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30616-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用香精 第1号修改单.pdf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30616—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用香精 2014-04-29发布 2014-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GB30616-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用香精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用香精.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食品用香精 由食品用香料和(或)食品用热加工香味料与食品用香精辅料组成的用来起香味作用的浓缩调配混 合物(只产生咸味、甜味或酸味的配制品除外),它含有或不含有食品用香精辅料.通常它们不直接用于 消费,而是用于食品加工. 注1:应严格区分食品用香精和调味品,调味品是食品中的一类,一般可直接食用.食品用香精可以是调味品很小 的组成部分. 注2:食品用香精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2.2食品用香精辅料 对食品用香精生产、储存和应用所必需的食品添加剂和食品配料.所加的食品添加剂(增味剂、酸 度调节剂除外)在最终加香产品中无功能. 2.3食品用热加工香味料 为食品香味特性而制备的一种产品或混合物.它是以食材或食材组分经过类似于烹调的食品制备 工艺制得的产品. 2.4试样 从所抽取的样品中取出供检测用的样品. 2.5标准样品 企业技术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人员对样品进行检定和评香,确定为检验用标准样品. 2.6液体香精 以油类或油溶性物质为溶剂、以水或水溶性物质为溶剂的香精.常温下一般为液体. 2.7乳化香精 经乳化均质得到的水包油的香精. 2.8浆(膏)状香精 以浆(膏)状形态出现的各类香精. 1 GB30616-2014 2.9拌和型粉末香精 香气和(或)香味成分与固体粉末载体拌合在一起的粉末状香精. 2.10胶囊型粉末香精 香气和(或)香味成分以芯材的形式被包裹于固体壁材之内的颗粒型香精. 3技术要求 3.1原料要求 食品用香精使用的各种香料应符合GB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规定, 食用酒精应符合GB10343《食用酒精》的规定,植物油应符合GB27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植物 油卫生标准》的规定.允许使用的食品用香精辅料名单见附录A. 3.2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状 符合同一型号的标准样品 附录B中B.1 香气 符合同一型号的标准样品 GB/T14454.2 香味 符合同一型号的标准样品 B.2 ”在贮存期中,部分产品会呈轻度浑浊、沉淀或变色现象,应不影响使用效果. 香味的测定不适用于以动植物油为溶剂的产品. 3.3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理化指标 浆(膏) 粉末香精 项目 液体香精 乳化香精 检验方法 状香精 拌和型 胶囊型 相对密度(25℃/25℃或 D标样士0.010 GB/T11540 20℃/20℃或20℃/4℃) 折光指数(25℃或20℃) n标样士0 010 GB/T14454.4 水分/% 20.0 15.0 GB5009.3及B.3 GB/T5009.37- 过氧化值“/(g/100g) 0.5 2003中4.2.1 ≤2m并均匀 粒度(规定范围) ≥90.0% B.4 分布 2 ...
GB 30604-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 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pdf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30604—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 1 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 2015-09-22发布 2016-03-22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GB30604-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 1 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食用植物油与油酸(来源于食用植物油脂)为原料,经食品工业用脂肪酶催化酯交 换制得的食品营养强化剂1 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1 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可含有用于 保存目的的抗氧化剂. 2化学名称、分子式、结构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2.1化学名称 1 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 2.2分子式 C55H102O 2.3结构式 0 H C-O-C(CH) CH=CH(CH) CH CH (CH )-C-O-CH H C-O-C(CH )CH=CH(CH ) CH 0 2.4相对分子质量 859.39(按2007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3技术要求 3.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1 GB30604-2015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白色(25℃) 取适量试样,置于清洁、干燥的白瓷盘中,在自 状态 固体(25℃) 然光线下,观察色泽和状态 3.2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2位棕榈酸占棕榈酸含量/(%) 52 附录A中A.2 1.3-二油酸-2-棕桐酸甘油三酯含量 40 附录A中A.3 (以C52甘油三酯计),w/% 棕榈酸甘油三酯含量,w/% 10 附录A中A.3 酸值(KOH)/(mg/g) 3.0 GB/T5530 过氧化值/(meq/kg) 2.0 GB/T5538 反式脂肪酸含量w/% < 1 GB/T22507 二英/(pg/g) 0.75 GB5009.205 四种多环芳烃总量(苯并[a]芘、苯并[a]蒽、 10 GB/T24893 苯并[b]荧蒽、)/(g/kg) 黄曲霉毒素B1/(g/kg) 2 GB/T18979 黄曲霉毒素B1B2GG2/(g/kg) 4 GB/T18979 总砷(以As计)/(mg/kg) 0.1 GB5009.11或GB5009.76 铅(Pb)/(mg/kg) 0.1 GB5009.12或GB5009.75 2 ...
GB 29938-202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用香料通则.pdf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29938—202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用香料通则 2020-09-11发布 2021-03-1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GB29938—2020 前言 本标准代替GB29938一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用香料通则》. 本标准与GB29938一201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一—修改了正文有关内容: 根据GB/T21171一2018《香料香精术语》,统一以“食品用天然香味复合物”替代原文中“食品用天 然复合香料”; 一一修改了附录C“食品用天然单体香料含量要求”:修改了表C.1食品用天然单体香料含量要求 中油酸的检测方法; 一一修改了附录D“食品用合成香料含量要求”: a)根据卫生行政部门相关公告,删除已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食品用香料; b)根据食品用香料的特性,补充适合的检测方法,如GB/T27579一2011《精油高效液相色 谱分析通用法》等; c)参考JECFA的信息,明确个别香料的异构体、次要成分等; d)修改了个别食品用香料的含量要求. I GB29938—202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用香料通则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GB2760中允许使用且无单独质量规格标准或相关公告规格的食品用香料.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食品用香料 添加到食品产品中以产生香味、修饰香味或提高香味的物质.食品用香料包括食用天然香味物质、 食用天然香味复合物、食品用合成香料、食品用热加工香味料、烟熏食用香味料,一般配制成食品用香精 后用于食品加香,部分也可直接用于食品加香. 2.2食品用天然香料 通过物理方法或酶法或微生物法工艺,从动植物来源材料中获得的具有香味物质的制剂或化学结 构明确的具有香味特性的物质,包括食品用天然香味复合物和食品用天然单体香料. 2.3食品用天然香味复合物 通过物理方法或酶法或微生物法工艺从动植物来源材料中获得的具有香味物质的制剂(由多种成 分组成).这些动植物来源材料可以是未经加工的也可以是通过传统食品制备工艺加工过的.包括精 油,果汁精油,提取物,蛋白质水解物,馏出液或经焙烤,加热或酶解的产物. 2.4食品用天然单体香料 通过物理方法或酶法或微生物法工艺从动植物来源材料中获得的化学结构明确的具有香味特性的 物质.这些动植物材料可以是未经加工的,也可以是通过传统食品制备工艺加工的. 2.5食品用合成香料 通过化学合成方式形成的化学结构明确的具有香味特性的物质. 3要求 3.1食品用天然香料通用要求 3.1.1食品用天然香料生产加工过程中,因工艺必要性需要使用提取溶剂的,在达到预期目的前提下 应尽可能降低溶剂使用量.食品用天然香料允许使用的提取溶剂名单见附录A中的表A.1. 3.1.2海产品来源的食品用天然香料名单见附录B中的表B.1. 1 ...
GB 29202-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氮气 第1号修改单.pdf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29202—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氮气 2012-12-25发布 2013-01-25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 GB29202-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氮气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深冷空分制氮、变压吸附制氮和膜分离制氮以及小型专用制氮机生产的食品添加剂 氮气. 2分子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2.1分子式 N2 2.2相对分子质量 28.01(按2007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3技术要求 3.1感官要求 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无色 使用透明无色软管连接气瓶减压出口,短时间启闭一下阀门,在自然 状态 气体 光下观察管路中的色泽和状态 3.2理化指标 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氮(N2)含量,9/% 99.9 附录A中A.3 氧(O2) /% 0.1 附录A中A.4 二氧化碳(CO2)9/% 0.003 GB/T8984.1 一氧化碳(CO) /% 0.001 GB/T8984.1 水分(24000mL气体),/% 0.005 GB/T5832.2 GB29202-2012 附录A 检验方法 A.1警示 本标准的检验方法中使用到高压气瓶,操作应采取适当的安全和防护措施. A.2鉴别试验 小心地将点燃的小木条插人装有试验气体的试验管中,火焰熄灭. A.3氨(N2)含量的测定 氮(Ng)含量的体积分数 按式(A.1)计算: p=100%-1 (A.1) 式中: P1一A.4测定的氧的体积分数. A.4氧(02)的测定 A.4.1电化学法 A.4.1.1方法提要 将试样以适当形式置于电化学反应器中,通过直接测定法或比较测定法检测并计算氧含量. A.4.1.2仪器和设备 微量氧分析仪:符合GB/T6285的要求. A.4.1.3分析步骤 按照GB/T6285的有关规定进行测定,具体操作按仪器说明书进行. A.4.2氧化锆检测器气相色谱法 A.4.2.1方法提要 采用氧化锆固体电池作为气相色谱的检测器.试样中被测组分氧经色谱柱分离后进入检测器,产 生相应的色谱峰信号,然后用外标法定量. A.4.2.2仪器和设备 气相色谱仪:符合HG/T2686的要求. 2 ...
GB 29201-202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氨水及液氨.pdf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29201—202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氨水及液氨 2020-09-11发布 2021-03-1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GB29201-2020 前言 本标准代替GB29201一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氨水》. 本标准与GB29201一201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一一标准名称修改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氨水及液氨”; —一增加了液氨的理化指标及检验方法; 一—氨水中的铅测定检验方法采用GB5009.75或GB5009.12规定的方法. I GB29201-202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氨水及液氨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液氨为原料生产的食品添加剂氨水及液氨经提纯后生产的食品添加剂液氨. 2分子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2.1分子式 氨水:NH3H2O 液氨:NHs 2.2相对分子质量 氨水:35.04(按2016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液氨:17.03(按2016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3技术要求 3.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感官要求 要求 项目 氨水 液氨 色泽 无色 状态 透明液体 取适量试样置于50mL烧杯中.在自然光下 使用透明无色软管连接气瓶减压出口,短时间启闭一下 检验方法 观察色泽和状态 阀门,在自然光下观察管路中的色泽和状态 3.2理化指标 3.2.1氨水的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1 ...
GB 25576-202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二氧化硅.pdf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25576—202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二氧化硅 2020-09-11发布 2021-03-1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GB25576—2020 前言 本标准代替GB25576一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二氧化硅》. 本标准与GB25576一2010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一一Ⅲ类产品干燥减量指标修改为不大于7.0%; 一—修改了干燥减量检验方法的干燥时间; 一一修改了灼烧失量检验方法的灼烧时间; 一一修改了铅含量测定引用方法; 一一修改了砷含量测定引用方法. I GB25576-202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二氧化硅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气相法(氯硅烷在氧氢焰中水解)生产的气相二氧化硅、凝胶法(由硅酸钠溶液与酸反 应)生产的硅胶及水合硅胶、沉淀法(由硅酸钠溶液与酸反应)生产的沉淀二氧化硅. 2分子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2.1分子式 SiO: 2.2相对分子质量 60.08(按2016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3技术要求 3.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要求 项目 检验方法 I类 Ⅱ类 Ⅲ类 色泽 白色 取适量试样置于50mL烧杯中,在自然光 状态 均匀粉末 无定型颗粒 均匀粉末或颗粒 下观察色泽和状态 注:工类为气相二氧化硅,Ⅱ类为水合硅胶,Ⅲ类为沉淀二氧化硅、硅胶. 3.2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1 ...
GB 22216-202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过氧化氢.pdf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22216-202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过氧化氢
2020-09-11发布2021-03-1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GB 22216-2020
前言
本标准代替GB22216一2008《食品添加剂过氧化氢》。
本标准与GB22216-200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一删除了30%规格产品; -提高了50%规格产品的不挥发物、磷酸盐指标; 提高了35%规格和50%规格产品的铅指标; 一增加了鉴别试验; 删除了铁含量测定方法中的限量目视比色法,增加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将铅的检验方法修改为GB5009.75; 删除了砷含量测定方法中的砷斑法,增加了氢化物原子荧光光度法。
GB 22216-202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过氧化氢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葱醒法过氧化氢经精馏法、树脂吸附法、离子交换树脂法或膜分离法精制所制得的食 品添加剂过氧化氢。
2分子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2.1分子式 HO 2.2相对分子质量 34.01(按2016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3技术要求 3.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要求检验方法 色泽无色在自然光下,配戴护目镜,采用目视判别所取样品的 状态液体色泽和状态并用手将样品散发的气味扇向自己的鼻 气味略带刺激性气味部.其气味
3.2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理化指标 项目标检验方法
35%50% 过氧化氢(HO)含量,w/%W35,050,0附录A中A.4 稳定度w/%W98,0附录A中A.5
GB 22216-2020 表2(续) 项目指标检验方法
35%50% 不挥发物/(mg/kg)60附录A中A.6 酸度(以HSO计),w/%0,02附录A中A.7 磷酸盐(以PO,计)/(mg/kg)50附录A中A.8 铁(Fe)/(mg/kg)八0,5附录A中A.9 锡(Sn)/(mg/kg)八10附录A中A.10 铅(Pb)/(mg/kg)2附录A中A.11 砷(As)/(mg/kg)1附录A中A.12 总有机碳(TOC)(以C计)/(mg/kg)80100附录A中A.13
GB 22216-2020
附录A 检验方法
A.1警示
标准所用盐酸、硝酸、硫酸以及过氧化氢样品等化学品具有腐蚀性和氧化性,使用者应小心操作避 免溅到皮肤上或眼睛中。
一旦溅在皮肤上或眼睛中立即用大量水冲洗,严重者须治疗。
A.2一般规定
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GB/T6682规定的三级水。
试 验中所用标准溶液、杂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GB/T601、GB/T602、 GB/T603的规定制备。
试验中所用溶液在未注明用何种溶剂配制时,均指水溶液。
A.3鉴别试验 A.3.1试剂和材料 A.3.1.1乙醚。
A.3.1.2硫酸溶液:6+100。
A.3.1.3重铬酸钾溶液:75g/L。
A.3.2鉴别方法 移取1mL试样,置于已加有1滴硫酸溶液和10mL水的试管中,摇匀,加人2mL乙醚。
滴加1滴 重铬酸钾溶液,水层应出现暂短的蓝色,稍摇晃然后静置,乙醚层应呈现蓝色。
A.4过氧化氢(HO2)含量的测定
A.4.1方法提要 在酸性介质中,过氧化氢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根据高锰酸钾标准滴定溶液的消耗量,计 算过氧化氢的含量。
A.4.2试剂和材料 A.4.2.1硫酸溶液:1+15。
A.4.2.2高锰酸钾标准滴定溶液:c(1/5KMnO.)=0.1mol/L。
A.4.3分析步骤 A.4.3.1用10mL~25mL的滴瓶以减量法称取约0.13g的35%的过氧化氢试样,精确至0.0002g, 置于已加有100mL硫酸溶液的250mL锥形瓶中。
A.4.3.2用10mL~25mL的滴瓶以减量法称取0.8g~1.0g的50%的过氧化氢试样,精确至 0.0002g,置于2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用移液管移取25mL稀释后的溶液置于已加 有100mL硫酸溶液的250mL锥形瓶中。
...
GB 1903.54-20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 酒石酸氢胆碱.pdf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903.54-20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酒石酸氢胆碱 2021-08-04发布 2022-02-04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酒石酸氢胆碱 GB1903.54—2021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甲2号(100029)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16号(100045) 网址:.spc.org.cn 服务热线:400-168-0010 2021年8月第一版 书号:1550661-67279 库七七.. GB1903.54-20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酒石酸氢胆碱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三甲胺、酒石酸、环氧乙烷为主要原料,经反应后再浓缩(结晶)、分离、干燥得到的 食品营养强化剂酒石酸氢胆碱. 2化学名称、结构式、分子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2.1化学名称 (2-羟乙基)三甲胺-酒石酸盐 2.2结构式 0 C-0- CH3 H-C-OH HOCH2CH2一NCH3 HO-C-H CH3 C-OH 0 2.3分子式 C.HI NO 2.4相对分子质量 253.25(按2018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3技术要求 3.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白色 将适量试样置于清洁、干燥的白瓷盘中,在自然光线下观 状态 晶体或结晶性粉末 察其色泽和状态 1 库七七.. ...
GB 1903.53-20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 D-泛酸钙.pdf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903.53-20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D-泛酸钙 2021-09-07发布 2022-03-07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GB1903.53—20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D-泛酸钙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氨基丙酸钙和D泛解酸内酯经酰化反应而得的食品营养强化剂D泛酸钙. 2化学名称、分子式、结构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2.1化学名称 D()HN(2 4二羟基3 3-二甲基丁酰)3氨基丙酸钙 2.2分子式 Cis Haz CaN2O1 2.3结构式 H C CH 0 Ca2 HO N CO2 H OH H J2 2.4相对分子质量 476.54(按2018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3技术要求 3.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白色 取适量试样置于洁净、干燥的白瓷盘中,在自然光线下,观 状态 粉末 察其色泽和状态,并噢其气味 气味 无臭 3.2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1 库七七.. GB1903.53—2021 表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D泛酸钙含量(以干基计),/% 97.0~103.0 附录A中A.3 钙含量(以干基计),w/% 8.2~8.6 附录A中A.4 比旋光度,[a]/()dm2kg-i 25.0~27.5 附录A中A.5 pH(50g/L.水溶液) 6.8~8.0 附录A中A.6 生物碱试验 通过试验 附录A中A.7 碱度(50g/1) 通过试验 附录A中A.8 干燥减量,w/% 5.0 附录A中A.9 氯化物(以Cl计)/(mg/kg) 200 附录A中A.10 B丙氨酸,w/% 0.5 附录A中A.11 铅(Pb)/(mg/kg) 2.0 GB5009.75或GB5009.12 总神(以As计)/(mg/kg) 0.5 GB5009.76或GB5009.11 2 库七七.. ...
GB 1903.52-20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 氯化高铁血红素.pdf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1903.52-20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氯化高铁血红素
2021-08-04发布2022-02-04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库七七
GB 1903.52-20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氯化高铁血红素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检疫合格动物的血液及血球粉为主要原料,采用冰乙酸法、酶解和乙酸结合法经加 工制得的食品营养强化剂氯化高铁血红素。
2分子式、结构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2.1分子式 CHsCIFeNO 2.2结构式
H;C H H,C- CH
HC. CH 00 HO HO 2.3相对分子质量 651.95(按2018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3技术要求 3.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要求检验方法 色泽蓝色或黑色取适量试样置于清洁、干燥的白瓷盘中,在自 状态晶体或粉末然光线下,观察其色泽和状态
3.2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库七七
GB 1903.52-2021
表2理化指标 项目指标检验方法 氯化高铁血红素含量(CHCIFeNO),w/%W90.0附录A中A.3 铁含量(以Fe计),w/%W7.7GB 5009,90 干燥减量,ve/%M5,0GB5009.3(直接干燥法) 总砷(以As计)/(mg/kg)2,0GB 5009.76 或 GB 5009.11 铅(Pb)/(mg/kg)2.0GB 5009.75 或 GB 5009.12 总汞(以Hg计)/(mg/kg)0,5GB 5009.17
3.3微生物 微生物限量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微生物限量 项目采样方案-及限量检验方法
n m M 沙门氏菌/25g500GB 4789.4 金黄色葡萄球菌/(CFU/g)511001 000GB4789.10第二法 ”样品的采样及处理按GB4789.1执行。
2
库七七
GB 1903.52-2021
附录A 检验方法
A.1一般规定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试剂和GB/T6682中规定的三级水。
试验方法中所用 标准滴定溶液、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GB/T601、GB/T602、 GB/T603的规定制备。
所用溶液在未注明用何种溶剂配制时,均指水溶液。
A.2鉴别试验
A.2.1试剂和材料 A.2.1.1硝酸:分析纯。
A.2.1.2硫化钠:分析纯。
A.2.1.3硫酸溶液:取5mL浓硫酸,缓慢加人约80mL水中,再加水定容至100mL。
A.2.1.4盐酸溶液:取50mL浓盐酸,加水稀释定容至100mL。
A.2.1.5硫氰酸铵溶液:溶解8g硫氰酸铵于适量水中,用水稀释至100mL。
A.2.1.6吡啶氢氧化钠溶液:溶解1.2g氢氧化钠于200mL水中,再加入100mL吡啶,混合。
A.2.1.7氨溶液:取氨水400mL,用水稀释至1000mL。
A.2.2仪器和设备 A.2.2.1水浴箱。
A.2.2.2分析天平:感量为0.1g和0.001g。
A.2.3鉴别方法 A.2.3.1呈色试验 A.2.3.1.1称取0.01g(精确至0.001g)氯化高铁血红素试样,加人1mL硫酸溶液(A.2.1.3)和1mL 硝酸(A.2.1.1)溶解后水浴蒸干。
残留物加人10mL盐酸溶液(A.2.1.4)溶解,加入数滴硫氰酸铵溶液 (A.2.1.5),摇匀,溶液应呈现暗红色。
A.2.3.1.2称取0.005g(精确至0.001g)氯化高铁血红素试样,加人10mL吡啶氢氧化钠溶液(A.2.1.6)溶 解,再加人0.1g硫化钠,摇匀,溶液应呈现暗红色。
A.2.3.1.3称取0.01g(精确至0.001g)氯化高铁血红素试样,加人5mL硝酸后摇匀,加热,溶液应呈 现黄色。
冷却后,用氨溶液(A.2.1.7)将pH调整至碱性,溶液应呈现橙黄色。
A.2.3.2红外光谱法
照谱图见附录B。
库七七...
GB 1903.51-202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 碘化钠.pdf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903.51-202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碘化钠 2020-09-11发布 2021-03-1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GB1903.51-202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碘化钠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氢氧化钠与碘反应生成碘酸钠后,再经还原制得的食品营养强化剂碘化钠. 2化学名称、分子式、相对分子质量 2.1化学名称 碘化钠 2.2分子式 Nal 2.3相对分子质量 149.89(按2018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3技术要求 3.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无色或白色 将适量试样置于清洁、干燥的白瓷盘中,在自然光线下,观察其色泽和 气味 无臭 状态,噢其气味 状态 结品或结品性粉末 3.2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碘化钠含量(以干基计),w/% 99.0 附录A中A.3 干燥减量,w/% 3.0 附录A中A.4 1 GB1903.51-2020 表2(续)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碘酸盐(以IO3计)/(mg/kg) 4.0 附录A中A.5 铅(Pb)/(mg/kg) 4.0 GB5009.75或GB5009.12 钾,w/% 0.05 附录A中A.6 硝酸盐、亚硝酸盐和氨 通过试验 附录A中A.7 硫代硫酸盐和钡 通过试验 附录A中A.8 碱度 通过试验 附录A中A.9 2 ...
GB 1903.50-202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 胆钙化醇(维生素D3).pdf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903.50—202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胆钙化醇(维生素D3) 2020-09-11发布 2021-03-1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GB1903.50—202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胆钙化醇(维生素D3)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羊毛脂胆固醇为原料,经化学合成得到7-脱氢胆固醇,再经紫外线照射、精制等工 艺制成的食品营养强化剂胆钙化醇(维生素D3). 2化学名称、结构式、分子式、相对分子质量 2.1化学名称 (5Z.7E)-9 10-开环胆甾-5 7 10(19)-三烯-3-醇 2.2结构式 HaC H CHs CH 一H CH CH HO H 2.3分子式 2.4相对分子质量 384.64(按2018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3技术要求 3.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1 GB1903.50-2020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无色或白色 将适量试样置于清洁、干燥的白瓷盘中,在自然光线下,观察其色泽和 气味 无臭,无异味 状态,嗅其气味 状态 针状晶体或结晶性粉末 3.2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维生素D3含量,w/% 97.0~103.0 附录A中A.3 比旋光度am(20℃,D)/()dm2kg-1 105.0~112.0 附录A中A.4 吸收系数Em(265nm) 465~495 附录A中A.5 除前维生素D峰外,单个杂质峰面积 有关物质:前维生素D3反式维生素D 速 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的0.5 附录A中A.6 甾醇D 7-脱氢胆固醇 倍;各杂质峰面积的和不得大于对照 溶液主峰面积 铅(Pb)/(mg/kg) 2.0 GB5009.75或GB5009.12 总砷(以As计)/(mg/kg) 2.0 GB5009.76或GB5009.11 注:商品化的胆钙化醇(维生素D)产品应以符合本标准的胆钙化醇(维生素D3)为原料,添加工艺所必需的食品 原料和/或食品添加剂作为辅料,其质量、范围和使用量应符合相应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规定. 2 ...
GB 1903.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 5\'-胞苷酸二钠.pdf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903.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5'-胞苷酸二钠 2016-08-31发布 2017-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GB1903.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5-胞苷酸二钠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营养强化剂5-胞苷酸二钠. 2分子式、结构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2.1分子式 C.Hia N Na2OP 2.2结构式 NH2 Na2O3PO. 0 HH H H OH OH 2.3相对分子质量 367.16(按2007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3技术要求 3.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无色至白色 白色 取适量试样置于清洁、干燥的白瓷盘中,在自然 状态 结晶 结晶粉末 光下观察其色泽和状态,并噢其气味 气味 具有特殊性气味 3.2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1 GB1903.5-2016 表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5'-胞苷酸二钠(CH2NNa2OP)含量(以干基计),w/% 97.0~102.0 附录A中A.3 pH 8.0~9.5 GB/T9724 水分,/% 26.0 GB/T6283° 重金属(以Pb计)/(mg/kg) 20 GB5009.74 神(As)/(mg/kg) 3.0 GB5009.76 澄清度 通过试验 附录A中A.4 250nm/260nm 0.40~0.52 吸光度比 附录A中A.5 280nm/260nm 1.85-2.20 其他核酸分解物 通过试验 附录A中A.6 称样量为0.15g 测定方法为反滴定法. 2 ...
GB 1903.49-202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 柠檬酸锌.pdf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903.49—202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柠檬酸锌 2020-09-11发布 2021-03-1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GB1903.49-202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柠檬酸锌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柠檬酸和氧化锌或碳酸锌为主要原料,经化学合成、精制而得的食品营养强化剂柠 檬酸锌. 2化学名称、分子式、结构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2.1化学名称 柠檬酸锌 2.2分子式 C12H1oO14Zn3nH2O(n=0、2或3) 2.3结构式 0 80 3Zn2nH20 0- 0 J2 0 2.4相对分子质量 574.34(无水物)(按2018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610.37(二水合物)(按2018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628.38(三水合物)(按2018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3技术要求 3.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白色 取适量试样置于洁净、干燥的白瓷盘中,在自然光下观 气味 无臭 察其色泽和状态,嗅其气味 状态 品体或结品性粉末 1 GB1903.49-2020 3.2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理化指标 指标 项目 无水物、 检验方法 三水合物 二水合物 柠檬酸锌(C12H0O1:Zn33H2O)含量,w/% 99.0~103.0 附录A中A.3 锌(Zn)含量(以干基计),w/% 31.3 附录A中A.4 溶解度(25℃)/(g/100mL) 3.60 附录A中A.5 盐酸不溶物,w/% 0.1 附录A中A.6 干燥减量,w/% 1.0 GB5009.3直接干燥法 氯化物(以Cl计),w/% 0.05 附录A中A.7 硫酸盐(以SO4计),w/% 0.05 附录A中A.8 溶液澄清度 合格 附录A中A.9 铁(Fe)/(mg/kg) 50 附录A中A.10 铅(Pb)/(mg/kg) 5.0 GB5009.75或GB5009.12 总砷(以As计)/(mg/kg) 2.0 GB5009.76或GB5009.11 (Cd)/(mg/kg) 5.0 GB5009.15 1干燥温度和时间分别为105℃士2℃和2h. 2 ...
GB 1903.48-202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 磷酸氢镁.pdf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903.48—202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磷酸氢镁 2020-09-11发布 2021-03-1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GB1903.48-202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磷酸氢镁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食品添加剂磷酸与氧化镁或者氢氧化镁或者碳酸镁为原料,经化学合成、精制而得 的食品营养强化剂磷酸氢镁. 2化学名称、分子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2.1化学名称 三水合磷酸氢镁 2.2分子式 MgHPO43H2O 2.3相对分子质量 174.33(按2018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3技术要求 3.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白色 取适量试样置于洁净、干燥的白瓷盘中,在自然光线下观 状态 结晶性粉末 察其色泽、状态,噢其气味 气味 无臭 3.2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含量[以焦磷酸镁(MgP2O )计],w/% 96.0 附录A中A.3 1 GB1903.48-2020 表2(续)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灼烧减量,w/% 29.0-36.5 附录A中A.4 氟化物(以F计)/(mg/kg) 25 GB/T5009.18氟离子选择电极法 铅(Pb)/(mg/kg) 2.0 GB5009.75或GB5009.12 总砷(以As计)/(mg/kg) 3.0 GB5009.76或GB5009.11 2 ...
GB 1903.47-202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 乳酸亚铁.pdf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903.47-202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乳酸亚铁 2020-09-11发布 2021-03-1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GB1903.47-2020 前言 本标准代替GB6781一2007《食品添加剂乳酸亚铁》. 本标准与GB6781一2007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一一修改了标准名称; 一一增加了乳酸亚铁二水合物; ——修改了感官要求; 一—删除了干燥失重及其检测方法; ——增加了水分及其检测方法. I GB1903.47-202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乳酸亚铁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乳酸钠与硫酸亚铁,或乳酸钠与氯化亚铁,或乳酸钙(乳酸铵)与硫酸亚铁(氯化亚 铁),或乳酸与铁粉反应制得的食品营养强化剂乳酸亚铁. 2化学名称、分子式、结构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2.1化学名称 2-羟基丙酸亚铁 2.2分子式 CH1 FeO6nH2O(n=2或3) 2.3结构式 coo- CHOH Fe*.nH2O CHs 2.4相对分子质量 270.02(二水合物)(按2018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288.03(三水合物)(按2018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3技术要求 3.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白绿色或淡黄绿色 取适量试样置于洁净、干燥的白瓷盘中,在自然光线下 状态 晶体或粉末 观察其色泽、状态,噢其气味 气味 轻微特征性气味 1 ...
GB 1903.46-202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 富马酸亚铁.pdf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903.46—202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富马酸亚铁 2020-09-11发布 2021-03-1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GB1903.46—202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富马酸亚铁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富马酸与硫酸亚铁为主要原料,经化学合成、精制而得的食品营养强化剂富马酸 亚铁. 2化学名称、分子式、结构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2.1化学名称 (E)-2-丁烯二酸亚铁盐 2.2分子式 C.H2FeO4 2.3结构式 HC =0 O-C 一CH 0 Fe 2.4相对分子质量 169.90(按2018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3技术要求 3.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橙红色或红棕色 取适量试样置于白色洁净、干燥的器皿中,在自然光下观察其色 状态 粉末 泽、状态,嗅其气味 气味 无臭 3.2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1 GB1903.46-2020 表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富马酸亚铁(C H2FeO4)含量(以干基计),w/% 93.0~101.0 附录A中A.3 干燥减量,w/% 1.0 GB5009.3直接干燥法 三价铁(以Fe计),w/% 2.0 附录A中A.4 硫酸盐(以SO4计),/% 0.2 附录A中A.5 铅(Pb)/(mg/kg) 1.0 GB5009.12或GB5009.75 总砷(以As计)/(mg/kg) 2.0 GB5009.11或GB5009.76 干燥温度为103℃士2℃. 2 ...
GB 1903.45-202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 烟酰胺.pdf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903.45—202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烟酰胺 2020-09-11发布 2021-03-1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GB1903.45-202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烟酰胺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烟酸甲酯(或烟酸乙酯,或3-甲基吡啶,或3-氰基吡啶,或2-甲基-1 5-戊二胺)为原 料,经过相应化学合成工艺生产而得到的食品营养强化剂烟酰胺. 2化学名称、结构式、分子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2.1化学名称 3-吡啶甲酰胺 2.2结构式 0 NHa 2.3分子式 C:H N2O 2.4相对分子质量 122.13(按2018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3技术要求 3.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白色 取适量试样均匀置于清洁、干燥的白瓷盘或透明烧杯中,在自然 状态 结晶性颗粒或粉末 光下,观察其色泽和状态,嗅其气味 气味 无臭或几乎无臭 3.2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1 GB1903.45-2020 表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烟酰胺含量(以干基计),/% ≥ 99.0 附录A中A.3 吸收系数E(261nm) 417~443 附录A中A.4 吸光度比(245nm/261nm) 0.63~0.67 附录A中A.5 熔点/℃ 128~131 GB/T617 pH(100g/L) 5.5~7.5 GB/T9724 干燥减量,w/% 0.5 附录A中A.6 灼烧残渣,w/% 0 1 GB/T9741- 铅(以Pb计)/(mg/kg) 2.0 GB5009.12或GB5009.75 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 通过试验 附录A中A.7 易炭化物 通过试验 附录A中A.8 有关物质 通过试验 附录A中A.9 1.0g~2.0g试样,灼烧温度为700℃~800℃. 2 ...
GB 1903.44-202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 羟钴胺.pdf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903.44—202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羟钴胺 2020-09-11发布 2021-03-1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GB1903.44-202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羟钴胺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粘着剑菌(Ensifer adhaerens)发酵法生产,经提纯、干燥制得的食品营养强化剂 羟钴胺. 2分子式、结构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2.1分子式 C62 Hgo CoNIs OIs P 2.2结构式 H2N 0 HN CH:HaN CH3 0 CHs H C 0 HC N NH: Co-OH -N HN CHs OH CH3 HO HC CH CHa NHa 2.3相对分子质量 1346.38(按2018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3技术要求 3.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深红色 取适量试样置于清洁、干燥的白瓷盘中,在自然光线下,观察其色 状态 晶体或结晶性粉末 泽和状态 1 GB1903.44-2020 3.2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羟钻胺含量(以无水和无溶剂计),w/% 95.0~102.0 附录A.3 GB5009.3 水分,w/% 14.0-18.0 卡尔费休法 有关物质(以无水和无溶剂计),w/% 4.0 附录A.4 丙酮,w/% 0.5 附录A.5 pH(20 g/L) 8.0~10.0 附录A.6 铅(Pb)/(mg/kg) 2.0 GB5009.75或GB5009.12 总砷(以As计)/(mg/kg) 2.0 GB5009.76或GB5009.11 2 ...
GB 1903.43-202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 氰钴胺.pdf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903.43—202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氰钴胺 2020-09-11发布 2021-03-1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GB1903.43—202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氰钴胺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微生物发酵生成含钴胺素的发酵液,经转化和结晶得到的食品营养强化剂氰钴胺. 2分子式、结构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2.1分子式 Cs3 Hss 2.2结构式 0 HN HN H CH3 CH 0 OHC NH2 HN CN H.C 一N、 H O H. Co H. N CH3 HN CHs CH CH H 一NH2 HC CH3 HO N CH3 HO 2.3相对分子质量 氰钴胺:1355.38(按2018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3技术要求 3.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1 GB1903.43-2020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暗红色 取适量试样置于清洁、干燥的白瓷盘中,在自然光线下,观察其色 状态 结晶状颗粒或粉末 泽和状态 3.2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氰钻胺含量(以干基计),/% 96.0~102.0 附录A.4 干燥减量,w/% 12.0 附录A.5 有关物质,w/% 2.0 附录A.6 丙酮/% 0.5 附录A.7 铅(Pb)/(mg/kg) 1.0 GB5009.75或GB5009.12 总砷(以As计)/(mg/kg) 1.0 GB5009.76或GB5009.11 注:商品化的氰钻胺(维生素2)产品应以符合本标准的氰钻胺为原料,添加工艺所必需的食品原料和/或食品 添加剂作为辅料,其质量、范围和使用量应符合相应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规定. 2 ...