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1886.18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琥珀酸单甘油酯.pdf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886.18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琥珀酸单甘油酯 2016-08-31发布 2017-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GB1886.18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琥珀酸单甘油酯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甘油与可食用的脂肪或油脂或可食用的脂肪酸进行酯交换或酯化,然后再进行琥 珀酰化而制得的食品添加剂琥珀酸单甘油酯. 2结构式 H2C—OR1 HC—OR2 H2C—ORs 其中,R1 R2和R:中一个为琥珀酸基团,一个为脂肪酸基团,其他可以是琥珀酸、脂肪酸或氢. 3技术要求 3.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浅米色至白色 取适量试样置于清洁、干燥的白瓷盘中,在自然光线下,观察其色 状态 蜡状固体 泽和状态 3.2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酸值(以KOH计)/(mg/g) 70~120 GB/T5530热乙醇测定法 羟值(以KOH计)/(mg/g) 138-152 附录A中A.3 碘值(以1计)/(g/100g) 3 GB/T5532 游离琥珀酸w/% 3 附录A中A.4 1 GB1886.185-2016 表2(续)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结合琥珀酸,w/% 14.8 附录A中A.4 铅(Pb)/(mg/kg) 2.0 GB5009.12 n称样量为0.1g. b称样量为0.5g. 2 ...
GB 1886.18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苯甲酸钠.pdf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886.18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苯甲酸钠 2016-08-31发布 2017-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GB1886.184-2016 前言 本标准代替GB1902一2005《食品添加剂苯甲酸钠》. 本标准与GB1902一200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一—标准名称修改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苯甲酸钠”; —删除了神项目; —增加了邻苯二甲酸项目; 修改了氯化物指标; ——增加了重金属的检验方法. I GB1886.18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苯甲酸钠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石油甲苯催化氧化制取的苯甲酸再与离子交换膜法生产的氢氧化钠或碳酸氢钠反 应制得的食品添加剂苯甲酸钠. 2结构式、分子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2.1结构式 COONa 2.2分子式 CH:O2Na 2.3相对分子质量 144.11(按2011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3技术要求 3.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白色 取适量试样置于清洁、干燥的白瓷盘中,在自然光线 状态 颗粒或结晶型粉末 下,观察其色泽和状态,并嗅其气味 气味 几乎无嗅 3.2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1 ...
GB 1886.18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苯甲酸.pdf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886.18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苯甲酸 2016-08-31发布 2017-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GB1886.183-2016 前言 本标准代替GB1901一2005《食品添加剂苯甲酸》. 本标准与GB1901一200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一—标准名称修改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苯甲酸”; —删除了砷项目; —增加了邻苯二甲酸和联苯类项目及试验方法; 修改了重金属含量的检验方法. I GB1886.18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苯甲酸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石油甲苯为原料,经催化氧化、精制提纯制得的食品添加剂苯甲酸. 2结构式、分子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2.1结构式 COOH 2.2分子式 C.HsO: 2.3相对分子质量 122.12(按2011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3技术要求 3.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白色 取适量试样置于清洁、干燥的白瓷盘中,在自然光线 状态 晶体或结晶粉末 下,观察其色泽和状态,并嗅其气味 气味 有轻微苯甲醛气味 3.2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1 ...
GB 1886.18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异麦芽酮糖.pdf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886.18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异麦芽酮糖 2016-08-31发布 2017-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GB1886.18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异麦芽酮糖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白砂糖为原料,经蔗糖异构酶转化,再经浓缩、结晶、分离而成的食品添加剂异麦芽 酮糖. 2化学名称、分子式、结构式、相对分子质量 2.1化学名称 6-O--D-吡喃葡萄糖基-D-呋喃果糖 2.2分子式 C12H22O11H2O 2.3结构式 CH:OH 0 OH H2O OH 0 OH HC HO 0. OH CH2OH OH 2.4相对分子质量 360.3(按2007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3技术要求 3.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1 GB1886.182-2016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白色 取适量样品置于清洁、干燥的白瓷盘中,在自然光线 状态 结晶状均匀颗粒或粉末 下观察其色泽和状态,并品其滋味 滋味 味甜 3.2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异麦芽酮糖含量(以干基计),w/% 98.0 附录A中A.2 其他糖(以干基计),w/% 2.0 附录A中A.3 干燥减量,w/% 1.0 GB5009.3直接干燥法 灰分,w/% 0.1 GB5009.4 铅(Pb)/(mg/kg) 0.5 GB5009.12 总砷(以As计)/(mg/kg) 0.5 GB5009.11 :干燥温度为95℃士2℃. 2 ...
GB 1886.18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红曲红.pdf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886.18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红曲红 2016-08-31发布 2017-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GB1886.181-2016 前言 本标准代替GB15961一2005《食品添加剂红曲红》. 本标准与GB15961一200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一一标准名称修改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红曲红”; 一—修改了感官要求; —修改了色价的指标要求; 一一增加了桔青霉素的指标要求和检验方法; ——修改了鉴别试验方法; 一一干燥减量的检验方法引用相应国家标准; 部分检验方法的引用标准调整为最新发布的版本. I GB1886.18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红曲红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大米、大豆为主要原料的液体培养基,经红曲菌(Monascus)液态发酵培养、提取、 浓缩、精制而成;或以红曲米为原料,经萃取、浓缩、精制得到的食品添加剂红曲红. 2技术要求 2.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浅红色至黑紫色 将适量固体试样和液体(糊状)试样分别置于清洁、干燥的 状态 粉末、糊状或液体 白瓷盘或烧杯内,于自然光线下观察其色泽和状态 2.2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色价E%m(495士10)nm 符合声称 附录A中A.3 干燥减量,w/% 6.0 GB5009.3直接干燥法 铅(Pb)/(mg/kg) 5.0 GB5009.75或GB5009.12 神(As)/(mg/kg) 1.0 GB5009.76 桔青霉素(以单位色价计)/(mg/kg) 0.04 GB5009.222 仅针对粉末产品. 注:商品化的红曲红产品应以符合本标准的红曲红为原料,可添加糊精等食品辅料制成. 1 ...
GB 1886.180-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β-环状糊精.pdf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886.180—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β-环状糊精 2016-08-31发布 2017-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GB1886.180-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β-环状糊精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淀粉经酶解、提纯制取的食品添加剂B环状糊精. 2分子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2.1分子式 (C6H10O5)7 2.2相对分子质量 1134.987(按2011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3技术要求 3.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白色或近白色 取适量试样置于白搪瓷盘内,在自然光线下观察其色泽和状态, 状态 晶状固体或粉末 并品其滋味 滋味 微甜 3.2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3-环状糊精含量(以干基计),w/% 98.0101.0 附录A中A.3 水分,w/% 14 GB5009.3卡尔费休法 灼烧残渣,w/% 0.1 GB/T9741 还原糖,w/% 1.0 附录A中A.4 铅(Pb)/(mg/kg) 1.0 GB5009.75或GB5009.12 1 GB1886.180-2016 附录A 检验方法 A.1一般规定 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在未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GB/T6682规定的三级水.试验中 所用标准溶液、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制剂和制品在未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GB/T601、GB/T602和 GB/T603的规定制备.试验中所用溶液在未注明用何种溶剂配制时,均指水溶液. A.2鉴别试验 A.2.1比旋光度试验 称取试样1g溶解于100mL水中,按GB/T613规定的方法测定,比旋光度应在160°~164°. A.2.2色谱试验 在环状糊精含量测定试验中,试样溶液色谱图的主峰保留时间应和标准溶液色谱图的主峰保留 时间相一致. A.3β-环状糊精含量(以干基计)的测定 A.3.1试剂和材料 A.3.1.1甲醇:色谱纯. A.3.1.2水:GB/T6682规定的一级水. A.3.1.33-环状糊精标准品:纯度≥99%. A.3.1.4内标液:20mg/mL丙三醇溶液,经0.45m微孔滤膜过滤. A.3.2仪器和设备 高效液相色谱仪:配备示差折光检测器. A.3.3参考色谱条件 A.3.3.1色谱柱:以键合氨基丙基硅氧烷为填充剂的10μm多孔硅胶色谱柱(4.6mm×25cm) 或其 他等效的色谱柱. A.3.3.2流动相:甲醇水=946. A.3.3.3柱温:30℃. A.3.3.4检测器温度:35℃. A.3.3.5流速:1.5mL/min. A.3.3.6进样量:50gL. A.3.4分析步骤 A.3.4.1标准溶液的制备 称取8-环状糊精标准品1g(精确至0.0001g)置于100mL容量瓶中,用流动相溶解并定容至刻 2 ...
GB 1886.18-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糖精钠.pdf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886.18—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糖精钠 2015-11-13发布 2016-05-13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GB1886.18-2015 前言 本标准代替GB4578一2008《食品添加剂糖精钠》. 本标准与GB4578一200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修改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糖精钠”. I GB1886.18-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糖精钠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苯二甲酸酐为原料经化学合成制得的食品添加剂糖精钠. 2分子式、结构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2.1分子式 C H4NNaO3S2H2O 2.2结构式 0 N-Na2H2O SO: 2.3相对分子质量 241.20(按2007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3技术要求 3.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无色或稍带白色 取适量试样置于清洁、干燥的白瓷盘中,在 气味 无臭或有微弱香气 自然光线下观察其色泽和状态,并嗅其味 状态 结晶性粉末 3.2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1 ...
GB 1886.179-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硬脂酰乳酸钙.pdf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886.179—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硬脂酰乳酸钙 2016-08-31发布 2017-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GB1886.179-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硬脂酰乳酸钙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由硬脂酸和乳酸为原料,经酯化、中和得到的食品添加剂硬脂酰乳酸钙. 2技术要求 2.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白色至微黄色 状态 粉末 取适量试样置于清洁、干燥的白瓷盘中,在自然光线下观察其色 泽和状态,并噢其气味 气味 有特殊气味 2.2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钙含量w/% 1.0~5.2 GB/T5009.9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总乳酸,w/% 1540 附录A中A.3 酸值(以KOH计)/(mg/g) 50~130 GB/T5530热乙醇测定法 酯值(以KOH计)/(mg/g) 125-190 附录A中A.4 铅(Pb)/(mg/kg) 2.0 GB5009.75或GB5009.12 注:商品化的硬脂酰乳酸钙产品应以符合本标准的硬脂酰乳酸钙为原料,可添加符合食品添加剂质量规格要求 的抗氧化剂、酸度调节剂以及作为抗氧化剂载体的丙二醇和乳化剂. GB1886.179-2016 附录A 检验方法 A.1一般规定 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在未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GB/T6682规定的三级水.试验中 所用标准溶液、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制剂和制品在未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GB/T601、GB/T602、 GB/T603的规定制备.试验中所用溶液在未注明用何种溶剂配制时,均指水溶液. A.2鉴别试验 A.2.1钙盐试验 取试样1g 加25mL水和5mL盐酸,加热释放出脂肪酸,使油状层浮出液体表面.水层加草酸铵 溶液,即产生白色沉淀.此沉淀不溶于乙酸,但溶解于盐酸.用盐酸湿润后的铂丝蘸取试样,在火焰中 呈红色. A.2.2凝固点试验 取试样25g 加热水200mL 再加0.05mol/L硫酸溶液60mL 边加热边搅拌至脂肪酸析出并呈 透明状清液.将水层吸出,加沸水充分洗涤,静置分层后,再将水层吸出,洗涤至无硫酸盐(加0.1%甲基 橙指示剂不呈红色),收集于小烧杯中,于蒸汽浴上温热至脂肪酸与水层完全分离,并澄清透明.冷却, 弃去水层,将脂肪酸熔融后过滤至干燥烧杯中,在105℃下干燥20min.该精制脂肪酸的凝固点应不 低于54℃.凝固点按SN/T0801.17规定的方法测定. A.3总乳酸的测定 A.3.1试剂和材料 A.3.1.1乳酸锂. A.3.1.2石油醚. A.3.1.3硫酸. A.3.1.4硫酸溶液:12. A.3.1.5硫酸铜溶液:20g/L A.3.1.6对苯基酚溶液:称取对苯基酚1.5g溶于100mL0.125mol/L氢氧化钠溶液中(配制时加热助 溶,溶解后为澄清溶液),贮于棕色瓶中,4℃保存. A.3.1.7氢氧化钾乙醇溶液:11.2g氢氧化钾溶于250mL乙醇中,再用25mL水稀释. A.3.2仪器和设备 分光光度计. A.3.3分析步骤 A.3.3.1试样储备液的制备 称取约0.2g试样(精确至0.0001g) 放入125mL锥形烧瓶中,加0.5mol/L氢氧化钾乙醇溶液 2 ...
GB 1886.17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聚甘油脂肪酸酯.pdf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886.17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聚甘油脂肪酸酯 2016-08-31发布 2017-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GB1886.17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聚甘油脂肪酸酯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由甘油缩水成聚甘油或聚甘油,与油脂或脂肪酸部分酯化而得的食品添加剂聚甘油 脂肪酸酯. 2技术要求 2.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浅黄色至棕色 取适量试样置于清洁、干燥的白瓷盘或烧杯 状态 请鞋调液体,性柔,硬性编秋 中,在自然光线下观察其色泽和状态 2.2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酸值(以KOH计)/(mg/g) 12 GB/T5530冷溶剂法 碘值 符合声称 GB/T5532或GB/T13892 皂化值 符合声称 GB/T5534 灼烧残渣,w/% 1.5 GB/T9741 铅(Pb)/(mg/kg) 2.0 GB5009.75或GB5009.12 注:商品化的聚甘油脂肪酸酯产品应以符合本标准的聚甘油脂肪酸酯为原料,可添加符合食品添加剂质量规格 要求的抗氧化剂、酸度调节剂以及作为抗氧化剂载体的丙二醇和乳化剂和(或)食品辅料. 1 ...
GB 1886.177-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D-甘露糖醇.pdf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886.177-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D-甘露糖醇 2016-08-31发布 2017-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GB1886.177-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D-甘露糖醇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淀粉、淀粉糖或蔗糖为原料制得的食品添加剂D甘露糖醇. 2结构式、分子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2.1结构式 OH HH OHOH OH H—C—C—C—C—C—C—H H OHOH HHH 2.2分子式 C. 2.3相对分子质量 182.17(按2011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3技术要求 3.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白色 取适量试样置于清洁、干燥的白瓷盘中,在自然光线 状态 结品性粉末或颗粒 下观察其色泽和状态,并品其滋味 滋味 微甜 3.2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1 GB1886.177-2016 表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D-甘露糖醇含量(以干基计),w/% 96.0~101.5 附录A中A.3 干燥减量,w/% 0.3 GB5009.3直接干燥法 pH(100g/L溶液) 4.0~7.5 GB/T9724 灼烧残渣,w/% 0.1 附录A中A.4 还原糖,w/% 0.3 附录A中A.5 镍(Ni)/(mg/kg) 1.0 GB5009.138 铅(Pb)/(mg/kg) 1.0 GB5009.75或GB5009.12 n干燥温度为105℃±2℃,干燥时间为4h. 2 ...
GB 1886.17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异构化乳糖液.pdf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886.17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异构化乳糖液 2016-08-31发布 2017-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GB1886.176-2016 前言 本标准代替GB8816一1988《食品添加剂异构化乳糖液》. 本标准与GB8816一198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修改了感官要求; —修改了异构化乳糖含量、果糖含量、半乳糖含量、乳糖含量、砷(As)的指标要求; —删除了比重、折光率、大肠菌群的指标要求; 一一增加了依匹乳糖含量、H、灼烧残渣、大肠埃希氏菌的指标要求和检验方法; ——增加了鉴别试验方法; —修改了异构化乳糖含量、果糖含量、半乳糖含量、乳糖含量的检验方法: 部分检验方法的引用标准调整为最新发布的版本. I GB1886.17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异构化乳糖液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乳糖为原料,在加热条件下经碱或不经碱异构化制得的食品添加剂异构化乳糖液, 或再经干燥制成的固体产品. 2主成分的结构式、分子式、相对分子质量 2.1结构式 HO. OH HO H HO H HO H OH H H H H OH 2.2分子式 C12H22O1 2.3相对分子质量 342.30(按2011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3技术要求 3.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要求 项目 检验方法 固体 液体 色泽 白色或近白色 无色至深黄色 取适量固体和液体试样分别置于白瓷盘和比色管中, 状态 结品性粉末 透明液体 在自然光线下观察其色泽和状态 3.2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1 ...
GB 1886.17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亚麻籽胶(又名富兰克胶).pdf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886.17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亚麻籽胶(又名富兰克胶) 2016-08-31发布 2017-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GB1886.17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亚麻籽胶(又名富兰克胶)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亚麻(Linum usitatissimum L.)的种子或籽皮为原料,经提取、精制等工艺制成的 食品添加剂亚麻籽胶(又名富兰克胶),主要成分为水溶性多糖. 2技术要求 2.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类白至棕红或土黄色 取适量试样置于清洁、干燥的白瓷盘中,在自然光线 状态 粉末 下观察其色泽和状态 2.2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黏度/(mPas) ≥ 6000 附录A中A.3 干燥减量,w/% 12.0 GB5009.3 灰分,w/% 12.0 GB5009.4 淀粉 通过试验 附录A中A.4 铅(Pb)/(mg/kg) 1.0 GB5009.75或GB5009.12 神(As)/(mg/kg) 1.0 GB5009.76或GB5009.11 注:商品化的亚麻籽胶产品应以符合本标准的亚麻籽胶为原料,可添加用于标准化目的的糖类和(或)盐类. GB1886.175-2016 附录A 检验方法 A.1一般规定 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在未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GB/T6682规定的三级水.试验中 所用标准溶液、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制剂和制品在未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GB/T601、GB/T602、 GB/T603的规定制备.试验中所用溶液在未注明用何种溶剂配制时,均指水溶液. A.2鉴别试验 称取试样1g 置于100mL冷水中,搅拌分散后,加热溶解,冷却后成为半透明、均一的黏弹性胶 液,加人与胶液体积等量的95%乙醇,搅拌,应产生白色絮状沉淀. A.3黏度的测定 A.3.1仪器和设备 NDJ-1型旋转黏度计或同等测定效果的旋转黏度计. A.3.2分析步骤 称取试样约3g(精确至0.001g) 分散于300mL水中,搅拌溶胀约1h后,边加热边搅拌至沸腾溶 解,用煮沸的水补足蒸发的水量,搅匀,转入高型烧杯中,盖上表面皿在20℃士1℃放置6h~8h 刮去 表面的泡沫,立即选择3号转子在6r/min下记录其0.5min~1min内的黏度值.当黏度大于 15000mPas时可选择4号转子在12r/min于相同条件下测定. A.4淀粉的测定 A.4.1试剂和材料 碘试剂:称取碘14g 置于含有36g碘化钾的100mL水溶液中,加入3滴盐酸,用水溶解定容 至1000mLe A.4.2分析步骤 称取试样0.1g 置于盛有100mL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约5min后,加入碘试剂,搅拌,不应有蓝 色出现即为通过试验. 2 ...
GB 1886.17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食品工业用酶制剂.pdf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886.17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食品工业用酶制剂 2016-08-31发布 2017-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GB1886.174-2016 前言 本标准代替GB25594一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工业用酶制剂》,GB82762006《食品添 加剂糖化酶制剂》,GB20713一2006《食品添加剂-乙酰乳酸脱羧酶制剂》,GB8275一2009《食品添 加剂淀粉酶制剂》. 本标准与GB25594一2010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酶活力的术语和定义; 一一增加了产品分类、理化要求; —一在附录中给出了部分酶制剂的酶活力测定方法. I GB1886.17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食品工业用酶制剂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GB2760允许使用的食品工业用酶制剂. 2术语和定义 2.1食品工业用酶制剂 由动物或植物的可食或非可食部分直接提取,或由传统或通过基因修饰的微生物(包括但不限于细 菌、放线菌、真菌菌种)发酵、提取制得,用于食品加工,具有特殊催化功能的生物制品. 注:商品化的酶制剂产品允许加人易于产品贮存、使用的配料成分. 2.2酶活力 酶在一定条件下催化某一特定反应的能力,即为酶活力,是表达酶制剂产品的一个特征性专属 指标. 2.3抗菌活性 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能力. 3产品分类 按产品形态分为固体剂型和液体剂型两类. 4技术要求 4.1原料要求 4.1.1用于生产酶制剂的原料必须符合良好生产规范或相关要求,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不应对最终食品 产生有害健康的残留污染. 4.1.2来源于动物的酶制剂,其动物组织必须符合肉类检疫要求. 4.1.3来源于植物的酶制剂,其植物组织不得霉变. 4.1.4对微生物生产菌种应进行分类学和(或)遗传学的鉴定,并应符合有关规定.菌种的保藏方法和 条件应保证发酵批次之间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4.2产品要求 4.2.1理化指标 产品酶活力在标示值的85%~115%. 1 ...
GB 1886.17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乳酸.pdf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886.17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乳酸 2016-08-31发布 2017-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GB1886.173-2016 前言 本标准代替GB2023一2003《食品添加剂乳酸》. 本标准与GB2023一200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修改了感官要求; —修改了乳酸含量、乳酸占总乳酸含量、氰化物的指标要求; 一删除了色度、醚中溶解度、甲醇(以CHOH计)、钙盐、重金属(以P计)的指标要求; 一一增加了铅的指标要求和检验方法; —一修改了鉴别试验、乳酸含量、灼烧残渣、柠檬酸、草酸、磷酸、酒石酸的检验方法; ——部分检验方法的引用标准调整为最新发布的版本. I GB1886.17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乳酸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淀粉或糖质为原料,采用乳酸杆菌或米根霉菌发酵而制得的食品添加剂乳酸. 2化学名称、结构式、分子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2.1化学名称 羟基丙酸 2.2结构式 0 H C OH OH 2.3分子式 C.HsOs 2.4相对分子质量 90.08(按2011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3技术要求 3.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无色至淡黄色 白色至淡黄色 取适量液体试样和固体试样置于清洁、干燥 状态 透明液体 结晶性颗粒 的烧杯或白瓷盘中,在自然光线下观察其色 气味 无异味,或略带特征性气味 泽和状态,并嗅其气味 3.2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1 ...
GB 1886.17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迷迭香提取物.pdf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886.17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迷迭香提取物 2016-08-31发布 2017-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GB1886.17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迷迭香提取物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迷迭香(Rosmarinus officinalis L.)的茎、叶为原料,经溶剂提取或超临界二氧化碳 萃取、精制等工艺生产的食品添加剂迷迭香提取物.提取溶剂为水、甲醇、乙醇、丙酮和(或)正己烷. 2技术要求 2.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状态 粉末或液体 取试,干梯的自盘瓷杯中,在自 然光线下观察其状态 2.2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理化指标 指标 项目 检验方法 脂溶性 水溶性 总执氧化成分以鼠尾服和风尾举计 10.0 附录A中A.2 迷迭香酸,w/% 5.0 附录A中A.3 水分”,2/% 5.0 GB5009.3蒸馏法或卡尔费休法 铅(Pb)/(mg/kg) 2.0 GB5009.75或GB5009.12 砷(As)/(mg/kg) 3.0 GB5009.76 残留溶剂 正己烷/(mg/kg) 25 附录A中A.4 甲醇/(mg/kg) 50 仅针对水溶性粉末产品. 仅针对提取溶剂为正已烷或甲醇的产品. 注:商品化的迷迭香提取物产品应以符合本标准的迷迭香提取物为原料,可添加用于加工、贮存、标准化、溶解等 工艺目的的食用植物油、麦芽糊精、氯化钠等食品原料和(或)符合食品添加剂质量规格要求的乳化剂、抗结 剂等. 1 GB1886.172-2016 附录A 检验方法 A.1一般规定 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在未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GB/T6682规定的三级水.试验中 所用标准溶液、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制剂和制品在未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GB/T601、GB/T602、 GB/T603的规定制备.试验中所用溶液在未注明用何种溶剂配制时,均指水溶液. A.2总抗氧化成分(以鼠尾草酸和鼠尾草酚计)的测定 A.2.1方法提要 脂溶性迷迭香提取物中的主要抗氧化成分(鼠尾草酸和鼠尾草酚)在280口m检测波长下有最大吸 收峰,根据鼠尾草酸标准品浓度和相应的峰面积,可得出鼠尾草酸的标准曲线公式,并根据标准曲线由 试样峰面积得到对应的试样溶液浓度.同时,由于在280m下,同浓度的鼠尾草酚的峰面积是鼠尾草 酸的1.36倍.因此可以根据鼠尾草酸的标准曲线计算得到鼠尾草酚的浓度. A.2.2试剂和材料 A.2.2.1水:符合GB/T6682规定的一级水. A.2.2.2丙酮:色谱纯. A.2.2.3乙腈:色谱纯. A.2.2.4鼠尾草酸标准品:纯度≥98%. A.2.2.5磷酸溶液:1→1000. A.2.3仪器和设备 高效液相色谱仪:配有紫外检测器. A.2.4参考色谱条件 A.2.4.1色谱柱:C1反相色谱柱(4.6mm×250mm 5μm);或其他等效的色谱柱. A.2.4.2流动相A:水十磷酸溶液. A.2.4.3流动相B:乙腈磷酸溶液. A.2.4.4柱温:30℃. A.2.4.5检测波长:280nm. A.2.4.6流动相流速:1.0mL/min. A.2.4.7进样量:10L. A.2.4.8梯度洗脱条件:见表A.1. 2 ...
GB 1886.17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5′-呈味核苷酸二钠(又名呈味核苷酸二钠).pdf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886.17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5’-呈味核苷酸二钠 (又名呈味核苷酸二钠) 2016-08-31发布 2017-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GB1886.17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5-呈味核苷酸二钠 (又名呈味核苷酸二钠)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淀粉、糖质为原料,经发酵法或酶解法制得5-肌苷酸二钠和5’-鸟苷酸二钠,再经 加工制得的食品添加剂5'-呈味核苷酸二钠(又名呈味核苷酸二钠). 2分子式、结构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2.15'-肌苷酸二钠(IMP) 2.1.1分子式 Cio HIN.Na2OsPnH2O 2.1.2结构式 OH N- NnH2O NaO PO CH NaO 0 H H H H OH OH 2.1.3相对分子质量(无水) 392.17(按2011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2.25'-鸟苷酸二钠(GMP) 2.2.1分子式 CioH12NsNa2OsPnH2O 1 GB1886.171-2016 2.2.2结构式 OH N- H 0 NaO PO-CH 0 N NH NaO H H H OH OH 2.2.3相对分子质量(无水) 407.18(按2011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3技术要求 3.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白色或类白色 取适量试样置于清洁、干燥的白瓷盘中,在自然光线 状态 结晶或结晶性粉末 下,观察其色泽和状态 3.2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呈味核昔酸二钠含量(以干基计),w/% 97.0~102.0 附录A中A.2 IMP混合比/% 48.052.0 附录A中A.2 GMP混合比/% 48.0~52.0 附录A中A.2 干燥减量,w/% 25.0 GB5009.3直接干燥法 透光率(5%水溶液)/% 95.0 附录A中A.3 pH(5%水溶液) 7.0~8.5 附录A中A.4 其他核苷酸 通过试验 附录A中A.5 氨基酸 通过试验 附录A中A.6 铵盐 通过试验 附录A中A.7 神(As)/(mg/kg) 1.0 GB5009.76 重金属(以Pb计)/(mg/kg) 10 GB5009.74 a干燥温度为120℃,干燥时间为4h. 2 ...
GB 1886.170-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5′-鸟苷酸二钠.pdf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886.170-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5'-鸟苷酸二钠 2016-08-31发布 2017-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GB1886.170-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5'-鸟苷酸二钠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淀粉、糖质为原料,经发酵法或酶解法制得的食品添加剂5-鸟苷酸二钠. 2化学名称、结构式、分子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2.1化学名称 5-鸟苷酸二钠 2.2结构式 OH N- 0 NaO PO-CH 0. N N NH2H2O NaO H H H H OHOH 2.3分子式 CioH12NsNa2OsPnH2O 2.4相对分子质量 407.18(按2011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以无水计) 3技术要求 3.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无色或白色 取适量试样置于清洁、干燥的白瓷盘中,在自然光线 状态 结晶或结晶性粉末 下,观察其色泽和状态 GB1886.170-2016 3.2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5'-鸟苷酸二钠含量(以干基计),0/% 97.0~102.0 附录A中A.2 (250/260) 0.95~1.03 紫外吸光度比值 附录A中A.2 (280/260) 0.63~0.71 干燥减量,w/% 25.0 GB5009.3直接干燥法 透光率(5%水溶液)/% 95.0 附录A中A.3 pH(5%水溶液) 7.0~8.5 附录A中A.4 其他核昔酸 通过试验 附录A中A.5 氨基酸 通过试验 附录A中A.6 铵盐 通过试验 附录A中A.7 砷(As)/(mg/kg) 2.0 GB5009.76 重金属(以Pb计)/(mg/kg) 20 GB5009.74 称取试样1g(精确至0.0001g) 干燥温度为120℃,干燥时间为4h. 2 ...
GB 1886.169-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卡拉胶.pdf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886.169—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卡拉胶 2016-08-31发布 2017-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GB1886.169-2016 前言 本标准代替GB15044一2009《食品添加剂卡拉胶》. 本标准与GB15044一200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一一增加了酸不溶物、H、残留溶剂(异丙醇、甲醇)、菌落总数和大肠埃希氏菌的指标要求及检验 方法; —删除了大肠菌群的指标要求; 一一修改了硫酸酯(以SO4计)、总灰分、酸不溶灰分的检验方法; 部分检验方法的引用标准调整为最新发布的版本. I GB1886.169-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卡拉胶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红藻(Rhodophyceae)类植物为原料,经水或碱液等提取并加工而成的食品添加剂 卡拉胶.产品为K(Kappa)、I(Iota)、入(Lambda)三种基本型号的混合物. 2技术要求 2.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类白色或淡黄色至棕黄色 取适量试样置于清洁、干燥的白瓷盘中,在自然光线 状态 粉末或颗粒 下观察其色泽和状态 2.2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硫酸酯(以SO4计),w/% 15~40 附录A中A.3 黏度/Pas 2 0.005 附录A中A.4 干燥减量,w/% 12.0 GB5009.3直接干燥法 总灰分,w/% 15~40 附录A中A.5 酸不溶灰分,w/% 1 附录A中A.6 酸不溶物,w/% 15 附录A中A.7 pH 8~11 附录A中A.8 残留溶剂(异丙醇、甲醇),w/% 0.1 附录A中A.9 铅(Pb)/(mg/kg) 5.0 GB5009.75或GB5009.12 砷(As)/(mg/kg) 3.0 GB5009.76 1 ...
GB 1886.14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d-核糖.pdf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886.14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d-核糖 2016-08-31发布 2017-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GB1886.14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d-核糖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葡萄糖为原料用发酵法制得的食品添加剂d-核糖. 2化学名称、分子式、结构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2.1化学名称 (3R 4R 5R)-5-(羟甲基)四氢呋喃-2 3 4-三醇 2.2分子式 Cs 2.3结构式 HOCH2 Q H H H OH OH OH 2.4相对分子质量 150.13(按2007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3技术要求 3.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白色至微黄色 将试样置于一洁净白纸上,用目测法观察 状态 结晶性粉末 3.2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1 GB1886.141-2016 表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d-核糖含量,w/% 97.0~103.0 附录A中A.2 熔点/℃ 80.0~90.0 附录A中A.3 比旋度(20℃) -21.0°~-19.0° GB/T14454.5° 干燥减量,w/% 2.0 附录A中A.4 灼烧残渣,u/% 0.2 附录A中A.5 溶液透光率/% 95.0 附录A中A.6 铅(Pb)/(mg/kg) 0.1 GB5009.12或GB5009.75 砷(As)/(mg/kg) 1.0 GB5009.11或GB5009.76 a试样浓度:4%(质量分数)水溶液. 3.3微生物限量 微生物限量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微生物限量 项目 限量 检验方法 菌落总数/(CFU/g) 100.0 GB4789.2 霉菌、酵母菌/(CFU/g) 100.0 GB4789.15 大肠菌群/(CFU/g) 10.0 GB4789.3 沙门氏菌/(Neg/25g) 不得检出 GB4789.4 2 ...
GB 1886.127-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山楂核烟熏香味料I号、II号.pdf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886.127—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山楂核烟熏香味料I号、Ⅱ号 2016-08-31发布 2017-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GB1886.127-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山楂核烟熏香味料号、Ⅱ号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山楂核为原料,在800℃以下经干馏(无氧裂解)、冷凝、分离等方法制得的水溶性 食品添加剂山楂核烟熏香味料工号、Ⅱ号. 本标准不适用于与水不相溶的油状物及由其制得的产物和由其他材料或其他方法所制得的产物, 如木醋酸等. 2术语和定义 2.1山楂核 山楂核经水洗、晒干,具有特有香气和颜色的颗粒状物.不应添加其他木质材料或除去原有香味 成分. 2.2山楂核烟熏香味料 以山楂核为原料,在800℃以下干馏生成熏烟,将熏烟冷凝,将冷凝物分离精制而成.它是由众多 熏烟成分所组成的复杂混合物. 2.3山楂核烟熏香味料I号 由熏烟冷凝物在常压下蒸馏,收集85℃~110℃、呈淡黄色至橘红色、具有烟熏香味的馏分,称为 山楂核烟熏香味料工号. 2.4山楂核烟熏香味料Ⅱ号 由熏烟冷凝物水相和油相分离后经精制所得的水相部分,可溶于水,呈红棕色至棕褐色,具有烟熏 香味的液体,称为山楂核烟熏香味料Ⅱ号. 3技术要求 3.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要求 项目 检验方法 I号 Ⅱ号 色泽 淡黄色至橘红色 棕红色或棕褐色 将试样置于一洁净白纸 状态 旗动被体存放期间有少量油状 易流动液体 上,用目测法观察 香气 浓郁天然烟熏香气,兼有鲜咸味感 浓郁天然烟熏香气,烟熏肉样香气 GB/T14454.2 1 GB1886.127-2016 3.2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理化指标 指标 项目 检验方法 I号 Ⅱ号 相对密度(25℃/25℃) 1.010~1.025 1.020~1.060 GB/T11540 酸含量(以乙酸表示)/% 8.0~14.0 10.0~18.0 GB/T14455.5 酚含量(以2 6-二甲氧基酚表示)/(mg/mL) 2.5-10.0 6.0-18.0 附录A中A.2 炭基化合物含量(以庚醛表示)/(g/100mL) 3.0-11.0 6.0-17.0 附录A中A.3 重金属(以Pb计)/(mg/kg) 40 GB5009.74 总神(以As计)/(mg/kg) 3.0 GB5009.11或GB5009.76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