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4 > 2月 ( 第 82 页)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886.12—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丁基羟基茴香醚(BHA) 2015-09-22发布 2016-03-22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GB1886.12-2015 前言 本标准代替GB1916一2008《食品添加剂叔丁基-4-羟基茴香醚》. 本标准与GB1916一200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一标准名称修改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丁基羟基茴香醚(BHA)”. I GB1886.12—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丁基羟基茴香醚(BHA)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对羟基茴香醚或对苯二酚与叔丁醇反应生成的食品添加剂丁基羟基茴香醚(BHA). 2化学名称、分子式、结构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2.1化学名称 叔丁基-4-羟基茴香醚 2.2分子式 Cu His O2 2.3结构式 2.3.12-叔丁基-4-羟基茴香醚 OH C(CH)3 OCH3 2.3.23-叔丁基-4-羟基茴香醚 OH C(CH)3 OCH 2.4相对分子质量 180.24(按2007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3技术要求 3.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886.119—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1 8-桉叶素 2015-09-22发布 2016-03-22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GB1886.119-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1 8-桉叶素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桉叶油为原料,经精馏、冷冻、分离加工制得的食品添加剂1 8-桉叶素(单离). 2化学名称、分子式、结构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2.1化学名称 1 8-环氧基对孟烷;1 3 3-三甲基-2-氧杂双环[2 2 2]辛烷 2.2分子式 2.3结构式 2.4相对分子质量 154.25(按2007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3技术要求 3.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无色 将试样置于比色管内,用目测法观察 状态 液体 香气 具有樟脑样气息 GB/T14454.2 GB1886.119-2015 3.2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溶解度(25℃) 1mL试样全溶于5mL60%(体积分数)乙醇中 GB/T14455.3 1.8-桉叶素含量,w/% 98.0 附录A 酸值(以KOH计)/(mg/g)≤ 1 GB/T14455.5 折光指数(20℃) 1.4540~1.4600 GB/T14454.4 相对密度(25℃/25℃) 0.921~0.924 GB/T11540 旋光度(20℃) -0.5°~0.5 GB/T14454.5 2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886.118—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杭白菊花浸膏 2015-09-22发布 2016-03-22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GB1886.118-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杭白菊花浸膏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杭白菊花(茶菊花)(Dendranthema morifolium或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为原料,采用食用乙醇作溶剂,经浸提、浓缩制得的食品添加剂杭白菊花浸膏. 2技术要求 2.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棕色至棕褐色 将试样置于一洁净白纸上,用目测法观察 状态 膏状物 香气 具有杭白菊花特有的香气 GB/T14454.2 2.2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酸值(以KOH计)/(mg/g) 45 GB/T14455.5 酯值(以KOH计)/(mg/g) 175 GB/T14455.6h 重金属(以Pb计)/(mg/kg) 10.0 GB5009.74 砷(As)/(mg/kg) 3.0 GB5009.11或GB5009.76 称样量为1g左右,试样改用50mL50%(体积分数)的中性乙醇溶解. h称样量为0.2g左右,试样改用50mL50%(体积分数)的中性乙醇溶解,平行试验结果容许差为3. 1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886.117—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羟基香茅醛 2015-09-22发布 2016-03-22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GB1886.117-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羟基香茅醛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香茅醛为原料经化学反应制得的食品添加剂羟基香茅醛. 2化学名称、分子式、结构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2.1化学名称 3 7-二甲基-7-羟基辛醛 2.2分子式 Cio H2oO2 2.3结构式 OH 2.4相对分子质量 172.27(按2007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3技术要求 3.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无色 将试样置于比色管内,用目测法观察 状态 黏稠液体 香气 具有甜的铃兰样花香 GB/T14454.2 3.2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1 GB1886.117-2015 表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溶解度(25℃) 1mL试样全溶于1mL50%(体积分数)乙醇中 GB/T14455.3 羟基香茅醛含量,w/% 95.0 附录A 酸值(以KOH计)/(mg/g) 5.0 GB/T14455.5 折光指数(20℃) 1.4470~1.4500 GB/T14454.4 相对密度(25℃/25℃) 0.918~0.923 GB/T11540 2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886.116—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木糖醇酐单硬脂酸酯 2015-09-22发布 2016-03-22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GB1886.116-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木糖醇酐单硬脂酸酯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由木糖醇或木糖醇母液与硬脂酸反应而成的食品添加剂木糖醇酐单硬脂酸酯. 2分子式、结构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2.1分子式 C23H44O5 2.2结构式 0 HC CH-CH2-O-C HC—C—H CiHss OH OH 2.3相对分子质量 400.59(按2007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3技术要求 3.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淡黄色或棕黄色 取适量试样置于白瓷盘内,在自然光线下,观 状态 蜡状固体 察其色泽和状态 3.2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1 GB1886.116-2015 表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酸值(以KOH计)/(mg/g) 10.0 附录A中A.3 皂化值(以KOH计)/(mg/g) 140~160 附录A中A.4 羟值(以KOH计)/(mg/g) 210-250 附录A中A.5 重金属(以Pb计)/(mg/kg) 10.0 GB5009.74 (As)/(mg/kg) 2.0 GB5009.76 镍(Ni)/(mg/kg) 3.0 GB5009.138 2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886.115—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黑豆红 2015-09-22发布 2016-03-22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GB1886.115-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黑豆红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黑豆(Glyeine soja Sieb.et Zucc)种皮为原料,用稀乙醇溶液抽提的提取物,经浓 缩、干燥制得的食品添加剂黑豆红. 2化学名称、分子式、结构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2.1化学名称 矢车菊素-3-半乳糖苷 2.2分子式 C21H21O11 2.3结构式 OH HO OH O—GAL 2.4相对分子质量 449.38(按2007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3技术要求 3.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紫红色 取适量试样,置于清洁、干燥的比色 管中,在自然光线下,目视观察其色 状态 粉末 泽和状态 1 GB1886.115-2015 3.2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pH 3.5~4.5 附录A中A.3 吸光度E%(525士5)nm 20.0 附录A中A.4 干燥减量,w/% 5.0 附录A中A.5 灼烧残渣,w/% 11.0 附录A中A.6 铅(Pb)/(mg/kg) 3.0 GB5009.75 砷(As)/(mg/kg) 2.0 GB5009.76 注:商品化的黑豆红产品应以符合本标准的黑豆红为原料,可添加食用糊精、抗氧化剂等辅料而制成. 2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886.114—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紫胶(又名虫胶) 2015-09-22发布 2016-03-22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GB1886.114-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紫胶(又名虫胶)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经热滤法或溶剂法制得的食品添加剂紫胶片,经活性炭脱色制得的食品添加剂脱色 紫胶片,以及经漂白剂漂白制得的食品添加剂紫胶(又名虫胶). 2技术要求 2.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浅黄色至黄棕色(透明片)或白 色泽 色至浅黄色(不透明片) 取适量试样置于50mL烧杯中,在自然光下观 察色泽和状态 状态 片状或粒状 2.2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理化指标 指标 项目 检验方法 紫胶片 脱色紫胶片 漂白紫胶 颜色指数/号 18 5 2 GB/T8143—2008中的第5章 热乙醇不溶物,w/% 1.0 0.5 1.0 GB/T8143一2008中的第4章 冷乙醇可溶物,w/% 92.0 GB/T8143一2008中的第15章 热硬化时间/min 3 2 GB/T8143一2008中的第11章 氯含量,w/% 2 GB/T8143一2008中的第14章 铅(Pb)/(mg/kg) 5.0 5.0 5.0 GB5009.75 砷(As)/(mg/kg) 1.0 1.0 1.0 GB5009.76 干燥减量,w/% 2.0 2.0 3.0 GB/T8143一2008中的第3章 水溶物,w/% 0.5 0.5 1.0 GB/T81432008中的第10章 1 GB1886.114-2015 表2(续) 指标 项目 检验方法 紫胶片 脱色紫胶片 漂白紫胶 灼烧残渣,w/% 0.4 0.3 1.0 GB/T8143一2008中的第9章 蜡质,w/% 5.5 5.5 5.5 GB/T8143一2008中的第6章 软化点/℃ 72 72 GB/T8143一2008中的第16章 酸值(以KOH计)/(mg/g) 85 GB/T8143一2008中的第12章 松香 不得检出 不得检出 不得检出 GB/T8143一2008中的第7章 2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886.113—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菊花黄浸膏 2015-09-22发布 2016-03-22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GB1886.113-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菊花黄浸膏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菊科植物大金鸡菊(Coreopsis lanceolate L.)的花序为原料,经提取精制而得的食 品添加剂菊花黄浸膏. 2技术要求 2.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棕褐色 取适量试样置于50mL烧杯中,在自然光下观察色泽和 状态 黏稠状液体 状态,加入适量水稀释后闻其气味 气味 稀释后具有菊花清香味 2.2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吸光度E%m400nm 11.0 附录A中A.2 固形物,w/% 45 附录A中A.3 灰分,w/% 10.0 附录A中A.4 砷(As)/(mg/kg) 0.5 GB5009.76 铅(Pb)/(mg/kg) 1.0 GB5009.75 1 GB1886.113-2015 附录A 检验方法 A.1一般规定 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符合GB/T6682规定的三级水. 试验中所用标准溶液、杂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GB/T601、GB/T602 和GB/T603的规定配制.试验中所用溶液在未注明用何种溶剂配制时,均指水溶液. A.2吸光度的测定 A.2.1仪器和设备 分光光度计. A.2.2分析步骤 称取试样1g(精确至0.0002g) 用蒸馏水溶解并定容至100mL 摇匀,过滤.用移液管吸取 10mL滤液于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取出稀释液置于1cm比色杯中,用分光光度计 于400nm波长处,以蒸馏水作参比液,测定其吸光度. A.2.3结果计算 吸光度值E1%m400nm 按式(A.1)计算: E1%400nm= AXf (A.1) mi 式中: A——实测试样的吸光度; f—稀释倍数; m1—试样的质量(以干物计算),单位为克(g). 试验结果以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准. A.3固形物的测定 A.3.1分析步骤 准确称取试样2g(精确至0.0002g) 放人已恒重的称量瓶中,置于105℃士1℃烘箱内,烘至 恒重. A.3.2结果计算 固形物的质量分数w 按式(A.2)计算: w=(1- m2-ma m4 )×100% (A.2) 式中: m2—称量瓶加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2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886.112—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聚氧乙烯木糖醇酐单硬脂酸酯 2015-09-22发布 2016-03-22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GB1886.112-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聚氧乙烯木糖醇酐单硬脂酸酯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木糖醇酐单硬脂酸酯在碱性催化剂下与环氧乙烷聚合而成食品添加剂聚氧乙烯木糖 醇酐单硬脂酸酯. 2结构式 0 H2C—OC—CH5 CH OHC—O(CH2CH2O) HC—O(CH2CHO) CH xy=n n=20~22 3技术要求 3.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琥珀色 取适量试样置于白瓷盘内,在自然光线下, 状态 半胶状油状液体 观察其色泽和状态 3.2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酸值(以KOH计)/(mg/g) 2 附录A中A.3 皂化值(以KOH计)/(mg/g) 50-60 附录A中A.4 1 GB1886.112-2015 表2(续)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羟值(以KOH计)/(mg/g) 80~100 附录A中A.5 重金属(以Pb计)/(mg/kg) 10.0 GB5009.74 总(以As计)/(mg/kg) 2.0 GB5009.76 镍(Ni)/(mg/kg) 3.0 GB5009.138 2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886.111—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甜菜红 2015-09-22发布 2016-03-22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GB1886.111-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甜菜红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由红甜菜(紫菜头)用水抽提的提出物,经浓缩、喷雾干燥后所得的食品添加剂甜 菜红. 2分子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2.1分子式 Ca H2s 2.2相对分子质量 550.48(按2007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3技术要求 3.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紫红色 取适量试样置于洁净、干燥的50mL.烧杯 状态 液体、粉末或颗粒状固体 中,在自然光下,目视观察色泽和状态 3.2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理化指标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吸光度(E 535nm) > 3.0 附录A中A.3 pH 4.06.0 附录A中A.4 灼烧残渣,w/% 14.0 附录A中A.5 总砷(以As计)/(mg/kg) 2.0 GB5009.11 铅(Pb)/(mg/kg) 5.0 GB5009.12 注:商品化的甜菜红产品应以符合本标准的甜菜红为原料,可添加食用糊精、抗氧化剂等辅料而制成. 1 GB1886.111-2015 附录A 检验方法 A.1一般规定 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符合GB/T6682规定的三级水. 试验中所用标准溶液、杂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GB/T601、GB/T602 和GB/T603的规定配制.试验中所用溶液在未注明用何种溶剂配制时,均指水溶液. A.2鉴别试验 A.2.1溶解性 溶于水,不溶于无水乙醇.水溶液透明无沉淀. A.2.2颜色反应 加1mL10%氢氧化钠溶液到5mL甜菜红水溶液中,颜色由红或紫红变成黄色. A.2.3最大吸收峰 取0.1g试样,加pH5.4乙酸-乙酸钠缓冲液定容至100mL 此液在535nm附近有最大吸收峰. A.2.4薄层层析 用硅胶G薄板,以正丙醇:冰乙酸:水=6:2:2(体积比)作溶剂,甜菜苷给出单个有拖尾红色 斑点. A.3吸光度(E1%m 535nm)的测定 A.3.1试剂和材料 A.3.1.1乙酸溶液:0.1mol/L. A.3.1.2乙酸钠溶液:0.1mol/Le A.3.1.3pH5.4乙酸-乙酸钠溶液:取乙酸溶液14mL与乙酸钠溶液86mL混合,调pH到5.4. A.3.2仪器和设备 A.3.2.11cm玻璃比色皿. A.3.2.2分光光度计. A.3.3分析步骤 称取试样0.1g(精确至0.0002g) 用pH5.4乙酸-乙酸钠缓冲液定容至100mL 以缓冲液作参比, 用分光光度计1cm比色皿,在535nm处测定试样溶液的吸光度.吸光度应在0.3~0.7之间,如果不 在该范围内,需要根据色价调整稀释倍数. 2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886.107—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柠檬酸一钠 2015-09-22发布 2016-03-22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GB1886.107-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柠檬酸一钠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添加剂柠檬酸一钠. 2化学名称、分子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2.1化学名称 2-羟基丙烷-1 2 3-三羧酸-2-钠盐 2.2分子式 C H:NaO 2.3相对分子质量 214.11(按2007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3技术要求 3.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白色 取适量试样置于清洁、干燥的白瓷盘中,在自 状态 品体或结晶粉末 然光下观察其色泽和状态,并嗅其气味 气味 无臭 3.2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柠檬酸一钠(C;H NaO )含量(以干基 99.0~101.0 附录A中A.3 计),w/% GB1886.107-2015 表2(续)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干燥减量,w/% 0.4 附录A中A.4 草酸盐 通过试验 附录A中A.5 铅(Pb)/(mg/kg) 2.0 GB5009.12 2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886.103—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微晶纤维素 2015-09-22发布 2016-03-22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GB1886.103-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微晶纤维素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用纤维植物原料与无机酸捣成浆状,制成α纤维素,再经处理使纤维素作部分解聚, 然后再除去非结晶部分并提纯而得的食品添加剂微品纤维素. 2分子式 (C:) 3技术要求 3.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白色或近乎白色 取适量试样置于清洁、干燥的白瓷盘中,在自然 状态 细小粉末 光下观察其色泽和状态 3.2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碳水化合物含量(以纤维素计,以干基计),w/% 97.0~102.0 附录A中A.3 pH 5.0~7.5 附录A中A.4 干燥减量,w/% 7.0 GB5009.3直接干燥法 灼烧残渣,w/% 0.05 GB/T9741 水溶物,w/% 0.24 附录A中A.5 铅(Pb)/(mg/kg) 2.0 GB5009.12 干燥温度为105℃士2℃. GB1886.103-2015 附录A 检验方法 A.1一般规定 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GB/T6682规定的三级水.试验 中所用标准滴定溶液、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GB/T601、 GB/T602和GB/T603的规定制备.试验中所用溶液在未注明用何种溶剂配制时,均指水溶液. A.2鉴别试验 A.2.1溶解性 不溶于水、稀酸、稀碱溶液和大多数有机溶剂. A.2.2鉴别 A.2.2.1用38m的空气喷嘴筛过筛20g试样5min.若未过筛量大于5%,则将30g试样溶于270mL 水中;否则将45g试样溶于255mL水中.此为试样溶液.将试样溶液在高速捣碎机(18000r/min以 上)中混合5min.取100mL该混合溶液,移入100mL刻度量筒中,静置3h.在表面应有白色、不透 明、无气泡的上层分散液(保留此分散液用于鉴别试验A.2.2.2)出现. A.2.2.2取鉴别试验A.2.2.1中的分散液为试样溶液,在20mL试样溶液中加入1mL淀粉指示液 (10g/L) 加几滴碘标准溶液(0.1mol/L) 无紫色至蓝色或蓝色出现. A.3碳水化合物含量(以纤维素计,以干基计)的测定 A.3.1试剂和材料 A.3.1.1硫酸. A.3.1.2重铬酸钾溶液:0.5mol/L.称取25g重铬酸钾,溶于1000mL水中,摇匀. A.3.1.3硫酸亚铁铵标准滴定溶液:c[(NH)2FE(SO4)2]=0.1mol/L. A.3.1.41 10-菲罗啉-亚铁指示液. A.3.2分析步骤 称取约125mg试样,精确至0.01mg 用约25mL水将其移入300mL锥形烧瓶中.加50.0mL 重铬酸钾溶液,混合.然后小心地加入100mL硫酸并加热至沸.移去热源,于室温下静置15min 于 水浴中冷却后移入2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将近刻度,冷却至25℃,再用水稀释定容,混合.取 该液50.0mL 加2滴~3滴1 10-菲罗咻-亚铁指示液,用0.1mol/L硫酸亚铁铵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记 录所耗量.同时进行空白试验,记录0.1mol/L硫酸亚铁铵标准滴定溶液的消耗量. A.3.3结果计算 碳水化合物(以纤维素计,以干基计)的质量分数w 按式(A...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886.100—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2015-09-22发布 2016-03-22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GB1886.100-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添加剂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2分子式、结构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2.1分子式 C1oH14N2 Naz Og2H2O 2.2结构式 NaOOCH C CH COONa CH CHa N 2H 0 H.C CHa COOH HOOC 2.3相对分子质量 372.24(按2007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3技术要求 3.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白色 将样品置于清洁、干燥的白瓷盘中,在自然光线下,观察其 状态 结晶性粉末 色泽和状态 3.2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1 GB1886.100-2015 表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含量 99.0~101.0 (以CHL4N2Na2O2H2O计),w/% 附录A中A.3 pH 4.3~4.7 附录A中A.4 氨基三乙酸,w/% 0.1 附录A中A.5 钙(Ca) 通过试验 附录A中A.6 铅(Pb)/(mg/kg) 10.0 GB5009.12 2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886.10—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冰乙酸(又名冰醋酸) 2015-09-22发布 2016-03-22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GB1886.10-2015 前言 本标准代替GB1903一2008《食品添加剂冰乙酸(冰醋酸)》. 本标准与GB1903一200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修改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冰乙酸(又名冰醋酸)”. I GB1886.10—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冰乙酸(又名冰醋酸)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由发酵法生产的乙醇为原料制得的食品添加剂冰乙酸(又名冰醋酸). 2分子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2.1分子式 CH COOH 2.2相对分子质量 60.05(按2007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3技术要求 3.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无色透明 取适量试样置于50mL烧杯中,在自然光线下 状态 液体 观察其色泽和状态 3.2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乙酸含量,u/% 99.5 附录A中A.4 高锰酸钾试验 通过试验 附录A中A.5 蒸发残渣,u/% 0.005 附录A中A.6 结晶点/℃ 15.6 GB/T7533 酿造醋酸的比率(天然度)/% 95.0 GB/T22099 1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886.1-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碳酸钠 2015-09-22发布 2016-03-22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GB1886.1-2015 前言 本标准代替GB1886一2008《食品添加剂碳酸钠》. 本标准与GB1886一200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修改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碳酸钠”. I GB1886.1-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碳酸钠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添加剂碳酸钠. 2分子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2.1分子式 NazCOa 2.2相对分子质量 105.99(按2007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3技术要求 3.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白色 取适量试样置于清洁、干燥的白瓷盘中, 状态 结晶粉末 在自然光线下,观察其色泽和状态 3.2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总碱量(以NaCO3计)(以干基计),w/% 99.2 附录A中A.5 总碱量(以Na2CO3计)(以湿基计),w/% 97.9 附录A中A.5 氯化物(以NaCI计)(以干基计).w/% 0.70 附录A中A.6 铁(Fe)(以干基计),w/% 0.0035 附录A中A.7 重金属(以Pb计)/(mg/kg) 10.0 附录A中A.8 砷(As)/(mg/kg) 2.0 GB5009.76 水不溶物(以干基计),w/% 0.03 附录A中A.9 1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0287-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松香甘油酯和氢化松香甘油酯 2012-12-25发布 2013-01-25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发布 GB10287-2012 前 言 本标准代替GB10287一1988<>. 本标准与GB10287-198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修改了产品主要成分及命名,增加了主要成分的结构式(见第3章); —增加了感官要求(见表1): 修改了理化指标中“溶解度”改为“溶解性”(见表2); 修改了酸值,由3.0~9.0mgK0H/g改为≤9.0mg/g: —修改了氢化松香甘油酯软化点,由78.0~88.0改为78.0~90.0(见表2): 修改了松香甘油酯相对密度,由1.080~1.090改为1.060~1.090(见表2); 修改了氢化松香甘油酯相对密度,由1.060~1.070改为1.060~1.090(见表2); 一修改了总砷(As)限量指标,由0.0002%改为1.0mg/kg 测试方法改为引用GB/T5009.11 (见表2): —修改了重金属(Pb)限量指标,由0.002%改为10.0mg/kg 测试方法改为引用GB/T5009.74 (见表2); 修改了比重,改为相对密度并修改了计算公式(见表2、附录A.4); 修改了酸值、灰分的测定方法,改为直接引用(见表2). I GB10287-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松香甘油酯和氢化松香甘油酯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特级、一级脂松香、氢化松香为原料,与甘油酯化反应而制得的食品添加剂松 香甘油酯;及以氢化松香为原料,与甘油酯化反应制得的食品添加剂氢化松香甘油酯.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氢化松香甘油酯 以普通氢化松香(主要成分为二氢枞酸)或高度氢化松香(主要成分为四氢枞酸和二氢枞酸) 为原料,与甘油酯化反应,经水蒸气吹蒸处理而制得. 3主成分的化学名称和结构式 松香甘油酯主成分的结构式: CH2—O—OC—R1 CH2OOC—R1 CH-OH CH—OOC—R1 CH2—O—OC—R1 CH2OOC—R1 二枞酸甘油酯 三枞酸甘油酯 氢化松香甘油酯主成分的结构式: CH2—OOC—R2 CH2OOC—R2 CH-OH CH-O-OC—R2 CH2—O—OC—R2 CH2—OOC—R2 二(二氢枞酸)甘油酯 三(二氢枞酸)甘油酯 CH2OOC—R3 CH2O—OC—R3 CH-OH CH—O—OC—R3 CH2—O—OC—R3 CH2—O—OC—R3 二(四氢枞酸)甘油酯 三(四氢枞酸)甘油酯 其中,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编号:CNCA一CCER一01:2023 温室气体自愿减排 项目审定与减排量核查实施规则 2023年12月25日发布 2023年12月25日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目录 0引言 .1 1适用范围 1 2术语和定义 1 3审定与核查依据 2 4项目审定程序 .2 4.1提出审定委托 2 4.2签订委托合同 2 4.3审定策划 3 4.4文件评审 3 4.5现场评审 A 4.6编写审定报告 .6 4.7复核. .7 4.8决定与审定报告签发 .7 4.9记录保存 7 5减排量核查程序 7 5.1提出核查委托 .7 5.2签订委托合同 .8 5.3核查策划. .8 5.4文件评审 .9 5.5现场评审 .9 5.6编写核查报告 11 5.7复核 .12 5.8决定与核查报告签发 .12 5.9记录保存. 13 6信息报送与公开 .13 6.1信息报送 .13 6.2信息公开 .13 7责任 13 0引言 本规则参考GB/T27029—2022/ISO/IEC17029:2019《合格评 定审定与核查机构通用原则和要求》制定,规定了温室气体自愿 减排项目审定与减排量核查的依据、基本程序和通用要求. 审定与核查机构应依据本规则要求编制审定与核查实施细则, 并向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认监委)备案后,与本规则配套使用. 1适用范围 本规则适用于符合《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 要求的行业领域所属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 2术语和定义 2.1项目业主 申请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登记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项目业主原则上是项目者,也可以是获得项目者授 权并申请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登记的法人或其他组织. 2.2项目计入期 可申请项目减排量登记的时间期限. 2.3核算期 在项目计入期内,实际申请登记温室气体减排量的时间区间. 核算期为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减排量核算报告所覆盖的连续时 间区间. 2.4监测计划 对项目减排量核算所涉及的相关参数实施测量、记录、 —1—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13.200 CCS C78 AQ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行业标准 AQ9012-2023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评估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emergency rescue assessment on work place accidents 2023-12-20发布 2024-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发布 AQ 9012-2023 目次 前言 1范围 4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基本要求 4.1评估对象 4.2评估依据 1 4.3评估原则 2 5评估方式 2 5.1 资料分析 2 5.2 询问谈话 2 5.3 专家论证 2 5. 现场勘查 2 5.5 技术鉴定 2 6评估程序 4 2 6.1准备与启动 2 6.2评估实施 2 6.3 评估总结 -3 7评估内容 3 7.1事故单位应急救援情况评估 3 7.2事发地人民政府及参与处置利救援的部门、单位应急救援情况评估 ..5 附录A(资料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评估表 7 附录B(资料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评估报告编制大纲 11 参考文献 13 I AQ9012-2023 前言 本文件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提出,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业务管理,政策法规司统筹 管理. 本文件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8)技术归口和咨询. 本文件起草单位: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中国石化集团中原石油勘探局有限公司、中国矿业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奕辉、雷长群、周福宝、吴志岭、李经纬、高泉、时训先、石国领、刘倩、龙婉晓、 王文靖、卓振、张舒源、王义保、于哲、王庆银、米文忠、贺志荣、许超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Ⅱ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13.100 CCS C75 AQ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行业标准 AQ8011-2023 代替AQ/T8011一2016 安全生产培训机构基本条件 Basic conditions of work safety training institutions 2023-12-20发布 2024-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发布 AQ8011-2023 目次 前言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通用要求 2 4.1培训制度 2 4.2培训场所 2 4.3培训教师及管理人员 2 4.4培训教学 2 4.5 线上安全生产培训 2 4.6 设备设施配备 3 4.7 培训档案 5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条件 444 4 3 6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培训条件 3 AQ8011-2023 前言 本文件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AQ/T8011一2016《安全培训机构基本条件》,与AQ/T8011一2016相比,除结构调整 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更改了标准的适用范围(见第1章,2016版第1章); 一删除了“自主安全培训”的术语和定义(见2016版2.3); 一一增加了“线上安全生产培训”的术语和定义(见3.3); 一增加了“专职教师”的术语和定义(见3 4); 增加了“兼职教师”的术语和定义(见3.5); 增加了“管理人员”的术语和定义(见3 6): 更改了制度建设要求(见4.1.1 2016版3.1 2); 增加了培训机构应急管理要求(见4.1.2); 增加了培训机构办公和培训场地面积、消防等要求(见4.2); 增加了培训机构管理人员的要求(见4.3.2); 更改了培训评估考核要求(见4.4.1 2016版3.1.4); 增加了培训学时要求(见4.4.4); 增加了线上安全生产培训的要求(见4.5): 增加了培训场地考勤、监控等设备设施的要求(见4.6.1、4.6.2): 增加了培训档案要求(见4.7); 更改了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专(兼)职教师的数量及条件要求(见5.2、5.3、5.4 2016版 3.5.4); 增加了实际操作培训设备设施等要求(见5.6); 增加了电工作业、焊接与热切荆作业、高处作业等作业类别实际操作培训设备设施配备要求 (见5.7); 一一增加了可矿山、危险化学品、石油天然气开采、烟花爆竹、金属治炼等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培训专(兼)职教师的数量及条件要求(见6.2).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提出,安全生产执法和工贸安全监督管理局业务管理、政策法 规司统筹管理. 本文件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8)技术归口及咨询.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应急管理部干部培训学院(应急管理部党校)、华北科 技学院(中国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石油集 团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职工教育培训分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北京燕山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教育培训中 心(党校).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周福宝、高泉、时训先、方来华、于哲、董喜明、付晓豫、鲍金锁、张立强、...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13.340.01 CCS C 73 AQ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行业标准 AQ 6111-2023 个体防护装备安全管理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safety management of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2023-12-20发布 2025-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发布
AQ6111-2023 目次 前言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总体要求 安全使用要求 5.1 危害辨识与评估 5.2 配备选择 5.3 性能状态 5.4 使用方法 过 管理要 基本 6. 采购 6. 发放 6. 培训 6. 使用 报废 附录 (资料性) 常用个体防护 装备防折 性能、 附录B( (资料性) 个体防护装备编号方式 29 附录C (资料性) 个体防护装备合 30 附录D(资料性) 个体防护装备检查记录表 31 附录E(资料性) 个体防护装备定期检验记录表 32 参考文献
AQ6111-2023 前言 本文件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提出,政策法规司统筹管理。

本文件由全国个体防护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12)技术归口及咨询。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 公司、深圳市应急管理局、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城市安全与环境科学研究所、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 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社会保障管理中心、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际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烟台泰和 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谐好安全科技有限公司、优普泰(深圳)科技有限公司、旭美控股集团有限公 司、北京力达塑料制造有限公司、上海允清实业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国汉君、康荣学、王勇、唐珂、孙志春、姬思卫、康伟、钟晓宁、宫国卓、李剑波、 李斌、刘薇、张宜乐、王明增、宋西全、安彪、吴银、项有春、张东伟、衡荣华。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AQ 6111-2023 个体防护装备安全管理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个体防护装备安全管理的总体要求、安全使用要求、过程管理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用人单位个体防护装备的安全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39800(部分)个体防护装备配备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39800.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个体防护装备personalprotectiveequipment 从业人员为防御物理、化学、生物等外界因素伤害所穿戴、配备和使用的各种防护品的总称 来源:GB39800.1-2020.2.1] 4总体要求 4.1用人单位个体防护装备的安全管理应符合国家、行业相关标准要求。

4.2未按规定配备使用个体防护装备的作业人员不应上岗作业。

4.3用人单位个体防护装备的安全使用至少应满足配备选择、性能状态和使用方法等三方面要求。

4.4用人单位个体防护装备的过程管理至少包括采购、发放、培训、使用、报废等环节。

4.5用人单位应依据本文件,结合单位具体实际,编制个体防护装备安全管理制度或企业标准。

4.6用人单位应保障用丁个体防护装备配备、相关培训及使用管理等所需经费与资源。

4.7用人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配备专职或兼职个体防护装备管理人员。

5安全使用要求 5.1危害辨识与评估 5.1.1用人单位应开展全面系统的危害因素辨识和危害风险评估。

主要包括: a)以生产作业场所为对象,依据GB39800.1一20204.2.1的规定,辨识与评估由于生产工艺、作 业环境而导致现场人员面临的安全健康风险: b)以个体防护装备为对象,辨识与评估由于个体防护装备配备不合理、性能状态不良、使用不当 而导致的危害因素。

AQ 6111-2023 5.1.2基于辨识与评估,制定个体防护装备的配备选择、性能状态、使用方法等方面要求。

5.2配备选择 5.2.1各行业个体防护装备的配备应符合GB39800(部分)规定,满足适应、适合、舒适、兼容等有 效防护要求。

确选择个体防护装备。

5.2.3用人单位应建立作业岗位个体防护装备配备清单。

5.3性能状态 5.3.1用人单位应制定个体防护装备性能状态要求,常用的个体防护装备性能状态要求见附录A。...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