氧化碳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酒精发酵、碳酸盐煅烧、合成氨、乙烯催化氧化及煤气化工艺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气 体为原料,经提纯、净化、干燥、冷却、加压等工序而制得的食品添加剂二氧化碳. 2分子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2.1分子式 CO: 2.2相对分子质量 44.01(按2013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3技术要求 3.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检验方法 项目 要求 气态二氧化碳 液态二氧化碳 固态二氧化碳 气态为无色,固态为 转换成固态或气 色泽 目测 目测 白色雪状或冰状物 态形式目测 加200mL水于500mL烧杯中,将试 样气以0.5L/min~1L/min的速度 有微酸味,无其他异 气味 通到水底部20min 通气完毕,用表 转换成固态或气 通过嗅觉吸闻升华的 常气味 面皿罩住烧杯并旋转,移开表面皿快 态形式,进行评价 气体 速吸闻2次~3次,评价上部空间的 气味 加200mL.水于500mL烧杯中,将试 加200mL.水于500mL. 样气以0.5L./min~1L/min的速度 将液态二氧化碳 烧杯中,加人10g~20g 通到水底部20min.在品尝前先用 气化后按气态方 二氧化碳,并使之沉人水 味道 无异常味道 水漱口腔,然后小口地吸吮水溶液到 法评价水溶液的 底.待其完全气化后,按 口中,使口腔内部都能接触到,咽下, 味道 气态方法评价水溶液的 慢慢再用大约88时间感觉余味,评 味道 价水溶液的味道 1 ...
GB 1886.227-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吗啉脂肪酸盐果蜡.pdf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886.227—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吗啉脂肪酸盐果蜡 2016-08-31发布 2017-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GB1886.227-2016 前言 本标准代替GB12489一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吗啉脂肪酸盐果蜡》. 本标准与GB12489一2010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修改了标准的范围; —灼烧残渣指标由≤0.3%修改为≤0.5%; —黏度指标由≤0.018Pas修改为≤0.020Pas. I GB1886.227-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吗啉脂肪酸盐果蜡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吗啉、脂肪酸和天然动植物蜡(如棕榈蜡)或天然动植物胶(如紫胶),在一定温度下 反应制成的食品添加剂吗啉脂肪酸盐果蜡. 2技术要求 2.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黄棕、棕褐色 取适量试样,置于清洁、干燥的比色管中,在自然光线下, 状态 透明或半透明乳液 目视观察其色泽和状态 2.2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固形物,w/% 12~20 附录A中A.4 黏度/(Pas) 0.020 附录A中A.5 灼烧残渣,w/% 0.5 附录A中A.6 总神(以As计)/(mg/kg) 1.0 附录A中A.7 铅(Pb)/(mg/kg) 2.0 附录A中A.8 耐冷稳定性试验 通过试验 附录A中A.9 1 ...
GB 1886.22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海藻酸丙二醇酯.pdf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886.22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海藻酸丙二醇酯 2016-08-31发布 2017-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GB1886.226-2016 前言 本标准代替GB10616一2004《食品添加剂藻酸丙二醇脂》. 本标准与GB10616一2004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一一标准名称修改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海藻酸丙二醇酯”; —酯化度指标由≥80.0%修改为≥40.0%; —删除了重金属(以Pb计)项目. I GB1886.22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海藻酸丙二醇酯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海藻酸为基本原料,经环氧丙烷酯化反应制得的食品添加剂海藻酸丙二醇酯. 2分子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2.1分子式 (C.H14O;) 2.2相对分子质量 结构单元:234.21(按2011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3技术要求 3.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白色或淡黄色 取适量试样,置于清洁、干燥的瓷盘中,在自然光线下,目 状态 粉末 视观察色泽和状态 3.2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酯化度,w/% ≥ 40.0 附录A中A.4 不溶性灰分,w/% 1.0 附录A中A.5 干燥减量,w/% 20.0 附录A中A.6 砷(As)/(mg/kg) 2.0 GB5009.76 铅(Pb)/(mg/kg) 5.0 GB5009.75 ...
GB 1886.22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乙氧基喹.pdf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886.22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乙氧基喹 2016-08-31发布 2017-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GB1886.22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乙氧基喹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对氨基苯乙醚和丙酮为原料,在催化剂和加热反应条件下制得的食品添加剂乙氧 基喹. 2化学名称、结构式、分子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2.1化学名称 6-乙氧基-1 2-二氢化-2 2 4-三甲基喹啉 2.2结构式 CH CHO CHs N CHs H 2.3分子式 C HINO 2.4相对分子质量 217.31(按2011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3技术要求 3.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淡黄色至琥珀色,在光、空气中长久 放置后逐渐变成暗棕色 取适量样品置于清洁、干燥的比色管中,在自然光线 状态 黏稠液体 下,观察其色泽和状态 1 GB1886.225-2016 3.2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乙氧基隆,w/% 98.0 附录A中A.3 对氨基苯乙醚,w/% 0.2 附录A中A.4 铅(Pb)/(mg/kg) 2.0 GB5009.12 砷(As)/(mg/kg) 2.0 GB5009.76 2 ...
GB 1886.22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日落黄铝色淀.pdf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886.22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日落黄铝色淀 2016-08-31发布 2017-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GB1886.224-2016 前言 本标准代替GB6227.2一2005《食品添加剂日落黄铝色淀》. 本标准与GB6227.2一200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修改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日落黄铝色淀”; —增加了化学名称、相对分子质量; 一外观指标名称修改为感官要求,修改了指标要求; 一一修改了含量指标要求; 一盐酸和氨水中不溶物指标名称修改为盐酸不溶物,修改了检验方法; —删除了干燥减量、副染料、钡指标要求及检验方法; 一一重金属(以Pb计)指标名称修改为铅,修改了指标要求及检验方法; 修改了砷的检验方法. I GB1886.22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日落黄铝色淀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食品添加剂日落黄和铝盐为原料经色淀化而制得的食品添加剂日落黄铝色淀. 2化学名称和相对分子质量 2.1化学名称 6-羟基-5-[(4-磺酸基苯基)偶氮]-2-萘磺酸的二钠盐的铝色淀. 2.2相对分子质量 452.38(以日落黄计)(按2013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3技术要求 3.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橙黄色 取适量样品置于清洁、干燥的白瓷盘中,在自 状态 粉末 然光线下,观察其色泽和状态 3.2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日落黄含量(以钠盐计),w/% 符合声称 附录A中A.4 盐酸不溶物,w/% 0.5 附录A中A.5 神(As)/(mg/kg) 3.0 GB5009.11或GB5009.76 铅(Pb)/(mg/kg) 5.0 GB5009.12或GB5009.75 1 ...
GB 1886.22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诱惑红铝色淀.pdf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886.22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诱惑红铝色淀 2016-08-31发布 2017-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GB1886.223-2016 前言 本标准代替GB17511.2一2008《食品添加剂诱惑红铝色淀》. 本标准与GB17511.2一200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一—标准名称修改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诱惑红铝色淀”; —删除了分子式; —增加了化学名称; 外观指标名称修改为感官要求; 一盐酸和氨水中不溶物指标名称修改为盐酸不溶物,修改了检验方法; —删除了干燥减量、低磺化副染料、高磺化副染料、6-羟基-5-[(2-甲氧基-5-甲基-4-磺基苯)偶氮]- 8-(2甲氧基-5-甲基-4-磺基苯氧基)-2-萘磺酸二钠盐、6-羟基-2-茶磺酸、4-氨基-5-甲氧基-2-甲 基苯磺酸、6 6’-氧代双(2-茶磺酸)二钠、未磺化芳族伯胺(以苯胺计)、重金属(以P计)的指 标要求及检验方法; 修改了砷、铅的检验方法. I GB1886.22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诱惑红铝色淀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食品添加剂诱惑红和铝盐为原料经色淀化而制得的食品添加剂诱惑红铝色淀. 2化学名称和相对分子量 2.1化学名称 6-羟基-5-[(2-甲氧基-5-甲基-4-磺基苯)偶氮]-2-萘磺酸二钠盐的铝色淀 2.2相对分子质量 496.42(以诱惑红计)(按2013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3技术要求 3.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红色 取适量样品置于清洁、干燥的白瓷盘中,在自 状态 粉末 然光线下,观察其色泽和状态 3.2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诱惑红含量,w/% 符合声称 附录A中A.4 盐酸不溶物,w/% 0.5 附录A中A.5 (As)/(mg/kg) 3.0 GB5009.11或GB5009.76 铅(Pb)/(mg/kg) 5.0 GB5009.12或GB5009.75 1 ...
GB 1886.22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诱惑红.pdf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886.22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诱惑红 2016-08-31发布 2017-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GB1886.222-2016 前言 本标准代替GB17511.1一2008《食品添加剂诱惑红》. 本标准与GB17511.1一200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修改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诱惑红”; —外观指标名称修改为感官要求; 一干燥减量与氯化物(以NaCI计)及硫酸盐(以Na2SO 计)指标合并; —一删除了低磺化副染料、高磺化副染料、6-羟基-5-[(2-甲氧基-5-甲基-4-磺基苯)偶氮]-8-(2甲氧 基-5-甲基-4-磺基苯氧基)-2-萘磺酸二钠盐、重金属(以Pb计)的指标要求及检验方法; —增加了副染料的指标要求及检验方法; 修改了砷、铅的检验方法. I GB1886.22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诱惑红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4-氨基-5-甲氧基-2-甲基苯磺酸为原料经重氮化后与6-羟基-2-萘磺酸钠偶合,经 盐析、精制而得的食品添加剂诱惑红. 2化学名称、分子式、结构式、相对分子质量 2.1化学名称 6-羟基-5-[(2-甲氧基-5-甲基-4-磺基苯)偶氮]-2-萘磺酸二钠盐 2.2分子式 Cis Naz OsSa 2.3结构式 OCH3 HO NaO3S- -N=N H3C SO3Na 2.4相对分子质量 496.42(按2013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3技术要求 3.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暗红色 取适量样品置于清洁、干燥的白瓷盘中,在自 状态 粉末或颗粒 然光线下,观察其色泽和状态 1 ...
GB 1886.22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胭脂红铝色淀.pdf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886.22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胭脂红铝色淀 2016-08-31发布 2017-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GB1886.221-2016 前言 本标准代替GB4480.2一2001《食品添加剂胭脂红铝色淀》. 本标准与GB4480.2一2001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一标准名称修改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胭脂红铝色淀”; —修改了范围; —增加了化学名称; 一修改了相对分子质量; —外观指标名称修改为感官要求; —修改了含量指标要求; —盐酸和氨水中不溶物指标名称修改为盐酸不溶物,修改了检验方法; 一重金属(以Pb计)指标名称修改为铅,修改了指标要求及检验方法; 一删除了干燥减量、氯化物(以NaC1计)及硫酸盐(以Naz SO计)、副染料、钡指标要求及检验 方法; 修改了神的检验方法. I GB1886.22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胭脂红铝色淀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食品添加剂胭脂红和铝盐为原料经色淀化而制得的食品添加剂胭脂红铝色淀. 2化学名称和相对分子质量 2.1化学名称 1-(4’-磺基-1'-萘偶氮)-2-萘酚-6 8-二磺酸三钠盐的铝色淀. 2.2相对分子量 631.51(以胭脂红计)(按2013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3技术要求 3.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红色 取适量样品置于清洁、干燥的白瓷盘中,在自 状态 粉末 然光线下,观察其色泽和状态 3.2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胭脂红含量(以钠盐计),w/% 符合声称 附录A中A.4 盐酸不溶物,w/% 0.5 附录A中A.5 神(As)/(mg/kg) 3.0 GB5009.11或GB5009.76 铅(Pb)/(mg/kg) 5.0 GB5009.12或GB5009.75 1 ...
GB 1886.220-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胭脂红.pdf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886.220—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胭脂红 2016-08-31发布 2017-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GB1886.220-2016 前言 本标准代替GB4480.1一2001《食品添加剂胭脂红》. 本标准与GB4480.1一2001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一—标准名称修改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胭脂红”; —修改了范围; —增加了化学名称; 外观指标名称修改为感官要求; 一一干燥减量与氯化物(以NaC计)及硫酸盐(以NazSO4计)总量指标合并; —增加了未反应中间体总和、未磺化芳族伯胺(以苯胺计)的指标要求及检验方法; 一一重金属(以Pb计)指标名称修改为铅,修改了检验方法; 修改了砷的检验方法; —修改了鉴别方法. I GB1886.220-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胭脂红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1-萘胺-4-磺酸钠为原料经重氮化后与2-萘酚-6 8-二磺酸二钾盐偶合制得的食品 添加剂胭脂红. 2化学名称、分子式、结构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2.1化学名称 1-(4'-磺基-1'-萘偶氮)-2-萘酚-6 8-二磺酸三钠盐 2.2分子式 C2H1uN2Na3O1Ss1.5H2O 2.3结构式 HO NaO3S N=N 1.5H20 NaOgS SO3Na 2.4相对分子质量 631.51(按2013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3技术要求 3.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1 ...
GB 1886.2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柠檬油.pdf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886.2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柠檬油 2016-08-31发布 2017-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GB1886.22-2016 前言 本标准代替GB6772一2008《食品添加剂冷磨柠檬油》. 本标准与GB6772一200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一—标准名称修改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柠檬油”; —修改了相对密度; —修改了折光指数; 修改了旋光度. I GB1886.2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柠檬油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在常温下用冷磨法从柠檬[Citrus limon(L.)Burm.f.]的新鲜全果中提取的精油,再 经精制得到的食品添加剂柠檬油. 2技术要求 2.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绿黄色或黄色 将试样置于比色管内,用目测法观察 状态 液体,低温下浑浊 香气 具有新鲜柠檬果皮的特征香气和香味 GB/T14454.2 2.2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相对密度(20℃/20℃) 0.847~0.858 GB/T11540 折光指数(20℃) 1.4730~1.4770 GB/T14454.4 旋光度(20℃) 57°~78° GB/T14454.5 蒸发后残留物含量/% 4.0 GB/T14454.6 酸值(以KOH计)/(mg/g) 3.0 GB/T14455.5 含醛量(以柠檬醛计)/% 3.0~5.5 GB/T14454.132008中第一法 重金属(以Pb计)/(mg/kg) 10 GB5009.74 砷(As)/(mg/kg) 3.0 GB5009.11或GB5009.76 ”食品添加剂柠檬油气相色谱图(面积归一化法)参见附录A. ...
GB 1886.219-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苋菜红铝色淀.pdf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886.219—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苋菜红铝色淀 2016-08-31发布 2017-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GB1886.219-2016 前言 本标准代替GB4479.2一2005《食品添加剂苋菜红铝色淀》. 本标准与GB4479.2一200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修改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苋茉红铝色淀”; —增加了化学名称、相对分子质量; 一外观指标名称修改为感官要求,修改了指标要求; 一一修改了含量指标要求; 一盐酸和氨水中不溶物指标名称修改为盐酸不溶物,修改了检验方法; 一重金属(以Pb计)指标名称修改为铅,修改了指标要求及检验方法; 删除了干燥减量、副染料、钡指标要求及检验方法; 修改了砷的检验方法. I GB1886.219-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苋菜红铝色淀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食品添加剂苋菜红和铝盐为原料经色淀化而制得的食品添加剂苋菜红铝色淀. 2化学名称和相对分子质量 2.1化学名称 1-(4'-磺基-1'-萘偶氮)-2-萘酚-3 6-二磺酸三钠盐的铝色淀. 2.2相对分子质量 604.48(以苋菜红计)(按2013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3技术要求 3.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紫红色 取适量样品置于清洁、干燥的白瓷盘中,在自 状态 粉末 然光线下,观察其色泽和状态 3.2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苋菜红含量w/% 符合声称 附录A中A.4 盐酸不溶物w/% 0.5 附录A中A.5 (As)/(mg/kg) 3.0 GB5009.11或GB5009.76 铅(Pb)/(mg/kg) 5.0 GB5009.12或GB5009.75 1 ...
GB 1886.21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亮蓝铝色淀.pdf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886.21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亮蓝铝色淀 2016-08-31发布 2017-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GB1886.218-2016 前言 本标准代替GB7655.2一2005《食品添加剂亮蓝铝色淀》. 本标准与GB7655.2一200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修改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亮蓝铝色淀”; —增加了化学名称、相对分子质量; —修改了含量指标要求; 一一外观指标名称修改为感官要求,修改了指标要求; 一盐酸和氨水中不溶物指标名称修改为盐酸不溶物,修改了检验方法; 一重金属(以Pb计)指标名称修改为铅,修改了指标要求及检验方法; 删除了干燥减量、副染料、钡指标要求及检验方法; 修改了鉴别试验检验方法; —修改了砷的检验方法. I GB1886.21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亮蓝铝色淀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食品添加剂亮蓝和铝盐为原料经色淀化而制得的食品添加剂亮蓝铝色淀. 2化学名称和相对分子质量 2.1化学名称 3-[N-乙基-N-[4-[[4-[N-乙基-N-(3-磺基苄基)-氨基]苯基](2-磺基苯基)亚甲基]-2 5-环己二烯 基-1-亚基]氨基甲基]-苯磺酸二钠盐的铝色淀. 2.2相对分子质量 792.85(以亮蓝计)(按2013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3技术要求 3.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蓝色 取适量试样置于清洁、干燥的白瓷盘中,在自 状态 粉末 然光线下,观察其色泽和状态 3.2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亮蓝含量,w/% 符合声称 附录A中A.4 盐酸不溶物,w/% 0.5 附录A中A.5 砷(As)/(mg/kg) 3.0 GB5009.11或GB5009.76 铅(Pb)/(mg/kg) 5.0 GB5009.12或GB5009.75 1 ...
GB 1886.217-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亮蓝.pdf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886.217-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亮蓝 2016-08-31发布 2017-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GB1886.217-2016 前言 本标准代替GB7655.1一2005《食品添加剂亮蓝》. 本标准与GB7655.1一200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一—标准名称修改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亮蓝”; ——增加了化学名称; 一外观指标名称修改为感官要求,修改了指标要求; 一一干燥减量与氯化物(以NaC1计)及硫酸盐(以Na2SO4计)总量指标合并; 一一重金属(以Pb计)指标名称修改为铅,修改了检验方法; —修改了砷的检验方法; 修改了溶解试验检验方法. I GB1886.217-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亮蓝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苯甲醛邻磺酸与N一乙基N-(3-磺基苄基)-苯胺为原料经缩合、氧化而得的食品添 加剂亮蓝. 2化学名称、分子式、结构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2.1化学名称 3-[N一乙基N[4[4H[N-乙基N-(3-磺基苄基)-氨基]苯基](2-磺基苯基)亚甲基]-2 5-环己二烯 基-1-亚基]氨基甲基]-苯磺酸二钠盐 2.2分子式 Ca7 H3 N2 Na O.Ss 2.3结构式 H5C2、 N-CH2 -SO3Na SO3 SO3Na N-CH2 HsC2 2.4相对分子质量 792.85(按2013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3技术要求 3.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1 ...
GB 1886.21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氧化镁(包括重质和轻质).pdf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886.21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氧化镁(包括重质和轻质) 2016-08-31发布 2017-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GB1886.21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氧化镁(包括重质和轻质)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碱式碳酸镁或氢氧化镁煅烧制得的食品添加剂轻质氧化镁;以重质碳酸镁或重质 氢氧化镁煅烧制得的食品添加剂重质氧化镁. 2分子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2.1分子式 MgO 2.2相对分子质量 40.30(按2013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3技术要求 3.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白色 取适量试样置于50mL烧杯中,在自然光下观 状态 粉末 察色泽和状态 3.2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氧化镁(MgO 约烧后)含量,w/% 96.0100.5 附录A中A.4 氧化钙(CaO) w/% 1.5 附录A中A.5 酸不溶物,w/% 0.1 附录A中A.6 灼烧减量,w/% 5.0 附录A中A.7 游离碱 通过试验 附录A中A.8 1 GB1886.216-2016 表2(续)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可溶性盐 通过试验 附录A中A.9 砷(As)/(mg/kg) 3.0 GB5009.76 铅(Pb)/(mg/kg) 4.0 GB5009.12或GB5009.75 2 ...
GB 1886.21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白油(又名液体石蜡).pdf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886.21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白油(又名液体石蜡) 2016-08-31发布 2017-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GB1886.215-2016 前 言 本标准代替GB4853一2008《食品级白油》. 本标准与GB4853一200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修改了低、中黏度的初馏点温度的指标要求; —修改了1号食品添加剂白油的5%蒸馏点碳数、5%蒸馏点温度的指标要求; 一一修改了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检验方法,并删除了并列方法中的SH/T0398检验方法; 修改了铅含量的检验方法. I GB1886.21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白油(又名液体石蜡)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由石油的润滑油馏分经脱蜡、化学精制或加氢精制所制得的食品添加剂白油. 2技术要求 2.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测方法 色泽 无色透明,没有荧光 状态 取适量试样置于清洁干燥的烧杯中,在自然光下观察其色泽、状态并噢其 油状液体 气味 气味 无味 2.2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理化指标 指标 项目 低、中黏度 高黏度 检验方法 1号 2号 3号 4号 5号 运动黏度(100℃)/(mm2/s) 2.0~3.0 3.0~7.0 7.0~8.5 8.5~11 211 GB/T 265 运动黏度(40℃)/(mm2/s) 符合声称 符合声称 符合声称 符合声称 符合声称 GB/T 265 初馏点/℃ > 230 230 230 230 350 SH/T0558 5%(质量分数)蒸馏点碳数 14 17 22 25 28 SH/T0558 5%(质量分数)燕馏点温度/℃> 235 287 356 391 422 SH/T0558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250 300 400 480 500 GB/T17282 颜色/赛氏号 30 30 30 30 30 GB/T3555 环紫外吸光度(20一 0.1 0.1 0.1 0.1 0.1 GB/T11081 铅(Pb)/(mg/kg) 1.0 1.0 1.0 1.0 1.0 附录A 1 ...
GB 1886.21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碳酸钙(包括轻质和重质碳酸钙).pdf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886.21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碳酸钙 (包括轻质和重质碳酸钙) 2016-08-31发布 2017-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GB1886.214-2016 前言 本标准代替GB1898一2007《食品添加剂碳酸钙》. 本标准与GB1898一2007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修改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碳酸钙(包括轻质和重质碳酸钙)”; —修改了标准的适用范围; 一删除了分型和分类,修改了相应的指标值; 修改了镁和碱金属、砷、氟、铅、汞和镉的检验方法. I GB1886.21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碳酸钙 (包括轻质和重质碳酸钙)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沉淀制得的食品添加剂轻质碳酸钙和粉碎石灰石、方解石以及牡蛎壳制得的食品添 加剂重质碳酸钙. 2分子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2.1分子式 CaCOa 2.2相对分子质量 100.09(按2013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3技术要求 3.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白色或灰白色 取适量试样置于50mL烧杯中,在自然光下观 状态 粉末 察色泽和状态 3.2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碳酸钙(CaCO3)含量(以干基计),w/% 98.0100.5 附录A中A.4 盐酸不溶物,w/% 0.2 附录A中A.5 游离碱 通过试验 附录A中A.6 1 ...
GB 1886.21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二氧化硫.pdf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886.21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二氧化硫 2016-08-31发布 2017-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GB1886.21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二氧化硫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吸收法、纯氧燃硫法、三氧化硫-硫磺法制得食品添加剂液体二氧化硫或吸收法制得 的食品添加剂二氧化硫溶液. 2分子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2.1分子式 SO: 2.2相对分子质量 64.06(按2013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3技术要求 3.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无色 按照GB/T3637一2011中4.2规定对液态二氧化硫进行采样,并 状态 气体或液体 在自然光下观察色泽和状态;二氧化硫溶液可直接观察 3.2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理化指标 指标 项目 检验方法 液体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溶液 二氧化硫含量(SO2)w/% ≥99.9 6.0~7.0 附录A中A.4 铅(Pb)/(mg/kg) 2.0 附录A中A.5 硒(Se)/(mg/kg) 20.0 2.0 附录A中A.6 砷(As)/(mg/kg) 2.0 0.20 附录A中A.7 1 GB1886.213-2016 表2(续) 指标 项目 检验方法 液体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溶液 铁(Fe)/(mg/kg) 5.0 附录A中A.8 水分,w/% 0.05 附录A中A.9 不挥发物,w/% 0.05 附录A中A.10 氯化物(以Cl计)/(mg/kg) 附录A中A.11 重金属(以Pb计)/(mg/kg) GB5009.74 灼烧残渣/(mg/kg) 50 附录A中A.12 2 ...
GB 1886.21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酪蛋白酸钠(又名酪朊酸钠).pdf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886.21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酪蛋白酸钠(又名酪朊酸钠) 2016-08-31发布 2017-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GB1886.21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酪蛋白酸钠(又名酪朊酸钠)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鲜乳脱脂、经酸点制的凝乳或由干酪素制品为原料,经氢氧化钠或碳酸钠处理、干 燥制成的食品添加剂酪蛋白酸钠. 2技术要求 2.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乳白色或淡黄色 状态 粉末或颗粒状 取适量样品置于清洁、干燥的白瓷盘 中,在自然光线下,观察其色泽、状态 气味 无噢、无味或有轻微乳香气味 和杂质,并嗅其气味 杂质 无可见外来异物 2.2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蛋白质(以干基计),w/% 88.0 GB5009.5凯氏定氮法 脂肪,w/% 2.0 GB5009.6 灰分,w/% 6.0 GB5009.4 水分,w/% 6.0 GB5009.3直接干燥法 pH 6.0~7.5 附录A中A.3 总神(以As计)/(mg/kg) 2.0 GB5009.11 铅(Pb)/(mg/kg) 1.0 GB5009.12 a凯氏定氮测得的总氮含量乘以6.38(NX6.38). b灼烧温度和时间(825℃士25℃,6h). e干燥温度和时间(102℃,3.5h~4h). 1 GB1886.212-2016 2.3微生物限量 微生物指标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微生物指标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菌落总数/(CFU/g) 10000 GB4789.2 大肠菌群/(CFU/g) 10 GB4789.3平板计数法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